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年寒假培训精品文档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
周期表从氢元素开始,迄后的各元素随 着原子核电荷(即原子序数)的增加, 依次增加一个电子到核外电子层,并遵 从上述三原则,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增 加,其原子中的电子在轨道中按照能量 由低到高的顺序填充。
如基态的钛原子(n=22) a.能级顺序 1s22s22p6 3s23p6 4s23d2 b.电子层顺序 1s22s22p63s23p63d24s2 c.轨道图
11 Na 12 Mg
3 ÆÄ ¾Ã ó¢ B ô¢ B õ¢ B ö¢ B ÷¢ B
ø¢
13 Al 14 Si 15 P 16 S 17 Cl 18 Ar
ñ¢ B ò¢ B ÁÂ è¹ ×Á òÁ È ²ë
19 K 20 Ca 21 Sc 22 Ti 23 V 24 Cr 25 Mn 26 Fe 27 Co 28 Ni 29 Cu 30 Zn 31 Ga 32 Ge 33 As 34 Se 35 Br 36 Kr
周期 等于电子层(能级组)数。每一周期的元素数目 等于该电子层所容纳电子的最大数 (2n2 )。
族 将元素按其原子最外层电子(外围电子)进行分类 构成族。同族元素的原子,其最外层(外围)电子数相 同。
区 按原子中最后一个电子填充的轨道划分为
S区
d区
主族元素
过渡元素
P区
ds区
副族元素
运用知识、提高认识、丰富学习经历的重要途径。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一种升华,是构建完善素质、人 格和高质量生活观、世界观的重要保证。
对近年高考题的简单分析
二、教学参考建议
必修部分 选修部分
研究物质世界,就是研究物质的 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万事皆有缘
宏观物质的性质、变化规律 缘由于微观物质。
5 ¨ï Èï Æî ¯ï êî âî ½ï Éî î Ùî øÒ Óï ÷î ýÎ àÌ Úí âµ ¯ë
55 Cs 56 Ba 57~71 72 Hf 73 Ta 74 W 75 Re 76 Os 77 Ir 78 Pt 79 Au 80 Hg 81 Tl 82 Pb 83 Bi 84 Po 85 At 86 Rn
1s 2s 2p 3s 3p 3d
4s
ñ¢ A
1H
1 âÇ ò¢ A
Ôª ËØ ÖÜ ÆÚ í±
ãÁ
2 He
ó¢ A ô¢ A õ¢ A ö¢ A ÷¢ A ¤º
3 Li 4 Be
2 ®ï ëî
½ð Êô
·Ç ½ð Êô
¹ý ¶É ½ð Êô
5 B 6 C 7 N 8 O 9 F 10 Ne
ðÅ ¼Ì ªµ õÑ ú· ÊÄ
相同 。
的元素排列一个横行
3、把
最外层电子数
相同的元素,按电
子层数 递增 的顺序由上而下排列成纵行,
称为族。
一、元素同期表结构
1. 周期
ÖÜ ÆÚ Ðò Êý 1 2 3 4 5 6 7
Ôª ËØ Ö Àà 2 8 8 18 18 32 23
ÖÜ ÆÚ ·Ö Àà ¶Ì ÖÜ ÆÚ
³¤ÖÜ ÆÚ ²» Íê È« ÖÜ ÆÚ
① 用元素符号将甲、乙两元素填写在上面元素周期表中对应的位置。
② 甲、乙两元素相比较,金属性较强的是
(填名称),可以验证该
结论的实验是
。
(a) 将在空气中放置已久的这两种元素的块状单质分别放入热水中
(b) 将这两种元素的单质粉末分别和同浓度的盐酸反应
(c) 将这两种元素的单质粉末分别和热水作用,并滴入酚酞关溶注液知识
命题要求 (2006) 1. 以能力测试为主导 2. 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中 的各类有关化学问题。 4.没有
命题指导思想 (2007)
以能力测试为主导
进一步学习 、化学素养 、自主 学习的能力
要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 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由“两个关注”变为“三个关注”并要“重视理论联系 实际”
f 区 内过渡元素
元素性质变化的周期性
1.原子半径 共价半径
3.电子亲和能( EA) 4.电负性( )
金属半径
5. 氧化数
范德华半径
2.电离能 ( I )
1.原子半径
2.电离能 (I)
使一个气态的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变成一个 气态的一价正离子所需要的能量,为该原子的第一 电离能(I1), 在相同条件下,从气态的一价正离子再失去一 个电子变成一个气态的二价正离子所需要的能量, 为该原子的第二电离能(I2),余此类推。
显黄色。
① 用元素符号将甲、乙两元素填写在上面
元素周期表中对应位置。
② 甲元素与硫元素相比较,非金属性较强
的是 (填名称),
写出可以验证该结论的一个化学反应方程
式
。
A
B
C
(1)在上面元素周期表中全部是金属元素
的区域为
。
(a) A (b) B (c) C (d) D
(2)有人认为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不是
随着失去电子数的增加,其电离能依次 增大。电离能的大小,反映了原子失去 电子变成正离子的难易。I1越小,原子 越易失去电子,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反 之,I1越大,原子越难失去电子,元素 的金属性越弱。
电离能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原子的核电荷 原子半径 原子的电子层结构
同一周期的元素, 从左到右,I1总的趋势是增大; 从左到右,有效核电荷增加,原子失去电子越
IVA族的碳元素,而是另一种短周期元素,请
你根据学过的化学知识判断这一元素是 。
(3)现有甲、乙两种短周期元素,室温下
,甲元素单质在冷的浓硫酸或空气中,表面
都生成致密的氧化膜,乙元素原子核外M电子
层与K电子层上的电子数相等。
① 用元素符号将甲、乙两元素填写在上面
元素周期表中对应的位置。
② 甲、乙两元素相比较,金属性较强的是
主族: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零族 副族: ⅠB ⅡB ⅢB ⅣB ⅤB ⅥB ⅦB Ⅷ族
族序数 = 最外层电子数(主族)
练习:试推算原子序数为34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分析:可根据原子的电子结构示意图来确定其位置:
例:34号元素, 核外电子为 2、8、18、6,则元素
周期表的位置为 第 四 周期, Ⅵ A 族 。
能量最 低原理
电子效应 空间效应
必修部分
1 原子结构的近代概念 2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和元素周期律 3 化学键
选修部分
1 对必修部分内容的深化 2 共价分子的空间构型 3 分子间力和氢键 4 晶体结构
经典原子模型
1.J. Dalton原子模型——原子是物质 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实心微粒。
19世纪末,X射线、电子射线被发现,结果 表明原子是可以分割的,不是最后质点。
阴极射线
2.J.J.Thomson的“浸入式”原子模 型——认为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均匀连续体和在其中运
动的负电子构成。
3.E.Ruthorford的“含核”原子模型
——认为原子中心有一个小而重的带正电荷的原子核, 核外有电子绕核的外围作空间运动。
4.Bohr原子模型
——指出微观粒子运动具有量子化的特征,提出了 关于原子轨道能级的概念。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和元素周期律
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则
பைடு நூலகம்
① Pauli(泡利)不相容原理
②能量最低原理
③ Hund(洪特)规则
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元素性质变化的周期性
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1 âÇ
2 ¤º
3 ®ï 4 ëî 5 ðÅ 6 ¼Ì 7 ªµ 8 õÑ 9 ·ú 10 ÊÄ
11 ÆÄ 12 ¾Ã 13 Á 14 è¹ 15 ×Á 16 òÁ 17 È 18 ²ë
ÔÔ 1 Ô 18ÔÔÔ
1、按原子序数
递增
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2、将电子层数 称为 周期
(d) 比较这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课改后
(1)在上面元素周期表中画出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
(2)根据NaH的存在,有人提议可把氢元素放在VIIA族,那么
根据其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绝对值相等,又可把氢元素放在周
期表中的
族。
(3)现有甲、乙两种元素,甲元素原子核外3p亚层上有5个电
子,乙元素的焰色反应显黄色。
07考试大纲的新变化
教学中关注新课程 理念的体现
(1)在上面元素周期表中画出金属元素
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
(2)根据NaH的存在,有人提议可把氢
元素放在VIIA族,那么根据其最高正价与最
低负价的绝对值相等,又可把氢元素放在周
期表中的 族。
(3)现有甲、乙两种元素,甲元素原子
核外3p亚层上有5个电子,乙元素的焰色反应
07年寒假培训
基于新课标下的
《物质结构》
教学建议
一、明确几个背景
1.明确独立命题与考试说明的关系 2.明确考试大纲与高考命题的关系 3.明确课程标准对考试的影响因素
考纲变课标不变 教材变原理不变 情景变知识不变 观念变方式不变
高考试题
如:2006年全国理科综合卷共有五套,其中有国家 考试中心的的I、II、III卷三套,而北京、天津独 立命题,但就其试卷结构、命题方式、试题难度与 全国三套卷相同,这就是因为依据同一个考试大纲 命题之缘故。
化学研究什么?
物质世界五光十色、千变万化
归根结底
由物质的组成、结构决定
宏观物质 微观结构 基本粒子
物理 分子 原子 物理
化学
化学主要是研究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 数学、物理、化学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科
学,或称为中心科学。
化学研究的总体思路
化合物的性质
化合物存在 的状态
化学反应的 历程
(填名称),可以验证该结论的实验是 。
(a) 将在空气中放置已久的这两种元素的块
状单质分别放入热水中(b) 将这两种元素的
单质粉末分别和同浓度的盐酸反应(c) 将这
两种元素的单质粉末分别和热水作用,并滴
入酚酞溶液(d) 比较这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
物的稳定性
课改前
A
B
C
D
(1)在上面元素周期表中全部是金属元素的区域为 。
6 ¤ï µ± ïç ϵ þî ãî ÙÎ ªï °ï ¿Ò ¬² ð½ ¯¹ èî ¦Ç éî Çî Áí ±ë
87 Fr 88 Ra 89~103 104 Rf 105 Db 106 S g 107 Bh 108 Hs 109 Mt 110 111 112
7 Õî ØÀ ï¹ Ïµ
ïç 57 La 58 Ce 59 Pr 60 Nd 61 Pm 62 Sm 63 Eu 64 Gd 65 Tb 66 Dy 67 Ho 68 Er 69 Tm 70 Yb 71 Lu ϵ çï æî èï Ïî Þî Ìî ðî Åî «ï áï Øî ïî ûî îï åï ï¹ 89 Ac 90 Th 91 Pa 92 U 93 Np 94 Pu 95 Am 96 Cm 97 Bk 98 Cf 99 Es 100 Fm101 Md102 No 103 Lr ϵ ¹ï Êî äï ËÓ Õï Ðî Ñï ¸ï Âï ´ï Íï Ðï Íî »ï ©ï
4 ؼ Ƹ Öî Ñî °· õ¸ Ìà úÌ Üî øÄ Í ¿Ð Øï àÕ éÉ øÎ åä ´ë
37 Rb 38 Sr 39 Y 40 Zr 41 Nb 42 Mo 43 Tc 44 Ru 45 Rh 46 Pd 47 Ag 48 Cd 49 In 50 Sn 51 Sb 52 Te 53 I 54 Xe
(a) A (b) B (c) C (d) D
(2)有人认为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不是IVA族的碳元素,而是另一种
短周期元素,请你根据学过的化学知识判断这一元素是 。
(3)现有甲、乙两种短周期元素,室温下,甲元素单质在冷的浓硫酸或
空气中,表面都生成致密的氧化膜,乙元素原子核外M电子层与K电子层上
的电子数相等。
① 用元素符号将甲、乙两元素填写在上面元素周期表中对应位
置。
② 甲元素与硫元素相比较,非金属性较强的是 (填名称)
写出可以验证该结论的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
关注了技能和 方法
每堂课都应该努力实现三个目标
知识与技能是学生认识知识的载体,是学生搭建知 识结构的必然阶段。
过程与方法是到达彼岸的桥梁,是学生掌握知识、
周期序数 = 元素的电子层数
周期构成: 碱金属
(活泼金属元素)
卤素 稀有气体
(活泼的非金属元素)
其它概念: 镧系元素、锕系元素、超铀元素
2、族
¢ñ A ¢ò A ¢ó B ¢ô B ¢õ B ¢ö B ¢÷ B ¢ø
元素周期表 ¢ñ B ¢ò B ¢ó A ¢ô A ¢õ A ¢ö A ¢÷ A Á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