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景德镇市东安中学高一物理下学期期末试卷带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景德镇市东安中学高一物理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多选)如图所示,一水平传送带以恒定的速度v0匀速运动,通过传送带把静止于其左端A处的工件运送到右端B处。
已知A、B之间的距离为L,工件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为常数,工件经过时间t0从A处运动到B处,则下列关于工件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中,可能的是( )
参考答案:
CD
2. 在竖直方向运动的电梯内,有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它对电梯地板压力为N,则
(A)当电梯匀速下降时N<mg (B)当电梯减速下降时N=mg
(C)当电梯加速下降时N>mg (D)当电梯减速上升时N<mg
参考答案:
D
3. 如图所示的时间轴,下列关于时刻和时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t2表示时刻,称为第2 s末或第初
B.t2~t3表示时间,称为第3 s内
C.t0~t2表示时间,称为前2 s或第2 s内
D.~tn表示时间,称为第(n-1)s内
参考答案:
aD 4. 如图-3猴子攀在树上,看到猎人对着它水平击发子弹的火光,它作出如下反应,其中有可
能逃避被击中厄运的是(不计空气阻力)
A.立即松手从树上掉下
B.迟缓一下,再从树上掉下
C.立即沿子弹初速方向水平扑出
D.立即向子弹初速相反的方向水平扑出
参考答案:
B
5. (单选)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总结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如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类比法、科学假说法和建立物理模型法等,以下关于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假设法
B.根据速度的定义式,当Δt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运用了极限思想法
C.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运动规律使用了科学实验加逻辑推理的方法
D.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等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运用了微元法
参考答案:
A
二、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
6. 在距地10m的高处以5m/s的速度竖直上抛一个物体,g=10 m/s2,则它到地面的最大高度为 m.
参考答案:
11.25
7. 一横波瞬时的波形如图所示,质点A此时的运动方向向下,且经过0.2s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则此波的传播方向为向左,波速为0.05m/s.
参考答案:
解:质点A的振动方向向下,根据上下坡法知,波的传播方向向左.
可知波形的平衡位置传播到质点A平衡位置处,传播的距离为1cm,则波速
v=.
故答案为:向左,0.05.
8. 质量为m的三角形木楔A置于倾角为的固定斜面上,它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一水平力F作用在木楔A的竖直平面上,在力F的推动下,木楔A沿斜面以恒定的加速度a向上滑动,则F的大小为。
参考答案:
9. (1)如图甲所示的演示实验中,A、B两球同时落地,说
明.
(2)某同学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将两个斜滑道固定在同一竖直面内,最下端水平.把两个质量相等的小钢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同时释放,滑道2与光滑水平板吻接,则将观察到的现象是,这说
明.
参考答案:(1)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是自由落体运动;(2)球A落到光滑水平板上并击中球B;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是匀速直线运动
【考点】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
【分析】实验中,A自由下落,A、B两球同时落地,只能说明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是自由落体运动.两钢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同时释放,球B离开斜面后做匀速直线运动,球2做平抛运动,如观察到球A与球B水平方向相同时间内通过相同位移相等,说明球A的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是匀速直线运动
【解答】解:(1)A做自由落体运动,A、B两球同时落地,只能说明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是自由落体运动.
(2)两钢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同时释放,球B离开斜面后做匀速直线运动,球A做平抛运动,水平方向速度相同,观察到的现象是球A落到光滑水平板上并击中球B,说明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是匀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1)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是自由落体运动;(2)球A落到光滑水平板上并击中球B;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是匀速直线运动
10. 图示为运动员在水平道路上转弯的情景,转弯轨迹可看成一段半径为R的圆弧,运动员始终与自行车在同一平面内。
转弯时,只有当地面对车的作用力通过车(包括人)的重心时,车才不会倾倒。
设自行车和人的总质量为M,轮胎与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
转弯时不发生侧滑的最大速度为____________转弯速度越大,车所在平面与地面的夹角
__________(填“越大”或“越小”)。
参考答案:
(1). (2). 越小
转弯过程中不发生侧滑,即不会发生离心运动,此时合力应该不小于向心力为:,解得:。
设车所在平面与地面的夹角为,则:,又,解得:,所以转弯速度越大,车所在平面与地面的夹角越小。
11. 一个质点沿直线运动,其速度图象如图所示。
由图象可知,线段OA表示质点做______(选填“匀速”或“匀加速”或“匀减速”)直线运动;质点在6 s末的速度为______ m/s。
参考答案:
匀加速12
OA过程质点的速度在均匀增加,所以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质点在AB过程速度恒定不变,即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质点在6s末的速度为12m/s。
12. 沿水平方向以速度飞行的子弹,恰能射穿竖直方向靠在一起的四块完全相同的木板,若子弹可看成质点,子弹在木板中受到的阻力恒定不变,则子弹在射穿第一块木板后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3. 如图所示,某同学在研究运动的合成时做了下述活动:用左手沿黑板推动直尺竖直向上运动,运动中保持直尺水平,同时用右手沿直尺向右移动笔尖,若该同学左手的运动为匀速运动,右手相对直尺的运动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笔尖的实际运动的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之间的夹角将逐渐变小(选填“逐渐变大”、“逐渐变小”或“不变”),加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将不变(选填“逐渐变大”、“逐渐变小”或“不变”).
参考答案:
逐渐变小,不变.
解:根据题意可知,笔尖做类平抛运动,
向上的速度不变,而水平向右的速度不断增大,根据速度的合成可知,其合速度大小在增大,且与笔尖的合速度的方向与加速度方向夹角逐渐变小的曲线运动;
笔尖做加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为零的曲线运动,即夹角将不变.
故答案为:逐渐变小,不变.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计22分
14. 在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时,某学生将实验装置如图甲安装,准备接通电源后开始做实验.
(1)图中砂和砂桶的总质量为m,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为M,实验中用砂和砂桶总重力的大小作为细线对小车拉力的大小,试验中,为了使细线对小车的拉力等于小于所受的合外力,先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长木板平行,接下来还需要进行的一项操作是
A.将长木板水平放置,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给打点计时器通电,调节m的大小,使小车在砂和砂桶的牵引下运动,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
B.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撤去砂和砂桶,给打点计时器通电,轻推一下小车,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
C.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撤去纸带以及砂和砂桶,轻推一下小车.观察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
D.当改变小车的质量时,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2)实验中要进行质量M和m的选取,才能认为绳子的拉力约等于mg,以下最合理的一组是A.M=100g,m=40g、50g、60g、80g、100g、120g
B.M=200g,m=10g、15g、20g、25g、30g、40g
C.M=200g,m=40g、50g、60g、80g、100g、120g
D.M=400g,m=10g、15g、20g、25g、30g、40g
(3)图乙是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A、B、C、D、E为5个相邻的计数点,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量出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S AB=4.22cm、S BC=4.65cm、S CD=5.08cm、S DE=5.49cm.已知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周期为T=0.02s,则打点计时器打下c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 C= m/s(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小车的加速度的符号表达式为:a=(用上面的符号表示).(4)在验证当小车的质量一定时,小车的加速度与合外力F的关系时,小华所在的实验小组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如图所示的a﹣F图象,其原因可能
是;图线的斜率代表的物理意义是:.
参考答案:
(1)B;(2)D;(3)0.49;0.42;(4)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时斜面的倾角大小;
【考点】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
【分析】(1)小车下滑时受到重力、细线的拉力、支持力和摩擦力,要使拉力等于合力,则应平衡摩擦力;
(2)当沙和沙桶总质量远远小于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即m<<M时才可以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沙和沙桶的重力;
(3)该实验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研究,其中加速度、质量、合力三者的测量很重要.
(4)纸带法实验中,若纸带匀变速直线运动,测得纸带上的点间距,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推论,可计算出打出某点时纸带运动的瞬时速度和加速度
【解答】解:(1)为了使细线对小车的拉力等于小车所受的合外力,先调节长木板一端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长木板平行.接下来还需要进行的一项操作是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撤去砂和砂桶,给打点计时器通电,轻推小车,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即平衡摩擦力.故B正确、AC错误.
(2)当m<<M时,即当沙和沙桶总质量远远小于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绳子的拉力近似等于沙和沙桶的总重力.因此最合理的一组是D.
(3)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相邻的计数点时间间隔为0.1s
由平均速度可求得瞬时速度;
则有:=0.49m/s;
VC=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x=at2,
s DE﹣s AB=3a1T2
s EF﹣s BC=3a2T2
s FG﹣s CD=3a3T2
a==0.42m/s2.
(4)在验证当小车的质量一定时,小车的加速度与合外力F的关系时,小华所在的实验小组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如图所示的a﹣F图象,
其原因可能是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时斜面的倾角大小;
根据F=Ma得a=
所以图线的斜率代表的物理意义是:小车总质量的倒数
故答案为:(1)B;(2)D;(3)0.49;0.42;(4)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时斜面的倾角大小;
15. 在利用自由落体“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
(1)下列器材中不必要的一项是()(只需填字母代号).(3分)
A.重物B.纸带C.天平D.50Hz低压交流电源E.毫米刻度尺
(2)关于本实验的误差,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选择质量较小的重物,有利于减小误差
B.选择点击清晰且第1、2两点间距约为2mm的纸带,有利于减小误差
C.先松开纸带后接通电源会造成较大的误差
D.本实验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重物在下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阻力的作用
(3)(9分)如图所示为实验得到的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把第一个点记做O,另选连续的4 个点A、
B、C、D作为测量的点.经测量知道A、B、C、D各点到O点的距离分别为62.78cm、70.00cm、
77.58cm、85.52cm.根据以上数据重物由O点运动到B点,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J,动能的增加量等于J.(已知所用重物的质量为1.00kg,当地重力加速度g=9.80m/s2,结果取3位有效数字.)由此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A (3)6.86 ;6.85;在误差允许范围内,机械能守恒
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47分
16. 汽车发动机的额定牵引力功率为60KW,汽车质量为5吨,汽车在水平路面上行驶时阻力是车重的0.1倍,试问:
(1)汽车保持以额定功率从静止开始,起动后能达到的最大速度是多少?
(2)汽车从静止开始,保持以0.5m/s2的加速度匀加速运动,这过程能维持多长时间?
参考答案:
1)由, F=f(1分)
得(2分)
(2)由,(1分)
得(1分)
,
17. (10分)一物体从塔顶上自由下落,在到达地面前最后1秒内通过的位移是整个位移的
,求塔高?(g=10 m/s2)
参考答案:
80m
18. 用细绳将木棒AB的A端吊在天花板上,使木棒在竖直方向上静止不动。
在A端正下方有一根半透明的玻璃管CD竖直固定在空中,已知点C端距A端1m,管CD长度为0.8m,把细绳轻轻剪断,测得木棒AB通过玻璃管CD的时间间隔为0.4s,重力加速度,求木棒AB的长度。
参考答案:
:设木棒AB的长度为,B端到达C点的时间为,则:
,即:,① 3分
,即:② 3分
③ 4分有①②③式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