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新高考全真演练物理模拟卷9(广东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届新高考全真演练物理模拟卷9(广东卷)
一、单选题 (共7题)
第(1)题
可忽略大小的一物体在空中发生爆炸,分裂成三个速率相同但质量不同的物块1、2、3,如图所示,它们的质量大小关系是。

忽略空气阻力,则它们落到水平地面上时速率的大小关系是( )
A.物块1 的落地速率最大B.物块2 的落地速率最大
C.物块3 的落地速率最大D.三物块的落地速率相同
第(2)题
一物体从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经过斜面中点时速度为2m/s,则物体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为( )
A.B
.3m/s C.4m/s D.6m/s
第(3)题
如图所示,一长玻璃圆管内壁光滑、竖直放置。

有一带正电的小球(可视为质点),以速率沿逆时针方向从管口上端贴着管
壁水平射入管内,经过一段时间后从底部离开圆管。

若再次重复该过程,以相同速率进入管内,同时在此空间加上方向竖直
向上、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均匀减小的磁场,小球从下端离开玻璃管时磁场还没减小到0。

设运动过程中小球所带电量不变,空气阻力不计。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加磁场后小球离开管口的速率大于没加磁场时的速率
B.加磁场后小球离开管口的时间小于没加磁场时的时间
C.加磁场后小球对玻璃管的压力一定不断增大
D.加磁场后,小球在玻璃管中运动时,只有重力做功,故小球与地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第(4)题
唐代《耒耜经》记载了曲辕犁相对直辕犁的优势之一是起土省力。

设牛用大小相等的拉力通过耕索分别拉两种犁,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和,,如图所示。

忽略耕索质量,耕地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耕索对曲辕犁拉力的水平分力比对直辕犁的小
B.耕索对曲辕犁拉力的竖直分力比对直辕犁的小
C.曲辕犁匀速前进时,耕索对犁的拉力小于犁对耕索的拉力
D.直辕犁加速前进时,耕索对犁的拉力大于犁对耕索的拉力
第(5)题
如图所示,同学们坐在相同的轮胎上,从倾角相同的平直雪道先后由同高度静止滑下,各轮胎与雪道间的动摩擦因数均相同,不计空气阻力。

雪道上的同学们( )
A .沿雪道做匀速直线运动
B .下滑过程中机械能均守恒
C .前后间的距离随时间不断增大
D .所受重力沿雪道向下的分力相同
第(6)题2023年3月15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将实验十九号卫星发射升空。

卫星发射的过程可简化为如图所示的过程。

发射同步卫星时是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轨道,在近地轨道的A 点加速后进入转移轨道,在转移轨道上的远地点B 加速后进入同步圆轨道。

已知近地轨道半径为r 1,卫星在近地轨道运行速率为v 1,运行周期为T 1,同步轨道半径为r ₂。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卫星在转移轨道经过
B 点的速率可能等于v ₁
B .卫星在转移轨道上经过 B 点时加速度大小小于在同步轨道上运动时经过 B 点的加速度大小
C .卫星在转移轨道上从A 点运动到B
点的过程中,所用时间
D
.卫星在同步轨道上运动时的周期等于
第(7)题
下列四个选项中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等效替代法
B .根据速度定义:,当△t
非常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 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法C .库仑发现了点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并通过油滴实验测定了元电荷的数值
D .根据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式知:电流在磁场中某点不受磁场力作用,则该点的磁感应强度一定为零
二、多选题 (共3题)
第(1)题
A 、
B 两球沿同一直线运动并发生正碰,如图所示,、分别为A 、B 两球碰撞前的位移-时间图像,为碰撞后两球共同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若A
球质量是
,则由图可知,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A 、B
碰撞前的总动量为
B .碰撞时A 对B
所施冲量为
C .碰撞前后A
的动量变化量为
D .碰撞中A 、B
两球组成的系统损失的动能为
第(2)题
如图甲所示,两条平行的光滑金属轨道与水平面成角固定,间距为,质量为的金属杆垂直放置在轨道上且与轨道接触良好,其阻值忽略不计。

空间存在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于轨道平面向上,磁感应强度为。

间接有阻值为的定值电阻,间接电阻箱。

现从静止释放,改变电阻箱的阻值,测得最大速度为,得到
与的
关系如图乙所示。

若轨道足够长且电阻不计,重力加速度取,则( )
A.金属杆中感应电流方向为指向
B.金属杆所受的安培力的方向沿轨道向上
C.金属杆的质量为
D.定值电阻的阻值为
第(3)题
如图所示,在质量为M的小车中挂着一单摆,摆球质量为m0,小车和单摆以恒定的速度v沿光滑水平地面运动,与位于正前方的质量为m的静止的木块发生碰撞,碰撞的时间极短,在此碰撞过程中,下列情况可能发生的是( )
A.小车、木块、摆球的速度都发生变化,分别变为、、,满足
B.小车和摆球的速度都变为,木块的速度变为,满足
C.摆球的速度不变,小车和木块的速度变为和,满足
D.摆球的速度不变,小车和木块的速度都变为u,满足
三、实验题 (共2题)
第(1)题
某物理课外活动小组学习了“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后,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

(1)若闭合开关S1,将单刀双掷开关S2掷向a,改变电阻箱R的阻值得到一系列的电压表的读数U,处理数据得到如图乙所示图象,写出-关系式______。

(2)若断开S1,将单刀双掷开关S2掷向b,改变电阻箱R的阻值得到一系列的电流表的读数I,处理数据得到如图丙所示图象,
写出-R关系式______。

(3)同学们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误差分析,发现将两个图象综合利用,完全可以避免由于电压表分流和电流表分压带来的系统误差。

已知图象乙和丙的纵轴截距分别为b1、b2,斜率分别为k1、k2,则电源的电动势E=______,内阻r=______。

(4)不同小组的同学用不同的电池组(均由同一规格的两节干电池串联而成),按照(1)中操作完成了上述实验后,发现不同组的电池组的电动势基本相同,只是内电阻差异较大,同学们选择了内电阻差异较大的Ⅰ、Ⅱ两个电池组做进一步探究,对电池组的输出功率P随外电阻R变化的关系,以及电池组的输出功率P随路端电压U变化的关系进行了猜想,并分别画出了下列
的P-R和P-U图象。

若已知Ⅰ电池组的内电阻较大,则下列各图中可能正确的是______(填正确选项标号)。

A、B、C、D、
第(2)题
待测电阻R x,阻值约为25kΩ,在测其阻值时,备有下列器材:
A.电流表(量程100μA,内阻2 kΩ);
B.电流表(量程500μA,内阻300Ω);
C.电压表(量程10V,内阻100kΩ);
D.电压表(量程50V,内阻500kΩ);
E.直流稳压电源(15V,允许最大电流1A);
F.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1kΩ,额定功率1W);
G.电键和导线若干。

(1)电流表应选_______,电压表应选_______;
(2)在虚线框中画出测量电阻R x阻值的电路图______;
(3)根据电路图,用实线代替导线将下列实物连接成实验电路______。

四、解答题 (共3题)
第(1)题
如图所示,在x轴上方有垂直于xy平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在x轴下方有沿y轴负方向的匀强电场,场强大小为E;某粒子质量为m,电量为,粒子重力不计。

将粒子从y轴上的P点静止释放,到达原点时速度为v0
(1)求粒子从开始运动到第二次通过x轴时运动的路程s和时间t;
(2)若将该粒子从P点以沿x轴正方向的初速度v1射入电场,该粒子运动中经过A点(图中未画出),经过A点时速度沿x轴正方向,已知A点的纵坐标为,求初速度v1;
(3)若将该粒子从P点以沿x轴正方向的初速度射入电场,该粒子运动中经过C点(图中未画出),已知C点的纵坐标为,求C点横坐标的可能值。

第(2)题
某同学向平静的水中投掷一块石头激起水波,他对该模型做适当简化,以石头入水点为坐标原点O,沿波传播的方向建立
坐标轴,在x轴上P点有一片树叶,若水波为简谐横波,如图所示为s时的波动图像和树叶的振动图像。

求:
(1)该波波速和m处质点的振动方程;
(2)从s开始计时,m处质点的振动形式第一次传到Q点时间内质点P通过的路程。

第(3)题
1913年,玻尔建立氢原子模型时,仍然把电子的运动看做经典力学描述下的轨道运动。

他认为,氢原子中的电子在库仑力的作用下,绕原子核做匀速圆周运动。

已知电子质量为m,电荷量为,静电力常量为k,氢原子处于基态时电子的轨道半径为。

不考虑相对论效应。

(1)氢原子处于基态时,电子绕原子核运动,求电子的动能。

(2)氢原子的能量等于电子绕原子核运动的动能、电子与原子核系统的电势能的总和。

已知当取无穷远处电势为零时,点电荷电场中距场源电荷Q为r处的各点的电势。

求处于基态的氢原子的能量。

(3)许多情况下光是由原子内部电子的运动产生的,因此光谱研究是探索原子结构的一条重要途径。

利用氢气放电管可获得氢原子光谱。

1885年,巴尔末对当时已知的在可见光区的四条谱线做了分析,发现这些谱线的波长能够用巴尔末公式表示,写做(n=3,4,5…),式中R叫做里德伯常量。

玻尔回忆说:“当我看到巴尔末公式时,我立刻感到一切都明白
了。

”根据玻尔理论可知,氢原子的基态能量为,激发态能量为,其中n=2,3,4…。

用h表示普朗克常量,c表示真空中的光速,请根据玻尔理论推导里德伯常量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