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考试(二模)物理高频考点试题(基础必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届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考试(二模)物理高频考点试题(基础必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含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8题)
第(1)题
飞力士棒(Flexi-bar)是德国物理治疗师发明的一种康复器材,它由一根PVC软杆、两端的负重头和中间的握柄组成,棒的固有频率为,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力越大,棒振动的越快
B.增大手驱动的频率,棒的振幅一定变大
C.增大手驱动的频率,棒的振动频率可能减小
D.双手驱动该棒每分钟振动270次,则棒的振幅最大
第(2)题
如图,在“研究共点力的合成”的实验中,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A点,另一端被两个弹簧测力计拉至O点,此时、间的夹角
为锐角。
若保持结点O的位置及的方向不变,绕点O逆时针旋转,使两分力的夹角逐渐增大,这一过程中( )
A.一定增大,、的合力也随之增大
B.一定增大,但、的合力保持不变
C.不一定增大,、的合力也不一定增大
D.不一定增大,但、的合力保持不变
第(3)题
如图甲所示,A、B为两个相同的环形线圈,共轴并靠近放置,A线圈中通有如图乙所示的交变电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时刻两线圈间作用力最大
B.时刻两线圈间作用力最大
C.在到时间内,A、B两线圈相互排斥
D.在到时间内,A、B两线圈相互排斥
第(4)题
如图甲所示是一种速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图,在这个系统中B为一个能发射超声波的固定小盒子,工作时小盒子B向被测物体发出短暂的超声波脉冲,脉冲波遇到运动的物体反射后又被B盒接收,从B盒发射超声波开始计时,经时间△t0再次发射超声波脉冲,图乙是连续两次发射的超声波的位移-时间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超声波的速度大于B.超声波的速度为
C.物体的平均速度为D.物体的平均速度为
第(5)题
为监控非法入侵南海岛屿的船只,北斗系统中有颗近似在圆轨道上绕地球运动的卫星,该卫星距地面的高度大约为300km,每天累计经过岛屿正上方16次。
受稀薄大气的影响,每隔一段时间须启动卫星上的发动机来修正轨道。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卫星的周期约为60min
B.大气阻力会使该卫星的轨道变低
C.该卫星的轨道平面可能与赤道共面
D.发动机工作时对卫星做正功,轨道修正后卫星的动能将变大
第(6)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重核裂变及轻核聚变过程都释放核能,原因是中等质量的核最稳定,平均每个核子的质量最小,比结合能最小
B.在光电效应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C.大量氢原子从n=4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可以辐射出6种不同波长的光子,其中波长最短是从n=4能级跃迁到n=3能级放出的
D.氚核发生β衰变时,一个中子释放出电子后变成质子,进而生成
第(7)题
以下四种运动形式中,加速度a保持不变的运动是()
A.单摆的运动B.匀速圆周运动C.雨滴的下落运动D.平抛运动
第(8)题
一宇宙飞行器从地面发射,经过转移轨道后,绕太阳系另一行星运行,若再经过几次变轨后,进入如图所示的椭圆轨道I,然后在轨道上P点变轨进入圆轨道Ⅱ,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则( )
A.飞行器从地面发射的速度小于11.2km/s
B.飞行器在P点从轨道I进入轨道Ⅱ时速度增加
C.若测出飞行器在轨道Ⅱ上运行的周期和速率,可求该行星质量
D.若测出飞行器在轨道I经过P点时的速率和到该行星中心的距离,可求该行星质量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包含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共4题)
第(1)题
一列沿x轴传播的简谐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如图甲所示,一平衡位置与坐标原点距离为3米的质点从该时刻开始的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若该波的波长大于3米。
则()
A
.最小波长
B
.频率
C
.最大波速
D.从该时刻开始2s内该质点运动的路程为
第(2)题
如图所示,斜面体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其粗糙面上的物体在沿斜面向下的恒力F的作用下沿斜面向下以大小为a1的加速度沿斜面匀加速下滑,斜面静止且与水平面间的静摩擦力f1为零;若在物体下滑过程中再它施加一竖直向下的恒力F,斜面体仍静止,物体沿斜面向下的加速度的大小为a2,斜面体与水平面间的静摩擦力f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1>a2
B.a1=a2
C.f2为零
D.f2不为零
第(3)题
静电场方向平行于x轴,其电势φ随x的分布可简化为如图所示的折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轴上x1与x2之间的电场强度小于x3与x4之间的电场强度
B.正电荷沿x轴从0移到x1的过程中,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
C.负电荷沿x轴从x3移到x4的过程中,电场力不做功,电势能不变
D.电荷量为+q的电荷沿x轴从x1移到x3,电场力做功为q(φ2-φ1)
第(4)题
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装置研究光的干涉和衍射,光电传感器可用来测量光屏上光强的分布。
某次实验时,在电脑屏幕上得到图乙所示的光强分布。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位同学在缝屏上安装的是双缝
B.这位同学在缝屏上安装的是单缝
C.当做干涉现象研究时,若要使干涉条纹的间距变大,应选用双缝间距较小的双缝
D.当做干涉现象研究时,若要使干涉条纹的间距变小,应增大缝屏与光屏间的距离
三、填空、实验探究题(本题包含2个小题,共16分。
请按题目要求作答,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对应位置) (共2题)第(1)题
在物理课外活动中,小明同学制作了一个简单的多用电表,图甲为电表的电路原理图。
已知选用的电流表内阻R g=10Ω、满偏电流I g=10 mA,该多用电表表盘如图乙所示,下排刻度均匀,C为上排刻度线的中间刻度,由于粗心上排刻度线对应数值没有标出。
(1)为了测该多用电表欧姆挡的电阻和表内电源的电动势,小明同学在实验室找到了一个电阻箱,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将选择开关接2,红、黑表笔短接,调节R1的阻值使电表指针______mA处。
②将多用电表红、黑表笔与电阻箱相连,调节电阻箱使多用电表指针指在C处,此时电阻箱如图丙所示,则C处刻度应
为________Ω。
③计算得到多用电表内电池的电动势为________V(保留2位有效数字)
(2)将选择开关接2,调零后将电表红、黑表笔与某一待测电阻相连,若指针指在图乙中电流挡7.0mA位置处,则待测电阻的阻值为________Ω(保留2位有效数字)
(3)若只将实验中的电流表换成满偏电流为 100mA 的电流表,则欧姆表的倍率将__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第(2)题
用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的关系”的实验。
结合实验步骤,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小车受到拉力为F时,打出的一条清晰纸带如图所示。
图(b)为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图中的点为实际打出来的点。
已知实验所用电源的频率为。
根据纸带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
(结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2)另一组同学实验时,忘记了平衡摩擦力,绘制出图线如图所示。
该图线的斜率为k,纵轴截距绝对值为b。
由此可知:小车的质量为______,小车所受摩擦力大小为______。
(3)在“探究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时,保持砝码和托盘质量不变,改变小车质量m,分别记录小车加速度a与其质量m的数据。
在分析处理数据时,该组同学产生分歧:甲同学认为应该根据实验中测得的数据作出车加速度a与其质量m的图象。
乙同学认为应该根据实验中测得的数据作出小车加速度a与其质量倒数的图象。
两位同学都按照自己的方案将实验数据在坐标系中进行了标注,但尚未完成图象(如图所示)。
你认为同学______(填“甲”、“乙”)的方案更合理。
请继续帮助该同学作出坐标系中的图象______。
四、计算题(本题包含3小题,共36分。
解答下列各题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表达式和重要步骤。
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请将解答过程书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 (共3题)
第(1)题
滑板运动是一项惊险刺激的运动,深受青少年的喜爱。
一滑板爱好者利用一斜坡和半圆工程管道体验滑板运动的乐趣,他从斜坡上由静止滑下经水平面后以水平速度进入工程管道(斜坡与水平面平滑连接)而落至管道壁上。
场地(简图)如图所示,坡道部分AB与水平地面夹角为30°,水平部分BC长l=1m,管道半径R=2m。
坡道摩擦不计,水平部分滑动摩擦因数μ=0.1,g取10m/s2。
(人与滑板整体可看作质点)
(1)若落在半圆工程管道最低点D点,求滑板在斜坡上起点距地面的高度;
(2)假设斜坡足够长,可能存在一个起点位置,使得滑板落在管道壁上时,速度方向与管道壁垂直。
请分析说明是否存在。
若存在,求该位置;若不存在,请分析说明。
第(2)题
如图所示,在绝缘水平面上方,有两个边长d=0.2m的正方形区域I、Ⅱ,其中区域I中存在水平向右的大小E1=30N/C的匀强电场、区域Ⅱ中存在竖直向上的大小E2=150N/C的匀强电场。
现有一可视为质点的质量m=0.3kg的滑块,以v0=1m/s的初速度从区域I边界上的A点进入电场,经过一段时间后,滑块从区域II边界上的D点离开电场(D点未画出),滑块的电荷量q=+0.1C,滑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75,重力加速度取g=10m/s2。
问:
(1)滑块进入区域II时的速度是多少?
(2)D点与A点的水平距离、竖直距离分别为多少?
(3)若仅改变区域Ⅱ中电场强度的大小,要使滑块从区域Ⅱ中的右边界离开电场,则区域Ⅱ中电场强度大小E的取值范围应为多少?
第(3)题
已知天然材料的折射率都为正值(n>0)。
近年来,人们针对电磁波某些频段设计的人工材料,可以使折射率为负值
(n<0),称为负折射率介质电磁波从正折射率介质入射到负折射介质时,符合折射定律,但折射角为负,即折射线与入射线位于界面法线同侧,如图(a)所示。
点波源S发出的电磁波的入射角i=60°,经折射率n=平板介质后,从另一侧面射出(图中未画出),如图(b)所示。
已知平板介质的厚度d=2.0mm,不考虑电磁波在介面处的反射。
(1)在图(b)中画出电磁波的波路图;
(2)出射电磁波与入射电磁波之间的垂直距离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