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12课课堂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12课课堂笔记
一、生字词。
1. 祭(jì)
- 祭祀,对死者表示追悼、敬意的仪式。
在“家祭无忘告乃翁”中,“祭”表达了陆游对家族祭祀之事的期望。
2. 乃(nǎi)
3. 熏(xūn)
- 气味或烟气接触物品,引申为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品行、习惯的影响。
“暖风熏得游人醉”中的“熏”描绘出临安城那种纸醉金迷的氛围对游人的影响。
4. 杭(háng)
- 杭州的简称。
临安是杭州在南宋时的称呼,“直把杭州作汴州”表达了诗人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批判。
5. 亥(hài)
二、诗句理解。
1. 整体感知。
- 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之作。
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
2. 诗句解读。
-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
- “元知”就是原本知道,人死后万事皆空,但诗人唯一悲痛的是看不到国家统一。
“九州”在古代指中国,这里体现了陆游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
-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诗人坚信宋朝的军队总有一天能够收复北方中原地区,并且叮嘱儿子在家祭的时候不要忘记把这个消息告诉他。
1. 整体感知。
- 这是南宋诗人林升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讽刺了南宋统治者不思收复失地,整日纸醉金迷的生活。
2. 诗句解读。
-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 描绘了临安城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
“几时休”以质问的语气,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荒淫生活的批判。
-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
- “暖风”既指自然界的春风,也指社会上的淫靡之风。
“游人”在这里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的南宋统治阶级。
“汴州”是北宋的都城,如今已被金人占领,而南宋统治者却把杭州当作汴州,毫无收复失地之意。
1. 整体感知。
- 龚自珍的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希望能有变革来振兴国家。
2. 诗句解读。
-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
- “九州生气”指国家有蓬勃的生机。
“恃”是依靠的意思,国家要想有生气,依靠风雷般的变革。
“万马齐喑”形容社会毫无生气,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这里比喻在封建专制统治下,人们不敢讲话的沉闷局面,诗人对这种局面感到悲哀。
-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
- 诗人劝上天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于一定的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这反映了诗人渴望变革,希望有更多有才能的人来拯救国家的愿望。
三、主题思想。
- 主题是表达陆游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以及对国家统一的强烈渴望。
- 揭露了南宋统治阶级的腐朽本质,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和对统治者的辛辣讽刺。
- 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沉闷、缺乏生机的不满,渴望变革,希望有更多人才来挽救国家危亡的思想感情。
四、写作手法。
- 直抒胸臆。
诗人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如“但悲不见九州同”直接说出自己的悲痛在于国家没有统一。
- 借景抒情、讽刺。
通过描写临安城的景色和游人的状态,来讽刺南宋统治者。
- 比喻、托物言志。
用“万马齐喑”比喻当时沉闷的社会局面,借“天公”来表达自己对变革、人才的渴望,寄托自己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