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完美课件-考点四 修辞 对联(共43张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三亿儿女共同温暖的家。
上联:七十年改写历史燃梦想
下联: 四十载绘出愿景迎未来
【解析】本题考查补写对联。补写下联时,要注意字数要与上联相等,相应 位置上的词的词性要一致。内容上,根据题干画线句子,提取主要信息,并根 据上联结构调整形式即可。)
考向研析 该考点题型灵活,但以选择题、仿写题、对联题出现的频率居高,分值一 般为2分。另外,要关注阅读中句子的赏析题。
2.反问句和设问句的区别: 反问句和设问句都是无疑而问,有时容易混淆,它们的区别是: (1)反问句就是明知故问,一般由陈述句改变而来,句中充满了说话人的充沛 强烈的感情,或肯定或否定,且只问不答,答案就在问句里面,它的字面内容 和句意正好相反,句子的语气较强;设问句是从正面故意提出问题,自问自答, 问句本身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语气较弱。 (2)反问句的主要作用是加强语气,用强烈的反问语气来表明作者的思想;设 问句的主要作用是提出问题,引起读者的注意,启发读者思考。
考点四 修辞、对联
南充考什么
真题试做
样题一(2015•南充)下列对修辞手法及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分) A.这棵大树依然挺立着,烈日烤灼着它,干渴折磨着它,然而它没有倒下,它坚韧而顽强地活 着。(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了这棵大树所经受的种种磨难,表现了它的坚韧和顽强。)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运用对偶手法,描绘了一幅天高日丽、红碧交辉的彩色 图画,令人心旷神怡。) C.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运用 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体现了老城暖和安适的特 点。) D.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可悲的厚 障壁”形象地表达出“我”与闰土之间因观念、地位、生活环境的差异所带来的精神上的 隔膜。)
5.对偶 对偶也称“对仗”,俗称“对对子”,是用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 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表达意思的修辞手法。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 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按内容分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按内容分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①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例: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②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例: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 系。例: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修辞手法及其作用。A.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排比 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 或句子并排,以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的修辞手法。这句话没有运用排比 的修辞手法。)
样题二(2019•襄阳)下面这段文字,节选自某校校长在“为祖国献礼”活动
动员会上的演讲稿。请根据画线句子内容,结合所学对联知识,补写下联。
3.排比和反复的区别: (1)排比是为了加强语势;反复是为了突出强调某种感情。 (2)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密切相关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 子排列;反复是一个句子或词语重复出现。
二、对联相关知识讲解 一、对联基本知识 1.什么是对联 对联,又称对子。它采用对偶的修辞方法,按照字音平仄相对、字义虚实相当 、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对语句构成,表达相反、相关或相近的意思 。它分上联和下联。 它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对联里有思想、有情趣、有艺术。欣赏 对联有益于提高我们的文化修养和文化品位。
7.设问 设问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先问后答,自 问自答)的修辞手法。 例: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8.反问 反问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意思的修辞手法,句末一般用问号,有 的也可用感叹号(无疑而问,答在问中)。 反问的形式有两种: (1)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 例:难道我们能浪费时间吗? (2)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 例:难道不是我们劳动群众创造了人类世界吗?
4.上下联友情对。上下两联要情意贯串,言简义丰,一气呵成。选词成对要紧 扣情意这一主线,富于情趣,这样的对联才有诗意,才能创新。 5.平时积累是关键。要大量地、充分地学习积累对联的基本知识,多积累一 些经典对联,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多将课内外历史人物、文学常识等知识 联系起来学习,多研究中考对联题的特点,就一定能熟练驾驭此题型。
3.夸张 夸张是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手法。 例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扩大夸张) 例②:山,快马加鞭为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缩小夸张) 例③:他酒没沾唇,心早就热了。(超前夸张)
4.排比 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 或短语排列在一起,用来表达相近或相关语意的修辞手法。 例①: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 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上几篇“呈文”,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可 以博得“友邦人士”的夸奖,永远“国”下去一样。(短语排比) 例②: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 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句子排 比)
(7)原料代成品。 例: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青铜”代青铜镜) (8)地名代本体。 例:延安还是西安?要划清这种界限。(“延安”“西安”分别代两大阵营)
10.反语 反语就是说反话,使用同本意相反的词语以表达本意的修辞手法。以说反话 的方式突出其幽默感与讽刺性,加强表达效果。 (1)嘲讽性反语。这类反语是用好的词句述说不好的人或事物,以表示嘲弄、 讽刺、憎恶、蔑视等感情。 例: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 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惩创学 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这个句子中的“文明人”“伟大”“伟绩”“武功”,其实说的是反动政 府及军警的野蛮、卑劣和罪恶滔天。
6.反复 反复是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 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 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例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连续反复) 例②: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 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间隔反复)
(2)暗喻 格式:甲是乙(比喻词常有“是、成了、变为、当作、变成”等词) 例:那美景简直就是一幅山水画。 (3)借喻 格式: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本体说成喻体。也就是说只有喻体,但 由于本体在上下文中有所交代,读者或听话人能理解两者的关系。 例:在稿纸上踩几朵小梅花。(喻“猫爪子印”)
2.比拟 比拟是把物当做人来写,或把人当做物来写,或把此物当做彼物来写的修辞 手法,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1)拟人:把物当做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 的词来描写物。 例: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2)拟物:把人当做物来写,或把此物当做彼物来写。 例: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你听,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城楼上那一句庄严宣告,声震寰宇;你看,庆
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欢庆场面,历历在目。七十年峥嵘岁月,漫漫旅途中
您用一种心无旁骛的决心,用一把响彻天宇的号角,改写了上下五千年的历
史,燃起了民族复兴的梦想。四十载,您带领全国人民立下“让人民过上好
日子”的铮铮誓言,绘出三步走的美好愿景,拼搏迎来幸福生活。祖国,您是
9.借代 借代是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的修 辞手法。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 借代的种类: (1)特征代本体。 例: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大胡子”代长大胡子的人) (2)具体代抽象。 例: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枪杆子”代武装力量)
(3)专名代泛称。 例: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雷锋”代具有雷锋精神的人) (4)人名代著作。 例:我们要多读点鲁迅。(“鲁迅”代其著作) (5)部分代整体。 例: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缁衣”代其所穿衣服) (6)结果代原因。 例: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捧腹”是“笑”的结果)
(3)比喻要合乎事理。如“广场上人山人海,人们像蚂蚁一样挤在一起”从 情感上看感觉别扭。 例: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比喻有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类型(“甲”指代本体,“乙”指代喻体) : (1)明喻 格式:甲像乙(比喻词除“像”以外,还有“好像、仿佛、若、如、犹如、宛如、 似、好似”) 例:共产党像太阳。
(4)节奏相合。节奏是由停顿形成的,上下两联在哪里停顿,有几处停顿都应 当吻合。如杭州西湖岳坟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上下联的 节奏都是二字一顿、二字一顿、三字一顿,节奏完全吻合。 (5)平仄相协。古人把上声、去声归为仄声一类,与平声(阴平、阳平)相对。平 仄最起码的要求是:上联末字必仄,下联末字必平。上面所举的杭州西湖岳 坟联上联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联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相协,富于。对联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两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有一字 之差。 (2)词性相对。上下两联相应位置上的词,词性须相对,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 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往细里说,颜色词要对颜色词,量词要对量词。如:两 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结构相应。上下联的句法结构应当一致,如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主谓结 构对主谓结构等。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6)意义相关。对联的两联之间在内容上必须相互关联,体现一定的逻辑关系, 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注意:上联中出现过的词语,下联最好不要重复出现。在范围、立意、境界、情 绪等方面,下联应压住上联。 错例:举国欢乐迎富贵,合家欢腾奏和谐。 正例:五湖四海皆春色,万水千山尽德辉。 符合以上特点的对联叫“严对”,而在结构、词性方面不够严格的叫“宽 对”,中考一般只作“宽对”的要求。
备考全攻略
一、修辞相关知识讲解 一、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 1.比喻比喻是用本质不同但具有相似点的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 明或描绘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的修辞手法,即打比方。比喻一般包括 三部分:本体、喻体、喻词。构成比喻必须符合下列三个条件: (1)本体和喻体是本质不同的两类事物,同类事物一般不能组成比喻句。 (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即喻体必须在某一点上与本体相似,才能 用来说明描绘本体。如“我们的祖国像花园”。祖国和花园是本质不同的 两类事物,“美丽”是二者的相似点。
二、拟对联的解题策略 1.明确答题指向。很多对联拟写题提供了相关的场景和对内容的限定,或要 求联系课内所学,要认真理解领会,句子写好后应与要求进行对照,并检查是 否恰当。 2.紧抓对联特点。要抓住对联固有特点,如字数相等、句式一致、词性相对、 结构相同或相近、内容相关等,筛选确定有效词句。 3.坚守宜简原则。对于填空、撰写类具有开放性的题目,只要题干中没有要 求,应本着宜简不宜繁的原则设置上联,巧对下联,切不可上联繁杂,下联难 对。当然,“简”,是指句式简明,言简意赅。
(2)喜爱性反语。用不好的词句述说好的人或事物,以表示喜爱、亲切、赞誉、 戏谑等感情。 例: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此句中,“有什么看头啊”属于正话反说,表面上看是说没有看头,其实是表 达了作为妻子对丈夫的热切思念,很想去看。
二、区分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1.比拟和比喻的区别: (1)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模写本体,重在“拟”,表现的是 甲物具有乙物的动作、行为;比喻是喻体比方本体,重在“喻”,表现的是甲 物具有乙物的特征。 (2)比拟的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如“嘎子竖起耳朵听”不必说出 嘎子像哪种动物那样“竖起耳朵”;比喻的本体可出现可不出现,但喻体必 须出现,否则就不是比喻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