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新 版 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怯弱(qiè) 纨绔(kù) 戏谑(xuè) 敛气屏声(bǐng)
B. 拓片(tuò) 负疚(jiù) 悚然(sǒng) 沸反盈天(fú)
C. 吞噬(shì) 脊髓(suí) 撬开(hào) 韬光养晦(huì)
D. 石栈(jiàn) 朔漠(sù) 迁谪(zhé) 群山万壑(hè)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和修改能力。
B项,拓(tà)片沸(fèi)反盈天C项,脊髓(suǐ)撬(qiào)开D项,石栈(zhàn)朔(shuó)漠
2.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洗漱纳罕孽根祸胎懵懂顽童
B. 寒喧踌躇惴惴不安瘦消不堪
C. 残骇桅杆司马轻衫咀嚼赏鉴
D. 抚赝缭倒恬然自安赴汤蹈火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常用规范汉字字形的能力。
B项寒暄瘦削不堪;C项残骸司马青衫;D项抚膺潦倒。
此类题注意字形相似的字的误写,同音字的误写情况。
可以把音形义结合起来记忆。
此题需要平时的积累。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3. 下列各句中,画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 )
A. 近年来,伊拉克因受制裁,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困难。
最近,又遭美英飞机的袭击,真是祸起萧墙。
B. 他把这个人物刻画得惟妙惟肖,入木三分。
C. 朱自清写桃花红得像火,杏花粉得像霞,梨花白得像雪,还写花下的蜜蜂嗡嗡地闹着,真是绘声绘色。
D. 阳光明媚,和风轻吹,我们如坐春风兴高采烈地走向目的地。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各句中,画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
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和修改的能力。
本题要求选择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A项,“祸起萧墙”,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语境说的是“遭美英飞机的袭击”,祸患来自外部,故该成语使用错误。
B项,“入木三分”形容书法有力,也用于比喻议论深刻。
使用对象错误,不能用于“人物刻画”。
故该成语使用错误。
D项,“如坐春风”用来表示学生对品德高尚、学识渊博、循循善诱、教育有方的老师的称颂。
望文生义,该成语使用错误。
点睛:分析成语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①要分辨成语的语义,有的成语有表层意和深层意,切忌望文生义。
②要分清成语的适用范围和对象。
③要分清成语的感情色彩。
④要识别成语与其他词语的搭配。
比如说修饰语与中心与不搭配,动词与宾语不搭配等。
⑤要分析成语使用是否符合逻辑。
成语使用的“不合逻辑”主要表现是自相矛盾。
成语使用要仔细分析语境。
还可以用排除法做成语题。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 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安全教育和管理。
B. 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C. 这个文化站已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到上级领导
的表彰。
D. 先生侃侃而谈,虽然他的音容笑貌没什么变化,但眼角的皱纹似乎暗示着这些年的艰辛和不快。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的能力。
A项,否定失当,多用了否定词“不”,把意思说反了,应改为“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再发生”。
B项,误用关联词语,两个分句不是条件关系,而是转折关系,应将“不管”改为“尽管”。
C项,搭配不当。
“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是正确的,“挽救”失足青年也是正确的,“培养”失足青年之说是动宾搭配不当,不合逻辑。
点睛: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
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
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
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
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5.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高鹗所续,这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在我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B. 鲁迅,原名周树人。
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狂人日记》;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朝花夕拾》。
《祝福》就选自他的小说集《彷徨》。
C. 海明威,美国现代作家,1954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代表作有《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
他在50年代塑造了一批以《老人与海》中的桑地亚哥为代表的"硬汉"形象。
D.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出现了以李白、杜甫、白居易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的诗人,他们虽然写作风格不尽相同,但都在文学史上留下了辉煌的诗篇。
【答案】B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走出自闭症怪圈
①每一万名儿童中至少有5人患有自闭症,研究者尚不了解自闭症的病因。
“从前的说法是,被母亲冷落的孩子会患自闭症。
这是无稽之谈。
”法兰克福大学儿童及青年精神病研究所所长弗里茨•保斯特卡说。
现在人们确信这种病与遗传有关。
科学家在7号染色体上发现了自闭症的基因标记。
②自闭症患者自我封闭。
他们既不会表达自己的感情,又无法对他人的肢体语言予以适当的回应。
例如患儿埃迪,他常莫名其妙地跺脚、叫喊,而且往往一闹就是1个小时。
父亲克里姆说:“我们无法让他静下来。
”也许父母曾要求他做不愿做的事,也许是屋里的摆设换了地方,总之变化会让他异常暴躁。
③起初医生建议埃迪的父母送他去儿童疗养院,但埃迪要等2年才能得到入院治疗床位。
心急如焚的父母通过互联网了解到应用行为分析康复疗法,于是请克诺斯佩应用行为分析研究所的专家施拉姆来为孩子治疗。
应用行为分析的发明者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心理学家伊瓦尔•洛瓦斯。
他早在1987年就宣称这种疗法取得了成功。
保斯特卡说:“我们不应给父母
打包票。
”他认为应用行为分析疗法的疗效几乎是无法预知的。
④与其他自闭症疗法不同,应用行为分析疗法侧重向患儿传授实际的生活能力。
父母与医生就像作拼图游戏那样将许多个阶段的学习目标组合在一起。
小埃迪首先要学习说话,自己穿衣服,上厕所,并改善身体的运动机能。
父母每周要带他作30小时的训练。
⑤母亲玛丽昂拿着一箱玩具和图片走到埃迪身边。
“你的鼻子在哪儿?肚子呢?你叫什么名字?我是谁?拍一下小手。
”她一口气说道。
埃迪答对了所有问题。
“太棒了!”母亲叫了起来,然后抱起孩子,托着他转圈。
表扬非常重要,它能激发自闭症患儿学习的积极性。
⑥治疗埃迪的施拉姆医生认为,培养自闭症患儿自立能力的关键在于语言。
在治疗的最初阶段,父母应将孩子的玩具放到他够不到的地方。
开始接受治疗时只有3岁的埃迪曾为拿不到玩具而发火。
“我们和他说泰迪熊这个词,直到他意识到只有开口说话才能得到自己的毛绒玩具。
”施拉姆说。
埃迪在6个月内学会了300个词。
2004年8月底,他头一次叫了“妈妈”。
此时玛丽昂为这个词已经等了3年多。
⑦与正常儿童不同,自闭症患儿无法模仿他人的表情。
意大利学者在1991年发现,特定的脑细胞使人具有模仿他人、体察他人情绪的能力。
自闭症患儿的这种“镜像神经元”也许发育不良。
埃迪必须靠图片学习正确地表达感情。
喜怒哀乐各种面孔的照片能帮助他学习别人的表情。
6. 从全文看,下面对自闭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闭症是一种因7号染色体发生变异导致的遗传性精神疾病,自闭症患儿常表现为性格暴躁。
B. 自闭症表现为不会表达自己的感情,又无法对他人的肢体语言予以适当回应,病因也许与被母亲冷落或遗传有关。
C. 自闭症与遗传有关,表现出既不会表达自己的感情,又无法对他人的肢体语言予以适当回
应等自我封闭症状。
D. 自闭症是由于“镜像神经元”发育不良,导致模仿他人、体察他人情绪的能力丧失的精神疾病。
7. 下面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 法兰克福大学弗里茨•保斯特卡认为被母亲冷落的孩子会患自闭症。
这是无稽之谈,人们确信这种疾病与遗传有关。
B. 患儿埃迪的父母曾经要求他做不愿做的事情,把屋里的摆设换了地方,这些变化会让他异常暴躁,无法让他静下来。
C. 埃迪的父母通过互联网了解到克诺斯佩应用行为分析研究所的专家施拉姆医生能治疗自闭症,于是就找到了他。
D. 表扬是行为分析疗法的重要内容,它能激发患儿学习的积极性,埃迪母亲的表扬方式是语言和肢体语言相结合。
8. 根据全文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施拉姆医生认为培养自闭症患儿自立能力的关键在于语言,这是因为语言是表达感情的主要方式之一。
B. 科学家在7号染色体上发现了自闭症的基因标记,为治疗自闭症找到了突破口,新疗法的诞生指日可待。
C. 既然人们确信自闭症与遗传有关,那么就有希望在将来通过婚前体检预测哪些父母可能生出自闭症患儿。
D. 随着科学的发展,改善自闭症患儿“镜像神经元”发育状况也许会成为未来治疗自闭症的重要方法之一。
【答案】6. C 7. D 8. B
【解析】
6. 试题分析:A项自闭症并非因7号染色体发生变异所致,只是科学家在7号染色体上发现了自闭症的基因标记;B项与被母亲冷落无关;D项“镜像神经元”发育不良仅是一种推测。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7. 试题分析:A“现在人们认为这种疾病可能与遗传有关”,“而原文第一段提到“现在人们确信这种病与遗传有关。
”B“埃迪的父母曾要求他做不愿做的事,把屋里的摆设换了地方”原文表述均是“也许”。
C埃迪的父母通过互联网了解到应用行为分析康复疗法,然后找到克诺斯佩应用行为分析研究所的专家施拉姆。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8. 试题分析:B“新疗法的诞生指日可待”无根据。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
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
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
”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
老夫前言戏之耳。
”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
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
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
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
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
权贵有嫌其出位,怒。
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
”贬江州司马。
初以勋庸①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
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
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
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
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
会昌初致仕,卒。
9. 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会昌初致仕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
B.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累:屡次。
C. 与胡杲……李文爽燕集燕:通“宴”,宴饮。
D. 与元稹极善胶漆善:善于。
10. 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反映白居易“忠诚耿直”的一组是( )
①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②权贵有嫌其出位,怒
③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④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
⑤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⑥乞外,除为杭州刺史
A. ①⑤⑥
B. ②④⑥
C. ①④⑤
D. ①③⑤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开篇以顾况对白居易的前“谑”后“叹”,侧面表现了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非凡才华。
B. 白居易性格耿直,常上书直言论事,触怒了权贵奸党,这给他的仕途蒙上了阴影,也是他“放纵诗酒”的重要原因之一。
C. 白居易的诗歌内容真实,辞句晓畅,风格平易,在当时流传甚广。
内至宫廷,外达异邦,诗名远播。
D. 白居易居庙堂之上,则“兼济天下”;处江湖之远,则“独善其身”。
儒、释两家思想的影响,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
12. 翻译下列句子。
(每句3分)
①、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
老夫前言戏之耳。
②、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
【答案】9. D 10. D 11. D
12. ①、能写出这样的诗句,想居天下都不难。
老夫我之前的话是开玩笑的了。
②、每写成一篇,必定让他家里的老婆婆先读一读,询问老婆婆直到她理解了才抄录下来。
【解析】
9. 试题分析:题干是“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在答题时把实词含义放回到原文中,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是辨析实词含义的方法。
D项“善”,形容词作动词,“友善”。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把握语境,将各个选项放回原文,根据上下文查对正误,还要根据自己的积累判断这个词的意义,所以学生平时多积累常用文言实词很有必要。
10.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反映白居易‘忠诚耿直’的一组是”。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题干中要求“直接”直接反映白居易“忠诚耿直”的品质。
阅读原文,疏通大意,概括写白居易事迹的句子。
用排除法做。
D项,②间接反映。
排除B项。
④说其修养志趣。
排除B项。
⑥是说他自请外放。
排除A项。
11.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把握人物、事件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选文细节处的理解,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
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
D 项,“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一说有误,应是先“儒”后“释”。
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
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
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
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
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
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
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还有细节方
面容易出题,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特别是细节处,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
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12. 试题分析:题干是“翻译下列句子。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
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
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
第(1)的关键点:“居天下”:“雄居天下,闻名天下”;“前言”:“之前的话”。
“耳”:“开玩笑的”;第(2)的关键点:“必”:“必定,一定”;“解”:“理解”;“录”:“记录,抄录”。
参考译文: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
他在年近二十名声未起的时候,(有一次)去京城游玩,拜见(当时名流)顾况。
顾况是南方吴地人氏,自恃才华,很少有他推荐认可的诗人,于是就取笑白居易说:“长安城什么东西都贵,要想‘居’于此,是非常不容易的。
”等到翻阅白居易诗卷,读到其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诗时,他就又感慨道:“能写出这样的诗句,想居天下都不难。
老夫我之前的话是开玩笑的了。
”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主持进士考试,选拔英才,白居易全都考中,被朝廷授任为校书郎。
元和元年,白居易写作乐府及诗歌一百多篇,讽谏时事,流传到了宫中。
皇帝读了他的诗后非常喜欢他,召见他并且授任他翰林学士一职,接着又历任了左拾遗。
当时有盗贼刺杀了宰相,京城议论纷纷。
白居易第一个上疏皇帝,请求紧急抓捕盗贼。
有权贵厌嫌他越职行事,对他十分恼怒。
不久就有传言说:“白居易的母亲落井而死,他却写了篇《新井篇》,词句十分浮夸华丽,如此品行不可重用。
”后来白居易就被贬为江州司马。
起初白居易只是认为不应当让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暴尸街头,其实并没有别的想法,(想不到却)触怒了奸党,于是志向受挫。
但他能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借佛教的生死之说超脱形体的痛苦。
很长一段时间后,又调任中书舍人,主管制定朝廷的政令。
有一年,河北发生暴乱,朝廷出兵无功,白居易又向
朝廷进谏,没有被采纳,于是请求外调,担任了杭州太守。
唐文宗即位后,下诏升任白居易为刑部侍郎。
会昌初年辞职回家,最后死在家中。
阅读下面诗词,完成小题。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题君山
雍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注】君山:在湖南省洞庭湖。
13. 对这两首诗的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刘诗中“两相和”的“和”用字工稳,形象地勾画出秋夜中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辉映成趣、水天一色的融合画面。
B. 刘诗中“潭面无风”句和雍诗中“烟波不动”句,都贴切地描绘了夜光下湖面风平浪静、山影凝重、朦胧而又静谧的景色。
C. 雍诗中“碧”是湖色,“翠”是山色,因为是凝视君山映在湖中的倒影,所以给人感觉湖水的颜色没有君山倒影的颜色浓重。
D. 雍诗中“水仙”指水中仙女,即娥皇和女英。
他们是古代传说中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后化作湘水神,遨游于洞庭之上。
14. 关于这两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刘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的再现于纸上。
B. 雍诗从君山的倒影起笔,点出了湖山的色彩,继之又将神话传说融于景物描写之中,使山的秀美形神两谐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C. 两首诗都巧妙的以“螺”作比,但一首将皓月下的山比成银盘中的青螺,一首将倒影湖中的山比成仙女青黛色的螺髻。
D. 两首诗都将洞庭湖的山水景物描写的高旷超俗,使人读后油然生出范仲淹《岳阳楼记》中那种“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感觉。
【答案】13. B 14. D
【解析】
13. 试题分析:该题考核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B项中,雍诗中“碧色”“翠色”“青黛”“影沉沉”均说明不是夜晚的景色,夜晚是看不见颜色和影子的,应该是白天的景色。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诗歌鉴赏技巧:一、看背景:结合注释告诉的背景来迅速把握诗歌主要内容。
二、看关键语言(标题、结尾诗句、诗眼)。
古诗中的关键语言,例如标题、结尾诗句和其他一些表明诗眼的词句,往往直接透露出诗歌主题的信息。
三、看体裁:如果是叙事诗,则可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进而概括诗歌的主题,赏析诗歌语言的凝炼性、形象性。
如果是哲理诗,概括主题时则应揭示诗中所蕴含的哲理,分析表现手法时则从“托物言志”角度出发。
如果是抒情诗,则从写的景物(具体名词)中理解诗人抒发的感情,在回答诸如“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请欣赏这句诗”等问题时,就考虑是否应该答直抒胸臆或间接抒情(借物抒情、情景交融)。
四、看技法:㈠抒情手法⑴直抒胸臆⑵间接抒情㈡描写手法㈢修辞手法㈣其它表现手法:虚实相生。
五、看意象。
而题干中多对意象的考
核。
14. 试题分析:D项中,那种“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感觉是错误的。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易错警示】对诗词的分析,着重表达技巧:㈠抒情手法⑴直抒胸臆⑵间接抒情A托物言志(借物喻人)B借景(物)抒情C情景交融。
㈡描写手法:①对比:勾画……的生活画面,突出表现诗人……的情感,或表达了对生活、社会的……思考。
②衬托(映衬、反衬、烘托)③渲染(三次或三次以上描写铺排)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㈢修辞手法⑴用典——借用神话故事、历史人物活动、古诗文。
⑵借代——含蓄、委婉,表达特定的感情;⑶比喻——形象生动,寄托感情;或语言深入浅出地揭示生活哲理。
想象、联想,设想奇巧,勾画了……的生活或社会图景。
⑷双关——意在言外,耐人寻味,具含蓄美。
A谐音双关,含蓄,富有情趣。
B语意双关。
⑸拟人,景和物人格化,形象生动,寄托感情;或情景交融,物我一体;或借物喻人,象征。
⑹夸张,突出特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或造成奇特的意境,表现浪漫主义的情感。
⑺反复,连用某字,突出特点或某种情感。
⑻设问,一问一答,富有情趣;反问,增强说服力,发人深醒。
⑼反语,讽刺。
⑽互文:“参互成文,含而见文。
”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㈣其它表现手法:虚实相生。
如A.B.D三项都从描写入手,C选项从修辞入手。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淮村兵后
戴复古(南宋)
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晓鸦。
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
15. 诗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
16. 请简要概括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感情。
【答案】15. 描写了一幅江淮一带战乱后农村残破的景象。
人已逃亡,桃花寂寞地开着。
烟草茫茫,晓鸦聒噪,围墙坍塌,水井荒废,人烟稀少,一切都已荡然无存了。
16. 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给农村和百姓带来破坏的痛心,对侵敌的仇恨和对战争的厌恶。
【解析】
15.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抓住诗歌中的意象进行分析,“境由象生”不同的意象组合在一起,营造出不同的意境。
诗歌意象:小桃、烟草、晚鸦、败垣、故井。
小桃是“自开花”,无人欣赏,是以乐写哀;“烟草、晚鸦、败垣、故井”则营造萧条、衰败的氛围。
【考点定位】
【技巧点拨】此题属于意境类试题,答题思路为:①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形象):②描绘诗歌展现的图景画面。
③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或幽冷、清幽、宁静、闲适、恬静或苍凉、雄浑、苍茫、辽阔、高远、壮阔或萧瑟、凄凉、暗淡、萧条、荒凉、冷寂。
④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16. 试题分析:注意诗歌的最后两句:“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
这两句是诗的主旨句,蕴意丰富。
本来,这里原是人们居住的地方,可现在只剩下残垣故井,一切都已荡然无存了。
这首短短的绝句,为战后荒村绘出了最典型真实的图景。
而首句写桃花不识人间悲苦,花开依旧。
这早春的艳阳景色,倍增战后的凄凉。
次句写烟草茫茫,晓鸦聒噪,人烟稀少,为后面两句点题蓄势。
典型的环境,典型的细节,把离乱景象写得如此真切感人,有力地突出了“反战”这一主旨。
【考点定位】
【技巧点拨】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是古诗词鉴赏题中的首要任务。
从诗歌所描写的内容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