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概论.pptx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菌药物概论
2019-11-13
谢谢聆听
1
化学治疗(chemotherapy) 化疗药物: 抗微生物药:抗菌药、抗真菌药、
抗病毒药 抗寄生虫药 抗肿瘤药
2019-11-13
谢谢聆听
2
机体、抗菌药物 及病原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关系
2019-11-13
谢谢聆听
3
一、抗菌药物的基本概念
抗菌药 能抑制或杀灭细菌,用于预防和治
羧苄西林 carbenicillin 不耐酸,注射。
哌拉西林 piperacillin
2019-11-13
谢谢聆听
18
二、头孢菌素类
头孢菌素类(cephalosporins)是由头 孢菌素C,水解得到母核7-ACA接上不同的 侧链制成的一系列半合成抗生素。其活性 基团也是‐内酰胺环,与青霉素类有相似 的理化特性、生物活性、作用机制和临床 应用。
更广 G+ < 1、2代 G- > 1、2代 对绿脓杆菌、 厌氧菌有效
较稳定 高度稳定
较一 代轻
基本无
代表药
头孢噻吩,头孢唑林 头孢氨苄,头孢拉定 头孢羟氨苄,
头孢孟多 头孢呋辛 头孢西丁
头孢噻肟 头孢哌酮 头孢曲松 头孢他定
第四代
2019-11-13
G+作用增强 G- >3 代 对绿脓杆菌、 厌氧菌有效
٭第三、四代头孢菌素偶见二重感染; ٭头孢孟多、头孢哌酮高剂量可出现低凝血 酶原血症或血小板减少。
2019-11-13
谢谢聆听
22
三、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
(一)碳青霉烯类 亚安培南(imipenem)特点:抗菌谱广,
抗菌作用强,耐酶且稳定,缺点是被肾脱氢 肽酶Ι(DHP-1)降解失活,口服无效。
谢谢聆听
6
二、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1.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2.影响胞浆膜通透性 3.抑制蛋白质合成 4.影响叶酸及核酸代谢
2019-11-13
谢谢聆听
7
三、细菌的耐药性
耐药性(resistance,也称抗药性) 分为: 1.固有耐药性(intrinsic resistance) 2. 获得耐药性(acquired resistance)
制或杀灭细菌的能力。
2019-11-13
谢谢聆听
4
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 药物能抑制培养基 内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 抑菌药(bacteriostatic) 仅能抑制细菌的 生长和繁殖而不能将其杀灭的药物。 最低杀菌浓度(minimal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药物能杀灭培养基 内细菌的最低浓度。 杀菌药(bactericide) 不仅抑制细菌的生 长,并能将其杀灭的药物。
6. 缺乏自溶酶
2019-11-13
谢谢聆听
13
一、青霉素类
‐内酰胺环是抗菌活性的重要部分。 (一)、天然青霉素
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得:X、F、G、K 青霉素G(penicillin G) 〔性状〕 干燥粉末,水溶液中极不稳定。 剂量用U表示。
2019-11-13
谢谢聆听
14
〔体内过程〕 不宜口服,im吸收快而完全。 c.s.f 中浓度低,炎症时可达有效浓度,几乎 全部以原型经尿排泄。延长作用时间可制成 混悬液制剂。 〔抗菌作用〕 窄谱
对多种β-内 酰胺酶稳定
谢谢聆听
基本无
头孢吡肟 头孢匹罗 头孢利定20
〔临床应用〕 第一代主要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和尿
路感染、皮肤和软组织感染; 第二代可用于敏感菌所致肺炎、胆道感染、
菌血症、尿路感染和其他组织器官感染; 第三代用于危及生命的败血症、脑膜炎、
肺炎、骨髓炎、尿路的严重感染,有效控制 严重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泰能(tienam)是亚安培南与脱氢肽酶抑 制药西司他丁(cilastatin)等量配比的复方 注射剂。
美罗培南(meropenem)对肾脱氢肽酶稳 定,CNS的不良反应和肾毒性轻。
2019-11-13
谢谢聆听
23
(二)头霉素类(cepharmycins)
化学结构类似头孢菌素,在主核上加一甲
氧基。抗菌谱广,对G+、G- 菌作用较强,与
2019-11-13
谢谢聆听
5
化疗指数(chemotherapeutic index) 是 衡量化疗药物临床应用价值和安全性评价的
重要参数,一般可用动物实验的 LD50/ ED50 或 LD5/ ED95的比值表示。
抗菌后效应(post antibiotic effect,PAE)
2019-11-13
谱与抗菌强度上与第三代头孢相似,对‐内 酰胺酶极稳定。脑脊液中含量高,痰中浓度 高,血药浓度维持时间较长。不良反应以皮 疹多见,偶见凝血酶元减少或血小板功能障 碍。
拉氧头孢(latamoxef) 氟氧头孢(flomoxef)
2019-11-13
谢谢聆听
25
(四)单环 ‐内酰胺类(monobactams) 抗G+菌作用强,对G-菌和厌氧菌弱,有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治疗耐青霉素的金葡菌感染和青 霉素过敏患者。效力不及青霉素,且易产 生耐药性,但停药数月后,又可恢复其敏 感性。
可用于白喉带菌者、衣原体所致婴儿肺炎 及结肠炎。
弯曲杆菌所致败血症或肠炎、支原体肺炎、 和军团病的首选药。
2019-11-13
谢谢聆听
32
〔体内过程〕 可被胃酸迅速破坏,主要 在小肠上部吸收,多采用肠溶片或糖衣片。
同时借助细菌的自溶酶(autolysins)溶 解而产生抗菌作用。
PBPs分为二类:大分子量具有转肽酶和转糖基 酶活性,参与细胞细胞壁合成;小分子量具有羧 肽酶活性,与细菌细胞分裂和维持形态有关。
2019-11-13
谢谢聆听
10
细菌细胞壁的基础成分是粘肽,其合成在 细菌的胞浆内完成,所形成的短的肽链经转 肽酶和羧肽酶等的作用交叉联接成网络状多 聚体,渗入到细胞壁中。
分布在胆汁中的浓度是血浆的10倍,能扩 散进入前列腺并聚集在巨噬细胞和肝脏,炎 症可促进组织渗透。
〔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静注可发生 静脉炎。少数有肝损害,停药后恢复。个别 有药疹、药热、耳鸣等。
2019-11-13
谢谢聆听
33
〔常用制剂〕 乳糖酸红霉素 静脉滴注用,5%葡萄糖
溶液稀释,勿用盐溶液稀释。 依托红霉素 也称无味红霉素,耐酸,口
对哺乳动物核糖体无影响。
2019-11-13
谢谢聆听
30
(二)耐药机制 1.产生灭活酶 2.靶位的结构改变 3.摄入减少外排增多
(三)药代动力学 1.吸收 不耐酸,用肠衣片或酯化物 2.分布 除脑脊液外各处均有 3.代谢 4.排泄
2019-11-13
谢谢聆听
31
红霉素(erythromycin)
疗细菌性感染的药物。
抗生素(antibiotics) 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分子量较低,低浓度时能杀灭或抑制其他病原
微生物。有天然和人工半合成二类。
抗菌谱(antibacterial spectrum) 抗菌药 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范围。
抗菌活性(antibacterialactivity) 药物抑
G+球菌、G+杆菌、G-球菌、螺旋体。 〔临床应用〕敏感菌感染的首选:
1.溶血性链球菌所致蜂窝织炎、丹毒、扁桃 体炎、心内膜炎……;
2019-11-炎链球菌引起的大叶肺炎、脓胸、支气 管肺炎……;
3.草绿色链球菌引起的心内膜炎; 4.脑膜炎; 5.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回归热; 6.白喉、破伤风、气性坏疽……,需同时应
用相应的抗毒素以中和外毒素。
2019-11-13
谢谢聆听
16
〔不良反应〕 1.过敏反应: 皮肤过敏、血清病样反应较多见; 过敏性休克:最严重,表现有循环衰竭、
呼吸衰竭和中枢抑制。 预防措施:
2.局部刺激症状:红肿、疼痛、硬结; 3.大剂量iv可引起精神错乱、抽搐;高血钾 症或高钠血症。 4.赫氏反应
第四代用于对第三代耐药的细菌感染。
2019-11-13
谢谢聆听
21
〔不良反应〕 ٭常见者为过敏反应,偶见过敏性休克。过
敏者约有5%~10%对头孢菌素有交叉过敏反应; ٭静脉给药可发生静脉炎; ٭第一代的头孢噻吩、头孢噻啶和头孢氨苄
大剂量时可出现肾脏毒性,这与近曲小管细 胞损害有关;
G+菌细胞壁粘肽含量高, 繁殖期细菌需要合成大量的细胞壁粘肽, 哺乳动物的细胞没有细胞壁。
2019-11-13
谢谢聆听
11
三、耐药机制
1.产生水解酶 ‐内酰胺酶使‐内酰胺
环水解裂开,失去抗菌活性。
2.与药物结合 ‐内酰胺酶与耐酶类抗生
素迅速结合,使药物停留在浆膜外间隙中,
不能达到靶位-PBPs。又称为“陷阱机制” 或
2019-11-13
谢谢聆听
17
(二)半合成青霉素
1.耐酸青霉素-青霉素V
2.耐酶青霉素-苯唑青霉素、萘夫西林、双
氯西林等,可注射和口服。
3.广谱青霉素-耐酸、可口服,不耐酶,对
耐药金葡菌感染和铜绿假单胞菌无效。
氨苄西林 ampicillin,阿莫西林 amoxicillin
4.抗铜绿假单胞菌广谱青霉素
谢谢聆听
26
四、‐内酰胺酶抑制药 及其复方制剂
该类药本身没有或仅有较弱的抗菌活性, 与‐内酰胺酶呈不可逆性结合,抑制其活性, 从而保护‐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活性。
联合应用或组成复方制剂。 克拉维酸(clavulanic acid,棒酸),舒巴 坦(sulbactam),他唑巴坦(tazobactam) 奥格门丁(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第二代头孢相似,对厌氧菌效高,对‐内酰
胺酶稳定,故对耐金葡菌及对耐头孢的耐药菌
有较强的活性。体内分布广泛,脑脊液中浓度
高。不良反应有皮疹、静脉炎、蛋白尿、嗜酸
性粒细胞增多等。
头孢西丁(cefoxitin),
头孢美唑(cefmetazole)
2019-11-13
谢谢聆听
24
(三)氧头孢烯类(oxacephalosporins) 化学结构是主核上的S被O取代。在抗菌
2019-11-13
谢谢聆听
27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 及多肽类抗生素
一、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按化学结构分为: 1.14元大环内酯类 红霉素、罗红霉素……, 2.15元大环内酯类 阿奇霉素 3.16元大环内酯类 麦迪霉素,交沙霉素,
螺旋霉素,罗他霉素……
2019-11-13
谢谢聆听
28
(一)抗菌作用及机制 抗菌谱较窄: 对G+菌和部分G-菌有抗菌作用; 对某些螺旋体、衣原体、支原体及立克
次体有良好效果; 对产生‐内酰胺酶的葡萄球菌和耐药金
葡菌有一定的抗菌活性。 通常为抑菌药,高浓度时杀菌。
2019-11-13
谢谢聆听
29
作用机制:不可逆地结合到细菌核糖体 50S亚基的靶位上,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٠ 14元大环内酯类阻断肽酰基t–RNA移位;
٠16元大环内酯类抑制肽酰基的转移反应; ٠与50S亚基上的L27、L22蛋白质结合,促 使肽酰基t–RNA从核糖体上解离。
“牵制机制”(trapping mechanism)。
3.改变PBPs 结构改变或合成量增加或产生
新的PBPs。 2019-11-13
谢谢聆听
12
4.改变菌膜通透性 改变跨膜通道孔蛋白 (porin)结构性质使结合力降低,减少porin 的数量甚至使之消失。
5. 增加药物外排 细菌的胞浆膜上存在主 动外排系统,是一组跨膜蛋白,由转运子、 外膜蛋白和附加蛋白三部分组成。
根据其抗菌谱、抗菌强度、对‐内酰 胺酶的稳定性、对肾脏的毒性分为四代。
2019-11-13
谢谢聆听
19
分类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抗菌谱
窄,与PG相似 G+ > 2、3 代 G- 差
对β-内酰胺 酶稳定性
不稳定(但 对金葡菌所 产的酶稳定)
肾毒性
有
比一代广 G+ < = 1代 G- >1代,<2代 部分对厌氧菌有效 对绿脓杆菌无效
耐酶和低毒的特点。体内分布广泛:肾、肺、 胆囊、骨骼肌、脑脊液、皮肤处浓度较高, 前列腺、支气管分泌物中有一定含量,用于 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属、克雷伯菌、铜绿假 单胞菌所致下呼吸道、尿路、软组织感染及 脑膜炎、败血症的治疗。
氨曲南(aztreonam) 卡芦莫南(carumonam)
2019-11-13
2019-11-13
谢谢聆听
8
-内酰胺类抗生素
一、分类: 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 其他β-内酰胺类 β-内酰胺酶抑制药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复方制剂
2019-11-13
谢谢聆听
9
二、抗菌作用机制
作用于青霉素结合蛋白(penicillin binding proteins,PBPs),抑制细菌细胞壁 合成菌体失去渗透屏障膨胀裂解;
服吸收好,对肝脏损害强于红霉素。 琥乙红霉素 无味,耐酸,能通过胎盘屏
2019-11-13
谢谢聆听
1
化学治疗(chemotherapy) 化疗药物: 抗微生物药:抗菌药、抗真菌药、
抗病毒药 抗寄生虫药 抗肿瘤药
2019-11-13
谢谢聆听
2
机体、抗菌药物 及病原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关系
2019-11-13
谢谢聆听
3
一、抗菌药物的基本概念
抗菌药 能抑制或杀灭细菌,用于预防和治
羧苄西林 carbenicillin 不耐酸,注射。
哌拉西林 piperacillin
2019-11-13
谢谢聆听
18
二、头孢菌素类
头孢菌素类(cephalosporins)是由头 孢菌素C,水解得到母核7-ACA接上不同的 侧链制成的一系列半合成抗生素。其活性 基团也是‐内酰胺环,与青霉素类有相似 的理化特性、生物活性、作用机制和临床 应用。
更广 G+ < 1、2代 G- > 1、2代 对绿脓杆菌、 厌氧菌有效
较稳定 高度稳定
较一 代轻
基本无
代表药
头孢噻吩,头孢唑林 头孢氨苄,头孢拉定 头孢羟氨苄,
头孢孟多 头孢呋辛 头孢西丁
头孢噻肟 头孢哌酮 头孢曲松 头孢他定
第四代
2019-11-13
G+作用增强 G- >3 代 对绿脓杆菌、 厌氧菌有效
٭第三、四代头孢菌素偶见二重感染; ٭头孢孟多、头孢哌酮高剂量可出现低凝血 酶原血症或血小板减少。
2019-11-13
谢谢聆听
22
三、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
(一)碳青霉烯类 亚安培南(imipenem)特点:抗菌谱广,
抗菌作用强,耐酶且稳定,缺点是被肾脱氢 肽酶Ι(DHP-1)降解失活,口服无效。
谢谢聆听
6
二、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1.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2.影响胞浆膜通透性 3.抑制蛋白质合成 4.影响叶酸及核酸代谢
2019-11-13
谢谢聆听
7
三、细菌的耐药性
耐药性(resistance,也称抗药性) 分为: 1.固有耐药性(intrinsic resistance) 2. 获得耐药性(acquired resistance)
制或杀灭细菌的能力。
2019-11-13
谢谢聆听
4
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 药物能抑制培养基 内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 抑菌药(bacteriostatic) 仅能抑制细菌的 生长和繁殖而不能将其杀灭的药物。 最低杀菌浓度(minimal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药物能杀灭培养基 内细菌的最低浓度。 杀菌药(bactericide) 不仅抑制细菌的生 长,并能将其杀灭的药物。
6. 缺乏自溶酶
2019-11-13
谢谢聆听
13
一、青霉素类
‐内酰胺环是抗菌活性的重要部分。 (一)、天然青霉素
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得:X、F、G、K 青霉素G(penicillin G) 〔性状〕 干燥粉末,水溶液中极不稳定。 剂量用U表示。
2019-11-13
谢谢聆听
14
〔体内过程〕 不宜口服,im吸收快而完全。 c.s.f 中浓度低,炎症时可达有效浓度,几乎 全部以原型经尿排泄。延长作用时间可制成 混悬液制剂。 〔抗菌作用〕 窄谱
对多种β-内 酰胺酶稳定
谢谢聆听
基本无
头孢吡肟 头孢匹罗 头孢利定20
〔临床应用〕 第一代主要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和尿
路感染、皮肤和软组织感染; 第二代可用于敏感菌所致肺炎、胆道感染、
菌血症、尿路感染和其他组织器官感染; 第三代用于危及生命的败血症、脑膜炎、
肺炎、骨髓炎、尿路的严重感染,有效控制 严重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泰能(tienam)是亚安培南与脱氢肽酶抑 制药西司他丁(cilastatin)等量配比的复方 注射剂。
美罗培南(meropenem)对肾脱氢肽酶稳 定,CNS的不良反应和肾毒性轻。
2019-11-13
谢谢聆听
23
(二)头霉素类(cepharmycins)
化学结构类似头孢菌素,在主核上加一甲
氧基。抗菌谱广,对G+、G- 菌作用较强,与
2019-11-13
谢谢聆听
5
化疗指数(chemotherapeutic index) 是 衡量化疗药物临床应用价值和安全性评价的
重要参数,一般可用动物实验的 LD50/ ED50 或 LD5/ ED95的比值表示。
抗菌后效应(post antibiotic effect,PAE)
2019-11-13
谱与抗菌强度上与第三代头孢相似,对‐内 酰胺酶极稳定。脑脊液中含量高,痰中浓度 高,血药浓度维持时间较长。不良反应以皮 疹多见,偶见凝血酶元减少或血小板功能障 碍。
拉氧头孢(latamoxef) 氟氧头孢(flomoxef)
2019-11-13
谢谢聆听
25
(四)单环 ‐内酰胺类(monobactams) 抗G+菌作用强,对G-菌和厌氧菌弱,有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治疗耐青霉素的金葡菌感染和青 霉素过敏患者。效力不及青霉素,且易产 生耐药性,但停药数月后,又可恢复其敏 感性。
可用于白喉带菌者、衣原体所致婴儿肺炎 及结肠炎。
弯曲杆菌所致败血症或肠炎、支原体肺炎、 和军团病的首选药。
2019-11-13
谢谢聆听
32
〔体内过程〕 可被胃酸迅速破坏,主要 在小肠上部吸收,多采用肠溶片或糖衣片。
同时借助细菌的自溶酶(autolysins)溶 解而产生抗菌作用。
PBPs分为二类:大分子量具有转肽酶和转糖基 酶活性,参与细胞细胞壁合成;小分子量具有羧 肽酶活性,与细菌细胞分裂和维持形态有关。
2019-11-13
谢谢聆听
10
细菌细胞壁的基础成分是粘肽,其合成在 细菌的胞浆内完成,所形成的短的肽链经转 肽酶和羧肽酶等的作用交叉联接成网络状多 聚体,渗入到细胞壁中。
分布在胆汁中的浓度是血浆的10倍,能扩 散进入前列腺并聚集在巨噬细胞和肝脏,炎 症可促进组织渗透。
〔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静注可发生 静脉炎。少数有肝损害,停药后恢复。个别 有药疹、药热、耳鸣等。
2019-11-13
谢谢聆听
33
〔常用制剂〕 乳糖酸红霉素 静脉滴注用,5%葡萄糖
溶液稀释,勿用盐溶液稀释。 依托红霉素 也称无味红霉素,耐酸,口
对哺乳动物核糖体无影响。
2019-11-13
谢谢聆听
30
(二)耐药机制 1.产生灭活酶 2.靶位的结构改变 3.摄入减少外排增多
(三)药代动力学 1.吸收 不耐酸,用肠衣片或酯化物 2.分布 除脑脊液外各处均有 3.代谢 4.排泄
2019-11-13
谢谢聆听
31
红霉素(erythromycin)
疗细菌性感染的药物。
抗生素(antibiotics) 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分子量较低,低浓度时能杀灭或抑制其他病原
微生物。有天然和人工半合成二类。
抗菌谱(antibacterial spectrum) 抗菌药 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范围。
抗菌活性(antibacterialactivity) 药物抑
G+球菌、G+杆菌、G-球菌、螺旋体。 〔临床应用〕敏感菌感染的首选:
1.溶血性链球菌所致蜂窝织炎、丹毒、扁桃 体炎、心内膜炎……;
2019-11-炎链球菌引起的大叶肺炎、脓胸、支气 管肺炎……;
3.草绿色链球菌引起的心内膜炎; 4.脑膜炎; 5.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回归热; 6.白喉、破伤风、气性坏疽……,需同时应
用相应的抗毒素以中和外毒素。
2019-11-13
谢谢聆听
16
〔不良反应〕 1.过敏反应: 皮肤过敏、血清病样反应较多见; 过敏性休克:最严重,表现有循环衰竭、
呼吸衰竭和中枢抑制。 预防措施:
2.局部刺激症状:红肿、疼痛、硬结; 3.大剂量iv可引起精神错乱、抽搐;高血钾 症或高钠血症。 4.赫氏反应
第四代用于对第三代耐药的细菌感染。
2019-11-13
谢谢聆听
21
〔不良反应〕 ٭常见者为过敏反应,偶见过敏性休克。过
敏者约有5%~10%对头孢菌素有交叉过敏反应; ٭静脉给药可发生静脉炎; ٭第一代的头孢噻吩、头孢噻啶和头孢氨苄
大剂量时可出现肾脏毒性,这与近曲小管细 胞损害有关;
G+菌细胞壁粘肽含量高, 繁殖期细菌需要合成大量的细胞壁粘肽, 哺乳动物的细胞没有细胞壁。
2019-11-13
谢谢聆听
11
三、耐药机制
1.产生水解酶 ‐内酰胺酶使‐内酰胺
环水解裂开,失去抗菌活性。
2.与药物结合 ‐内酰胺酶与耐酶类抗生
素迅速结合,使药物停留在浆膜外间隙中,
不能达到靶位-PBPs。又称为“陷阱机制” 或
2019-11-13
谢谢聆听
17
(二)半合成青霉素
1.耐酸青霉素-青霉素V
2.耐酶青霉素-苯唑青霉素、萘夫西林、双
氯西林等,可注射和口服。
3.广谱青霉素-耐酸、可口服,不耐酶,对
耐药金葡菌感染和铜绿假单胞菌无效。
氨苄西林 ampicillin,阿莫西林 amoxicillin
4.抗铜绿假单胞菌广谱青霉素
谢谢聆听
26
四、‐内酰胺酶抑制药 及其复方制剂
该类药本身没有或仅有较弱的抗菌活性, 与‐内酰胺酶呈不可逆性结合,抑制其活性, 从而保护‐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活性。
联合应用或组成复方制剂。 克拉维酸(clavulanic acid,棒酸),舒巴 坦(sulbactam),他唑巴坦(tazobactam) 奥格门丁(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第二代头孢相似,对厌氧菌效高,对‐内酰
胺酶稳定,故对耐金葡菌及对耐头孢的耐药菌
有较强的活性。体内分布广泛,脑脊液中浓度
高。不良反应有皮疹、静脉炎、蛋白尿、嗜酸
性粒细胞增多等。
头孢西丁(cefoxitin),
头孢美唑(cefmetazole)
2019-11-13
谢谢聆听
24
(三)氧头孢烯类(oxacephalosporins) 化学结构是主核上的S被O取代。在抗菌
2019-11-13
谢谢聆听
27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 及多肽类抗生素
一、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按化学结构分为: 1.14元大环内酯类 红霉素、罗红霉素……, 2.15元大环内酯类 阿奇霉素 3.16元大环内酯类 麦迪霉素,交沙霉素,
螺旋霉素,罗他霉素……
2019-11-13
谢谢聆听
28
(一)抗菌作用及机制 抗菌谱较窄: 对G+菌和部分G-菌有抗菌作用; 对某些螺旋体、衣原体、支原体及立克
次体有良好效果; 对产生‐内酰胺酶的葡萄球菌和耐药金
葡菌有一定的抗菌活性。 通常为抑菌药,高浓度时杀菌。
2019-11-13
谢谢聆听
29
作用机制:不可逆地结合到细菌核糖体 50S亚基的靶位上,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٠ 14元大环内酯类阻断肽酰基t–RNA移位;
٠16元大环内酯类抑制肽酰基的转移反应; ٠与50S亚基上的L27、L22蛋白质结合,促 使肽酰基t–RNA从核糖体上解离。
“牵制机制”(trapping mechanism)。
3.改变PBPs 结构改变或合成量增加或产生
新的PBPs。 2019-11-13
谢谢聆听
12
4.改变菌膜通透性 改变跨膜通道孔蛋白 (porin)结构性质使结合力降低,减少porin 的数量甚至使之消失。
5. 增加药物外排 细菌的胞浆膜上存在主 动外排系统,是一组跨膜蛋白,由转运子、 外膜蛋白和附加蛋白三部分组成。
根据其抗菌谱、抗菌强度、对‐内酰 胺酶的稳定性、对肾脏的毒性分为四代。
2019-11-13
谢谢聆听
19
分类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抗菌谱
窄,与PG相似 G+ > 2、3 代 G- 差
对β-内酰胺 酶稳定性
不稳定(但 对金葡菌所 产的酶稳定)
肾毒性
有
比一代广 G+ < = 1代 G- >1代,<2代 部分对厌氧菌有效 对绿脓杆菌无效
耐酶和低毒的特点。体内分布广泛:肾、肺、 胆囊、骨骼肌、脑脊液、皮肤处浓度较高, 前列腺、支气管分泌物中有一定含量,用于 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属、克雷伯菌、铜绿假 单胞菌所致下呼吸道、尿路、软组织感染及 脑膜炎、败血症的治疗。
氨曲南(aztreonam) 卡芦莫南(carumonam)
2019-11-13
2019-11-13
谢谢聆听
8
-内酰胺类抗生素
一、分类: 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 其他β-内酰胺类 β-内酰胺酶抑制药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复方制剂
2019-11-13
谢谢聆听
9
二、抗菌作用机制
作用于青霉素结合蛋白(penicillin binding proteins,PBPs),抑制细菌细胞壁 合成菌体失去渗透屏障膨胀裂解;
服吸收好,对肝脏损害强于红霉素。 琥乙红霉素 无味,耐酸,能通过胎盘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