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教案-第二章-服装设计的美学原理-形式法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服装形式美的法则
形式美法则,是人们在审美活动中对现实中许多美
的形式的概括反映。

如比例与尺度、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
对比与调和、统觉与错觉、省略与夸张、条理与反复、衬托与
呼应、强调与补正等。

这些形式美的法则不是一成不变的,而
是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研究
形式美的法则,主要是为了提高美的创造能力,培养对形式变
化的敏感,并从内容出发选择最适当的形式,以加强美和艺术
的表现力。

服装造型设计的形式美法则,主要体现在服装款型
构成、色彩配置,以及材料的合理配置上,要处理好服装造型
美的基本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必须依靠形式美的基本规律和
法则。

服装反映人的精神风貌与审美意识。

对美的追求是人类
的天性也是心理需求,人们正是通过服装这一无声的语言来表
现自己的内心世界与独特的风格。

美是没有固定的标准,它因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需求及人类观念的转变而发生变化。

服装设计的形式美法则核心是规范化和程式化,规
范化是理性的秩序创造,程式化是自然形态进行理性处理的艺
术格式。

要设计出新颖的服装款式及明快和谐的色彩,就要遵
循一定的形式美法则并掌握其形式构成规律。

比例与分割
成功的服装设计作品,是利用各种比例分割关系使
服装达到和谐的整体美感,使得服装形态优美,穿着舒适合体
大方。

服装的比例要吻合穿衣人的体型,但穿衣人不一定都具有标准的体型,为了弥补这些不理想的体型,采用服装来调整人体上的缺陷。

为此,就必须考虑到服装
与各部位的比例关系,使比例分割合理。

比例是服装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比例
(一)比例的概念
世界上任何一件统一整体的事物,都是由一个或几个部分配置组合而成的。

整体与部分、或部分与部分之间的数量关系称为比例。

比例美是人
们对物体比例协调的一种感受,它给人以舒服美好感觉。

比例指事物局部与整体或局部与局部之间的数量关系,又称比率。

例如,线的长与短、粗与细、曲与直;点的疏与密、聚与散;面的大与小;体的轻
与重等等的差异关系的比较。

比例,自古以来为数学家、哲学家和艺术家、设计家所重视。

我国古代山水画中所谓“丈山、尺树、寸马、分人”,体现了各种景物之间的比
例关系。

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 1452—1519)认为“美感完全建立在各
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芬奇论绘画》第28页)。

凡是美的事物,
整体的每一部分都与整体成比例。

(二)比例应用的范围
在设计一件服装时,首先涉及的是比例问题,比例的变化首先在外轮廓上,其中有上衣与下衣、外衣与内衣、肩部与衣长、衣长与袖长等,内轮廓有腰线与臀线与内部分割线的设置,另外还有其它部件:袖、领、口袋及装饰物配置的比例关系。

这也是服装设计应首先考虑的,并且是设计新颖款式的关键所在。

比例的应用在设计服装时可具体概括为:一个形态的长度比例分割(长与宽之比);两个形态的边长比例分割(边长与边长之比);两个形态的面积的比例分割(衣长与下身之比)。

只要符合统—与变化的规律,即符合整体与局部,这一辩证的关系都是美的比例。

如中国的米字格、九宫格都是按科学的比例部位拚方、联形及不同横、竖、斜线等分割而具备了美的比例关系。

(三)比例分割的形式
比例分割有四种:黄金比例、以√2为矩形的量比关系、费波那奇数例、无规则的比例关系。

1.黄金比例
将已知线段做大小两部分的分割,使小部分和大的部分之比,等于大的部分和全体之比,就称为黄金分割。

即(a+b):a=a:b,其比值为1. 618,
见图3—1—1
自从古希腊哲人用几何方法发现黄金之比以来,它已被广泛地应用于艺术创作之中,占今中外不少优秀画家都曾多次运用这一比例关系,创作
出大量的优秀作品。

如古希腊
的维纳斯雕像,在优美的人体中就曾多次地
应用黄金比例分割。

因此,它被公认为是最
富有美感的比例关系,在服装设计中被广泛
地应用。

2.以√2为矩形的量比关系
在艺术形式中,美好的比例往往是一种非理性的,是不能用绝对的数字去衡量的。

通常,只要接近黄金比例关系都能被人接受,如l:√2、1:
√3、l:√4、1:√5等。

1:√2是矩形的量比关系,是耶鲁大学杰·汉比基教授,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以矩形为基础的比例法。

它是以√2矩形长短边长之比,
等于一个正方形一条边长的对角线长度之比,其比值为l:√2,给人一种相
对和谐安定的弱对比,因而十分协调。

通过它又可以得到其它比例协调的矩
形量比关系。

图3—1-2为√2的矩形的量比关系。

连接对角线
cB,以c为圆心,CB为
半径画弧,在CD的延
长线上得一点E,做AC
的平行线EF,得到了一
个新的矩形,这就是1:
√2矩形的量比关系。


似可椎出1:√3、1:√
4、1:√5的量比关系。

不同的比例量比关系,
会给人们不同的比例美
感。

1:√2给人以严
谨、温和、庄重之感,见图3—1—3(a)。

1:√3给人以均衡、优美的流动曲线美感,见图3—1—3(b)。

1:√4给人以机械、单调、一分为二的感觉,见图3—l-3(c)。

1:√5给人以现代、
时尚、具有很强动态美感,见图3-l—3(d)。

其中以1:√2和l:√5的
比例关系是最为重要、为最美的比例关系。

3.费波那奇数列
它是按一定的比例作阶梯式的渐变,其有规则的渐变是按一定
的数列进行的。

在服装设计的实际运用中,最简单的方法是按照数列:
1:2:3:5:8:13:21等得出,即每一项是前面两项之和,渐变比例
是逐渐而有规律地不断变化的。

因此显得既柔和而又富节奏变化,服装
的渐变比例应按服装的造型特性与功能而选择,不能局限于某一种数
列,其这些奇数列的数值可作为其分割的近似值。

在服装设计中,常运
用于多层次服装的长度的比例或胸部与裙及内部装饰的布局上,能产生
优美的节奏韵律的美感,见图3—1-4。

4.无规则的比例
随着现代艺术潮流对服装的影响,人们将追求款式上新颖独特,以给人强烈的个性时尚感。

因此在服装的比例上,打破常规追求较为悬殊的比例组合关系,如曾流行一时的职业女装长衣短裙,上衣的长度为13、短裙的长度为5的比例数值。

在比例上采用悬殊的比例对比关系,给人强烈的对比效果,富有极强的创新与个性时尚,给人过目不忘的强烈印象,较适合前卫服装与时装表演。

服装造型设计的比例关系主要体现在:
1.服装造型与人体的比例
衣长与身高的比例;衣长与肩宽的比例;腰线分割的上下身长度的比例;衣服的各种围度与人体胖瘦的比例等等。

2.服饰配件与人体的比例
帽子、首饰、包袋、手套、腰带、鞋袜等的形状大小与人体高矮胖瘦的比例。

3.服装色彩的配置比例
服装色彩配置中各色彩块的面积、位置、排列、组合、对比与调和的比例;服饰配件色彩与衣服色彩的比例等。

服装的比例是为美化人体比例服务的。

衣裙的长短宽窄可改变人体
高矮胖瘦的观感。

上短下短的服装比例如短上衣配超短裙,集青春、活泼、
美丽于一身,适合体型较好的30岁以
下的年轻女性。

上短下长的服装比例如
短上衣配长裙或长裤,重心高,使下肢
有拉长感,显得矫健、优雅富有生命力,
对双腿够长但较粗或太细的人最合适。

上长下短的服装比例如长上衣配短裙,
重心低,压缩了下肢的视觉长度,给人
以持重、安静的感觉。

如果上身是宽松
而加长的T恤衫或长背心或长身的西
装,则可以增加服装的成熟和稳重感,
适合30岁以上40岁以下身材姣好的女
性。

如果是收腰紧身上衣配上蓬型短裙,则流动
轻盈,充满年轻魅力。

上长下长的服装比例,则可以
把年龄和身材的缺陷降到最低点,高矮胖瘦、老中青
少都可穿。

另外,紧身衣服玲珑秀美,松身衣服洒脱
豪放;短裙轻松活泼,长裙温文优雅。

设计师必须抓
住这些感受,根据穿着者的体型特点
二、分割
(一)分割的概念
分割即布局。

在设计服装中,设计者首先涉
及的是服装造型布局安排的问题,是在服装的外轮廓
范围内首先对整体结构做整体的规划安排,然后视线
从外轮廓移到内部空间的布局上,将整体的服装分为
上装与下装等,还要在服装上设置具有功能性和装饰
性的部件:领、扣、兜、袢带、褶、省道等。

这些都
是在运用各种不同块面与线条
分割而在服装上形成种种装饰
线,它们可将整体块面分成几
个大小不同的块面线条,其分割后使服装便于开启、穿着。

不但起到
功能性的作用而且还适应人体的复合曲面。

分割后增加的各种形状的线条,无论作为功能性和装饰性的
线条都可使款式变得既实用又美观活泼大方,这些都是在运用各种不
同线条在服装表面上进行各种分割处理的方法。

(二)分割的形式
分割有五种形式:垂线分割、横线分割、垂线与水平交叉分
割、斜线分割、斜线交叉分割。

垂线分割给人以庄重、坚实、明快、稳重之感,使服装具有
一定的量感;横线分割给人以安静、柔和、平静而浪漫之感;垂线与
水平交叉分割给人以深沉、威严的感觉;斜线分割在这些分割中最为
优美,它集合竖线与横线的所有优点,给人以庄重而又活泼、俏丽的
感觉;斜线交叉分割给人以轻盈、温和的感觉。

根据分割线的曲直及左右是否平衡,分割是否有规律
等因素而产生不同的效果。

对称平衡与非对称平衡
艺术造型中,整体内各形式因素之间组合关系,如果
能给人以平稳、安静的感觉,这组合关系则可称为平衡。

服装上的平衡,指服装整体外观的相互对称。

服装造型艺术中的平衡,是靠人们的视觉和心理去感受,处于平衡状态的形象能给人以舒适、恬静的美感;反之使人感到杂乱不安。

平衡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即对称平衡和非对称平衡。

一、对称平衡
(一)对称平衡的概念
对称是平衡的特殊形式,在以对称形式构成的画面中,均可以找到一个中心
点或一条中轴线把画面分成两个部分。


两部分的形式因素不仅数量、质量相同,
而且到这个中心点或这条中轴线的距离也
相等。

处在对称平衡中形式因素是同等、
同形、同量的,能产生整齐平衡的效果。

因此在工艺美术设计中,如服装设计、建
筑艺术中的庙宇等以及装饰图案中,常采
用对称平衡的艺术形式。

(二)对称平衡的形式
对称平衡有三种:单轴对称、多
轴对称、反转对称。

1.单轴对称
以一轴线为基准,在轴的两侧存
在着同等、同形、同量的形体而进行造型
因索的对称设计。

2.多轴对称
以两条或两条以上的轴为基点,
分别在轴的两侧存在着不相同的形、不同
量的形体而进行的造型因素的对称设计。

3反转对称
以一个点为基准,将造型因素进
行反方向的对称设计。

在这些对称式中,单轴对称较呆
板、乏味;多轴对称则给人以富有动感与
变化;反转对称则较新颖别致,具有很强的运动感。

对称式平衡,由于各个部分完全相等,因此形态特点倾向于统一,有稳定、整齐、
庄重的感觉。

但缺少变化,过于严肃规整,
所以带有朴素性和生硬性。

如正统的中山
装或左右对称的套装、连衣裙等,一般宜
于在会议、办公室等正式场合穿着。

有时
为避免过分刻板拘谨.则可在面料的质地
肌理、色彩或装饰上加以适当调节。

如选
择织纹富于变化、肌理效果明显、色彩较
轻快明亮的面料.或是在西装手巾袋上插
以色彩较为鲜明的手帕等,均可获得较为
理想的效果、由于对称式有它自身的特点,
当人们看的时间过长,款式上采用绝对对
称就会给人过于呆板乏味之感。

因为由于
人的视觉在连续受到某一单一的形状、色
彩等造型刺激后,视觉上易产生疲劳,心
理也会产生厌倦情绪。

因此就需要有变化,
这也是人的求异心理的需要。

可见在特定
的环境与条件下就需要非对称式的设计。

二、非对称平衡
进入21世纪,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
的价值、时间、审美等观念都发生很大变化,
人们的自我意识增强,着装由从众心理转到求
异心理,更加追求个性化,并通过服装来体出
人的独特气质及良好的着装品位。

因此在今后
的设计中,更侧重于非对称这一活泼而富有变
化的设计手法,并与人们的审美情趣相适宜,
追求非对称设计给人们带来的美感。

这样也更
能体现设计者的才华与个性,在服装设计中有
意识地追求各种微妙的平衡效果,以使作品具
有动中求静的整体美的效果。

不少中外设计师
都利用这一特殊的语言创作出美妙的服装优秀
作品。

(一)非对称平衡的概念
非对称平衡是指在造型布局中,不受局限而任意构思或故意造成左右上下等布局的不同,就是把相对立的因素稳定下来,把诸多因素相同的效果连续形成平衡的对称形式。

它给人以富有活力,风格多变的效果,给人以独特的个性及时尚的现代美感。

因它与人体的对称构造是反其道而行之的,正好与人体形成互补的视觉效果。

但应追求视觉上的平衡,以免在视觉上造成重量偏差太悬殊之感,形成不安定的、不平衡的布局与效果。

现代时装设计追求个性化与时装化及趣味性,因此常采用非对称式的设计方法,使款式新颖饶有情趣。

(二)非对称平衡的三种形式
1.取小面积的非对称的造型方法
在一些较为安定的对称布局中,改变或放置一些非对称的因素。

例如传统西装中,款式构成上是以对称式为主,但在胸部设置一手帕袋,不论是袋的大小及色彩都与原来的
对称式款式上有所变化,形成动静统一与变化的最佳效果,
这也是西装经久不衰的原因所在,见图3—2—1(a)。

2.量相等的非对称式
这种非对称式的服
装,左右两侧的形状不相等,
但给人的量是相等的。

见图3
—2-1 (b)。

3.依靠补充形而达到平
衡的效果
在设计服装时,往
往在外轮廓上采用减法的设
计方法,去除服装的一部分,
如一侧的领部、一侧肩部等,
其效果既时尚又体现强烈的
个性,这种极不对称式应用
在设计时,应考虑其造型要
平衡,其方法是在其量少的部位上添加点、线、面或一些装饰部件,但
也要考虑与原来的风格相协调,见图3—2—1(c)。

在具体采用对称与非对称时,要把两者的效果一起考虑。

对称式是绝对的,而非对称是相对的,这是一对矛盾的双方,两者是相互制
约、互相转化的,在设计中把二者的关系一起考虑并在设计实践中加以
认识,巧妙并大胆的尝试,方可设计出更新颖时尚的作品。

对比与协调
在服装设计中,对比可突出服装的特点,可表现服装款式与人体之间的关系,面料与人体的关系,服装整体造型与服装内部结构的关
系,它含对比的因素,并通过对比来突出人体美的特点,它是使多样变
化或构成了强烈对比的各种因素趋向缓和谐调,在外观上呈协调与和谐
的艺术效果。

一、对比
(一)对比的概念
对比是一种变化的效果,“对”含有双数以上的相互面,“比”
则有较量、比较、求得异同的意思。

“对比”意味着对立、矛盾、差别、
衬托等。

它是指含有两个以上不同的造型形成相对立的因素。

在服装设
计中,形成相对立的因素,它在视觉上形成张力,给人一种明朗、肯定、
强烈、清晰的美感,对比可以引向不定感与动感,但应保持设计的平衡。

例如:色调上有黑白、明暗、冷暖等;形状上有大小、长短、方圆;状
态上有曲直、凸凹、粗糙与光滑等。

正是利用这种语言求得丰富变化的
最佳手段,它也是调节统一于变化两者微妙关系的尺度与技巧,它受到
统一的制约。

所以一定要在统一的前提下追求对比的变化。

(二)对比的形式
对比的形
式有三种:款式的对比、面积的对比、色
彩的对比。

1.款式对比
(1)黑白区域划分的形象差异对
比,见图3—3—l(a)。

(2)全身简练、由上身横线渐变形
成的疏密对比,见图3—3—1(b)。

(3)门襟与腰带形成横竖对比,见
图3—3—1(c)。

(4)肩部与全身形成繁简的对比,
见图3—3—l(d)。

2.面积的对比
是指各种色彩面积在构图中所占量的对比,面积的大小与色彩的感受有极大的关系,如面积大小的互为补色,红绿两色并置在一起时,给人过于强烈的刺激,如缩小一方的面积,就会给人以协调舒适之感;大片的红色会使人难以忍受;大片的黑色会使人感到发闷;
大片的白色会使人感到空虚。

因此可见,面积大的色块易见度
高,反之面积小的易见度低。

另外一方面色彩面积采用悬殊的
对比,如在大面积的色块中的小色块,那么小色块在明度上会
变暗,色相将向大色块的补色方面发展,而大面积的色块的明
度会更亮,色相会更纯。

可见,色彩面积的对比强弱与面积的
大小恰好成正比。

3.色彩的对比
是指各种色彩在构图中的对比。

它具有丰富的变化,可以
有轻微或强烈、也可以有模糊或明朗,它往往在人的视觉上形
成一种无形的张力,给人以肯定、清晰、明快等不同的感觉,
从而加强视觉上的不定与动感,但仍需保持视觉上的平衡效果。

色彩对比有五种形式:
(1)同类色的对比在色环上间隔5°左右的色相。


一种色相的不同明度与不同纯度的对比,
它只有深浅程度的变化而不存在色相的变
化,在蒙塞尔色轮表中是指一个单色相与任意色的组合对比,也就是
同一色相不同明度的变化,是一种色彩不同层次的配合。

如浅绿、中
绿、墨绿,将这三种不同明度的绿色配合在一个画面上,这就是同类
色的对比。

由于这种配色的对比效果主要依靠明度来支撑对比的差别,
总的来看其表现为弱对比,给人以呆板、单调的感觉,但画面总的色
调感强,体现出较整体、含蓄、稳重之感,较适合设计中老年的服装
与职业服装。

(2)邻近色的对比在色环上间隔45°到60°左右的色相,
在二十四色环中,任选一色和此色相邻的色相配合,就是邻近色的对
比。

如红与橙、黄绿与绿的
色彩搭配,这种配色的效果
易于达到统一、和谐效果,
为了避免单调注意运用明
度与纯度的变化,视觉效果
给人以丰富、活泼的感觉,
可弥补同类色的不足,但又
保持着色彩既统一又富有
变化的感觉,在设计中是使
用较多的色彩搭配,适宜女
装设计。

(3)中差色的对比
中差色是指在色环上间隔
90°左右的色相。

如红与
黄、红与蓝、蓝与绿等,由
于这一类色相差别较明显,
容易产生明快、清晰的效
果。

但由于中差色色相相差
较大,就要适当的减弱明度与纯度的变化。

在具
体的设计中,适当的加强或削弱一方,两者的加
强或削弱要分清主次,才
能达到色彩整体美的效
果。

此搭配方法适宜运动
服装,它给人以较鲜明、
明快、饱满的感觉。

(4)对比色与互补色的
对比在色环上相互距离
在120°左右的色相搭配
就是对比色的对比,这种
对比效果强烈、醒目、宜
引人注目,但宜造成视觉
上的疲劳。

而互补色的对
比是指在色环上色相相距
在180°左右的对比,其
效果响亮、强烈、富有刺
激之感,虽然互补色是为
了满足人的视觉及心理的需求,在视觉上与心理起到平衡的效果,但如果处理不好会给人以粗俗、单调的感觉。

因此应用于服色搭配时要采用多种调和手段,如可降低一方色彩的明度与纯度,另外也可采用间隔色的配色原理,用黑、
白、金、银、灰五种中性色
来间隔互补色的搭配,在设
计中既克服它的弱点又可取
得完美的服色效果,这种设
计方法适宜时装中的较时髦
女性以及舞台表演的服装。

(5)同时对比与连续对
比色彩的同时对比就是指
两色的并置,对比是发生在
同一时间、相同视域之内的。

在同时对比中,服装色彩的
比较、衬托、排斥与影响是
相互作用的,自然界中的色
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邻近
的色彩必须在色相、明度、
纯度、冷暖等诸方面产生对
比变化,这些都叫同时对比。

设计和绘画用色都要推敲和组
织好这些色彩对比关系,才能
表现出色彩的美感。

连续对比是看了一色之
后,立即再看另一色,因前色
的影响使后色产生了与前色的
补色做加色混合,这就是连续
对比。

这种视觉残像是一种生理现象,决定了互补色在色彩
对比与调和中的特殊地位,它在色彩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如看了红色服装之后再看绿色服装,绿色就显得特别艳丽;
看了白色后再看黑色,黑色则更黑。

由此可见,这种现象我
们应把色彩的理论联系起来,应用时应从联系对比与色彩对
比之差别必然形成服装感
情个性的差别,形形色色的服色对比,满足人们不同的需要。

对比意味着规则的突破,平淡之中见品位,体现出一定
的新异性,它使服装色彩具有醒目的感觉,具有强烈的震撼
力,给人过目不忘的深刻印象,服装色彩对比独特的艺术魅
力是在对比中产生,对比在设计中是十分重要的,也可以这
样说,服装的创新与是否畅销,经济与社会效益如何,都与
是否利用对比的原理有直接的关系。

二、协调
(一)协调的概念
协调是指形与形之间产生的相互关系调和完美,对构成
服装的各要素,如款式、色彩、面料等及它们之间的各种关
系给以调和统一的观念。

它给人以安静、舒适、柔和之感。

它是使多样变化或构成了强烈对比的各种因素趋向缓
和,在外观上呈协调与和谐的艺术效果,但使人感到单调,
缺乏生命力,因此,在设计中应配合对比的规则灵活的应用
使服装产生美感,达到愉悦动人的目的。

(二)协调的种类
1.形状的协调
以协调为目的,过于一致、相似的形状结合在一起。

但不可过于相象缺乏变化,它是指同质的要素,它显示
最简单的统一是有秩序的调和。

2.大小的协调
大小的关系在设计上能产生最基本的微妙关系,如
音乐中的强与弱,能产生很强的对比,如在设计中领口、
口袋、钮扣及装饰等的设置,都属于大小的协调问题。

3.格调的协调
它强调的是一种感受,是人看到一物像后加以感觉
的东西。

格调可理解为人的穿着方式或是穿衣的品位,因它
可以把所有的个体要素一致起来,烘托服装的氛围。

4.色彩的协调
从色彩视觉的角度上看,互补色的配色方法是调合
的,色彩调合是配色美的一种形式,它给人以愉快、舒
适的配色效果。

色彩的协调有五种形式:
(1)主导色的和谐就是把确定服装主导地位的色
彩作为基色,其他色彩的对比处,于次要的或从属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