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二历史人教选修3学案:第4单元-第2课 冷战的开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冷战的开始
学习目标:
1.了解美苏冷战局面形成的主要过程。

2.认识冷战局面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1.重点: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及苏联相应的反击措施。

2.难点:对战后美苏之间冷战的对峙状态的理解。

教材整理1盟友关系的破裂
1.原因
(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

(2)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

(3)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

2.表现
(1)美国制定“遏制战略”。

(2)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

教材整理2冷战之门的开启
1.概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主要是美苏之间所进行的除直接交战以外的全面对抗,涉及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意识形态各个领域。

2.表现
政治推行杜
鲁门主
义(1947
年2月)
宣告了美国在全世界范围的扩张,也是美国开始对苏
联发动冷战的标志
经济提出马原西欧出现严重的经济困难;法、英、意等国工
歇尔计划(1947年6月) 因人运动高涨


恢复欧洲经济,稳定资本主义的统治


马歇尔计划解救了一些西欧国家的燃眉之急,
巩固了西欧的资本主义秩序
军事北大西
洋公约
组织的
建立


遏制苏联


1949年4月,美、英、法、意等12国外长在华
盛顿签订《北大西洋公约》


对苏联和东欧形成了包围圈,使欧洲成为美国
防御的最前线;是冷战政策的主要支柱
教材整理3苏联的对抗措施
1.政治:成立情报局,在反击美国冷战政策方面起了一定作用,苏联也通过它加强了对东欧的控制和影响。

2.经济:成立经互会,经互会的成立对打破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恢复各国经济起了积极作用。

3.军事:成立华约组织,东西方之间最终形成了两个对立的军事集团。

[深度点拨]二战后美苏冷战的特点
①政治上: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力量对立。

②经济上:封锁与反封锁的斗争。

③军事上:两大集团激烈对抗。

④意识形态上: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斗争。

教材整理4第一次柏林危机
1.原因
(1)德国投降后,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德国及其首都柏林。

(2)随着美苏冷战的激化,美、英与苏联在德国问题上的矛盾激化。

柏林成为冷战的前沿。

2.概况
(1)1948年6月,美、英、法及苏联分别在各自占领区实行币制改革,随后苏联封锁柏林,切断西占区与西柏林之间的联系。

(2)柏林危机加快了德国的分裂,西占区与东占区分别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3.冷战的影响
(1)冷战局面的形成,是美国推行霸权政策和强权政治的结果。

(2)美苏冷战导致了双方的激烈对抗。

(3)美国在冷战中更多地采取主动,使冷战局面不断升级,导致形成以美苏为首的两大政治军事集团。

(4)双方在争夺的重点地区欧洲并没有兵戎相见,但在世界其他地区局部热战并未避免。

(5)造成了国际的紧张局势和世界的动荡不安。

知识网络史论要旨
1.由于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使美
苏双方从战时盟国转化为对手是美苏冷
战形成的原因。

2.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和北大西洋公
约组织的建立开启了美苏的冷战之门,苏
联的对抗措施促使冷战愈演愈烈。

3.第一次柏林危机引发了战后美苏冷战
的第一次高潮。

探究点冷战政策
史料解读
史料一美国政府攻击共产主义,认为它已经“成为世界上一切邪恶的根源。

在任何地方发生的每一变动中,我们总能看到有‘莫斯科共产主义’在插手”。

史料一中的信息“攻击共产主义”“一切邪恶的
(1)史料一反映出美、苏关系的什么特点?
【提示】美国攻击共产主义,反对苏联在世界上扩大影响;美苏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矛盾尖锐。

(2)史料二、三反映出美苏的什么矛盾?
【提示】在世界战略上尖锐对立,美国力图称霸世界,苏联也不断扩张自己的势力,苏联成为美国全球战略的障碍。

(3)美苏矛盾激化对世界格局和世界形势产生了哪些主要影响?
【提示】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两极格局形成,世界形势紧张和动荡不安。

【史论拓展】冷战的性质和影响
(1)性质:冷战一开始就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是两种社会制度尖锐对的立表现。

(2)影响
①美苏长期处于势均力敌的状态,都不敢轻易动武,在战后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②美苏争夺势力范围,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甚至不惜大举用兵,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如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发动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

③冷战也导致了美苏战后在政治上采取一系列破坏民主与法制的行为,如苏
联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盛行,美国迫害进步人士等。

④冷战在人们的心理方面也投下了阴影,冷战思维至今余毒未消,如美国借人权等问题,粗暴干涉中国内政,培植反华势力等。

⑤冷战所造成的一些地区冲突至今没有解决,冷战结束后世界局势动荡不安,地区冲突频发。

⑥冷战期间,双方研制了大规模的杀伤性武器,至今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早在1910年,俄国科学家就发现了放射性现象。

1941年4月,苏联驻纽约的情报机构向国内报告,西方最著名的物理学家正在讨论铀具有的巨大军事意义。

其后苏联著名物理学家库尔恰托夫被任命为发展核计划的学术负责人。

1943年4月,来自全苏的著名专家开始了研制工作。

1945年8月,苏联国防委员会通过决议,着手研制原子武器,以打破美国的垄断。

斯大林对库尔恰托夫说:“请说出您需要的一切帮助,您不会遭到拒绝的。

”苏联部长会议成立了直属部长会议的管理总局负责研制工作。

参加这项工作的人员达数十万之多。

一位参与者写道:“我们能够团结一致,首先是给我们提供了相当优越的科学工作条件。

其次,是内心的感觉,即击败法西斯德国后,我们同最强大敌人的对抗仍没有结束。

”1949年8月,苏联第一枚原子弹试爆成功。

——亚·维·菲利波夫《俄罗斯现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制定和实施原子武器研制计划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原子武器研制成功的条件和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积极作用。

【规范解答】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最大限度地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联系教材内容总结答案。

第(1)问根据材料中的“西方最著名的物理学家
正在讨论铀具有的巨大军事意义”“着手研制原子武器,以打破美国的垄断”“即击败法西斯德国后,我们同最强大敌人的对抗仍没有结束”等信息并结合教材内容概括归纳。

第(2)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的“来自全苏的著名专家开始了研制工作”“苏联部长会议成立了直属部长会议的管理总局负责研制工作”等归纳;第二小问应联系冷战的影响加以分析。

【答案】(1)西方制定并实施发展原子武器计划;战争后期盟国内部矛盾显现;美国垄断原子弹;冷战氛围逐渐加强,危机意识强烈。

(2)条件:具有相关科学研究基础;国家高度重视,设有专门领导和研究机构;举全国之力研制。

积极作用: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核战争的发生;巩固了苏联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地位,有利于世界格局的稳定。

1.(2016·温州高二检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苏建立的同盟关系在战后破裂,其主要原因是()
A.美苏争霸必然导致双方对立
B.反法西斯斗争取得胜利
C.两极格局间关系的实质是两强争霸
D.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
【解析】国家和民族利益是国家制定外交政策的根本依据。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要称霸世界,苏联要扩大自己的影响,美苏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不同使得二者最终关系破裂。

【答案】 D
2.针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冷战,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反击措施有()
①成立经互会②成立情报局③组织华约④组织社会主义阵营
A.①②B.②③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解析】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组织社会主义阵营并不是应对西方国家冷战的措施,排除④,故选C项。

【答案】 C
3.造成德国于1949年分裂为两个国家的原因有()
①二战后美、苏、英、法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②德国的民族矛盾激化③第一次柏林危机的发生④美苏冷战的展开
A.①②B.②③
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德国为统一的日耳曼民族,②错误;③是④的具体表现,①是分裂的前提。

【答案】 D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缔约国应加强其自由制度……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

因此,缔约国同意此种武装攻击发生……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的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
——《北大西洋公约》材料二……考虑到由于巴黎协定的批准而在欧洲形成的局势——该协定……把西德拖入北大西洋组织集团,这样就加深了新战争的危险,并且对友好和平的国家的安全造成威胁……如果在欧洲发生了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对一个或几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每一个缔约国应……以一切它认为必要的方式,包括使用武装部队,立即对遭受这种进攻的某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给予援助。

——《华沙条约》
(1)材料一中的“自由制度”指的是什么?假设的“武装攻击”会来自哪里?
(2)结合条约内容和所学知识,分析两个组织的相同点。

(3)北约和华约的成立对世界形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解析】第(1)问美国所倡导的“自由制度”及其敌对方显而易见。

第(2)问要从成立背景、性质、实质去分析作答。

第(3)问一定要注意从正反两方面回答,做到辩证地看问题。

【答案】(1)“自由制度”指资本主义制度。

来自苏联和社会主义阵营。

(2)背景:美苏关系紧张,双方在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方面尖锐对立。

性质:都是军事政治集团。

实质:成为美苏争霸的工具。

(3)两大集团互相对峙,使世界处于战争的威胁之下,不得安宁。

两大集团势均力敌,不敢轻易动武,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怎么才能学好高中历史学习方法很重要
怎么学好高中历史
1.读历史教材
“读历史教材”需要“读”目录、引言、课文、插图、材料、地图、引文、注释、思考题和大事年表。

第一,在理解章节目录及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明确此章节讲了
什么问题,以及围绕此问题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第二,根据教材,分析、归纳每个方面讲了几点,每点都包括哪些基础知识,并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表达出来。

第三,找出书上的核心词、关键语,明确哪些是必须记住的,划出来加强记忆。

2.上课要专心听
下课后多记、多背,对一些历史年代要联系上下文的内容来记忆。

学到某个历史事件时,首先要对历史事件的背景有个清晰的了解,然后弄清它的意义、作用、影响等,做到理解记忆。

多阅读一些历史课外书,除了能增长见识外,还帮助你理解历史课文。

3.“温故知新”和善于思考
历史的学习是以记忆为基础的,所以不断地回顾以前所学知识和对新的历史知识进行思考是很有必要的,这样不仅能增强记忆,还能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闲暇之余,突然想到一个历史名词或者某个故事中涉及历史,应该马上回忆教材上的知识,如果有可能的话追本溯源,思考通过其他渠道得到的历史知识和教材所述知识的联系,把知识弄清楚,这样也算是时间的充分利用。

4.整理、整合历史知识
针对历史知识比较琐碎的问题,我们就需要自己动手去整理和整合所学知识,把教材中大量的史实根据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加以整理,简化成历史线索,以建立主干知识的结构和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当然,在整合的时候可以参考一下试题调研,把上面的精彩总结内容摘抄或剪下来,反复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

历史事件的要素和阅读及记诵技巧
1.时间有先后,你只要把大事年表里的重要事件多看几遍,自然记牢了。

除了重要事件要确知其发生年分(如维也纳会议是1814-15年,辛亥革命是l911年),其它只须明白其大概年代,或不同事件的先后次序(如维也纳会议先於凡尔赛会议),便可以了。

2.地点有东西南北,你只须认识各地的大概位置或相对位置便行了。

最佳的方法是和地理科结合,确认各国今天的政治地图,特别是欧洲和中日的国界.主要城市。

此外,若干条约规定的领土转变也应紧记。

3.人物是构成历史事件的主角。

不过,会考要求并不太高,我们祗要熟记重要的历史人物便可以应付考试了。

如自强运动的曾、左、李.恭亲王、慈禧太后是必须熟记的,次要的人物如魏源、冯桂芬则略知一二,再其次的,则一律不记。

不同历史人物的生存时代和事迹也应知其大概,才不会张冠李戴。

4.事件由时地人三项元素构成。

明白了上述的时间地点和人物,自能对重要史事了如指掌。

历史事件的相关年代要清析:先念念课题的次序;次念某课题的重要事情,如1860至1919年中国的大事包括自强运动、中法战争、甲午战争、瓜分运动、戊戌维新、义和团事件.晚清改革、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然后记诵某事件的其它重大情节,如自强运动分为三阶段,辛亥革命分为兴中会和同盟会两个时期。

至於枝节琐事,似非会考的重点。

小编推荐:学好高中历史的方法和建议
5.事件的原因和结果可分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其它方面。

以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原因为例:政治方面包括中英的政制不同、司法制度的差异;经济层面有工业和农业经济的不同、公行制度.贸易不平衡、鸦片贸易;社会因素如英国工商业家对政府决策的影响;文化方面如中国中心主义与英国自由思想的分歧,个人责任与集体负责制的冲突;特殊事件包括林则徐销鸦片.林维喜事件。

若能紧记这些重大事情,则对鸦片战争的背景有清析的概念了。

总之,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其它等五方面的公式套在任何历史事件中,即可事半功倍。

6.因果关系应建立於史实和逻辑上。

因先於果,果后於因,两者要合乎情理。

从这一角度看,不应把历史事件孤立来看,如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导致割让阿尔萨斯、洛林,前者是因,后者是果;但此后法德关系恶化,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则割地是因,而大战是果了。

因此,假如能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举一反三,则事件的因果关系了如指掌,而学习亦事半功倍了。

7. 事件的经过祗须记重大事件,如意大利的统一运动略知1820.1830和1848革命,加富尔的改革和外交,马志尼的思想及加里波的的贡献便可以了。

因近年会考并不强调背诵史实,故你只须知道最重要的史实便行了。

以上怎么才能学好高中历史全部内容由高三网小编整理的,希望对您有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高三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