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保养维护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设备保养维护管理制度范文
一、总则
为了保证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转,提高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设备保养管理
1. 设备保养人员
设备保养人员应具备相应的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以确保设备的有效保养和维护。
2. 设备保养计划
2.1 设备保养计划应根据设备的特点和使用频率进行制定,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寿命。
2.2 设备保养计划应在每月初制定并报送设备管理部门备案。
3. 设备保养流程
3.1 设备保养人员应按照保养计划进行设备的定期保养。
3.2 设备保养应按照设备操作手册和相关标准进行,确保保养操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3.3 设备保养应记录保养时间、保养内容和保养人员,并进行备案管理。
4. 设备保养记录
4.1 设备保养记录应详细记录设备的保养情况和保养人员,以便进行后续的跟踪和管理。
4.2 设备保养记录应保存至少两年,并及时提供给设备管理部门进行审核和备案。
5. 设备保养异常处理
5.1 设备保养过程中如发现设备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设备管理部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5.2 设备保养异常处理应记录异常情况和处理过程,并进行备案管理。
三、设备维修管理
1. 设备维修流程
1.1 设备维修应按照设备的故障类型和紧急程度进行优先级排序,并确立相应的处理流程。
1.2 设备维修应记录维修时间、维修内容、维修人员和维修结果,并进行备案管理。
2. 设备维修记录
2.1 设备维修记录应详细记录设备的维修情况和维修人员,以便进行后续的跟踪和管理。
2.2 设备维修记录应保存至少三年,并及时提供给设备管理部门进行审核和备案。
3. 设备维修异常处理
3.1 设备维修过程中如发现设备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设备管理部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3.2 设备维修异常处理应记录异常情况和处理过程,并进行备案管理。
四、设备安全管理
1. 设备安全检查
1.1 设备安全检查应按照设备管理部门的要求进行定期检查,以确保设备的安全性。
1.2 设备安全检查应记录检查时间、检查内容和检查人员,并进行备案管理。
2. 设备安全培训
2.1 设备保养人员和设备维修人员应定期接受设备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2.2 设备安全培训应记录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和培训人员,并进行备案管理。
3. 设备安全隐患处理
3.1 发现设备安全隐患应及时报告设备管理部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3.2 设备安全隐患处理应记录处理过程和处理结果,并进行备案管理。
五、废弃设备处理
废弃设备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包括设备的清理、报废、销毁等,确保设备处理的安全性和合法性。
六、附则
本管理制度由设备管理部门进行修订和解释,并在医疗机构内进行推行和执行。
医疗设备保养维护管理制度范文(二)
是为了确保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安全使用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
其主要内容包括设备保养维护的组织管理、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等方面的规定。
1. 设备保养维护的组织管理:
- 设备保养维护部门的设置与职责
- 设备保养维护人员的职责和资质要求
- 设备保养维护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机制
- 设备保养维护工作的安排和跟踪监督
2. 设备保养维护的工作流程:
- 设备保养计划的制定和管理
- 设备保养工作的执行和记录
- 设备故障的报修和处理流程
- 设备维修和更换零部件的程序
3. 设备保养维护的工作内容:
- 设备的定期清洁、消毒和润滑
- 设备的定期检查和校准
- 设备的故障排除和维修
- 设备更换零部件的管理和记录
4. 设备保养维护记录的管理:
- 设备保养工作的记录和档案管理
- 设备维修和更换零部件的记录
- 设备故障和维修的统计和分析
- 设备保养维护情况的考核和评价
以上是医疗设备保养维护管理制度的一般内容,具体的制度和操作流程可以根据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进行定制,并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进行制定。
医疗设备保养维护管理制度范文(三)为使我院医疗设备的预防保养、日常维护、故障请修、备品零件管理、维修绩效作业有章可循,以维持医疗设备正常运转,降低故障率,提高使用率,根据____《医疗器械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等规定,制订本办法。
一、大型医疗设备定义及分类
1.中大型医疗设备是指单机价值超过人民币万元以上(重点十万元以上)用于医疗急救、诊断、治疗和医学科研设备。
2.设备分为:____线诊断机械设备类、监护及手术室设备类、碎石设备类、超声诊断及检验设备类、供氧及呼叫设备类、消毒及常规设备类。
二、工作职责与保养
1.保养维护人员
(1)协助新购置设备的安装、试机和验收。
(2)故障修护的执行。
(3)定期检修计划的拟定和执行。
(4)设备使用异常反应和故障原因分析。
(4)委托外部修理的申请、督导与验收。
(5)对使用部门的清洁保养实施情形的检查。
(6)建立各项设备档案。
(7)闲置设备的整修或报废建议。
(8)工作改善、设备改善方案的实施情形追踪。
(9)督促各使用部门依规范执行保养维护工作。
(10)会同财会科定期盘点使用部门设备。
2.设备使用人员
(1)协助新添置设备装机、试车、验收等作业。
(2)设备清洁、整理及周围环境整洁的维护。
(3)按照使用说明书要求清洁保养作业。
(4)协助设备定期保养、故障维修作业。
(5)设备改善建议及报告研究如何提高利用率。
3.设备保养管理(三级保养)
(1)一级保养:使用科室指定专人对所使用的设备,每天进行表面除尘和基本参数校正。
应该做到:
班前检查:开机前应按要求对设备运行情况进行检查,认真填写《设备使用记录》。
规范操作:应严格按照《设备操作规程》及《标准作业指导书》中的规定操作设备。
班后清理:下班前,彻底清洁设备及周围环境卫生;整理工具使之摆放整齐。
设备维修人员每月月底收齐《设备使用记录》,建立档案保管。
(2)二级保养:设备维修人员配合并指导使用设备科室专管人员对设备,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设备内部清洁和技术参数校正,填写《设备二级保养记录》并由设备使用主管核实验收签字。
(3)三级保养:设备维修人员陪同计量检测、设备维修点或随访人员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参数校正,填写《设备三级维修保养记录》。
各级保养都要严格按照《设备保养标准》进行;设备维修人员要对保养情况进行不定时巡检,并认真填写《巡检记录》。
三、设备维修管理
1.设备维修实行专人负责制。
2.设备维修人员负责对所管设备要及时认真做好:设备开箱验收登记、设备索赔登记、保修期内维修登记、保修期到期前设备状况总结、设备维修情况登记(自修或外修)、关键零配件来源记录、设备清洁及消毒方法。
3.设备维修人员对所管设备,应尽可能采取下修方式(除故障特别复杂外)。
4.维修中由于故障特别复杂或零配件采购困难,设备维修人员应及时通知设备使用科室,以便及时采取应急措施。
5.维修中遇到难以判断或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设备维修人员应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并及时通知生产厂家或定点维修单位或供应商进行维修。
6.对返修率高的医疗设备,维修人员也应及时向上汇报。
7.维修人员应严格把好报废设备鉴定关。
8.设备文件档案实行维修人保管方法。
仪器维修人员应定期对设备文件档案进行整理,分管主任定期检查,保证设备完整性。
8.维修电路图实行集中管理方法。
10.维修人员应经常与设备使用人员进行操作和保养工作交流,积极听取设备使用人员对所用设备的反映,从中判断设备的使用现状。
11.维修人员还应经常与厂商维修工程人员进行联系和交流,虚心求教,尽最大可能地了解所管设备的常见及特殊故障的判断及维修方法。
12.维修人员应及时了解所管设备代理商或维修工程师的变更情
况,并及时与新的代理商或工程师取得联系,以保证零配件的索取和维修联系。
四、维修及保养工作的落实及监督
1.医疗器械分管主任负责针对各类不同设备,制定保养工作要点及程序,并根据设备返修情况,调整保养周期。
2.仪器维修人员应每月深入科室检查设备运行情况。
认真填写《巡检记录》并由使用设备科室专管人员签字确认。
定期汇总“设备状况”,重点找出维修及保养工作中的漏洞并加以弥补。
3.仪器维修人员不定期地对全院大型医疗设备进行巡视,充分听取使用设备科室的意见及建议。
4.仪器维修人员下修及保养工作结束后,需填写仪器维修保养登记表,在表中详细写明工作过程及结论,并由使用设备科室专管人员签字确认。
5.设备维修时效、工作检查记录及有关表格档案的完整性等作为维修人员的工作考核标准,直接与医院奖励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