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五年级专题资料五——写景状物类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专题资料之写景状物文章阅读训练
知识点:
写景状物类文章中“景”“物”是主角,是情感表达的具体实在的载体。
写景类的文章一般分为:游记、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生活处所周围的风景。
状物类文章是把事物的形状、颜色、性能等特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一般分为:状静物文、状动物文、状植物文。
考试中,写景状物类文章阅读的高频考点分为以下几种:
①文章的描写顺序。
写景类文章描写顺序分为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四周到中间等),观察的先后顺序,时间顺序,景物
的不同类别。
②文章结构。
写景状物类文章在结构上通常采用“总分总”“总分”“分总”的构段方式来安排内容。
除此之外,写景类文章还包括
移位换景,即按照观察点的转移来写,以及时间的推移来安
排文章的结构,如《观潮》一文就是按照潮来之前,潮来之
时,潮来之后的顺序安排写作内容的。
③根据文章主要内容,提取信息。
本类题考查学生对信息的提炼信息和理解能力,是否能读懂每一个段落的含义、是否能从文章中找到关键信息。
如
考查景物特点时,就需要根据题目的要求来找到关键词,定
位答案所在位置,比如时间,位置等,再进行概括和总结。
④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
理解词语含义时首先需要读清题,题目要求放到文中理解词语含义时答题格式一般为:本义+文中义,若单独理解某
个词语自身的含义则回答本义即可。
⑤表现手法与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在写景状物类文章中考查最多的为借景抒情和借物喻人。
很多写景状物文作者表面是在写景或者写物,实
质上是在抒发自己的情感或者歌颂某一类人,从而增强文章
表现力和感染力。
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等,在文章中常考到修辞的识别及作用。
⑥作者的思想感情。
写景状物文章一般会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从而抒发作者自身的感情。
通过文章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感情,我们就能
精准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练习题: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密西西比河风光(节选)
西岸,草原一望无际,绿色的波浪逶迤而去,在远处同蓝天连成一片。
野牛在广阔无垠的草原上漫游。
有时,一头年迈的野牛劈开波涛,游到河心小岛上,卧在高深的草丛里,望着那壮阔的河流
和繁茂而荒野的两岸。
看它头上的两弯“新月”,看它沾满淤泥的飘拂的长髯,你可能把它当成河神。
东岸的风光同西岸形成令人赞叹的对比。
河边、山巅、岩石上、幽谷里,到处都是各种颜色的树木花草,散发着各种气味。
大树高耸入云,野葡萄、喇叭花在树下交错生长,往树枝上攀缘,一直爬到树的顶梢。
它们从槭树延伸到鹅掌楸,从鹅掌楸延伸到蜀葵,形成无数洞穴、无数拱顶、无数柱廊。
那些在树间攀缘的藤蔓常常迷失方向,它们越过小溪,在水面搭起花桥。
木兰树在丛莽之中挺拔而起,耸立着它静止不动的锥形圆顶。
它树顶开放的硕大的白花,俯瞰着整个丛林。
除了在它身边摇着绿扇的棕桐,没有任何树木可以同它媲美。
丛林中无数动物给这个世界带来魅力和生气。
在小路尽头,有几只因为吃饱了葡萄而醉态酩酊的熊,它们在树下蹒跚;鹿群在湖中沐浴;黑松鼠在茂密的树林中嬉戏;麻雀般大小的弗吉尼亚鸽从树上飞下来,在长满红草莓的草地上来回走动;黄嘴的绿鹦鹉和火焰般的红雀在柏树顶上飞来飞去;蜂鸟在佛罗里达茉莉上熠熠发光,而捕鸟为食的毒蛇倒挂在树枝交织而成的穹顶上,像藤蔓一样摇来摆去,同时发出阵阵嘶鸣。
1.请在原文中找出与下列意思相对应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一眼望不到边,形容非常辽阔。
(2)闪耀地发着光。
2.作者用的手法写出了密西西比河两岸风光的不同,其中
西岸的特点是,东岸的特点是。
3. 文章1—2段的描写顺序为()。
A.空间顺序
B.时间顺序
C.景物的不同类别
4.短文中画“”的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A.承上启下B.引出下文C.总结上文
5.在短文中找出一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的句子,并抄写在横线上。
(二)两棵松树
一棵高大的松树屹立在山巅,翠绿的枝叶泼下一地浓阴。
还没有走近它,就见到地面上攀爬着无数条根须,一半裸露在地表,一半埋入地下,像是一堆乱麻,踩上去磕磕碰碰。
有些根须像树藤一样缠在石头上,横生虬结,五麻六道。
显然,这些根须是从那棵松树的根部延伸出来的。
走近它时,又见到它那粗壮的树根从地表隆起,如钢浇铁铸,像老鹰的利爪.(zhǎo zhuǎ)紧紧地攀附着沙石。
在山顶的小块平地中,这是唯一的松树,铁爪稳稳当当地站立着,树干挺拔,苍劲,一块块粗糙的树皮如古铜色的鳞甲,向四周伸展的枝叶如张扬的手臂,如一位伟岸的“将军”。
我们翻过山巅,穿过“一线天”的狭窄山道,拾级而上。
突然,从右边的石台上窜出一只松鼠,眨眼之间就钻入了左边的一棵松树中——我的视线被这只可爱的松鼠吸引,也被牵到了那棵松树上。
蓦.(m
ò mó)然一瞥,我不由得脱口惊叹:“这是一棵怎样的松树呀!”它横生在峭壁上,被一块巨大的石头压着树身,深深的凹痕上有灰白的树渍.(zì zé)。
那是巨石压出的伤痕。
树干在这里被压弯了,但是却并没有被压倒,而是扭转身子,绕过一处石角向上生长,茂盛而翠绿的枝叶顽强地伸展在空中。
摇摇欲坠的巨石重达千钧,却被一棵轻巧柔弱的松树承载.(zǎi zài)着!
是惊讶,是感动,还是震撼,真是无以言表。
我觉得人活一生,成败得失都要淡然处之。
成功不足喜,失败也不足悲,正如那棵承载巨大压力的松树,于逆境中奋力成长,以不屈不挠的求生意志挑战巨石。
刚才那位“将军”不再显得高大,因为——只要这块被压制的松树突然松动,撤开树身,那块巨石就会危如累卵,滚落而下,站在山巅的那位“将军”也会随之跌入万丈深渊……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打“√”。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含义。
无以言表:
3.根据第二段的内容,说一说作者看到第一棵松树时有什么样的评价?
4.“摇摇欲坠的巨石重达千钧,却被一棵轻巧柔弱的松树承载着!”一句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
5.作者通过对两棵松树的描述,得出了什么样的思考?请用“”
在文中画出相关句子。
参考答案
(一)《密西西比河风光(节选)》
1.【答案】(1)一望无际(2)熠熠发光
【解析】考查词语含义的理解。
需要根据词语的含义对应地找到文中出现的词语。
一望无际:一眼望不到边,形容非常辽阔。
熠熠发光:闪耀地发着光。
2.【答案】对比;草原广阔、野牛漫游;植物茂盛、热闹喧嚣。
【解析】考查了写作手法的识别和内容的概括。
抓住关键句子,通过阅读可知,本章运用了对比的方法写出了两岸风光的不同。
其中西岸:草原广阔、野牛漫游。
东岸:植物茂盛、热闹喧嚣。
3.【答案】C
【解析】考查了文章的描写顺序。
描写顺序分为空间顺序,观察的先后顺序,时间顺序,景物的不同类别。
文章第一段描写的是密西西比河西岸的风光,第二段描写的是密西西比河东岸的风光,所以前两段的顺序为按景物的不同类别进行描写。
4.【答案】A
【解析】考查了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结合内容理解,从“东岸的风光同西岸形成令人赞叹的对比。
”可知,这句话由上文对西岸的描写引出下文对东岸的介绍,因此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5.【答案】捕鸟为食的毒蛇倒挂在树枝交织而成的穹顶上,像藤蔓一样摇来摆去,同时发出阵阵嘶鸣。
【解析】考查了比喻句的识别。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
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之一。
“捕鸟为食的毒蛇倒挂在树枝交织而成的穹顶上,像藤蔓一样摇来摆去,同时发出阵阵嘶鸣。
”这句话中把“倒挂在树枝上的毒蛇”比作“藤蔓”。
(二)《两棵松树》
1.【答案】zhǎo mò zì zài
【解析】本题是基础题型,考查字音。
需要注意多音字在不同的词语当中的读音也有分别。
2.【答案】无以言表:难以用语言来描述。
文中形容作者看到第二棵松树时的复杂心情。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在文章中的解释,需要联系上下文,在答题时需注意格式为:本义+文中义,先答词语本身的意思,再结合词语在文章中的解释作答。
3.【答案】如一位伟岸的“将军”。
【解析】本题考查关键信息的提取,首先根据题目所给信息进行定位,在第二段中最后一句找到作者对第一棵松树的评价。
4.【答案】使用了夸张,对比的手法,“重达千钧”为夸张,将巨石的重量夸大,写出巨石的沉重与摇摇欲坠的状态,同时和“轻巧柔弱的松树”进行对比,突出了松树所处环境的恶劣。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表达效果。
题中句子使用了夸张和比喻的手法,此处“重达千钧”夸张了巨石的重量,如此之重的巨石却被轻巧柔弱的松树承载,形成了两方的对比。
5.【答案】我觉得人活一生,成败得失都要淡然处之。
成功不足喜,失败也不足悲,正如那棵承载巨大压力的松树,于逆境中奋力成长,以不屈不挠的求生意志挑战巨石。
【解析】本题考查对于作者情感的理解。
通过遇到的两棵境遇不同的松树,由物到人,引发了作者关于人生的思考,即人活一生,成功不足喜,失败也不足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