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滞留(zhì)麾下(huī)诘难(jié)重蹈覆辙(zhé)B.旁骛(wù)亵渎(xié)聒噪(guō)一抔黄土(péng)
C.睿智(ruì)陨落(yǔn)相契(qiè)廓然无累(guó)
D.扶掖(yè)恣睢(zì)别墅(yě)庶竭驽钝(shù)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2分)
A恃才放旷吹毛求疵锲而不舍鸿鹄之志
B度德量力三顾矛庐引喻失义妄自菲薄
C莫忠一是陟罚臧否开卷有益持之以恒
D怒不可遏稍逊风骚恪尽职守格物志知
3.请根据要求填写古诗文名句(10分)
①____________ _______,岁晏有余粮。
(白居易《观刈麦》)
②千嶂里,。
(范仲淹《渔家傲》)
③____________ _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
(辛弃疾《破阵子》)
④鸡声茅店月,。
(温庭筠《商山早行》)
⑤故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⑥,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
《江城子·密州出猎》)
⑦忽如一夜春风来,。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⑧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李清照《醉花阴》)
⑨,。
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浣溪沙》)
4.下列名著阅读选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起义军中吴用为晁盖献计,智取了生辰纲。
他还用双掌连环计攻克了祝家庄;激发林冲火并王伦,确立了晁盖的地位。
宋江死后不久,他病死在宋江墓前。
《水浒传》
B.红孩儿初见唐僧时,装扮成一个顽童,骗取唐僧的同情。
后来,他又假扮观音抓住了猪八戒。
孙悟空装扮成牛魔王来救八戒,红孩儿用自己的生日测验“父亲”的真假。
《西游记》
C.《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章回体小说,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作者在刻画这些人物时,非常注意他们之间的共性和个性,如同是疾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的人物形象,但鲁智深粗中有细、豁达明理,李逵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是原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病榻上历时三年写成的,对全世界一代代的青年产生了巨大影响。
它使我们记住了那位具有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品质,不屈服于命运,为理想而献身的英雄战士保尔。
5.班级开展“创新与发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5分)
资料一:
不日新者必日退——程颢
人可以老而益壮,也可以未老先衰,关键不在岁数,而在于创造力的大小。
——卢尔卡尔斯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江泽民
资料二:
2009年全球创新指数排行榜显示,在全球130个国家和地区中,美国排名第一,德国排名第三、日本排名第四,中国大陆地区排名第37。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8年《国际形势黄皮书》对11个大国的综合国力进行评估后认为,美国、日本和德国综合国力排前三,中国排名第七。
⑴说一说你对上面两则资料探究的结果。
(2分)
提起发明创造,很多人认为那是专业技术人员的事,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
但事实上,很多人身上都隐藏着创造的潜质,只要处处留心,多动脑筋,刻苦钻研,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也能在创新发明中大显身手。
活动小组准备办一期以“创新发明,你也行”为主题的板报。
⑵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素材,从中选出不适合的一个( )(3分)
A.被誉为“光明之父”和“发明大王”的爱迪生,一生完成了两千多项发明,拥有1000多项发明专利权。
然而,这位大发明家只上了
3个月的小学。
B.山西农民王衡曾目睹一次惊心动魄的矿井水害抢险,看到一火车皮的大豆被倒入矿井时,深知种粮艰辛的他非常痛心,经过潜心研究,他终于发明了地下工程水害防治新技术,在国内1000多项工程中得到应用,成为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获得者。
C.我国民间发明人有100多万,我国的专利有65%来自民间发明人。
D.“索尼:研究使它与众不同”,这句被公司奉为座右铭的格言,正是索尼成功的最大奥秘所在。
从20世纪40年代末公司一开张就提出"做别人所没有做的事,研制全世界都能接受的新产品"。
工作中,研究新情况,发展新技术,开辟新领域,占领新市场,先人一步,以期胜人一筹。
二、古诗文阅读(26分)
6.对下列两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秋词(刘禹锡)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自古逢秋悲寂寥,枯藤老树昏鸦,
我言秋日胜春朝。
小桥流水人家,
晴空一鹤排云上,古道西风瘦马。
便引诗情到碧霄。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秋词》的作者刘禹锡是唐代人,《秋思》的作者马致远是元代人。
B.“我言秋日胜春朝”的大致意思是:我认为秋天的景致胜过明艳美丽、万物更新的春景。
C.《秋词》中“排云上”的鹤矫健凌厉、奋发有为,这一形象冲破了秋天的肃杀之气;《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等形象,则写尽了秋天的肃杀之气。
D.这两首诗同是咏秋之作,所写之景虽不同,但均没有摆脱“悲秋”的情调。
读完后,使人悲情顿生。
(二)阅读【甲】【乙】两文,完成第7—10题。
(11分)【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②织。
孟子辍然③中止,乃复进。
其母知其喧④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
”其母引⑤刀裂其织,以此诫之。
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选自《韩诗外传》卷九)
注释:①诵:背诵。
②方:正在。
③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
辍,停止,废止。
④喧:遗忘。
⑤引:拿来。
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
(1)人恒过.然后能改()(2)其母引刀裂.其织()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4分)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译文:
(2)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译文:
9.【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2分)
答:
10.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3分)
(三)阅读下文《唐雎不辱使命》,完成第11—14题。
(12分)(1)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2)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
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
挺剑而起。
(3)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1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
⑴故不错.意也:()⑵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⑶以头抢.地耳()⑷长跪而谢.之
12.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
()(2分)
A.①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日②太守谓.谁B.①秦王不悦.②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C.①安陵君其许.寡人②潭中鱼可百许.头D.①愿终守之.②
愿借子杀之.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4分)
(1)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译文:
(2)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译文:
14.文末说秦王“色挠”,“长跪而谢”,并且请唐雎“坐”,秦王真的
屈服了吗?为什么?(2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19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17题。
(9分)
让有些话穿耳而过
①李肇星曾在一篇文章中记述了他儿子3 岁时的一些充满意趣的奇言妙语。
有次他儿子在回答“人为什么会长两只耳朵”时说:“可以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光进不出就会装不下。
”
②由此,我想起了一句话:让有些话穿耳而过。
③譬如某一天,你无意中听到一些诽谤和中伤你的话语,就让它穿耳而过。
那也许是别人对你某一个不经意的行为、某一句不经意的话产生了误解你要相信,浊者自浊,清者自清,只要假以时日,他一定会看出你的初衷与本真。
于是你便拥有了一颗平静安宁的心。
④如果偶尔听到有人指责你太不细心,未能做到未雨绸缪、防微杜渐,要让它穿耳而过尽管他的指责是善意的,可是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渺小的,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不踏入认识上的歧途不要太过相信“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话,无论自己对将来有多少设想,可它终究没有发生。
最为紧要的是要抓住今天,认认真真活在当下。
如此,才会在有限的生命中不为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浪费自己宝贵的光阴,才会不为那些旁逸斜出的枝杈失去自己的吟咏与歌唱。
你才能听到妻儿的欢声笑语,才能沐浴到金色的夕阳、绚烂的晚照。
即便风雨骤然而至,也依然轻裘绞带,玉树临风。
⑤如果有人说你才貌双全,要让它穿耳而过。
那才华学识本是天外有天、山外有山,那形貌亦是父母的遗传并非自己的努力,原本
不值得他人夸奖。
⑥如果有人说你出类拔萃,却白壁微瑕,也要让它穿耳而过。
是否出类拔革姑且不说,不完美本是人生的一种常态,如此,你就能摆脱“一次失败就成永远颓势”的阴影,就能走出“局部不完美就泛滥成整体否定”的误区,就始终能保持清醒的头脑。
⑦对于一些冷漠无情或者耍小聪明的话,对于一些玩世不恭,不知轻重的话,对于一些上下之势、高低权争、男女绯闻的话,都要让它穿耳而过。
这样,你就会秋波无很,素心如玉。
纵然那些对你有用,却让你智所不能逮、力所不能及,以致被夺了幸福与快乐的话语,就要让它们穿耳而过,随风而逝。
⑧人生是一个容器,可这个容器的容量实在是非常有限愁苦与畏惧多了,欢乐与勇气就少了;局促与紧张多了,潇洒与轻松就少了;傲慢与骄矜多了,恭谨与谦虚就少了一些不需要的话语存放太多了,一些箴言就会无处落脚。
让有些话穿耳而过。
15.第①段事例的作用是什么?( 3 分)
答:
1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 分)
答:
17.读完全文后,写出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示。
(3 分)
答: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8—21题。
(10分)
生命之韧
(1)那一年,天大旱。
夏收以后,老天爷就再也没有痛快地下过一场雨。
一口一口的池塘被炙烤得快要发疯的乡亲们舀了个底朝天。
(2)当大人焦虑不堪时,孩子却乐不可支,没有什么比得上在快要干涸的池塘里抓鱼来得有趣。
山塘里的大鱼小鱼、泥鳅虾米、田螺蚌壳被我们收拾得干干净净。
(3)一个月之后,山塘的淤泥开始硬结发白;两个月后,山塘里硬化的泥土横七竖八地裂成了无数不规则的小块片,裂缝窄的四五公分,宽的有一尺以上。
(4)直到秋收以后,严酷的旱情才有所缓解。
过年时下起了大雪,雪化后山塘里终于有了浅浅的一洼碧绿,但清清的浅水中连一只活着的虫子都看不到。
(5)阳春三月,细雨绵绵,山坡上的雨水全注入塘中,山塘中一片浑浊。
五六月间,山塘里的水澄澈清亮起来。
有一天,我在池塘边溜达时,突然眼前一闪,——鱼!一串串小鱼儿在清澈的池水中游弋嬉戏。
再仔细一瞧,哟,还有小虾米、小泥鳅呢!
(6)我纳闷了:小鱼儿是从哪钻出来的?这是一口山水塘,没有别的水源呀。
于是我跑回家求证大人。
父亲说:“有水就有鱼。
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这回答等于什么也没说。
(7)问母亲。
母亲迟疑地说:“说不定是有人放养的吧?”这回答和没说差不多。
(8)问姐姐。
姐翻了半天白眼,说:“我知道了,是山上的毛毛虫变的!”这回轮到我翻白眼了。
(9)奶奶听到了,瘪着嘴说:“那是鱼蛋蛋变的。
”我说鱼蛋蛋不早就烤干了吗?奶奶说:“那鱼蛋蛋可厉害呢,三年都晒不死的。
”(10)我仍然将信将疑。
上初中时,我把这个难题送给了生物老师,生物老师挠了半天下巴,说:“可能是泥块里有存活的鱼卵吧。
”(11)我不再追问。
鱼儿一定有一种特殊的延续生命的方式,就像:哪怕是阳光无法透射的深海,也有无数的生物在畅游,抑或是千年的冰层下也有生物在潜滋暗长。
(12)顽强、坚韧、不屈不挠,野火烧不光,干旱炙不死,洪水荡不尽,地震摧不毁……这,就是生命的本质!
(13)很多年过去了,但那山塘中的小生灵的神秘、顽强、执著,常常让我的心房有一种无法形容的悸动,让我时常生出一种对各种生命群体的深深的敬意。
18.阅读全文,概括(1)——(3)段的主要内容,并简要说明作者的写作用意。
(3分)
19.结合语境,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2分)
两个月后,山塘里硬化的泥土横七竖八
....地裂成了无数不规则的小块
片,裂缝窄的四五
....。
..公分,宽的有一尺以上
20.“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这个人物形象在全文的结构中起了怎样的作用?(3分)
答:
21.读了本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请写出来。
(2分)
答:
四、作文(53分)(含3分卷面分)
生活中,总会碰上形形色色的人,总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
某一天或者某一刻,一个细微的动作、一句温馨的话语、一次意外的相遇都会在不经意间荡起你心中的涟漪,激起你生命的震撼。
那可能是一种温暖绵软的感觉,你可能会舌尖甜甜,嘴角翘翘,忍不住,想笑;也可能是一种略微潮湿的感觉,伴着一丝酸涩或刺痛,难以自抑地,想哭。
那正是生命拔节的声音,你长大了!
请以“倾听生命拔节的声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并将题目抄写在作文格的第一行。
②贴近生活,关注内心,言之有物。
③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④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17.示例1:人生是一个容量有限的容器,因而要选择欢乐与通气、潇洒与轻松、恭谨与谦虚,让有些话语穿耳而过。
示例2:对于一些冷漠无情,耍小聪明、玩世不恭、不知轻重、上下之势、高低权争的话语都要让它们穿耳而过
18.内容:写天大旱,山塘开列了。
用意:交代环境,为下文写小鱼的出现作铺垫。
(4分)
19.运用数量词,具体地表现出山塘干裂的程度。
(2分)
20.“我”是一个勤学好问,具有探究精神的孩子。
(2分)起了连贯全文内容的线索作用。
(1分)
21.感悟要点:生命的顽强执着,生命的伟大,生命的令人敬畏,生命的神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