4.4动物的行为_教案1(济南版七年级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及特点;
(3)了解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动物行为的研究,培养学生对动物行为学习的兴趣、观察能力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研究动物的行为,认识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关注动物的生存环境,从而初步使学生具有保护动物及生物圈的意识,拒绝破坏环境。
(2)通过电影《隐形的翅膀》及印度"狼孩"等资料相关内容,对学生进行良好世界观和人生面教育。
教材分析: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本节知识点非常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内容看似简单,但要能让学生建构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动物为了生存和繁衍种族,表现出越复杂多样的动物行为特征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多采用直观手段如视频和图片等,认真组织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这个基本的生物学观点。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件;视频及图片资料;学生课前进行相关调查及预习。
教学过程:
3、动物的行为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
分析“资料一”,说出其中动物通过运动完成自己行为的两个实例。
①
②
1、中考链接二
资料一比如在蚯蚓走“T”形迷宫的实验中左为干燥暗室、右为潮湿暗室,蚯蚓要经过200次尝试,遭受许多次轻微的电击后才能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
而家鸡则只需几次尝试就可以完成绕道取食。
结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
越,经过的“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
资料二印度"狼孩"七八岁的卡玛拉刚被发现时,她只懂得一般6个月婴儿所懂得的事,花了很大气力都不能使她很快地适应人类的生活方式,2年后才会直立,6年后才艰难地学会独立行走,但快跑时还得四肢并用。
直到死也未能真正学会讲话:4年内只学会6个词,听懂几句简单的话,7年时才学会45个词并勉强地学几句话。
结论:学习行为形成都具有一定的;一旦错过某一时期,就很难在学会。
启示:。
思考后回答
小组讨论,展示
出最准确的答
案
既对所学知识进
行强化,又能查
缺补漏。
让学生在强化知
识的同时,也要
联系实际,把知
识运用到生活中
去。
青少年正是
学习的黄金时
机,要努力学习,
不要虚度年华。
课堂达标检测题及课下
作业
8分钟当堂达标:慧眼识珠
1、下列动物学习能力最强的()
A蚯蚓 B青蛙 C蝗虫 D黑猩猩
2、在紧急情况下,很多动物都喜欢
假死,这种行为属于()
A取食行为 B防御行为
C繁殖行为 D迁徙行为
3、母狼如果在哺乳期失去幼仔,它
会继续哺育其他动物的幼仔甚至人
类的婴孩。
母狼这种行为属于()
A先天性行为B学习行为
学生独立自主
完成,课堂检测
要及时互纠。
先天性行为:生来就有的,由动物的遗传因素所决定的
学习行为:在遗传因素的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
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
动物的行为
营群体生活,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性。
社会行为:
:具有明显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