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3的倍数特征(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的倍数特征》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我是唐里学校数学老师方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3的倍数特征》。
3的倍数特征是在,学习了2和5的倍数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将围绕以下教学目标展开教学:
1、通过观察、猜测、验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3的倍数特征的
归纳过程,发现并掌握3的倍数特征。
2、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3、通过活动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掌握3的倍数特征——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而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下面我着重介绍我的教学过程
为了能把新旧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我首先创设了《比一比》游戏情境,出示一些数,让学生判断这些数是谁的倍数,在竞赛中感受学习的快乐,也让学生对今天的课堂产生兴趣。
心理学家皮尔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
这就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同时通过这个活动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在此基础上揭示今天的课题——《3的倍数特征》。
接下来,进入第二环节:学习与交流
在这个环节中,我先让同学们自己说说,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法?这样的设计有助于我对学生认知水平的了解,也让学生对我们今天所学的内容充满好奇,而让学生对新的知识充满好奇,是学好知识的基础。
在这个环节中,我仔细的聆听孩子们的想法,对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想法做以了解,为我接下来将要提的问题“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做好铺垫。
“数学事实首先是被猜想,然后才是被证实”基于对这句话的理解,对于“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这个问题,我鼓励孩子们大胆的猜想,并及时记录出有价值的猜想结果。
在猜想的过程中告诫其他孩子,对于同学的猜想不做任何评价,这样的设计可以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有猜想必然要证实,在证实的环节中,我引导学生去验证,提出与学生有冲突性问题“3的倍数真的和个位有关系吗?”课堂上合理的制造知识冲突,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发散他们的思维逻辑性。
问题的提出,让学生质疑,有验证欲望。
在学生自己的验证
中发现:原来“3的倍数特征和个位是没有关系的。
”基于这样的基础,我提出关键性的问题“既然3的倍数和个位没有关系,那和什么有关呢?”问题提出的同时,我出示一组数据:
12、123、3330
让学生仔细观察数据,并让学生自己发现,这些数的共同特征是什么?学生不难发现,这些数都是3的倍数,提出“那你有发现规律吗”?让学生产生迷惑,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美国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所说的:“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的”。
所以这个环节我设计了小组合作,让同桌两个动手摆小棒。
说明摆小棒的规则:“摆小棒时,每个数位上的数是几,就用几根小棒表示。
”并提出小组合作的要求:“小组长记录小棒的根数”。
提示:通过小棒的根数你发现了什么?在教学中,老师的有意提示,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提示中学生很快发现:“小棒的根数总和都是3的倍数。
”对学生的发现给予一定的肯定,提出问题“小棒的根数其实就是什么?”在我的不断引导下,学生很快发现“小棒的根数就是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
在学生发现的基础上,共同总结3的倍数特征就是: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板书)”
接着,在得出结论之后,进入反馈与总结环节
我针对本班的实际情况,重视班级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为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我设计了以下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
练习过后让学生谈谈今天的收获,并且让学生对自己今天的表现做以评价,也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评价能力。
结束今天的课程。
陈省身教授说过“数学是自己思考的产物”,也正是这句话让我深深体会到:数学教育不是单一的灌输,简单的告诉,而是一种启发,一种激励。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3的倍数特征
1 2 1 2 3 3 3 3 0
1+2 1+2+3 3+3+3
3 6 9
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
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