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义勇为 积极同违法犯罪作斗争_七年级政治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见义勇为积极同违法犯罪作斗争_七年级政治教案
课题
见义勇为,
积极同违法犯罪做斗争
设计意图
教
学
目
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同违法犯罪做斗争既是公民的义务,又是公民的权利,增强敢于、善于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的意识。
能力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
1、用事实表明,同违法犯罪做斗争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2、用事例表明,青少年要善于同违法犯罪做斗争
教
学
策
略
重点、
难点
重点:青少年应如何同违法犯罪做斗争
难点:青少年怎样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教法选择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集体探究”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
学法引导
[1] [2] [3] 下一页
自律能力的表现
一、教学准备:
熟悉教材上提到的周恩来等的事例。
熟悉关于自我意识等的心理学知识。
准备一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简单的行为规范、规章制度如交通规则等。
准备角色游戏所需的道具、扮演者(或录像带、或图片)。
角色游戏1:A、甲乙二人是同桌考试的好朋友,乙某题不会,甲主动把答案悄悄递过去,乙摆摆手表示不要,自己认真思索。
角色游戏1:B、甲乙工人同桌考试,乙某题不会,向甲偷窥,多次被甲拒绝,最后乙被教师专没收考卷。
角色游戏2:A、甲将用后待洗的调色盘随手放在课桌角边,乙匆匆忙忙跑过桌边,衣角将调色盘带翻,颜料溅在二人的衣物上。
甲赶快向乙道歉:“对不起,我不该把调色盘放在桌子边上,弄脏了你的衣服!”乙也赶快向甲道歉:“是我不好,我不该跑得那么急,把你的调色盘带翻了,快看看摔坏了没有?”
角色游戏2:B、甲将用后待洗的调色盘随手放在课桌角边,乙匆匆忙忙跑过桌边,衣角将调色盘带翻,颜料溅在二人的衣物上。
甲看见自己的衣服被弄脏了,怒气冲冲地对乙吼道:“你会不会放调色盘,你赔我的衣服!”乙也不甘示弱:“你没长眼睛啊?在教室里疯跑个啥?你赔我的调色盘!”
角色游戏3:A、下课时,甲乙二同桌领到新发放的课本,乙放下新课本出去玩了,甲发现自己领到的课本有一点破损。
同学丙见他羡慕地把乙的课本拿起来看了又看,向他出主意说:“趁乙没在这儿,把乙的课本和你自己的课本对调过来不就行了。
”甲想了想,最后摇了摇头说:“不行,我不能这样做,我要先和他商量了才行。
”
角色游戏3:B、下课时,甲乙二同桌领到新发放的课本,乙放下新课本出去玩了,甲发现自己领到的课本有一点破损。
他羡慕地把乙的课本拿起来看了又看,然后趁别人都没注意他的时候把乙的课本和自己的课本对调过来。
二、教学启动
教师讲述周恩来严于律己时的故事,突出渲染其严格、自觉、持之以恒的自律精神。
让学生边听边想:如果没有坚持严于律已的能力,一个人是否能形成各种优良的心理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主要教学活动
(一)阐述培养自律能力与形成其它心理品质的关系
根据学生对上述问题的回答,阐述自律能力的培养是一种重要的自我修养的途径,是形成其它的心理品质的前提和保障。
(二)讲解自律的含义:
1、提问:听了上述周恩来的故事,请同学们想一想:什么叫做自律?
2、学生思考时,板书:什么是自律?
3、请学生们回答问题,根据学生们的回答,引导学生理解自律的概念。
4、以“遵守交通规则”为例,组织学生讨沦:怎样做才能算是在交通行为中做到了“自律”?注意学生是否掌握了“自律”概念的三个要点。
(三)板书并讲述“自律的表现—一自爱、自省、自控”
1、板书并讲述:自律与自爱
教师提问:当我们喜爱一个人的时候,我们是希望他更加美好,更加优秀呢,还是希望他丑陋无比,一踏糊涂呢?问样,当我们珍爱自己时,我们成不变是不是也希望自己有美好的形象,高雅的情趣,希望自己能得到别人的尊重,成为一个不断进取,自立自强的人呢?根据学生的回答。
结合果学生对课本上“自我形象的自评”,引导学生理解自爱的含义和自爱表现于自律中的不下而上同方面——仪表的、内在的;自尊、自强;
2、板书并讲述:自律与自省
请学生阅读课本上“河豚鱼说”的典故,并思考:河豚鱼撞了桥柱后,是怎样做的,它遭到了怎样的命运,它应该怎样做才对?组织学生讨论:一个严于自律的人,为什么会经常自省?
3、板书并讲述:自律与自控
引导学生回忆自律的含义中“严格要求自己和约束自己”,指明这就是“自控”。
提问并组织学生讨论:人为什么要学天会自控?
(四)总结并结束本节:
教师总结:强调:1、自律是形成一切良好的心理品质的根本保障;2、它要求我们针对实际情况;以—定的标准和规则指导自己的言行,严格要求自己和约束自己;3、一个有自律能力的人也是一个懂得自爱、自省、自控的人。
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优秀教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自尊的含义和表现。
2、理解知耻是自尊的表现。
3、认识到虚荣与自尊之间的差距,理解虚荣和自尊的关系。
二、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青少年进入青春期后期自尊的特点。
2、学习难点:了解虚荣心的含义,理解虚荣心的危害。
三、学法指导
首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围绕学习目标阅读课本,先把教材正文部分的学习重难点划出来,然后把情景材料后面的小问题简答出来(自己解决不了的可以和同学们合作研讨)。
其次,围绕导学案,完成相关任务。
最后,要利用一定时间强化记忆重要知识点。
四、课前预习部分
1、什么是自尊?(了解即可)
2、自尊的表现?(理解并识记)
3、我们如何避免陷入虚荣心的误区?(理解)
五、课堂研讨部分
1、阅读教材4页的情景材料,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1)根据你的理解,解释一下这种尊严和快乐是怎样产生的?
(2)在你的个人生活中,有没有过类似的情感经历?
2、阅读教材7页的表格材料,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1)自己有哪些缺点?
(2)能否参照这个方案将它们改造一下?
3、阅读教材8页的情景材料,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1)你认为他们的言行反映了什么心理?
(2)这对他们的生活会产生什么影响?
六、课堂交流展示部分
1、分组分别展示预习部分的内容,此部分可以一组展示另一组负责评价,学生展示完以后,必须有一定的时间强化记忆,巩固基本知识点。
2、第二部分展示内容是课堂研讨部分,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评比。
七、总结归纳拓展提升
1、请同学们总结本课时所学内容,相互点评。
2、辨析题:
”看自己一朵花,看别人豆腐渣”这种观点对吗?请说明理由。
八、达标检测
1、小学时,每次考试同学得多少分向全班公开,大家习以为常;上了中学,大家很不愿意公开自己的考分,尤其考分低的同学更不愿意。
这是因为()
A.到了中学,同学间学习竞争更加激烈B.从小学到初中,同学性格发生了变化C.随着年龄增长,我们的自尊心在增强D.公开考试分数是毫无积极意义的行为
2、当我们的某些长处受到他人肯定时,会感到格外高兴;当做了好事受到集体和他人称赞时,心情就十分舒畅。
这是因为()
A.我们获得了他人的看法和评价B.他人对我们的评价总是肯定的
C.我们的自尊心受到了肯定,得到满足D.我们的虚荣心得到满足
九、学习反思
同学们可以把本节课的收获与不足写出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活动目标:
1、帮助学生掌握认识新同学的能力,增进新生间的相互了解,促进彼此的交往和良好友谊关系的建立。
2、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
3、锻炼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
理论分析:
每个学生来到一个新的集体,容易产生焦虑和自我防卫心理,甚至有孤独感和不适应感。
他会担心自己能否得到他人的关心和帮助、能否迅速地融入新集体当中。
而彼此认识会部分地缓解这些焦虑和自我防卫,为适应新环境提供良好的心理状态,并为更深入的人际沟通奠定了基础。
但如果仅仅依靠个体交流,则即便是非常外向活泼的学生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结识所有的新同学,因此老师有必要通过开展一定的活动让学生尽快集体地互相认识。
活动准备:
歌曲“找朋友”和“同一首歌”的磁带、录音机、卡片
活动过程:
1、自制“寻人启事”
老师将事先准备好的同一规格的纸发给每位学生,让他们自制一份“寻人启事”。
在“寻人启事”中必须写清楚自己的基本特征(如性别、穿着、外貌等),并画上带有典型自我特征的简单自画像。
2、进行“访问活动”
老师将“寻人启事”收齐并打乱,让每位学生从中随机制取一份,并要学生根据“寻人启事”中提供的特征进行寻找。
找到后,先进行自我介绍,然后访问对方。
自我介绍和访问内容都应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基本情况,如姓名、年龄、家庭状况等;另一方面是个性情况,如爱好、特长、性格、优点为、缺点等。
老师可以先做示范,但允许学生根据具体情况对自我介绍和访问内容作适当调整。
(为了营造融洽和谐的气氛,老师还可以在此项活动进行的同时播放“找朋友”的歌曲作为背景音乐。
)
3、介绍被访问者的情况
访问活动结束之后,每个同学轮流将被访问者的情况介绍给全班同学,每们同学介绍完之后,被访问者可以进行适当的补充。
老师应在此项活动开展前对胆小内向、从未上过台的学生进行鼓励,并提醒学生要认真听介绍,不记笔记、完全凭记忆努力记住每个人的特征,以便进行“认人比赛”。
4、进行“认人比赛”
老师将全体学生随机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如果全班总数为奇数,两组人数不等,则老师可以作为组一起加入),并对每个学生进行编号。
然后每组学生轮流上台说出另一组同一编号者的基本情况和个性情况,说对一项加两分,说错一项扣一分,各组每位学生的得分相加就是该小组的总分。
得分高的一组为获胜组,获胜组可以给予输的小组一定的惩罚(如合唱一首歌等)。
5、填写卡片,交流活动感受
老师发给每位同学一张卡片,卡片内容如下:
我来到这个集体已经有__天了,在此之前,我已经认识了__位新同学,他们是____,通过今天的活动又让我认识了__位新同学,他们是____,我觉得这样的活动__,通过彼此认识,我感到__,我希望在新的集体中我____,同是时我希望这个集体成为____。
填好卡片后,老师请3-5位同学谈谈自己的活动感受。
6、老师总结
肯定这种人人参与的人际交流形式,希望大家在以后的集体生活中进一步加深了解,并积极锻炼自己的人际交往和言语表达能力。
7、齐唱“同一首歌”作为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