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
572800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发展的今天,面对生源薄弱的普通高中
学校,对于被学生视为“第二外语”的化学学科,基础极薄弱的学生
无法正常进入高中学科知识的学习,导致教学低效甚至无效,学科教
师面临教学的瓶颈问题。
本文通过对生源基础、师生教与学问题的调研,针对高中薄弱生源进行衔接教学的校本化研究,在此基础上把握
衔接教学的方向,编制专用衔接教学课程教材并研究出符合校情与学
情的有效教学策略,并将此策略用于教学实践,有效改善了学生学科
基础,突破初高中化学学科衔接教学的问题,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体现“以校为本”“以生为本”的因材施教的化学新课程实施的理念。
关键词: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校本化;有效策略
新课程实施以来,面对不同的校情和学情,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在探索和实践“以校为本”“以生为本”的因材施教
的化学新课程实施理念的过程中,需要善于发现和解决教学
中的实际问题,而长久以来一直存在的——面对基础薄弱学
生的学习问题成为我们不断努力想克服的困难,以下叙述的
是对此问题的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一、针对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进行校本化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白沙中学是白沙黎族自治县唯一的一所完全中学,由于地处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底蕴不高,教育比较落后,学生普遍
基础薄弱,近年来全省各地公办与民办高中学校分流了本县
初中的大部分中上等生源,导致我校高中的生源质量每况愈下,在这样的现状面前,我校高一学生入学化学平均成绩约
30分,完成三年高中学习后,高考的化学平均分数约20分,低效到近乎无效的教学,学科教师们面对这样的结果,深感
学科教学面临瓶颈,如何突破这一瓶颈,为学生创造能满足
学生学习需求的学科教学,面对新课程,我们将以《国家中
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为指导,立足学校与学生实际,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层次差异,推进分
层教学,通过研究寻找适合学情的学科教学策略,解决学生
学科学习的困难,把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我们新课程改革
的核心任务[1]。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针对基础如此薄弱的学生,为缩小初高中学科学习的跨度,使其顺利进入高中模块知识学习,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方法策略?编制怎样的教学材料?利用什么时间进行?如何获得学
校及年级的认可并确保教学实施的管理?本课题研究就此问
题进行努力,探索出满足于我校生源基础的学科衔接教学的
有效实施策略。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分别对连续两级高一入学学生进行摸底测试,在2017
级高一学生采取实验班衔接教学实践,2018级学生采取全年
级衔接教学,并在完成衔接教学后进行同题测试,对测试成
绩进行统计分析,
获得衔接教学的成效数据。
2.对高一年级学生进行抽样问卷,分析学生对学科学习的状态及学习需求,对全校学科教师进行教学问卷,分析教师
在执教过程中对衔接教学的认识、经验及困惑,依据两部分
问卷指导课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研究方向和策略。
3.结合调查情况,编制符合学生需求的衔接教学专用教材并实践衔接教学的实施策略。
(四)研究实施的主要步骤
为了将此课题研究做细做实,获得有效的衔接教学实施策略,我们用了将近3个月的时间做了前期调研,包括摸底测试,问卷调查及分析,在此基础上做好课题立项、确定研究
目标,制定研究方案,落实课题组员及分工,搜集相关资料。
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有了明确的研究方向,确定编制衔接教
学的校本课程专用教材、设计教学案例,并在2018级学生中使用教材教学,依据分层需要设计教学PPT,其间撰写中期
报告,总结梳理研究过程中的问题并调整改进,过程中提炼课题研究成果,最后收集汇总研究资料和成果,总结出有效实施衔接教学的策略后即准备结题的相关工作。
二、通过课题研究把握衔接教学的方向
新课程改革15年来,我校高一生源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近几年更是趋于谷低,为了使研究更有针对性,我们设计测试及问卷来调查了解学生和老师对高中化学教与学的问题,从中分析学生成绩无法提升的原因,以提高衔接教学的有效性[2],我们通过三种方式进行数据实验来获得有说服力的数据,为有效实施衔接教学把握好方向。
(一)学生学科基础抽样同题测试情况
我校2017级学生入学成绩比2018级略好一些,我们对2017级和2018级高一学生采用同题测试的方法来获得学生学习情况的数据,选择未实施衔接教学前的2017级学生与实施衔接教学后的2018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是:衔接前与衔接后的成绩平均分差距近31分,低分率相差63个百分点,及格率相差62个百分点,可见,对于基础薄弱生而言,要顺利进入高中学科学习,初高中衔接教学是必须的。
(二)初高中化学学习衔接的学生观点
根据课题研究前期调研的需要,我们设计了与初高中化学学习相关的六方面内容进行问卷,对2018级100名高一入学新生进行抽样调研,分析结果如下。
1.学生们普遍对化学学习兴趣深厚,因为化学学习内容与生活关联度高,有学生感兴趣的化学实验,这种兴趣对学习
化学有促进作用。
2.大多数学生自我认识到自己的初中化学基础薄弱,希望老师能通过衔接教学帮助补充初中化学基础知识。
3.多数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包括预习、主动提问和上课回答问
题等。
4.由于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能力欠缺,制约了学生学习方法的应用和学习效率的提高,包括难以避免的抄答案、机
械识记等不当学习方式,而独立完成作业和练习、独立思考、理解记忆的应用则难以做到。
由于初高中知识跨度较大,在学习内容、方法及习惯上都有明显差异,学科基础薄弱是学生学习的最大障碍,利用衔
接教学为学生打知识基础的同时,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方法,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行为习惯,既做好知识的衔接又
做好方法的衔接是帮助学生顺利从初中过渡到高中学习的关键。
(三)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的教师观点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校化学教师对衔接教学的观点和判断,借鉴和吸取以往衔接教学的成功做法,我们对全校化学学科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情况如下。
1.关于衔接教学的必要性。
所有教高一的化学教师都认为超过半数的学生初中化学基础薄弱,必须进行衔接教学,在教《必修1》之前都对学生进行初中化学知识的补充教学。
2.关于衔接教学的时间。
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边学边补式的衔接教学,但教后效果不好,大多数教师认为衔接教学最好集中在高一入学时进行效果最好,不能边学边补,且教学时间最好控制在2-4周,以免影响正常高中学科知识的学习。
3.关于衔接教学的内容。
绝大多数教师诊断学生最需补充的知识基础是化学用语,需要系统地将化学用语,包括元素符号、化学式的书写和化
学方程式书写,零散知识点归纳教学效果不理想,最好将所
需补充的知识形成统一的教学材料。
通过以上问题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进入高中学习前实施衔接教学的必要性是教师们共识的,教学要采取集中学习,
衔接教学不是全部知识的重复学习,需要将重点放在化学用
语等方面,而最为重要的载体是专用衔接教材[3],衔接教学
的方式则各有看法。
三、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
基于以上研究的调研分析及数据成果,要突破学科衔接教学中长期存在的瓶颈问题,我们通过两级学生进行实验教学,确定了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
(一)以衔接教学专用教材为课程教学的载体
要实施有效的衔接教学必须要有适合的专用教材,这是课题组在充分研讨基础上并根据教师问卷获悉的结论,确定编
写衔接教材用于衔接教学,由主持人编制教材方案,集学校
学科组教师的集体力量,针对我校高一入学学生的基础,梳
理初中化学所学过的知识,结合高中化学学习需要的学科基础,筛选分类学科知识点,用时半年完成《初高中化学衔接
教学》校本课程教材编写。
此教材用18个课题将化学用语、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实验基础和化学基本计算四方面知识,
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每一课题配以相应的课后巩固习题,为教师教和学生学提供足够的学习资源
(二)合理安排衔接教学的实施方式
本课题的研究是与学校及年级进行沟通并获得充分支持的前提下开展的,充分参考师生问卷结论并吸取以往衔接教学
的经验,我们确定衔接教学的实施方式为集中授课式,根据
班级分层差异,实施因材施教。
1.回顾式前置学习
在年级备课组统一安排下,首先利用军训时间印制元素符号,化合价口诀,溶解性口诀,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等五类须
识记的材料,供学生在军训期间回顾和识记,减轻后续学习
的识记压力并提高时间的利用率。
2.校本课程教学
军训结束后即进行《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校本课程的教学,根据年级不同班级的情况,在时间及内容上分为三种情
况实施,一是基础班的全衔接式教学,即18个课题全呈现用18课时教学,二是提高班的半衔接式教学,结合学生情况将18课题缩减为12课时完成教学,三是实验班的精要式衔接
教学,将18个课题整合为9个课时完成教学。
3.课程教学管理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整书18课题(标准课时为18课时),作为校本课程安排教学及管理,由学校将此课程设置在高一入学时的化学课完成,由相应班级科任教师承担教学工作,在完成课程学习并通过学后测试即可获得相应的1个校本课程学分,在学校及年级、学科组的统一安排下实行规范的课程管理,以确保课程学习的质量并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
(三)设计分层教学所需的PPT及教学案例进行辅助教学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教材中的18个课题是针对几近于零基础的入学学生使用的,但通常一个年级的学生中学科基础仍存在差异,在学校管理中常采用分层分班的模式开展教学及相应的管理工作,为了使衔接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能让教师使用时根据所教班级的不同而灵活采取教学方式及手段,作为课程教学的补充,课题组对18个课题中的同类知识点进行了整合,并依据主题内容设计了9个授课PPT(详见附件),供基础较好的班级使用,以求最大程度地实施因材施教,获得更好的教学效益。
同时,我们选取了3个班级录制了3 个课时衔接教学案例供教师们参考。
这些课程教学资源作为共享资源对使用此教材进行衔接教学的老师起到辅助作用,深受教师们的欢迎。
(四)做好师生的思想工作以确保衔接教学的效果
为确保衔接教材校本课程的教学能够达到预期的良好效果,需要在学科教研组做好关于认识衔接课程教学重要性的工作,通过提供的衔接教材、教学案例及授课PPT和教学设计作为
全体学科教师的共享资源,利用教研活动开展衔接教学研讨,让老师们知道如何进行衔接教学,特别是分层教学的实施和
落实。
同时,教师做好了授课的准备,还需要学生能够以积
极的态度主动学习,切不可将衔接教学视为“复习课”来
“炒冷饭”,因此,除了在班级做好动员工作外,还需要任
课教师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待课程教学,在授课过程中把握好
学生学习的质量关,确保完成衔接教学后学生学科基础的有
效提高。
四、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实施的效果与影响
依据以上衔接教学策略实施教学后,目前已在我校产生明显的效果,达到了课题研究的预期目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
个方面。
(一)学科教学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实施这一课题研究,将所得成果应用于教学,使学生学业成绩显著提升。
2017年在实验班进行衔接教学,2018年在高一全年级进行衔接教学,直接效果就是我校招生分数2018级
低于2017级,经过衔接教学,为学生打好学科基础后,使学生的后续学习得以正常顺利进行,于今年5月进行的2017级、2018级学生化学学科合格考试同题模拟测试,同类班级中2018年学生成绩远高于2017级。
表1-
2017级、
2018级合
格考模拟1测试成绩
(二)学科教师获得了专业成长
经过2年多的研究和实践,课题组甚至学科组参与衔接教学教材编写的老师们都不同程度地获得了提升,学科教师的
钻研精神,研究能力,研究成果均呈明显上升态势,在2019
年白沙县教育教学论文评比活动中,学科组教师有13篇论文获奖,收获满满。
此外,课题组的杨晓红老师成长为省组骨
干教师,王启河成为省级教学能手,高鹏英和罗洁则成长为
教坛新秀。
(三)解决了我校学科教学的瓶颈问题
一直以来,因生源基础薄弱导致的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的问题,通过此课题的研究已让老师们看到学科教学的曙光,目
前已初见成效,事实说明:多年来使我们面对教学产生的困
惑与无奈,目前已得到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成效已被校内学科组教师肯定,并拟将将此衔接教学教材使用及教学方式确定为我校高一学生入学必修校本课程。
参考文献:
[1]杨九诠,关于课程衔接的思考[J].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教法,2015,(8):10.
[2]韩程明,中学生化学学科弱势成因调研与提升策略[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2(1-2):32.
[3]吴海霞,高中化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几点探讨[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2(1-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