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风险应对实验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模拟审计环境,让学生了解审计风险的种类、识别方法以及应对措施,提高学生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对风险的识别和应对能力。
二、实验内容
1. 审计风险概述
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审计结论与被审计单位实际财务状况存在差异的风险。
审计风险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
2. 审计风险评估
(1)固有风险:固有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和业务流程中存在的风险,与被审计单位自身特点有关。
(2)控制风险:控制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无法有效防止、发现和纠正错误的风险。
(3)检查风险:检查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程序时,未能发现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中存在的重大错误的风险。
3. 审计风险应对措施
(1)固有风险的应对措施
①了解被审计单位行业特点、经营状况、内部控制状况等,评估固有风险水平。
②针对固有风险较高的业务领域,实施更加严格的审计程序。
(2)控制风险的应对措施
①评估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确定控制风险水平。
②针对控制风险较高的业务领域,实施内部控制测试。
(3)检查风险的应对措施
①设计合理的审计程序,确保审计程序的有效性。
②实施审计程序,关注异常情况,提高检查风险水平。
三、实验步骤
1. 选择被审计单位:选择一家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作为被审计单位,收集相关资料。
2. 了解被审计单位:通过查阅资料、访谈等方式,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
包括行业特点、经营状况、内部控制状况等。
3. 识别审计风险:根据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的评估方法,识别被审计
单位存在的审计风险。
4. 制定审计程序:针对识别出的审计风险,制定相应的审计程序,确保审计程序
的有效性。
5. 实施审计程序:按照制定的审计程序,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
6. 评估审计风险:根据审计结果,评估审计风险水平。
7. 总结实验结果:总结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经验,提出改进措施。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1. 实验结果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掌握了审计风险的种类、识别方法和应对措施,提高了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对风险的识别和应对能力。
2. 实验分析
(1)固有风险对审计工作的影响较大,审计人员应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行业特点、经营状况等,以降低固有风险。
(2)控制风险可以通过内部控制测试来降低,审计人员应关注被审计单位内部控
制的有效性。
(3)检查风险可以通过设计合理的审计程序和实施审计程序来降低,审计人员应
关注异常情况,提高检查风险水平。
五、实验总结
本次实验使学生深入了解了审计风险的种类、识别方法和应对措施,提高了学生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对风险的识别和应对能力。
在今后的审计工作中,学生应注重以下几点:
1. 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行业特点、经营状况等,降低固有风险。
2. 关注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降低控制风险。
3. 设计合理的审计程序,实施审计程序,提高检查风险水平。
4. 注重异常情况,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为今后的审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