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高二下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高二下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1. (2分) (2019高一上·余姚期中)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百舸(gě)按捺(nà)笔杆(gān)不屈不挠(náo)
B . 雾霭(ǎi)眷顾(juàn)慰藉(jí)熠熠闪光(yì)
C . 脊骨(jǐ)瞳孔(tòng)悲怆(chuàng)什刹海(chà)
D . 黏合(niān)饿殍(piǎo)亘古(gèn)剥花生(bāo)
2. (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 任劳任怨坚如磬石势均力敌巧夺天工
B . 不修边幅拾人牙慧素昧平
生谈笑风声
C . 提心吊胆气急败坏推心置
腹以偏概全
D . 眼疾手快收览人心艰苦卓
绝如丧考妣
3.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 在“2013阿姆斯特丹世界室内设计计大会”中国代表团出征仪式上,全场嘉宾齐声呐喊“筑梦大唐合盛,为中国设计发声”,声音气冲霄汉,久久回荡在金色大厅中。

B . 本书作者采用幽默却又不失严谨的笔调,将伶人的瑰丽而又哀婉的人生轨迹勾勒出来,尤其是行文皮里阳秋,含蕴丰富,使得这部作品更具别样精彩的阅读感受。

C . 在这次班级聚会上,同学们欢聚一堂,谈笑自若,在聚会达到高潮时,大家谈及高中生话的点点滴滴,往事便一一呈现在我的脑海中,清晰如昨。

D . 不步地方官员前仆后继地追逐奢华气派的办公场所,超标建楼,铺张浪费,这种现象不仅屡禁不止,甚至愈演愈烈,个中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4.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近年来,国内有的高校受到奢侈风气的影响,大修豪华办公楼,某高校仅三层的餐厅,也安装了观光电梯,导致了严重的浪费现象和极其恶劣的影响。

B . 对于违反《通知》规定,强制或变相强制学校或学生购买教辅材料、不按规定代购、从代购教辅材料中收取回扣的单位和个人,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将责令其纠正违规行为,给予通报批评,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C .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当前防止煤矿不出事故的最好办法,就是加强安全工作。

D . 营养餐计划成了一块唐僧肉,大家都想分着吃,却少有部门和人员从孩子们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9分)
5. (6分) (2019高三上·长宁模拟)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意图及修正
①一个作家之所以写作,乃是因为他有话要说。

然而,作家的初始意图与最终形成的文本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空隙,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会不断修改其意图——否定、抛弃、订正或重组,甚至可能对原初的意图形成彻底的颠覆。

②有学者指出,在由构思到完成作品的过程中,存在着两个作者:“经验的作者”和“模范的作者”。

“经验的作者”总留有特定身份的种种烙印,总是受制于一定时代的意识形态、宗教和文化氛围、个体的特色精神气质、认知心理和思维习惯。

这些经验内容对于作者而言既是一种资源和动力,同时也意味着偏见和局限。

“模范的作者”指的就是文本的叙事策略,是指作家在写作过程中编织或隐藏在文本中,以召唤读者辨识其意义的一系列叙事设计。

③列夫·托尔斯泰作为一个经验作者,由于他的贵族血统的影响,由于他所受到的东正教浓郁氛围的渲染,当他在报纸上读到一个妇女因受到年轻军官的引诱而背叛丈夫的新闻时,他的愤怒是可以想见的。

他觉得自己有义务以这个新闻为题材写一篇小说,来表达自己的社会责任,这就是托尔斯泰写作《安娜·卡列尼娜》的最初动机。

当然我们也已知道,在作者最终完成的那个文本中,所有的这些偏见和局限性得到了很大程度的修正和克服。

托尔斯泰这一脱胎换骨的变化,显然是由于模范作者对经验作者的拯救。

在经验作者向模范作者转化的过程中,总会产生各种意想不到的变化。

④可是,所谓的偏见难道在写作中是完全无用,只是等待被克服的东西吗?写作活动本身只是提供了一个生产过程或场域而已,作品总是未完成的或有待完成的。

在这个场域中,作者自始至终都在与自己的矛盾、怀疑,乃至
偏见作战。

列夫·托尔斯泰一方面受到自身经验的局限;另一方面,社会和时代风尚的巨大变革对这种局限所形成的挑战,作家本人也能洞幽烛微。

写作本身就是这样一个充满各种歧异、矛盾和价值冲突的场所。

在写作过程中,托尔斯泰固然受到了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民粹派思想的影响,认识到将土地归还给农民这一类的时代要求的正当性,但在《安娜·卡列尼娜》中,他不假思索地贬损农民的例子并不少见,他对安娜特别是对众多女性的看法,也不是没有问题的。

⑤退一步说,即使作者在实际写作过程中克服了经验作者的种种局限和偏见,从而使作品脱胎换骨,我们是不是可以据此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我们这样看待文学,我们是不是从一个糟糕的“作者中心”的绝对主义者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变成了更为糟糕的取消作者的相对主义者了呢?
⑥作者意图与文本意图的差异从根本上说是由文学叙事方式自身的特性所决定的,或者说是由语言的性质所决定的。

一个作者写作的缘由在于他有话要说。

这个简短的陈述中包含着两个人所共知的关键:他要说什么,如何去说。

假定文学作者有某个见解需要发表,那他完全可以将它直接陈述出来,或者采用概念和逻辑的方式将这一观点条分缕析地写成一篇学术论文,这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他要说的话得到概念、语法和逻辑的限定,而减少被误解的可能性。

文学的言说方式就是一个隐喻的方式:诗歌通过意象去指涉隐藏在它背后的存在或意义,而叙事文学则是通过故事去包裹它所要说的话,这不是一种解释或证明,充其量只是一种暗示和象征性的类比。

⑦当然,文学的言说方式之所以是一种隐喻的方式,还有一个重要的理由,那就是文学语言本身实际上也是一个隐喻。

作者所描述的世界并不能像电影场景那样让我们直接看到,而必须通过语言符号的中介作用于读者的想象。

作者的意图是一回事,他通过语言文字所呈现的“文本意图”当然是另一回事。

一旦正确地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明白:为什么作者将自己的初始观念试图贯彻于整个作品,说到底是一个荒谬的想法。

(选自《文学的邀约》,有删改)
(1)第④段划线词“洞幽烛微”在文中具体是指________。

(2)将以下三句话依次填入第⑤段横线处,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那个促使作者拿起笔来写作的意图就可有可无了呢
②原来促使该作者产生写作动机的那个个体经验就不重要了呢
③经验作者的品格、人格、道德激情以及种种修养,也完全可以被忽略呢
A . ①③②
B . ③①②
C . ②①③
D . ③②①
(3)以下对“模范的作者”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 模范的作者会不断修改作者的初始意图。

B . 模范的作者也难以克服作者的所有偏见。

C . 模范的作者反对时代的意识形态和氛围。

D . 模范的作者与经验的作者可以互相影响。

(4)能依据文意做出推断的一项是()
A . 隐喻的言说方式只用于诗歌和小说。

B . 文学作品不能呈现作者的初始意图。

C . 文学创作不需要语法和逻辑的限定。

D . 学术论文的作者意图也可能被误解。

(5)评析第④⑤段在全文论述中的作用。

6. (13分) (2015高一上·株洲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①莫言得奖,可以说既必然又偶然,我们对此应既在意,又不必太在意。

毕竟在中国,和莫言大体处在同一个级别的作家还有很多,这是一批有活力和创造性的作家,莫言获奖只是一个开端。

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莫言,既是对莫言文学创作成就的肯定,也是对中国新时期文学三十年来整体创作成就的一种肯定。

莫言获奖代表着中国文学被世界接受,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代中国作家的认同性焦虑,对已极大边缘化的文学创作有所提振。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西方人对中国的认识、了解逐步深入、真实,对莫言作品的认可,就显现了这种趋势,这对中国文化、中国文学“走出去”,有积极的意义。

②作为拥有无数经典作品的文化大国,之前惟独没有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这成为国人的遗憾。

然而,莫言获奖并不能说明当代文学创作就达到了世界的高度,也不能说明中国进入现代以来的文学经典化的完成,或已经出现了传世的伟大文学经典。

尽管莫言的作品有特色和很成功,但就作品境界的开创、世界观的拓展方面,离中国新文学的经典尚有不少的距离。

莫言的获奖,反倒提示我们:作为世界上一支重要的文学力量,我们离世界文学高塔还有多远?无论在文学的境界、思想的高度,还是汉语言书写的创造性上,当代文学的成就尚无法超越鲁迅等汉语白
话文写作的开拓者们。

③莫言通过展示“吃”、“性”等本能欲望,张扬一种原始的生命冲动和激情,建构了一个非常丰富的世界,和外国报刊上报道的中国不太一样,给人许多陌生的东西,会让人看到中国成长进程中的复杂性。

莫言不是一味写中国美好的一面,他的作品会让读者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有更深的理解。

莫言以其作品展示了一个不同于惯常认知视阈中的“中国形象”,这种形象已被世界所接受。

当下文化自觉成为热门话题,但文化自觉是要自觉到民族文化上来,是说要有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和自主的地位。

在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的发展不是亦步亦趋于西方,而是与西方世界互看,相互激发,相互丰富。

不能采取本质主义的立场,理解当代中国的意义;不能从纯粹的僵化的“中国性”出发,而是从现实的中国出发,展示本土的文化力量,更真切地书写中国的文学内容。

换言之,要从独特的“中国性”中显现出普世性的价值追求。

正如莫言说,“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属于人的文学,是描写人的感情,描写人的命运的。

它应该站在全人类的立场上,应该具有普世的价值”。

文学要关心、关怀当下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情感状态,有人性的亮色,要有温暖人心的力量。

④莫言的得奖,反倒愈加显现出中国当下文学创作中被遮蔽的一些问题:境界的粗俗、奇观的渲染、内容的空洞、价值观的混乱、缺乏诗意和人性的高度,作家缺乏担当意识和反思能力,文体缺乏魅力,文字缺乏美感,导致文学难以走入读者的内心。

中国的文学、文化要想赢得世界的尊重,就要追求价值高尚、精神高贵,而不是低俗和自我人格矮化。

(1)下列对莫言的获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莫言获奖既有必然性又有偶然性,这不仅是对莫言在文学创作上取得的成就的肯定,也是对中国新时期文学三十年来整体创作的一种肯定。

B . 莫言获奖与中国经济的崛起和诺贝尔奖评委会对莫言作品的认可分不开,这对中国文化、中国文学“走出去”,有积极的意义。

C . 莫言获奖消除了当代中国作家的认同性焦虑,对已极大边缘化的文学创作有所提振,这也代表了中国文学为世界接受。

D . 莫言获奖并不能说明中国当代文学创作已经达到了世界高度并完成中国现代文学经典化得工作,也不能说明中国现代出现了传世的伟大文学经典。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莫言获奖表明他的作品有特色、很成功,但他的作品在境界的开创、世界观的拓展方面,离中国新文学的经典还有不少的差距。

B . 莫言的作品展示了一个不同于惯常认知视阈中的、已被世界所接受的“中国形象”,让读者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有更深的理解。

C . 如果中国文学或文化将自我人格矮化,不去追求高尚的价值和高贵的精神,那么,中国文学或文化就不能赢得世界的尊重。

D . 莫言获奖证明了文学作品中要关心、关怀当下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情感状态,有人性的亮色,要有温暖人心的力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莫言获奖提示我们:在文学的境界、思想的高度以及汉语言书写的创造性上,汉语白话文写作的开拓者们的成就,我们依旧没有超越。

B . 在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的文化要有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和自主的地位,要与西方世界互看,不是亦步亦趋于西方。

C . 在文学创作中,如果作家缺乏担当意识和反思能力,缺乏诗意和人性的高度,那么文学必将不会走入读者的内心世界。

D . 中国的优秀文学作品要从现实的中国出发,展示本土的文化力量,即要从独特的“中国性”中显现出普世性的价值追求。

三、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19分)
7. (8分) (2019高一上·白城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民宿像是近年来对客栈的一个时髦说法,在许多从业者眼里就是有别于传统旅店的非标准住宿,设计和装修都强调个性,每家风格大不相同。

从功能来说更为综合,除了住宿,注重休闲、交流等公共空间,有的还提供旅游咨询和服务。

从格调来说更富人情味和更加本土化,注重情感和文化的交流,营造家居的氛围和体验。

大理民宿的发展历程,在全国较有代表性。

目前大理自助游、散客游占到市场八成,传统团队游正向深度体验游转变,民宿应运而生,成为旅游转型升级的载体。

近5年来,大理州民宿客栈数量迅猛增长,大理市、剑川县的年均增长率都超过40%。

民宿的前台接待、餐厅服务、环卫等岗位接纳大量就业。

随着资本不断涌入,经营民宿的投入和成本水涨船高。

如今没有几百万元的投入,很难建成一家像样的民宿;而不断冒出来的同价位民宿,又稀释了有限的市场。

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上半年,云南民宿客栈数量超过5000家,依然全国领先。

而半年前这一数字是8000家左右,意味着已有两三千家被淘汰。

在业界看来,民宿客栈进入洗牌期也属正常。

如今大理、丽江等地民宿客栈趋于饱和。

尽管各有特色,但房价动辄五六百元甚至上千元,有些民宿过分追求艺术效果,反而弱化了实用功能。

加之,当前旅游假日经济季节性明显,旺季民宿的好日子,有时难以弥补淡季时的窘境。

民宿发展规划滞后,环境承载压力大,消防、食品安全等方面也存存在隐患,有些“明摆着的问题”出现推诿扯皮、监管缺失现象,导致“想办证的办不了,不办证的反而没人管”。

民宿客栈行业发展到现在,的确站在了十字路口,不能一直野蛮生长下去,是该认真反思完善规划和监管了。

(摘编自徐元锋《民宿如何留住“诗和远方”》)
材料三:
从需求端来看,人们希望民宿有原生态的风光,有小而美的精致空间,最好还能给人独特的体验。

而从供给端而言,当前部分民宿同质化严重、品质不高,甚至有人吐槽:“不是随便一间乡里民房就可以称为民宿”。

做大做优民宿的关键,在于打造“农村利益共同体”。

以往的民宿是村民自办、能力有限。

如今,一些看到市场潜力的连锁品牌开始发力湖南市场,本土民宿应适时跳出粗放经营的模式,以集约化、精品化发展理念应对市场挑战。

只有确保原住民在发展民宿经济中有获得感,再引导社会资本发挥带动引领作用,民宿经济才能从粗放的低端向规模化、品质化的中高端转型。

(摘编自欧阳金雨《跳出粗放,民宿经济方能致远》)
材料四:
外来主人和本地村民,开办的民宿各有优点。

一般外来主人的销售网络比较好,设计水平、服务水平也比较专业;本地村民的成本低,房价便宜,更有乡野气息。

在欧洲,乡村遗产的保护是由城市精英完成的:他们有能力、有意愿直接买下老屋,花钱修缮,平常在城里上班,周末来乡下度假;在中国,老屋的产权在村民手中,短期内不可能大量被城市精英接管。

那如何让村民接受遗产保护的观念呢?观念的普及自上而下有一个过程,很难跨越。

你对村民说多少道理都没有用,但一个村子只要有一家民宿立在那儿、能够生存比较长的一段时间,那么整个村子的老屋就可能留下来——村民一看老屋可以这么利用,自然就不拆了,还会自发去保护。

市场起步的时候,外来的民宿主人尚在犹豫,那政府就要培育这个市场,这比政府直接掏钱维修、保护这些老屋更省钱更有效,由政府和民宿主人共同承担风险和效益。

政府应该扶持这些民宿主人,让民宿生存得更好,因为他们实际上在用自己的钱担当保护老屋的先锋,替我们做一个实验,这是很了不起的。

(摘编自蒋肖斌《民宿,在松阳缓缓生长》)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从业者认为,每家民宿设计装修风格一般都大不相同,除了提供住宿之外,还注重休闲、交流等公共空间。

B . 民宿为住宿者营造了家的氛围和体验,更具人情味和本土化,因而增强了住宿者之间的情感和文化的交流。

C . 云南大理民宿发展历程在全国比较有代表性,自助游、散客游增多使大理民宿应运而生,成为旅游转型升级的载体。

D . 民宿发展应该依托乡间的民房进行修缮利用,但是并不是随便一座乡间民房都可以称为民宿。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2017年,无论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全年旅游人数都有较大幅度增加,这就为旅游民宿提供了有力的依托。

B . 民宿旅游为就业提供了大量岗位,2017年全国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人数近八千万,旅游就业率逐步上升。

C . 到2017年上半年云南民宿已经被淘汰两三千家,民宿客栈进入洗牌期,民宿旅游更注重质量提升。

D . 材料四指出政府应像欧洲那样培育城市精英到乡村买下老屋,花钱修缮,更好地利用和保护乡村遗产。

(3)如何才能使民宿旅游合理健康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8. (11分) (2020高三上·临渭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况钟,字伯律,靖安人。

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

迁郎中。

宣德五年,帝以郡守多不称职,会苏州等九府缺,皆雄剧地,命部、院臣举其属之廉能者补之。

钟用尚书苯义、胡浚等荐,描知苏州,赐敕以遣之。

苏州赋役繁重,豪猾舞文为奸利,最号难治。

钟乘作至府。

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样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

越三日,召诘之曰:“前某事宜行,若止我;某事宜止,若强我行;若辈舞文久,罪当死。

”立棰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

一府大震,皆奉法。

钟乃蠲烦苛,立条教,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

当是时,屡诏减苏、松重赋。

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免七十余万石。

凡忱所行善政,钟皆协力成之。

所积济农仓粟岁数十万石,振荒之外,以代民间杂办及逋租。

其为政,纤悉周密。

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

又置通关勘合簿,防出纳奸伪。

置纲运簿,防运夫侵盗。

置馆夫簿,防非理需求。

兴利除害,不遗余力。

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

钟虽起刀笔,然重学校,礼文惊,单门寒士多见振赡。

有邹亮者,献诗于钟。

钟欲荐之,或为匿名书毁亮。

钟曰:“是欲我速成亮名耳。

”立奏之朝。

召授吏、刑二部司务。

迁御史。

初,钟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

至是钟教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

”思忠家素贫,来尝缘故谊有所干。

人两贤之。

正统六年,秩满当迁,部民二万余人,走诉巡按御史张文昌,乞再任。

诏进正三品俸,仍视府事。

明年十二月卒于官。

吏民聚哭,为立祠。

(节选自《明史》卷一六一,有刪改)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
B . 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
C . 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
D . 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敕,指帝王的诏书、命令。

《卖炭翁》中的“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敕”与本文同义。

B . 传,中国古代由政府设置,供使臣出巡、官吏往来和传递诏令、文书等使用的交通组织系统称为驿传。

C . 刀笔,旧时公牍称“刀笔”,自宋元后,人们又往往特将讼师幕僚称作“刀笔吏”。

D . 正统,中国古代纪年法包括干支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和王公年次纪年法等,“正统”属王公年次纪年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况钟很有才华。

他开始时担任尚书吕震的属吏,得到吕震的赏识,向朝庭推荐他担任了郎中。

宣德五年,他被提拔为苏州知府。

B . 况钟很有治理能力。

他刚到任苏州时,假装不懂业务,暗中考察府中群吏,三天之后,下令打死几个人,府吏大为震动,全都奉法行事。

C . 况钟重视教育,爱惜人才。

况钟想向朝庭推荐邹亮,邹亮被人写匿名信诋毁,况钟不为所动,加快向朝廷推荐。

邹亮后来做到了御史。

D . 况钟知恩图报。

他在做吏员时受到吏部司务平思忠的恩遇,后来况钟多次延请平思忠到家作客并让自己的两个儿子服侍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命部、院臣举其属之廉能者补之。

钟用尚书蹇义、胡浚等荐,擢知苏州。

②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

人两贤之。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9. (10分) (2019高一上·成都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饮酒二十首(其八)
陶渊明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①。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②尘羁。

【注释】①远望时复为:倒装句,即“时复为远望”。

②绁:捆綁,束缚。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第一联中的“没”字用得巧妙,欲扬先抑。

先写青松被杂草掩没,不见其姿,目的是突出下文青松的“卓然”。

B . 第二联着力塑造青松的形象,运用对比、反衬手法,描绘出众杂草在寒霜凝结之时全部倒伏于地,青松却高枝卓然的景象。

C . 第三联意谓青松多了,蔚然连成松林,人们可能还不觉得它们的与众不同,但是单独一棵松树立在天地间的时候人们才称奇。

D . 第四联说作者将酒壶挂在松枝之上,有时候又极目远眺;结构上承上启下,承上赞美青松,启下说明世事扰得自己烦恼。

(2)这首诗题为“饮酒”,但很显然,诗人意不在酒,请具体分析诗句中蕴含了哪些情感。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5分)
10. (5分) (2020高一上·绍兴期末) 默写填空。

(1)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用心躁也。

(《劝学》)
(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感?________ 其为惑也。

(《师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