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第4课 戊戌政变同步练测 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戊戌政变
建议用时实际用时满分实际得分45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对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历史学家认为:“光绪的悲剧,是在他的周围没有形成一个足以制服慈禧一伙的力量。
”对这一观点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保守派力量强于改革派
B.光绪帝对变法优柔寡断
C.力量对比对改革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D.慈禧太后反对戊戌变法
2.有首上海的旧民谣,讲述了清朝260多年的大事,其中与戊戌政变有关的句子是()
A.吴三桂要去借清兵,顺治帝登基享现成
B.林则徐严禁吸洋烟,忠心报国无人识
C.曾国藩团练起湘乡,淮军还有李鸿章
D.好头颅六个凭空送,菜市街夜夜叫冤魂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洋务新政的主要目的是“强兵”……但这些活动内容的实效和意义已远远超出了洋务派主观目的的范围。
……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现代化(注:现代化即近代化)这辆列车。
材料二戊戌新政在很大程度上更是洋务新政播下的现代文明种子的提前收获——洋务新政中成长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所培育出来的近代政治和伦理观念,所引进和传播的科学知识及观念,所教育和培养的完全不同于旧式人的一代青年学子,等等,正是戊戌新政得以开展的物质的、精神的基础。
材料三但戊戌新政不只是继承了洋务新政的遗产……更多的是对洋务新政的超越。
戊戌新政的口号是“保国”。
……在这个口号的后面,还有更为真实的“兴西学”“兴民权”“开民智”口号和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的目的。
戊戌新政已有较系统的近代思想理论作指导,即从西方引进的进化论。
戊戌新政的主导力量是维新派,他们的社会基础是当时的新兴社会力量——资产阶级。
戊戌新政的内容更为广泛,也更深入,不仅已涉及洋务新政所没有涉及的政治领域的改革,即使是延续洋务新政中的经济、文化教育领域的改革,也更有广度和深度。
——《历史教学》2002年第2期《层级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洋务运动导致的效果中超出洋务派主观目的的有哪些?(20分)
(2)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戊戌变法在哪些方面超越
了洋务运动。
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指出主要原因。
(20分)
(3)概括指出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
(20分)
答案与解析
1.B B项说法错误,光绪帝在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不是优柔寡断。
2.D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解题时要注意从材料中找出有效信息。
D项中“好头颅六个凭空送”是指被杀害的戊戌六君子,故选D项。
3.(1)在洋务运动中成长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近代政治和伦理观念等。
(2)超越:目的、指导思想、领导阶级、改革的广度和深度。
主要原因:民族危机的加深;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成为新的领导力量;西学的进一步传播。
(3)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戊戌变法则进一步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解析:(1)问主要从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总结。
(2)问主要结合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这一重要因素分析。
(3)问侧重从两者的深远影响来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