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研究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研究生
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
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是为适应社会公共管理现代化、科学化、专业化的要求而设立的。
其培养目标是:为政府部门及非政府公共机构培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复合式、应用型专门人才。
基本要求包括: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团结合作精神和坚持真理的科学品质,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2.掌握公共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较宽的知识面,能够综合掌握政治、经济、法律、现代科技等方面的理论与知识以及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
3.具备从事公共管理与政策分析的能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需要。
4.比较熟练地掌握和运用一门外语。
5.身心健康。
二、培养对象
培养对象主要为获得学士学位,并有三年以上实际工作经历的政府部门及非政府公共机构的工作人员。
三、学习方式及学习年限
主要采取全脱产以及半脱产和在职攻读的非全日制学习方式。
根据需要,课程学习既可以安排在周末和晚上进行,也可以每学期集中一段时间进行。
在校学习时间总和不少于半年。
学习年限一般为2-4年。
四、培养方式
1.采用学分制。
学生修满规定的42学分,成绩合格者即可进行学位论文的写作,论文答辩通过后按规定的程序授予MPA专业学位。
2.突出专业学位应用性强的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教学方式可以采用课堂讲授、研讨、模拟训练、社会调查等多种方式,尤其要重视和加强案例教学。
安排社会实践和实习环节,让学生有机会将公共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用于实际公共管理问题的解决之中。
3.培养过程采用导师组形式,发挥集体指导的作用。
加强与公共部门特别是政府机构的联系、合作和交流,吸收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公共管理人员尤其是高层次政府管理人员参加培养工作。
五、专业方向
根据公共管理学科特点、实际工作需要以及我校公共管理研究特色和优势,设立三个专业研究方向:1.税收管理;2.地方政府与基层治理;3.地方公共政策。
六、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1.核心课程(设置8门,除第一、二门由国家规定必修外,其余7门中由办学单位指
定6门研修,总计24学分)
(1)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2分学)
(2)外国语(公共管理应用外语)(4学分)
(3)公共管理学(3学分)
(4)公共政策分析(3学分)
(5)政治学(3学分)
(6)公共经济学(3学分)
(7)行政法学(3学分)
(8)定量分析方法(3学分)
2.专业方向必修课程(按专业方向选择一组,共2门,总计6学分)
方向一:税收管理
(1)税收原理及税制改革(3学分)
(2)税收管理与国际税收(3学分)
方向二:地方政府与基层治理
(1)地方政府基本理论(3学分)
(2)地方政府治理能力与艺术(3学分)
方向三:地方公共政策
(1)地方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3学分)
(2)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分析(3学分)
3.选修课程(共22门,选满10学分)
(1)公共伦理学(2学分)
(2)信息技术应用(2学分)
(3)计算机税收征管实务(2学分)
(4)会计法与税法差异分析(2学分)
(5)税源调查与统计分析(2学分)
(6)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专题(2分分)
(7)地方政府与基层治理专题(2学分)
(8)“三农”问题与和谐社会构建专题(2学分)
(9)应用经济学专题(2学分)
(10)区域经济学理论前沿专题(2学分)
(11)区域经济发展与政策专题(2学分)
(12)湖北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2学分)
(13)城市社区建设理论与实践专题(2学分)
(14)领导科学与艺术专题(2学分)
(15)领导心理学专题(2学分)
(16)中国官场文化与人文精神重建专题(2学分)
(17)老子的管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专题(2学分)
(18)管理流程再造的理论与实践专题(2学分)
(19)大学“经营”的理论与实践专题(2学分)
(20)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专题(2学分)
(21)公文写作及学位论文写作专题(2学分)
(22)艺术欣赏专题(2学分)
4.社会实践及专题讲座或研讨(总计2学分)
学生根据专业方向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包括社会调查、专题研究、专业实习等,累计时间在2-6个月之间,记1学分;同时参加10个以上的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的讲座或研讨,了解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以及学科前沿,记1学分。
七、学位论文
学生必须撰写学位论文。
论文的选题一般应是实践性较强的公共管理类题目。
论文以专题研究成果、调研报告、对策研究、政策评估、案例分析等为主要形式,也可以是学术论文。
论文应充分体现学生运用公共管理及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方法分析与解决公共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论文工作量一般不少于一年。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处
华中师范大学MPA教育中心
二○○五年三月三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