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的审美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家族的审美意识
西兰卡普,汉语译为“土花铺盖”,是土家族民间的家庭手工织锦。
它是在木制斜腰机式上采取通经断纬,反面挑织的方法织成,具有色彩明艳、图案清晰、质地坚韧、经久耐用等特点。
西兰卡普是土家姑娘自小就要学习的编织技术,而且是世代相传的一种手工艺。
在母女传承的过程中,西兰卡普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模式和土家儿女固定的民族审美意识。
审美是民间艺术不可分割的要素,任何民间艺术都离不开造型、色彩等形式美的要素。
审美意识,与实用功能一样,都包含在作品中。
土家姑娘在编织西兰卡普的整个过程中都是以“好看”的审美原则进行创造,通过编织土家织锦,来凝聚本民族、群体的感情,同时达到美化生活和寄托美好希望的目的。
一、西兰卡普的图案特征与民族审美
1.图案题材的选用
西兰卡普图案题材的选用,反映了土家族的民族心理、民族精神和民族审美意识,也是我们了解土家文化的最佳切入点。
据调查,西兰卡普定型的传统图案有近120余种,加上现代风情图案和创新图案有200余种。
这些图案,题材广泛,几乎涉及到土家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综合起来,它们主要分为以下几大方面:一是以大自然植物花卉为题材的图案,如小白梅花、大白梅花、九朵梅花、娑罗花、藤藤花、韭菜花、荷叶花、牡丹花、刺梨花等;二是以表现动物为题材的图案,如石必花(小兽)、阳雀花、猫脚印花、马必花(小马)花、燕子花、猴面花、蝴蝶花、螃蟹花、虎皮花等;另外还有猴子花、野鸡花、锦鸡花、大蛇花、小蛇花等;三是取自于
生活和表现用具题材的图案,如桌子花、
椅子花、大王章盖花、粑粑架花、桶盖花
等,无论是花卉、动物还是日常生活用具
都反映了土家人丰富的想象力与表现力,
以及浓郁的大山气息;四是以几何图案为
题材,如单八勾、双八勾、十二勾、二十
四勾、四十八勾等;五是以文字类为题材,如凤穿牡丹、鹭鸶采莲、双凤朝阳、二龙
抢宝、喜鹊闹梅等;六是以人物故事为题材,如迎亲锦、老鼠迎亲锦等;七是以天
象美为题材,如云勾花、满天星、太阳花等。
以上的题材无一不与土家人日常生活
习俗相关。
艺术来源于生活。
土家人亲切
朴实的民风,山里人豪爽的性格,都浸透
在美丽的西兰卡普之中,同时也形成了土
家人朴实独特的审美观。
2.图案纹样风格
西兰卡普纹样特性给我们最大的感受
就是它的抽象性手法,它有着直线造型,
连续对称,呈单一型的演进变化。
它在构
图上采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巧妙地将各种
动静形体、自然纹样和几何纹样有机地结
合在一起。
西兰卡普纹样风格主要有以下
几个特征:一是几何化。
西兰卡普中的“马必花”,我们可以看出它的头、身、四肢等曲线都被直线、斜线所概括,归纳成规则
的几何形体,类似于几何符号。
“阳雀花”也是作者把阳雀归纳成几何形体,比如说
阳雀的头、眼被归纳成菱形,鸟翅归纳成
四个等距排列的复合几何形,鸟脚表现为
括号形,整个形象既生动活泼又具有鸟类
的形象特征。
不仅“马必花”、“阳雀花”如此,西兰卡普的其他形象也同样进行了几
何形体的归纳。
二是平衡对称的表现方
法。
传统的西兰卡普的纹样,如“桌子花”、“椅子花”等几乎是以一对一的对称方式
排列的,其构图十分的工整,有时还套以边框,加强其对称效果。
三是采用连续性的
手法。
简单的入网字花、西子花在土家织
锦中都是以不断重复的连续的手法出现。
再如“石必花”四周套框,四边镶以万字
符号连续出现,也给人以不同寻常的节
奏、韵律感。
西兰卡普这种抽象性的艺术
特征正是受当地山区纯朴的审美趣味所影响,而不同于江浙刺绣的精美细致。
二、色彩风格
色彩能够表达感情,也可以表达一个
民族的审美心理,西兰卡普在色彩运用
上,注重色彩对比与反衬,强调一种艳而
不俗、清新明快和安定调和的艺术效果,
体现出土家族豪放、粗犷、大方的民族性格。
土家族在用色上有个突出的特点就
是:尚红尚黑忌白。
所以我们看到的西兰
卡普的大多数作品都是以黑色或红色打
底,一种类似于黑色的青更为常见。
仔细
观察过土家传统织锦色彩的人可以发现,
那些传统的土家织锦没有一种是用白色来
作底色的,纹样也没有成片的白色出现。
像有一类“大白梅”、“小白梅”的花卉图案也不采用纯白色块,而是以浅蓝、淡黄
等色来代替,也就是这个道理。
与此截然
相反的是,与之毗邻的湘西的侗族织锦常
以白色为底,织成白与蓝、白与红棕搭配
的素色锦。
土家人尚黑忌白的民族审美与民族心
理建构有密切关系。
盛行“忌白不忌黑”的
土家人主要是居住在湘西北的土著居民的
后裔。
公元前316年,秦灭巴,巴人组织
了相当规模的反抗。
《成都记?序》记载:
“秦昭王时白虎为害,盖
44BEAUTY&TIMES44
45
美与时代2005.6下
关。
黑色,土家语读“蓝嘎”,它的染料在民间是柳木球和板栗球壳。
用此染料染布,简便易作而且长年不脱,所以此优点也促使了土家族保持“尚黑”的习惯。
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土家族交通发达的地区也逐渐汉化,用色
观点也日趋淡漠,但色彩审美情结却已经植根于土家人的脑海里。
三、图案、纹样的内涵
民族审美深深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与民族风尚和生活习俗密不可分。
西兰卡普的象征性就说明了这一点。
在许多西兰卡普的造型中蕴涵着深刻的象征意义,通常是通过谐音、寓言、符号三种方式给造型赋予象征意义的。
如喜上梅(眉)梢。
二龙抢宝、鲤鱼跳龙门等,这些隐含寓意的图案纹样,在土家人中代代流传,形成一系列特定的符号,并逐渐固化成观点的替代物。
万字符是有名的吉祥符号,人们用它表达万寿万福的意义,在西兰卡普中常常被用来作为点缀,如在“马必花”的造型的空档处。
龙凤向来是中华民族表达吉祥之物,龙凤花的图案是根据被面两头观赏的需要,以祥龙和瑞凤构成互为相背的主题纹样形式,龙凤呈祥的图形在民间象
作者单位:王颖,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研究生);姚建平,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实习编辑:田昊然
征着高贵,也体现着爱情,这些图案都寓含着土家族对美好生活的无限热爱。
四、西兰卡普的稳定性和继承性西兰卡普汉语为“土花铺盖”,这种工艺世代相传,逐步发扬光大,而依附其上的用于装饰的各种纹样,也作为一种固定文化模式、固定造型、固定色彩和固定的称呼,被一代一代地流传下来。
西兰卡普的相传和其他口授手传的民间艺术一样具有一定的“程序化”的倾向,图案表现的习惯更是集中反映了这种程序化的形式,它符合民间心理意识,为民间所熟悉、默认,和代代相传。
“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人们通过口述手传和模仿把手工技术一代代地传下去。
土家姑娘一般自小就开始学习织锦,从上辈那里继承了西兰卡普的基本造型、表现方法和象征意义,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西兰卡普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正是因为西兰卡普的稳定性和传承性,从而造就了土家族的民族审美标准的趋同性和一致性。
例如他们对特有的织锦形式美法则的认
同,实际上就是反映自身民族风格的审美意愿的欣赏尺度,也是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沉淀而来的。
“无论其中
的哪一种艺术,它都必然表现出该民族的风俗习惯、性格心理和审美意识。
”②这些亲切、淳朴、富有生活情趣的西兰卡普,不仅寄托着土家人对生活的美好希望,也传承着民间特有的朴素的审美思想。
结语
有学者曾提出少数民族审美文化主要是指存在于少数民族中具有审美意义的文化现象,而且主要属于精神文化的范畴,并特别指出无论是哪一种艺术,它都必然表现出该民族的风俗习惯、性格心理和审美意识。
通过土家织锦西兰卡普我们可以
追溯到祖辈原始物象思维的特点,进而去理解土家审美折射出来的少数民族社会生活的全部意义。
注释:
①童恩正.古代的巴蜀[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79:82页
②张文勋.民族审美文化[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9:63页
广告是一种商业行为,创意是它艺术的、人性的外衣。
它可以将广告活动推向一个沸点,使消费者在创意的光芒中激动、行动。
创意是广告的思想内涵与灵魂,是具有感染力与说服力的要素,是向消费者诉求的主要动力。
卓越的广告创意就在于它的想象力、独创性和煽动性。
它独辟蹊径,不同凡响,开拓了广告表现的力度与深度,因而能够取得十分可观的市场回报。
在现代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产品的竞争已上升为广告的竞争。
广告要获得消费者的好感与认同,并促使其产生购买冲动,除了产品自身的优势以外,还必须运用卓越的广告创意,将广告的主题绝妙地传递给目标对象,企图打动并说服消费者,刺激其产生购买欲望,才能完成广告的使命,实现赢利的目标。
日益激烈的广告竞争,实质上已成为广告创意的竞争。
广告创意
的独特与否,已成为能否赢得消费者,打败竞争对手的关键所在,成为广告是否具有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今天,广告创意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广告创意在现代广告活动中占有十
分重要的位置,被看成一个广告公司实力的标志,成为广告公司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支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广告的作用日益突出。
创意作为广告的灵魂,不仅体现了其思想内涵,也逐渐成为赢得消费者的主要动力。
现代艺术设计中广告的创意
文/陈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