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国际班体班) 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国际班体班)含答案
国体班语文试题
试卷类型:A 邵岩
说明:本试题分为第I卷和第II卷,考试时间120分钟,卷面总分120分,将题答在答题卡上,考试完毕后,只交答题卡。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新文人画”的概念首先在新,新旧文人划分的主要标准是时间分段。

在中国文化史上,五四新文化运动是新文化开端的依据。

因此,当时那些新文化的倡导者、建设者,都应列为新文化人。

此后凡拥护并积极参与新文化建设的知识分子也都应属于新文化人之列。

这些人当中的画家之作品即是新文人画。

如果把古代的文人之画称为文人画,那么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一些接受过新思想、新文化洗礼但又继承了传统文化精神的现代画家如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丰子恺、黄宾虹、潘天寿、石鲁、李昔禅、钱松岩、李可染、陆俨少等都应被看作新文人画的代表。

新文人的产生是在国家和民族危亡时期,站在世界文化和人类命运的高度对传统文化进行了反思。

新文人中最早提出改革中国画的是康有为,1917年他在《万木草堂藏画目》中开门见山地提出:“中国近世之画衰败急矣”,并主张“复古为新”,“合中西而为画学新纪元”。

1918年陈独秀在《新青年》杂志上以
《美术革命》为题,主张“采用洋画的写实精神,发挥自己的天才,画自己的画,不落古人的窠臼。

”显然,康、陈的主张是基于大的文化背景来思考中国画的发展方向的。

1919年,蔡元培曾特别指出:“彼西方美术家能采用我人之长,我人独不能采用西人之长乎?故甚望学中国画者,亦须采西洋画布景实写之佳,描写石膏物象及田野风景……今吾辈学画,当用研究科学之方法贯注之,除去名士派毫不经心之习,革除工匠派拘守成见之讥,用科学方法以入美术。

”较之康、陈从文化的层面指明中国画革新之必要,蔡元培从美术教育的角度指出了中国画革新的途径。

此后的徐悲鸿、林风眠无不受其思想的影响,他们不仅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吸收西方绘画艺术之长,对中国画进行了大胆的变革和创新,并且通过表现内容的变革,为中国画注入了时代精神和人文主义内涵。

如“愚公移山”这一来自《列子》的寓言所凸显的人格尊严和进取意识,与中国文人画含蓄幽婉的隐逸境界大相径庭,却与西方人文精神旁通。

徐悲鸿创作《愚公移山》这一题材本身,即已表明他拥有20世纪人文主义者的眼光,在表现形式也借鉴西洋画解剖和明暗法,通过塑造人物健康体魄恰当地揭示了寓言蕴涵的人文精神。

林风眠长期被其反对者和极左势力贬斥为形式主义者,其实他在自身苦心经营的艺术语言中,真切地表达了历经磨难而不失终极追问的人文情怀,尤其他早年积极响应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的召唤,创作了《摸索》《痛苦》《人道》《十字街头》等颂扬人文先驱、揭露社会黑暗、反映民生疾苦的巨幅油画。

在暮年寓居香江时期,他又重拾早年油画主题,创作了彩墨画《痛苦》《噩梦》《耶酥》等具有鲜明反思意识和人文精神的作品。

半个世纪过去了,大师的理想仍然停留在理想之中。

文化大革命对文化和文人的摧残使得中国画面临一次灭顶之灾,改革开放使中国画又面临市场经济和西方文化两个方面的冲击,各种文艺思潮的涌入和绘画市场的诱惑进一步加深
了绘画界的浮躁、急功近利等混乱状态。

中国画未来该如何发展,值得深思。

1. 下列与“新文人画”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那些新文化的倡导者、建设者及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拥护
并积极参与新文化建设的知识分子中的画家之作品即是新文人画。

B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一些接受过新思想、新文化洗礼但又继承了传统文化精
神的现代画家的画就是新文人画。

C 新文人的产生是在国家和民族危亡时期,站在世界文化和人类命运的高度对
传统文化进行了反思。

新文人中最早提出改革中国画的是康有为.
D “新文人画”的作者们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吸收西方绘画艺术之长,主张“合
中西而为画学新纪元”、“用科学方法以入美术。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 康有为主张“复古为新”,“合中西而为画学新纪元”,是基于大的文化背景来
思考中国画的发展方向的。

B 陈独秀主张的采用洋画的写实精神,画自己的画,同时他也认为要从文化的
层面指明中国画革新的必要。

C 蔡元培曾主张“以美育代宗教”,林风眠积极响应,创作了颂扬人文先驱、揭
露社会黑暗、反映民生疾苦的巨幅油画。

D 徐悲鸿、林风眠不仅对中国画进行了大胆的变革和创新,并且通过表现内容
的变革,为中国画注入了时代精神和人文主义内涵。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在中国绘画史上,五四新文化运动是新文人画开端的依据。

其后的徐悲鸿、
林风眠等等是新文人画的代表。

B 和中国古代文人画家含蓄幽婉的隐逸理念相同,新文人画作者拥有20世纪人
文主义者的眼光和变革、创新的意识。

C 徐悲鸿创作的《愚公移山》表明,这幅画作不仅借鉴了西洋画的表现形式,
更重要的是揭示了寓言蕴涵的人文精神。

D 林风眠创作的彩墨画《痛苦》《噩梦》《耶酥》等,真切地表达了历经磨难而
不失终极追问的人文情怀。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吴琠,字伯美,山西沁州人。

顺治十六年进士,授河南确山知县。

县遭明季流寇残破,琠拊流亡,辟芜废,垦田岁增,捕获盗魁诛之。

师下云南,县当孔.道,舆马粮饷,先事筹办而民不扰。

康熙十三年,以卓异入为吏部主事,历郎中。

累迁通政司右参议。

刑部尚书魏象枢亟称其贤。

二十年,特擢右通政,累迁左副都御史。

二十八年,迁兵部侍郎,寻授湖广巡抚。

湖北自裁兵乱后,奸猾率指仇人为乱党,株连不已,琠悉置不问,而惩其妄讦者,人心大定。

陕西饥,流民入湖广就食,令有司分赈,全活甚众。

三十一年,诏以荆州兵船运漕米十万石至襄阳备赈,琠议:“兵船泊大江下至汉口受米,复西上抵襄阳,计程二千馀里。

令原运漕船若乘夏水顺道赴襄阳,仅七百馀里,即以便宜行事。

”疏入,上嘉之。

未几,丁母忧,服未阕,即授湖广总督,仍听终制乃赴任。

故事
..,土司见州县吏不敢抗礼,其后大吏稍稍假借之。

琠至,绝馈遗,饬谒见长吏悉循旧制,或犯约束,檄谕之,无敢肆者。

三十五年,召为左都御史。

三十六年,典.会试。

上北征回銮,顾迎驾诸臣,褒琠及河道总督张鹏翮居官之廉,即擢琠为刑部尚书,而以鹏翮为左都御史。

三十七年,拜保和殿大学士,兼刑部。

琠熟谙旧章,参决庶务,靡不允当。

奏对皆竭忱悃,上每称善。

所荐引多贤能吏。

三十九年,复典会试,上手书“风度端凝”榜赐之。

寻具疏乞休,不允。

上尝临米芾书以赐琠,书其后曰:“吴琠宽厚和平,持己清廉。

先任封疆,军民受其实惠。

朝中之事,面折廷诤,能得其正。

朕甚重其能得大臣之体。

”四十四年,卒,谥文端。

翰林院撰祭文,上以为未能尽琠,敕改撰。

吏部奏大学士缺员,上以琠丧未归,悬缺未即别除,曰:“朕心不忍也。


琠所至多惠政,两湖及确山皆祠祀。

初,沁州荐饥,琠籴米赈之,全活无算。

有司议增沁粮一千三百石,琠力争乃已。

乡人德.之,立祠以祀。

雍正中,祀贤良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师下云南,县当孔.道孔:通。

B.三十六年,典.会试典:主管。

C.故事
..,土司见州县吏不敢抗礼故事:先例,旧事。

D.乡人德.之,立祠以祀德:品德。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吴琠才能卓异的一组是()(3分)
①捕获盗魁诛之②舆马粮饷,先事筹办而民不扰
③琠悉置不问,而惩其妄讦者,人心大定④即擢琠为刑部尚书
⑤琠熟谙旧章,参决庶务,靡不允当⑥上手书“风度端凝”榜赐之
A.①②③B.①④⑤C.③④⑤D.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康熙十三年,吴琠因为政绩优异被任命为吏部主事。

又因刑部尚书魏象枢多次称赞他贤能在康熙二十年被破格提拔为右通政。

B.陕西发生饥荒,流亡的百姓就到湖广地区要饭吃,吴琠下令让有关部门分头救济他们,救活了很多人。

C.没多久,吴琠的母亲去世,他还在丧期,就被任命为湖广总督,不等守丧结束他就前去赴任。

D.有关部门讨论让沁州增加上交的粮食一千三百石,吴琠尽力争论以为不可,这事才算结束。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3分)
(2)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3分)
(3)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4分)(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8—9题

来鹄
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8.请简析诗歌“云”这一形象的双重意蕴。

(4分)
9.请从对比的角度分析这首诗的三四句。

(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仰观宇宙之大,(2)固知一死生为虚
诞, 。

(3)舞幽壑之潜蛟,(4),渺沧海之一粟。

(5)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6),则游者众。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23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尼泊尔的啤酒
我抱住他的肩膀哭了。

很久了,我不曾那样哭过,也不曾那样深刻全面地反省过。

那是4年前的事了,然而对我来说,却比昨天发生的事还要鲜明得多。

那年夏天,为了摄影我们在喜马拉雅山麓、尼泊尔的一个叫多拉卡的村庄待了十多天。

在这个家家户户散布在海拔1500米斜坡上的村庄,像水、电、煤气之类所谓现代的生命线还没有延伸到这里。

这个村庄虽有4500 口人,却没有一条能与别的村落往来的车道。

不用说汽车,就是有轮子的普通交通工具也用不起来。

而只能靠两条腿步行的山路崎岖不平,到处都被山涧急流截成一段一段的。

由于手推车都不能用,村民只能在体力允许的范围内背一些东西在这条路上行走,每当我惊奇于草垛何以移动时,定晴一看,下面有一双双小脚在走路。

原来是孩童背着堆得高高的当燃料用的玉米秸。

多拉卡村的人们至今过着一种既能保护环境又能被天神原谅的生活,他们是以一种苦楚的心情,在旅游者看来像世外桃源般美丽的风景中过着日子。

特别是年轻人、小孩子都渴望离开村子去有电有车的城市。

就是我们,在没法用汽车的这里,也深感不便,每时每刻都是全副武装登山。

从汽车的终点站到村庄,我们竟雇了十五个人搬运器材和食品,多余的东西不得不放弃。

首先放弃的就是啤酒,啤酒比什么都重。

想过酒瘾,威士忌更有效果。

我们四人带了六瓶,每人一瓶半,估计能对付着喝10天,然而威士忌和啤酒,其作用是不同的。

当汗淋淋地结束了一天的拍摄,面对眼前流淌着的清洌的小河时,我情不自禁地说:“啊,如果把啤酒在这小河中镇一下的话,该有多好喝呀。


村里的少年切特里问翻泽:“刚才那人说了什么?”当他弄清什么意思时,两眼放光地说道:“要啤酒的话,我去给你们买来。


“……去什么地方买?”
“恰里科特。


恰里科特是我们去了车子雇人的那个山岭所在地,即使是大人也要走一个半小时。

“是不是太远了?”
“没问题。

天黑之前回来。


他劲头十足地要去,我就把小帆布包和钱交给了他。

“那么,辛苦你了,可以的话买四瓶来。


切特里兴高采烈地跑了出去,到8点左右背了5瓶啤酒回来。

大家兴奋地鼓掌庆祝。

第二天午后,来摄影现场看热闹的切特里问道:“今天不要啤酒吗?”
“要当然是要的,只是你太辛苦了。


“没问题。

今天是星期六,已经放学了,明天也休息,我给你买许多‘星'牌啤酒。


“星”牌啤酒是尼泊尔当地的啤酒。

我一高兴,给了他一个比昨天更大的帆布包和能买一打啤酒以上的钱。

切特里更起劲了,蹦蹦跳跳地跑了出去。

可是到了晚上他还没回来。

到了临近午夜还是没有消息。

我向村民打听会不会出事了,他们异口同声地说:“如果给了他那么多钱,肯定是跑了。

有那么一
笔钱,就是到首都加德满都也没问题。


十五岁的切特里是越过一座山从一个更小的村子来到这里的,平时就寄住在这里去上学。

土屋里放一张床,铺上只有一张席子。

因为我拍过他住的地方并问了许多问题,所以对他的情况是了解的。

在那间土屋里,切特里每天吃着自己做的咖喱饭发奋学习。

咖喱是他把两种香料和辣椒放在一起夹在石头里磨了以后和蔬菜一起煮出来的。

由于土屋很暗,白天在家学习也得点着油灯。

切特里还是没有回来。

第二天也没有回来。

到第三天也就是星期一还没有回来。

我到学校向老师说明情况、道歉并商量对策,可是连老师都说:“不必担心,不会出事的。

拿了那么一笔钱,大概跑了吧。


我后悔不已。

稀里糊涂凭自己的感觉把对尼泊尔孩子来说简直难以相信的一笔巨款交给了他,误了那么好的孩子的一生。

然而我想还是事故吧。

但愿别发生他们说的事。

这样坐立不安地过了三天,到了第三天深夜,有人猛敲我宿舍的门。

唉呀,打开门一看,切特里站在外面。

他浑身泥浆,衣服弄得皱巴巴的。

听他说由于恰里科特只有4瓶啤酒,就爬了四座山直到另一个山岭。

一共买了10瓶,路上跌倒打碎了3瓶,切特里哭着拿出所有玻璃碎片给我看,并拿出了找的钱。

我抱住他的肩膀哭了。

很久了,我不曾那样哭过,也不曾那样深刻全面地反省过。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 4年前发生的一件事,对“我”来说却比昨天发生的事还要鲜明,说明这件
事非同寻常,让我难以忘怀。

B.多拉卡村海拔1500米,没有接通水、电、煤气,但风景优美,人们在这里过
着世外桃源般的怡然自得的生活。

C.切特里紧接过“我”的话,自告奋勇提出为“我们”买啤酒,大家兴奋地鼓
掌,表示对切特里的感谢。

D.切特里买啤酒未归,村里人对他的种种猜测,既烘托了切特里,又制造了一
些悬念。

E.这篇小说首尾呼应,语言平实,塑造主人公形象所选择的事件既不复杂,也
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却发人深省。

(2)小说一开始描写多拉卡村庄的环境,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
(3)切特里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6分)
(4)文中反复说:“我不曾那样哭过,也不曾那样深刻全面地反省过。

”请结合全文,探究“我”深刻全面地反省的内容。

并结合现实谈谈对你的启示〔6分)
第Ⅱ卷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

(14分)
12.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或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3分)
A、有宋祖英、孙楠等明星出演的晚会吸引了许多观众,离演出还有两个小时,
通往百子图广场的路上已经是人潮涌动,不绝如缕。

B、各级领导积极做好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外迁工作,使移民安土重迁,高高兴兴
地搬迁到了新的家园。

C、刚进大学,他就想写一部反映当代青少年的思想追求的小说。

四年来,他夙
兴夜寐,笔耕不辍,终于完成了这部长篇小说的文稿。

D、曾经在影视圈大红大紫,炙手可热的巩俐加入了新加坡国籍,这让许多人失
望、愤恨乃至痛骂不已。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据《世界日报》报道,菲律宾移民局长费兰礼斯说,限这些有居留权的外侨8月13日前申请外侨身份证,否则,不申请外侨身份证,这些外侨将被视为
无适当证件外侨而被实时遣送离境。

B.1976年唐山地震除7—8级主震外,还发生了许多6.5级左右的余震,地下岩层破碎程度较重,以后的地震强度会随着震波受阻而相对减弱。

C.在县城以南旱地种西瓜,产量不但大幅度减少,比正常年份减少30%,而且瓜型变样,对上市销售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瓜价大打折扣,比正常年份下降
0.2元/斤。

D.俄罗斯副外长阿列克谢耶夫认为,朝核问题的解决取决于美国和朝鲜能否消除分歧及恢复六方会谈的前景。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开卷有益”是说打开书就一定会有收获。

,,,,,。

如果你勤读书、读好书,你就一定能真正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①使人们不断完善,走向进步②当然,有的书是有缺点的,要善于选择
③确实,书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最好的老师④书是人类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⑤歌德曾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⑥书能帮助人们看清世间的美与丑
A.②⑥⑤④①③
B.③⑥②⑤①④
C.④③①⑥②⑤
D.⑤③④⑥①②
15.为下面一则新闻拟一个标题。

(5分)
本报香港4月8日电 (记者黄拯)7日,《粤港合作框架协议》在北京签署。

此举标志着粤港合作掀开了新的篇章。

《文汇报》评论文章《框架协议意义大具体执行是关键》称,框架协议的签署是粤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里程碑,是“一
国两制”实践的新发展。

《明报》刊文表示,框架协议的签署标志着粤港合作揭开了新的一页。

《星岛日报》文章认为,经过10年的竞争和磨合,港粤官方就两地的定位达成了共识,在金融方面以香港为龙头,带动广东省的现代服务业。

答:
五、作文(40分)
16.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除诗歌外)
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没有什么,要想到你拥有什么;也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拥有什么,要想到你没有什么。

对上述说法,你有何感悟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巴市中学xx学年第二学期月考考试
高一年级(国体班)语文试题答题纸
二、古代诗文阅读(25分)
(一)文言文阅读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3分)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3)(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8.(4分)
9.(5分)
(三)10.名篇名句默写(6分)
(1)(2)
(3)(4)
(5)(6)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
11.(1)(5分)()()(2)(6分)
(3)(6分)
(4)(6分)
第Ⅱ卷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题
15.(5分)
五、作文(40分)
高一语文月考答案(国体班学生版)
1. D
2. B
3. B
4.D 5.A 6.C
7.(1) (3分)古人说:生命的逝去是件大事。

这难道不叫人觉得痛惜吗?
(2) (3分)我和四个人拿着火把进入山洞,走得越深,越难进入,而看到的景象越奇特。

(3)(4分)何况天地之间,凡物各有自己的归属,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

8.(4分)诗中“云”的形象,既指自然界中的夏云,(2分)又指(或象征)社会生活中的是“不问苍生”的权势者。

(2分)
9.(5分)一边是大片旱苗行将枯死,亟盼甘霖,一边却是云高高在上,悠闲自得。

(2分)
诗人对禾苗(或对百姓)蕴藉着满腔的同情(或忧虑),对夏云(或
对权势者)则充满了怨愤(或憎厌)(3分)
10(1俯察品类之盛(1分) (2)齐彭殇为妄作(1分)(3)泣孤舟之嫠妇(1分)(4) 寄蜉蝣于天地(1分) (5)其孰能讥之乎(1分) (6)夫夷以近(1分)
11.(1)(5分)答E给3分,答D给2分,答A给1分,答B、C不给分。

(2)。

(6分)①说明多拉卡村庄贫瘠落后,交通困难;②为下文买啤酒及村民猜测作铺垫;③衬托切特里可贵的品质。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3)(6分)①纯洁热情,乐于助人;②坚强勇敢,不怕困难;③诚实守信,人穷志不穷。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4〕(6分)①反省自己:“我”轻信村里人对切特里的猜测,误会切特里,应该深刻反省;②反省村民:因为生活于落后的地区,太看重物质对人的影响力,而没有相信切特里,进行胡乱的猜测③启示: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信任。

结合
现实(分析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12 C
13.B
14.D(3分)
15(5分)香港舆论高度评价粤港合作框架协议。

16略m26925 692D 椭25416 6348 捈v29157 71E5 燥A24161 5E61 幡20143 4EAF 亯>22291 5713 圓25501 639D 掝32198 7DC6 緆35324 89FC 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