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一高中历史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高一高中历史期中考试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关于下图中新航路开辟的航线标识,表述正确的是
A.①航线是哥伦布船队航线B.②航线的开辟者是达·伽马
C.③航线的开辟者是迪亚士D.④航线的开辟反映了地圆学说的传播
2.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被西方史学家称为“探索的时代”、“发现的时代”、“扩张的时代”。
下列选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①新航路开辟打破世界孤立状态②欧洲列强开始早期殖民扩张
③美洲的发现证实了“地圆学说”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广泛传播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3.英国在确立世界殖民霸权的过程中先后战胜了
A.西班牙、荷兰、法国B.荷兰、法国、葡萄牙
C.西班牙、荷兰、葡萄牙D.葡萄牙、荷兰、法国
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促进17世纪末18世纪初世界市场粗具规模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新航路开辟和“商业革命”B.欧洲国家早期殖民扩张
C.工业产品在世界范围内销售D.重商主义经济政策的推行
5.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条件不包括
A.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B.圈地运动的进行
C.手工工场的发展D.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6.马克思曾说,只要英国人“把机器应用于一个……国家……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去制造这些机器了”。
下列对于马克思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殖民活动给殖民地带去严重灾难
B.工业革命加速殖民体系的崩溃
C.煤铁是一个国家获得独立的根本条件
D.殖民活动客观上传播了新生产方式
7.“工厂这种组织形式决不是新出现的。
……但是在18世纪之前,工厂从未成为典型的形式。
……只有需求扩大到足以让所有人口消费大规模工业产品时,工厂制才成为典型形式。
” 这一观点主要说明了
A.工厂制为垄断组织的产生提供可能
B.市场扩大推动英国开始采用工厂制
C.世界市场扩大催生了英国工业革命
D.市场需求的扩大推动工厂制的发展
8.1851年的伦敦博览会是英国展示最新工业成果的盛会,陈列的展品中可能包括
A.轧棉机、内燃机B.蒸汽锤、铁路设备
C.电灯泡、轮船D.电话机、水力纺纱机
9.在今天中国市场上,“西门子”的家电和通讯产品到处可见。
西门子是19世纪德意志的一位科学家,他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主要成果是
A.研制成功发电机B.发明电影
C.发明炸药D.发明电脑
10.有人说“工业革命从本质上就是人类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方面的广泛应用过程”。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结构发生的最大变化是
A.重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上升B.轻工业的地位在逐步下降
C.交通运输业获得巨大发展D.电力工业的发展益为突出
11.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的主要手段是
A.文化交流B.人口迁徙和民族融合
C.国际贸易和殖民主义D.物资与物种交流
12.1932年,美国总统罗斯福说:“什么是衡量进步的标准?那不是看已经拥有很多的人是否能获得更多,而是看那些几乎一无所有的人是否能够得到足够的保障!”为此,美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有:
①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②调整工业生产③建立社会保障体系④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3.下列关于罗斯福新政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B.对美国渡过经济危机起了重大作用
C.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D.使美国彻底摆脱了经济危机
14.日本一位学者指出:“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特点,不是每个企业经济活动的简单累加,而是政府亲自定调,采取一切手段来协助企业进行高积累。
” 这充分体现了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采用的经济发展模式是
A.社会市场经济B.混合市场经济
C.政府主导型经济D.计划指导型经济
15.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这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A.保障了农民的利益B.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C.实行了军事化措施D.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
16.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
A.国家控制一切经济命脉
B.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C.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生产
D.对资本主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7.20世纪40年代,美国先后倡导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其根本目的在于
A.削弱以英镑为中心的传统货币体系B.帮助战后的欧洲复兴经济
C.凭借经济实力控制世界市场D.对抗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18.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世界经济的无序恶性竞争,战后初期国际社会为此做出了积极努力。
下列各项与此无关的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B.关贸总协定的成立
C.世界银行的运行D.亚太经合组织的问世
19.二战后,全球经济发展呈现的两个明显趋势是
A.区域经济集团化、经济全球化B.地区保护主义、经济全球化
C.区域经济集团化、强国单边化D.经济全球化、经济多极化
20.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国际组织纷纷建立。
下列标志所代表的国际组织按其成立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②③①C.③①②D.③②①
21.法属留尼旺岛是全球最早使用欧元的地方。
维多利亚市长以75欧分在市场上买了一公斤荔枝,完成了欧元正式流通后的第一笔交易。
这一事件最有可能发生于
A.1995年1月1日B.1999年1月1日
C.2002年1月1日D.2005年1月1日
22.提出“天行有常”主张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
A.孔子B.荀子C.孟子D.墨子
23.以下是著名学者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评价,其中属于评价老子及其道家学说的是
A.崇功利,尚干涉,巩固君权,抑制民权。
(苏渊雷)
B.人对自然只能任(顺从) 和法(效法),不能违背它。
(范文澜)
C.同情公室,反对私门,一味开倒车。
(郭沫若)
D.其思想深信政府万能,而不承认人类个性之神圣。
(梁启超)
24.儒家思想有利于构建和谐的社会人际关系,缓和阶级矛盾,下列主张属于儒家思想的有
①仁者,爱人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③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④兼爱、非攻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5.下列对汉武帝时期兴办的太学的认识,不符合史实的是
A.它是儒家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B.它打破了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传统
C.它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社会风气
D.它阻断了社会中下层人士入仕机会
26.“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
”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
对“朱子高于孔子”寓意的最佳解释是
A.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B.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
C.朱熹使儒学成为封建正统思想D.朱熹的学说比孔子更加科学
27.下列思想家及其思想主张对应正确的是
A.朱熹:发明本心B.陆九渊:格物致知
C.王守仁:致良知D.程颐、程颢:心外无物
28.以下表述与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黄宗羲不符的是
A.浙东学派的创立者B.著有《天下郡国利病书》
C.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D.清初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动者
29.下图为中国古代某项手工业工序示意图(局部)。
与此相关的科技成就是
A.造纸术B.指南针
C.印刷术D.火药
30.某电视剧摄制组要拍摄一个三国的战争场景,根据史实判断道具选择不正确的是
①画有地图的作战图纸②一本刻在竹简上《孙子兵法》
③能够自动爆炸的地雷④一个当时民间流行的军事指南装置——指南龟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31.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图标设计体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下图为其中的一组图标,你认为它的设计构思取材于中国书法艺术中的哪一种字体
A.行书B.隶书C.篆书D.草书
32.下列关于中国山水画的表述,错误的是
A.以自然风景为主要内容B.拘泥于景物的逼真摹写
C.画面气势雄壮,意境深远D.特别讲究布局构图
33.《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诗经》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战国中叶的三百多首诗歌
B.《诗经》的句式和韵律比楚辞更灵活和独特
C.《诗经》中的《雅》是周王朝王城所在地的诗歌
D.《诗经》奠定了中国文学浪漫主义传统的基础
34.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与“学士词”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
A.李煜B.李清照C.陆游D.辛弃疾
35.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趋势是
A.逐渐平民化B.逐渐贵族化
C.逐渐神秘化D.逐渐宗教化
二、综合题
1.(10分)美国建国虽然只有200多年的历史,却演绎了经济发展的罕见奇迹。
它在不断变革和政策调整中,独
创性地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9年,洛克菲勒以标准石油公司为基础,联合了全国40家主要炼油厂,组成了一家以卡特尔形式构成的同盟,从而控制和垄断了全国精炼油生产和销售市场及石油管道业务的90%,成为无人敢与其竞争的美国最大的石油精炼联合企业集团。
——《塑造美国现代经济制度之路》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美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了怎样的重大变化?(1分)
材料二
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
这不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
我们正为挽救一种伟大而珍贵的政府行使而战;既是为我们自己,也是为全世界。
——弗兰克林·罗斯福(1936年)
(2)这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指的是什么?在这场战争中他开创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新模式”指的是什么?(3分)
材料三
克林顿执政期间,美国经济迎来了新一轮的扩张……1993年-1995美国经济平均增长率高达3.3%,1997年经济
增长率达到3.7%……通货膨胀率从1990年的4.3%下降到1999年的1.1%,为60年来最低,……失业率出现下降,从1991年的6.8%下降到1999年的4.4%,2000年维持在4%左右,失业率降至30年来的最低。
——《历史必修2》(人民版)
(3)克林顿执政时期美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经济”时代。
根据材料三,概括美国“新经济”的特点。
(4分)结合所学
知识,指出这一时期克林顿政府是如何调整经济政策以促进经济发展的。
(2分)
2.(7分)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一个最显著的特征。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推动下,各国、各地区的联系日益密切,市场更为开放,资金、技术、人才等流动更加广泛和迅速,这一切为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同时,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也带来了严峻挑战,南北差距拉大,一些发展中国家面临被进一步边缘化的危险,经济和金融风险增大,跨国犯罪严重,这一切又增加了开展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挑战的紧迫性。
在这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刻,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求同存异、扩大合作,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实现共同发展繁荣的方向前进。
——胡锦涛《推动全面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1)材料一为何时成立的何组织的标志?中国何时被正式批准加入该组织的?(3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利与弊。
(4分)
3.(13分)儒家思想在不同时代都曾发生相应历史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故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
四方正,远近莫敢不
壹于正……《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司马迁《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天下之事,千变万化,其端无穷,而无一不本于人主之心者,此自然之理也。
故人主之心正,则天下之事
无一不出于正;人主之心不正,则天下之事无一得由于正。
——朱熹《朱文公文集》卷十一
(1)依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主要观点。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影响。
(7分)
(2)结合材料一、二,简要分析朱熹的观点和董仲舒有何相似之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朱熹对儒家干预政治提出的具体要求。
(6分)
浙江高一高中历史期中考试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关于下图中新航路开辟的航线标识,表述正确的是
A.①航线是哥伦布船队航线B.②航线的开辟者是达·伽马
C.③航线的开辟者是迪亚士D.④航线的开辟反映了地圆学说的传播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识记能力。
①是麦哲伦。
②是迪亚士,③是达伽马;ABC表述错误。
美洲的发现证实了“地圆学说”。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航线
2.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被西方史学家称为“探索的时代”、“发现的时代”、“扩张的时代”。
下列选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①新航路开辟打破世界孤立状态②欧洲列强开始早期殖民扩张
③美洲的发现证实了“地圆学说”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广泛传播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识记能力。
“探索的时代” “发现的时代”、指的是新航路开辟;“扩张的时代”指的是欧洲列强开始早期殖民扩张。
③④没体现。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航线
3.英国在确立世界殖民霸权的过程中先后战胜了
A.西班牙、荷兰、法国B.荷兰、法国、葡萄牙
C.西班牙、荷兰、葡萄牙D.葡萄牙、荷兰、法国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识记能力。
注意审题,题干中的“先后顺序”,1588年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三次英国荷兰战争,1652-1654;1665-1667;1672-1674;英法七年战争1756-1763.
点考: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英国世界殖民霸权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促进17世纪末18世纪初世界市场粗具规模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新航路开辟和“商业革命”B.欧洲国家早期殖民扩张
C.工业产品在世界范围内销售D.重商主义经济政策的推行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
A是开始形成;B是形成的方式途径;D是政策推动的作用;C是世界市场形成的结果。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资本主义世
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5.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条件不包括
A.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B.圈地运动的进行
C.手工工场的发展D.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
D.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是工业革命的结果和影响,不是条件。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条件
6.马克思曾说,只要英国人“把机器应用于一个……国家……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去制造这些机器了”。
下列对于马
克思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殖民活动给殖民地带去严重灾难
B.工业革命加速殖民体系的崩溃
C.煤铁是一个国家获得独立的根本条件
D.殖民活动客观上传播了新生产方式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
根据材料中“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去制造这些机器了”。
体现了D;ABC材料没体现。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影响
7.“工厂这种组织形式决不是新出现的。
……但是在18世纪之前,工厂从未成为典型的形式。
……只有需求扩大到
足以让所有人口消费大规模工业产品时,工厂制才成为典型形式。
” 这一观点主要说明了
A.工厂制为垄断组织的产生提供可能
B.市场扩大推动英国开始采用工厂制
C.世界市场扩大催生了英国工业革命
D.市场需求的扩大推动工厂制的发展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
根据材料“只有需求扩大到足以让所有人口消费大规模工业产品时,工厂制才成为典型形式。
”可知D正确;ABC材料没体现。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原因
8.1851年的伦敦博览会是英国展示最新工业成果的盛会,陈列的展品中可能包括
A.轧棉机、内燃机B.蒸汽锤、铁路设备
C.电灯泡、轮船D.电话机、水力纺纱机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识记能力。
A中的内燃机、C.电灯泡、D.电话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成果; B.蒸汽锤、铁路设备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成果
9.在今天中国市场上,“西门子”的家电和通讯产品到处可见。
西门子是19世纪德意志的一位科学家,他在第二次
工业革命中的主要成果是
A.研制成功发电机B.发明电影
C.发明炸药D.发明电脑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识记能力。
电影的发明者法国的卢米埃尔发明的;炸药是诺贝尔发明的;电脑是1946年发明的。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
10.有人说“工业革命从本质上就是人类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方面的广泛应用过程”。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结构发生的最大变化是
A.重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上升B.轻工业的地位在逐步下降
C.交通运输业获得巨大发展D.电力工业的发展益为突出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主要审题问的是工业生产结构的最大变化,工业生产结构值得是重工业轻工业比重问题,A争取;CD不属于结构变化;B表述错误。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
11.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的主要手段是
A.文化交流B.人口迁徙和民族融合
C.国际贸易和殖民主义D.物资与物种交流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开始形成于工业革命后,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完全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资本主义制范围内确立,发生在19世纪6、70年代;第二,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的形成。
第三,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即亚非拉美被侵占的国家成为资本主义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资本的输出场所和掠夺性的贸易,瓦解破坏了当地自然经济,把当地经济都纳入资本主义轨道,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所以C正确。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12.1932年,美国总统罗斯福说:“什么是衡量进步的标准?那不是看已经拥有很多的人是否能获得更多,而是看那些几乎一无所有的人是否能够得到足够的保障!”为此,美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有:
①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②调整工业生产③建立社会保障体系④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理解材料的能力。
根据题干中那个“而是看那些几乎一无所有的人是否能够得到足够的保障!”可知③④正确。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内容
13.下列关于罗斯福新政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B.对美国渡过经济危机起了重大作用
C.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D.使美国彻底摆脱了经济危机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D错在彻底两字上,罗斯福新政只是暂时摆脱危机,稳定了资本主义制度。
ABC表述正确。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作用
14.日本一位学者指出:“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特点,不是每个企业经济活动的简单累加,而是政府亲自定调,采取一切手段来协助企业进行高积累。
” 这充分体现了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采用的经济发展模式是
A.社会市场经济B.混合市场经济
C.政府主导型经济D.计划指导型经济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理解材料的能力。
根据题干中“而是政府亲自定调,采取一切手段来协助企业进行高积累。
”可知C正确;A指的是德国;B是英国;D是法国。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战后的西欧和日本
15.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
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这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A.保障了农民的利益B.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C.实行了军事化措施D.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理解。
由“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得知农民对政策的不满,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选项中只有B项符合题意。
所以选B。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6.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
A.国家控制一切经济命脉
B.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C.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生产
D.对资本主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新经济政策心在经济手段上,是利用资本主义的商品、市场、货币等因素,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生产,C正确; A 项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点,B 项适合于两项政策,C 项是“新”的含义,D 项是新经济政策的最终目的,故本题正确选项为C。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7.20世纪40年代,美国先后倡导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其根本目的在于
A.削弱以英镑为中心的传统货币体系B.帮助战后的欧洲复兴经济
C.凭借经济实力控制世界市场D.对抗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A只符合布雷顿森林体系;B指的是马歇尔主义;D指的是北约的成立。
只有C是经济方面的根本目的。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根本目的18.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世界经济的无序恶性竞争,战后初期国际社会为此做出了积极努力。
下列各项与此无关的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B.关贸总协定的成立
C.世界银行的运行D.亚太经合组织的问世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根据题干中“世界经济”的关键词,可知D于此无关,.亚太经合组织是区域性经济集团,ABC是世界组织。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19.二战后,全球经济发展呈现的两个明显趋势是
A.区域经济集团化、经济全球化B.地区保护主义、经济全球化
C.区域经济集团化、强国单边化D.经济全球化、经济多极化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二战后,全球经济发展呈现的两个明显趋势
是
区域经济集团化、经济全球化,所以A正确;BCD不符合题意。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
20.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国际组织纷纷建立。
下列标志所代表的国际组织按其成立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