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一章 第1讲 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的合理容量课时作业 湘教版必修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一章第1讲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的合理
容量课时作业湘教版必修2
对应学生用书课时冲关(十五)第357页
1.(xx·广东文综)老少比=
老龄65岁及以上人口数
少儿0~14岁人口数
×100,下表是xx年四个国家人口统计数据,其中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是( )
国家0~14岁人口比重(%)
老少比
波兰15 87
西班牙15 113
白俄罗斯15 93
匈牙利15 107
A.波兰
C.白俄罗斯D.匈牙利
解析:本题考查人口问题,解题关键是推导出老年人口比重和少儿人口比重与老少比的关系。
老少比=(总人口×老年人口比重)÷(总人口×少儿人口比重)×100,因此老年人口比重=老少比×少儿人口比重。
据此可知表中老年人口比重最高的国家是西班牙。
答案:B
(xx·安徽合肥高三质检)如图是安徽省xx~xx年常住人口数量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统计图。
读图,回答2~3题。
2.图示时间内,安徽省常住人口数量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的特点是( )
A.常住人口数量呈波动下降趋势B.常住人口数量呈波动上升趋势
C.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上升D.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
3.xx年以来,影响安徽省常住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上升B.单独二胎政策的实施
C.外出经商、务工的人员增多D.经济发展吸引省外人口迁入
解析:第2题,根据图示信息可以判断,安徽省常住人口数量呈波动下降趋势;人口自然增长率波动上升。
第3题,图示信息显示,安徽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大于零,但是常住人口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说明外出人口增加。
答案:2.A 3.C
下图为我国某地常住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
读图,回答4~5题。
4.由图可知( )
A.该地最有可能为北京市区B.大量青壮年向国外迁移
C.计划生育导致青壮年比重降低D.空巢老人问题比较严重
5.该地应该( )
A.开放计划生育政策,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
B.鼓励人们进行性别选择,以平衡性别比
C.完善儿童教育设施,加强安全设施建设
D.鼓励老年人向外迁移和自主创业
解析:第4题,由图可知,该地常住人口中青年男女数量小,且男性少于女性,老龄人口比重非常高,这主要是由大量青壮年人口外出打工造成的。
由于青壮年人口大量外迁,该地老龄人口比重高,空巢老人问题比较严重。
第5题,该地人口老龄化主要是由人口迁移造成的,且我国目前仍须坚持计划生育政策,男女性别比的失衡也主要是由人口迁移造成的;青壮年人口外迁后,留守儿童的安全与教育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因此该地应完善儿童教育和安全设施;鼓励老年人外迁和自主创业不符合实际情况。
答案:4.D 5.C
(xx·福建文综)人口抚养比是指非劳动人口数与劳动年龄(15岁~64岁)人口数之比。
下图示意1980年~2030年我国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趋势。
读图,回答6~7题。
6.xx年前后我国老年抚养比变化明显,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性别比例B.医疗水平
C.教育程度D.年龄结构
7.随着我国人口抚养比的变化,2025年后可能出现( )
A.人口迁移加剧B.劳动力渐不足
C.人口分布不均D.社会负担减轻
解析:第6题,本题考查我国的人口增长。
xx年后,老年抚养比明显上升,主要原因在于人口年龄结构中老年人口比重上升。
第7题,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
2025年后,老少抚养比之和在50%以上,且老年抚养比超过少儿抚养比,说明我国的劳动力日渐不足,社会负担加重。
答案:6.D 7.B
8.(xx·福建漳州月考)2010年11月1日中国十年一次的全国人口普查已经拉开帷幕,新的数据将揭示xx年以来我国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秘密。
回答下列问题。
表A xx年北京市与河南省人口增长指标(%)
自然增长率总增长率
北京市-0.015 5.292
河南省0.564 0.562
(1)根据表A
因。
表B 1990年~xx年京津冀地区人口迁移影响因素强弱变化对比(+表示增强,-表示减弱)
人均GDP 产业结构新增岗位市场化
水平
迁移
距离
基础
设施
前一年
移民
+++-++--+
(2)读“表B 1990年~xx年京津冀地区人口迁移影响因素强弱变化对比”,其中呈负相关的因素有迁移距离和基础设施,解释表B中发生的变化。
前一年移民的影响力增强说明京津冀地区人口迁移什么特征,此类迁移人口在城市聚居的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
解析:(1)读表A可知,北京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河南为正。
这是因为北京人口出生
率低于人口死亡率,而河南人口出生率高于死亡率。
北京人口总增长率高于河南,是因为人口增长包括两个方面,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
北京的人口机械增长率(迁入人口)较高,而河南人口有迁出,人口机械增长率不同反映了两个区域吸纳劳动力的差异。
(2)人口迁移存在“邻近优先”的特点,迁移距离的影响减弱,反映出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交通一体化降低了人口迁移的交通成本,促进了人口远距离迁移。
基础设施的影响减弱,说明移民居住条件差的状况有所改善。
迁移人口不用太多的考虑居住等基本生活问题。
前一年移民的影响力增强,说明乡土和血缘关系仍然是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迁移人口往往不是以分散的方式生存于城市的不同角落,而是通过相应的社会关系进行,集中在一起,形成了地理边界明确的“准社区”。
如北京市的“浙江村”、“新疆村”、“温州村”等就是这种迁移模式的典型。
答案:(1)北京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河南为正。
其原因是北京人口出生率低于死亡率,河南人口出生率高于死亡率。
北京人口总增长率高于河南,其原因是人口的机械增长率(迁入人口)较高;两个地区人口机械增长率不同反映了两个区域吸纳劳动力的差异。
(2)迁移距离与人口迁移呈负相关说明人口迁移存在“邻近优先”的特点,90年代以来交通一体化降低了人口迁移的交通成本,促进了人口迁移;
基础设施成为人口迁移的一个推力(阻碍因素),移民居住条件差的状况有所改善。
说明乡土和血缘关系仍然是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迁移人口往往不是以分散的方式生存于城市的不同角落,而是集中在一起,形成了地理边界明确的“准社区”。
人们在这些区域中不但进行着一般的生活和感情上的沟通,同时也进行着生产经营上的密切协作和分工,并建立了相当广泛而层次不同的社会联系,北京市的“浙江村”、“新疆村”、“温州村”等就是这种迁移模式的典型。
(答迁移人口空间分布呈相对聚居状态或类似判断即可)
9.(xx·广东文综)下表为四个国家的主要人口指标表。
据表可知( )
B.xx年中国男女性出生时预期寿命差值与美国相等
C.xx年中国0~14岁人口比重与法国最接近
D.xx~xx年中国人口增长速度最慢
解析:读表中信息可知,xx年印度人口密度远大于中国,xx年男女性出生时预期寿命差值中国为3岁,印度为3岁,美国为5岁。
xx年中国0~14岁人口比重与美国的差值最小,最接近。
xx~xx年期间,中国的人口年均增长率为0.6%,为四国中最小的。
答案:D
(xx·云南二校月考)甲图表示“某国人口自然状态下的增长轨迹示意图”,M表示增长初期,N表示末期。
乙图为该国人口增长过程的中期阶段,农村人口的年龄结构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型”特征,读图,完成下题。
10.下列有关该国人口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代表该国人口自然增长从M到N转变的轨迹一般是曲线①
B.图乙显示年龄结构中中青年所占的比重较少,一般是政策因素引起的
C.图乙阶段该国国内交通运输的压力可能会增加
D.该国人口增长处于图甲中N阶段时劳动力资源丰富
解析:本题考查人口增长和人口迁移的相关知识。
从图甲看:该国人口增长初期,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属于原始型增长模式,增长末期人口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属于现代型增长模式。
根据原始型向现代型转变过程中,先是死亡率的下降,然后才是出生率的下降,可知该国人口自然增长从M到N转变的轨迹一般是曲线④。
N阶段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不足。
从图乙看:该国人口增长处于中期阶段的农村,少儿、老年人比重高,但中青年人口少,其是经济因素引发的农村劳动人口向经济富裕区的迁移造成的,这种迁移势必造成国内交通运输的压力。
答案:C
(xx·山东济南高三上学期期末)图甲表示“xx年我国东部沿海某特大城市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柱状图”,图乙为“我国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状况图”。
读图,回答11~12题。
11.图甲所示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状况最接近图乙中的( )
A.Ⅰ阶段 B.Ⅱ阶段C.Ⅲ阶段D.Ⅳ阶段
解析:本题考查人口增长。
根据图甲和图乙判断,图甲所示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状况最接近图乙中的Ⅱ阶段。
答案:B
12.图甲所示城市在今后应( )
①加强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工作②制定鼓励生育政策,提高生育率③大量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④适当调整生育政策,提高少年儿童比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解决人口问题的措施。
该市人口自然增长处于“三低”阶段,人口老龄化严重。
该市是我国东部沿海特大城市,因此一方面要加强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工作,另一方面要适当调整生育政策(但不能鼓励生育),提高少儿比例,同时适度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缓解劳动力不足的现状。
答案:B
13.读下图,回答问题。
指出图中绿洲分布特点,说明本区域环境承载力总体特征及其主要制约因素。
解析:本题侧重考查区域环境承载力及其影响因素。
盆地边缘为山地,山麓地带及河流沿岸水资源较多,往往形成绿洲。
本区气候干旱、荒漠广布,环境承载力低,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该地水资源缺乏。
答案:绿洲分布在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
本区域环境承载力低。
主要制约因素为水源。
[备课札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j2x29546 736A 獪20701 50DD 僝|40709 9F05 鼅27760 6C70 汰25528 63B8 掸20785 5131 儱32310 7E36 縶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