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涂装前处理车身生锈管理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16638/ki.1671-7988.2019.20.056
浅谈涂装前处理车身生锈管理方法
曹治,彭冲,贾帅锋,王辉,李琦
(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河南开封475000)
摘要:主要介绍前处理水洗更换周期及槽液用水管理的基本原理,结合某整车厂前处理车身生锈实例,对前处理槽体分段分析并详细说明相应的参数管理方法和流程。

关键词:涂装;前处理;生锈
中图分类号:U4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988(2019)20-157-02
Preliminary discussion on rust management method of coating body
Cao Zhi, Peng Chong, Jia Shuaifeng, Li Qi
( Chery commercial vehicle (anhui) co. LTD, Henan Kaifeng 475000 )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the replacement cycle of pretreatment water washing and the water management of tank liquid, combined with the example of the rusting of the car body in a car factory, the paper analyses the pre-treatment tank body in segments and formulates the corresponding parameter management method and process in detail.
Keywords: Painting; Pretreatment; Rusting
CLC NO.: U466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671-7988(2019)20-157-02
引言
车身防腐是涂装的使命所在,是车身寿命的保障。

车身锈蚀100%发生于前处理及白车身自带。

如何更好的控制涂装前处理导致的锈蚀风险,从而提高车身防腐能力,是大部分整车制造厂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针对车身锈蚀来源,重点对涂装前处理各水洗槽液离子含量管理及控制方法进行简单介绍。

1 车身锈蚀基本概述
涂装前处理锈蚀对车身防腐影响很大,有些锈蚀单从表面无法清晰识别,过程必须加强前处理巡检监控,同时对后道工序漆膜缺陷状态认真分析,确认因前处理引起的需尽快解决。

前处理锈蚀车身电泳涂膜后表面放大,形成漆膜凸起、斜纹、竖条纹等带有手感的缺陷,打磨需破坏电泳、硅烷膜层至底材(需喷补防锈底漆),此时电泳漆膜已完全破坏,整车防腐能力将受到很大影响。

有些锈蚀电泳后也无法发现,过程未能识别流入市场易产生车身早期锈蚀,影响产品品牌形象。

因此,前处理锈蚀缺陷识别需从根源判定并逐项分类管控解决,提前预防从而从根源控制。

1.1 前处理脱脂前锈蚀
工艺流程:热水洗-预脱脂-脱脂-脱脂后第一水洗-脱脂后第二水洗-纯水洗-硅烷薄膜-硅烷后第一纯水洗-硅烷后第二纯水洗。

某整车厂热水洗为船型槽体,喷淋设计在槽体俩侧且底部无喷淋,过线车身在槽体底部处于无喷淋状态40-60s,而热水洗槽液温度30-60°C所产生的湿潮气体附着金属表面造成点状锈蚀。

由于不同整车厂对焊接车身洁净度要求不同,而热水洗通常使用工业用水,周期可控制每班次进行排放,降低前处理其他槽体铁屑含量,提升车身洁净度。

上述案例打破以往
作者简介:曹治,就职于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

157
汽车实用技术
158 前处理常规设计,综合考虑槽液内加入适当的脱脂剂,提升槽液游离碱度可延缓金属锈蚀时间,从而降低车身锈蚀发生率。

1.2 前处理脱脂后水洗锈蚀
脱脂后的车身表面洁净度高,金属表面形成完整的连续性水膜,当车身离开水洗槽后无防护状态的情况下接触前处理槽体湿潮空气,15-40s 内就会发生点状锈蚀。

在脱脂后水洗加入适量的PH 调整剂从而提高车身防锈能力,延缓锈蚀发生,从而避免车身锈蚀。

案例:脱脂后车身表面洁净度高并具有一定的防锈能力,车身通过水洗槽前表面无锈蚀,浸入水洗槽后车身表面目视明显锈蚀,俗称“条纹”,如图1所示。

图1 条纹状锈蚀
通过增加防锈剂将气点参数提升至上限、预脱重新配槽等系列措施均无效果。

取样水质检测分析如表1所示:
表1 水质检测分析结果
原因分析:

某工厂自来水中【CL -
】含量高。

● 故障槽液【CL -
】含量相对较多,PH 值相对较低,防
锈剂与PH 值最佳防锈配比9-10。

结果判定:前处理用水水质【CL -
】含量过高,水溶液的导电性就越强,电解质的电阻就越低,【CL -
】就越容易到达金属表面,加快局部腐蚀的进程,从而造成金属锈蚀。

问题解决措施如表2所示:
表2 降低水中杂离子含量方法
1.3 硅烷生锈
硅烷PH 值过低或氟离子含量过高均有导致生锈的风险,只需将槽液参数在工艺范围内保持稳定,即加强日常参数管控就能够避免此类问题发生。

难点是因电泳时存在的空腔导致的锈蚀现象,主要集中
在车身顶部加强梁位置。

因硅烷产生的气体属于弱酸性,腐蚀性较强,与车身接触最短仅需15s 车身即可发生明显锈蚀,随时间延长锈蚀加重。

通过调整槽液工艺参数如提升前道水洗PH 值及清洗效果,适当降低硅烷氟离子含量可减轻锈蚀程度,此外通过提高硅烷工位风速对减缓车身锈蚀也起一定作用。

最根本的解决方法是改变车身结构及入槽姿态,从而减少车身与腐蚀气体接触时间。

2 结语
涂装前处理发生锈蚀后不及时处理,即使在后道工序通过喷漆掩盖缺陷,也会对车身质量埋下极大的隐患。

前处理自动化程度日益提高,槽液机理效应也在不断加强,产品质量管控逐渐平稳。

但对于白车身质量,工艺参数的维护及发生问题时的及时决策处理等方面仍需建立唯一性清单进行要求及管控,尤其对于锈蚀这种极为严重的质量缺陷,前期需充分验证并严格控制所有的影响因素,同步策划应急方案,规避车身质量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