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洛阳市第八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届洛阳市第八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就共性来说,除五线及以下城市外,收入在不同分级城市中均为影响主观幸福感的最重要的压力因素。
除五线及以下城市外,就业成为影响主观幸福感另一个重要的压力因素。
因此要切实提高居民的美好生活体验,还需要从提高居民收入、增加居民就业入手。
交通、社会关系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除五线及以下城市外,社会关系在所有城市中均对主观幸福感有着积极的影响,表明并非所有的压力感都会对主观幸福感造成负向的影响,有些类型的压力感如交通、社会关系可能反映的是个体处于某种较为积极向上的生活状态。
就特性来看,不同分级城市压力感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大小不同,突出的特点也不尽相同。
对于二线及以上城市,婚姻或恋爱压力感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还是比较突出的,这也可能与本轮调查样本量较年轻有关。
工作或学业压力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两端的城市,也就是二线及以上城市和五线及以下城市,而对三线和四线城市并不明显。
物价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新一线、二线、三线和四线等中间段的城市,对于两端的城市影响并不明显。
(摘编自《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9》)材料二:
不同群体在“美好生活体验量表”和“美好生活需要量表”上的得分存在一定差异。
对比发现,女性的美好生活体验得分高于男性,同时,在美好生活需要上的得分也高于男性。
在美好生活体验上,中老年群体得分较为稳定,处于中等程度,青年群体在不同方面的得分起伏比较大;而在美好生活需要上,年纪越大需要越低。
受不同程度教育的民众在美好生活体验和美好生活需要上存在着差异,在不同维度中,基本呈现出受教育程度越高美好生活体验越高的趋势。
在美好生活体验上呈现出收入越高的群体美好生活体验的得分越高的趋势;在美好生活需要的个人物质维度上呈现出收入越高需求越高的特点;低收入群体则在国家社会维度上要求更高。
在不同发展程度的地域比较上,三线、四线、五线城市的人民群众美好生活体验较高,美好生活需要也更高。
(摘编自《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内涵、体验与获得感》)材料三:
经济资本与社会资本拥有上的不平等也导致处于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大学生生活满意度与幸福感要
低。
来自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大学生,家庭可提供的社会资源更多。
社会资源可以提供个体去追寻目标的条件,从而增强个体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
从需求理论来看,大学生从家里获得的经济支持更多可以更好地满足其在大学生活中的基本需要,更多的金钱可以增加个体对娱乐与爱好的投入,以及人际活动的参与,也可以更好地确保身体健康,可以参与更多的自我增值与培训活动,增加自身竞争力。
低社会经济地位的父母对待子女可能更粗暴;由于教育程度较低,与子女的交流比较贫乏;职业地位上的劣势也使父母能够提供给子女的社会关系有限。
这些都不利于低社会经济地位子女的竞争力培养,从而影响子女发展。
(摘编自徐岩《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社会支持与大学生幸福感》)
1.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除五线及以下城市外,收入和就业是影响幸福感的两个最重要的压力因素,所以提高居民收入、增加居民就业,可以提升居民的美好生活体验。
B. 除五线及以下城市外,社会关系在所有城市中均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这表明并非所有的压力感都会对主观幸福感造成负向的影响。
C. 对于二线及以上城市,婚姻或恋爱压力感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是比较突出的,这反映出不同分级城市压力感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的特点有所不同。
D. 工作或学业压力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两端的城市,而物价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在两端的城市不明显,这是因为两端城市物价平稳。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女性的美好生活体验得分和美好生活需要上的得分都高于男性,反映出不同群体在“美好生活体验量表”和“美好生活需要量表”上的得分差异。
B. 教育程度影响幸福感,基本上,受教育程度越高美好生活体验越高这表明受不同程度教育的民众在美好生活体验和美好生活需要上存在着差异。
C. 在美好生活体验上,中老年群体与青年群体不同,中老年的得分较为稳定,处于中等程度;而在美好生活需要上,年龄与需求成反比。
D. 收入越高的群体美好生活体验感越高,同时,收入越高的群体在美好生活需要的个人物质维度上需求越高,而国家则对低收入群体的要求更高
3.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如何影响大学生对幸福的主观认知?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格桑花
鸿鸣
军嫂去唐古拉山兵部站看望当连长的丈夫,从格尔木站一下车,就看见一名20岁出头的小战士向她招手,原来是接她的司机兵。
军嫂来到军车前,看见车的前面,绑了一束鲜花,有点像江南的扫帚梅,还有点像菊花。
她乐了,这个小伙子,还挺热爱生活的。
军车离开格尔木,奔驰在去唐古拉山的山路上。
司机兵一边开车,一边和军嫂聊天。
“嫂子,听连长说,你是大学生,还是城市人,一直生活在山村?”司机兵好奇地问。
“是啊,我和你大哥是大学同学,他毕业参军去了边疆,父母年龄大,就他一个儿子,为让他安心卫国,结婚后我辞去公司会计工作,从苏州到他老家,陕西的一个小山村,现在有10多年了。
”军嫂轻描淡写地说。
“嫂子,你是城市人,在山村适应吗?”
“开始不适应,现在学会了用柴火灶做饭、喂猪砍柴、山地播种,彻底是个农村媳妇了。
”军嫂说着笑了起来。
司机兵又问:“嫂子,山村的生活不容易吧?”
“还行,就是有时候有一种无助的感觉,比如上个月,我脸上一个痦子越来越大,还有点疼,医生说是黑色素痣病变,怀疑是恶性肿瘤前兆,必须切除。
我瞒着家人做了手术,还好,病理检验报告显示,肿瘤是良性,我就是那次才哭了。
”军嫂好像是在说别人的故事,却让司机兵心里为之一振,他由衷地说:“嫂子,你真了不起!”
军嫂笑着说:“这有什么啊,你大哥为国家,我为他呀。
”军嫂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神情,接着说,“实际我最自豪的是我儿子,他7岁了,经常向别人介绍自己的爸爸,我爸爸是解放军,他在唐古拉山保卫国家……”司机兵听得眼睛有些湿润。
对面不断有军车开过来,军嫂发现,这些军车开过来的时候,都鸣笛三声,车上的人都向他们的军车敬礼,有时候司机兵也举手回礼。
军嫂很奇怪,问:“你们军车在路上相遇,都互相敬礼呀?”
司机兵没有直接回答,却反问军嫂:“嫂子,你认识车前挂着的那束花吗?”
军嫂说:“好像我们那里的扫帚梅花。
”
司机兵说:“是的,它和扫帚梅是一个品种,在西藏,叫格桑花。
人们经常借着格桑花表达和抒发美好的情感,把它当作追求幸福吉祥和美好情感的象征。
它美丽而不娇艳,又是形容女强人的代名词,还是西藏首府拉萨市的市花。
“我们部队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凡是有军车接送探亲的军嫂,车前必须绑一束格桑花。
来往的军车遇见
后,都要避让,同时车上的军人不管是谁,都要向军嫂敬礼。
”
这时军车正行在盘山路上,一段路很窄,前面一辆军车停在悬崖边,等待他们的车缓缓通过,两车快要相遇时,军嫂听见了对面车上的大声口令:“立正!敬礼!”
军嫂流出了激动的泪水,从车窗伸出头,出很远,还向敬礼的战士们挥手。
军车来到了雪峰山下的补给站,司机兵说:“我们在这里吃午饭,还有半个小时就到达兵部站了。
”
军嫂有些着急:“既然还有半个小时,我们先不吃饭,直接上山好吗?”
司机兵乐了,说:“理解嫂子心情,我去办理上山手续。
”
不一会儿,司机兵垂头丧气地走了回来:“嫂子,我们上不了山了。
”
“怎么了?”
“昨天夜里发生了雪崩,上山的路全被堵住,现在正清理积雪,车根本上不去。
”
“多长时间才能上山?”军嫂也有点急了,没想到,近在咫尺,却发生雪崩,成了远在天涯。
司机兵说:“听补给站同志说,最快也要半个月。
”
想到有三年没见到丈夫了,现在已经到了雪峰山下,军嫂计算了一下时间,一咬牙:“我在这里等半个月。
”
半个月后,上山的路还没通,军嫂想到年迈的公公和婆婆,还有儿子马上要上学,不能再等了,只好遗憾地决定回去。
临走前,在补给站领导安排下,军嫂和丈夫各拿着望远镜,在山下和山上互相观望。
军嫂发现,望远镜里的爱人,站在国旗下,手不断地擦着眼睛,而自己,也早已泪流满面。
这时,军嫂突然发现,在丈夫身边,齐刷刷地站着一排军人,他们一起举起右手,向山下敬礼。
(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篇提及军车前绑的一束鲜花让军嫂误解,貌似闲笔,实则为引出下文的故事做铺垫。
B. 本文以司机兵和军嫂的对话形式展开故事情节,军嫂轻描淡写的回答中突出了她的品格。
C. 路遇的军车都向军嫂敬礼,这使军嫂深为感动,理解了丈夫,滋生了为家庭付出的责任感。
D. 文中多处神态描写折射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军嫂的“笑”“流泪”,表现了她的真性情。
5. “雪崩”情节构思精妙,请结合全文分析“妙”在何处。
6. 小说以《格桑花》为题,有何作用?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流浪地球》的票房奇迹,加上此前《三体》的热销,刘慈欣的作品影响巨大,但社会各界的评价却颇有两极分化之势。
刘慈欣的大多数作品都没有精巧的剧情或百转千回的人物感情,更多是直接甩出一个个宏大震撼的设定,靠设定本身为读者带来审美快感。
在他笔下,主人公与他人的情感联结不过是宇宙规律中很小的部分,和人类命运、宇宙洪荒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刘慈欣自称是“一个疯狂的技术主义者”,他坦承自己“喜欢文学因素较少、科幻因素较多的科幻作品,一直认为,透视现实和剖析人性不是科幻小说的任务,更不是它的优势”,甚至有过“把科幻从文学剥离出来”的激进想法。
在写作的过程中,刘慈欣却逐渐意识到需要保持“科学性与文学性的平衡、思想性与可读性的平衡、作为文学的科幻与作为商品的科幻的平衡”,他后来的作品“正是这些平衡的结果”,这“或多或少地背叛了自己的科幻理念”。
刘慈欣对文笔也并不是没有自觉。
他评价阿西莫夫的文笔,“平直、单色调、刚硬、呆板……几乎所有这类文学上的负面词都可以用来形容他的文笔”,却又话锋一转,表示“这种笔调无论如何是不适合文学的,但却很适合科幻,也使他的小说风靡世界”。
刘慈欣对于他敬仰的阿西莫夫的描述,显然也适用于他自己的文风。
(摘编自冰村《刘慈欣:黄金年代的守望者》)材料二:
为什么有人认为科幻小说欠缺文学性?
科幻小说描绘幻想世界,我们当然能够发现幻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某些相似性,但是在细节设置和整体结构方面,幻想世界是超出我们现在的社会结构和人的行为心理的。
一般的小说在进行情节描绘的时候,存在一种天然的便利性,作者不用浪费笔墨在整个世界的构想上,细节的描绘和推陈出新就成了这些小说的长处。
作家也不必为新的人际关系、社会行为、世界结构负责,只需直接去描绘既有世界下细微的情感波澜和社会反应即可。
相比而言,每一部科幻小说都是在创造一个新世界,每个细节都牵涉新世界的结构,要为人物的行动设计好相应情境,因此他们必须不断插入结构因素的解释。
作家一旦将笔墨只集中在这些大的框架上,作品整体的文风就不免显得疏阔。
读者依据传统的阅读体验去衡量,往往就会觉得科幻小说过于粗陋,即便是《三体》,在人物设置和情感描写上也显得新异有余,细致不足。
从题材来说,科幻小说关注探索与发现,在某种程度上,这对细致的形式也产生排斥,从客观上导致了科幻小说文学性的欠缺。
探索的乐趣在于惊奇,要达到惊奇,必须在情节设计上出乎意料。
遥远星系、微观世界、新奇未来、不断穿越……在这些或恢宏或奇诡的题材的映衬下,科幻小说对形式的探索并不用力,因为形式探索无法与新奇世界的探索形成同等的阅读快感。
可见,科幻小说的特性导致了它的努力方向不会是传统的文学性,而集中于新世界的探索以及新世界人性结构的深度开掘,其实这些方面自有其文学魅力。
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够反过来看待科幻小说呢?
文学理论家卡勒提出,文学性其实就像杂草。
没有任何一种草天生就是杂草,杂草是根据人们的目的来划分的。
如果希望庭院里种的是鲜花,那么任意生长起来的蕨类植物就是杂草;如果希望种植野菜,那么偶尔生长的鲜花就是杂草。
文学史中的文学性已经形成惯性,但是这并不表明所有的文学性都是如此。
如果缺乏变革意识,那么我们就陷入将文学性纯粹化、永恒化的误区,而这种态度忽视了文学性形成的机制。
文学性重要吗?重要。
一种文学范式稳定之后,各种文学规则才得以确立。
但当新的文学样式崛起,挑战既有文学范式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原有的文学性不足以涵盖新的文学样式,这时文学性本身也要改造。
在科幻作品面前,假如不顾时代的要求,把文学性固化,那么科幻小说会沿着自己的方向掘进,而将基于文学史树立起来的文学性抛在脑后。
(摘编自王峰《科幻小说何须在意“文学性”?》)材料三:
科幻小说是姓“科”还是姓“文”,一直有争论。
就如武侠小说是武侠题材的小说,不等于武术和侠行;侦探小说是侦探题材的小说,不等于刑侦侦破;科幻小说是科学幻想题材的小说,不等于科学技术。
科幻小说当然姓“文”,是将科学想象寄予文学思维的一种文学文类。
以刘慈欣、王晋康和韩松这“三剑客”的作品为代表的当代中国科幻小说的文学思维有了明显变化:一是因果关系的时间叙事结构已被打破,现实和虚拟交织的时空组织造就了结构的精美;二是类型小说的通俗化和现代主义的意念化成为小说情节模式的重要形态。
《三体》的第一部《地球往事》基本上还是时间叙事;第二部《黑暗森林》时间叙事渐渐弱化,空间叙事上升为叙事主体;到了第三部《死神永生》中,地球文明和三体文明结合在一起,小说叙事由空间对抗变成融合循环,形成一个精美的轮回式的叙事结构。
类型小说的情节模式在刘慈欣和王晋康的小说中相当明显,而韩松的叙事有着鲜明的现代主义的变异风格。
(摘编自汤哲声《论中国当代科幻小说的思维和边界》)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科幻小说注重对幻想世界的描绘,要集中于创造新的世界框架,无暇对具体情节和人物情感做细致描绘。
B. 科幻小说关注探索与发现,更看重题材的新奇,而不是形式的讲究,所以在文体形式的探索上较为随意。
C. 材料二可以从学理上解释材料一中的现象,并指出被传统的文学所排斥的刻板的文风恰是科幻文学需要的。
D. 材料三认为当下中国科幻小说的“文学思维”有变化,这里“文学思维”的含义不同于材料二论及的科幻小说的“文学性”。
8. 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 “科幻小说定义的困难性,主要在于科幻小说是一种跨门类的、延展广阔的文学。
”
B. “科幻文学的最大优势就是其丰富的故事资源,这种资源由科技的进步源源不断地提供着。
”
C. “只要不违反基本的科学原理,作家完全有权利在作品中加进自己的天才意测。
”
D. “现代科幻文学对科学最新进展的表现很有限,大量故事的核心仍基于古典科学。
”
9. 材料二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举例说明。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房玄龄,齐州临淄人。
幼警敏,贯综坟籍,善属文。
年十八,举进士。
吏部侍郎高孝基名知人,曰:“仆观人多矣,未有如此郎者,当为国器。
”补隰城尉。
顾中原方乱,慨然有忧天下志。
会父疾,绵十旬,不解衣;及丧,勺饮不入口五日。
太宗徇渭北,杖策上谒军门,一见如旧。
公为秦王,即授府记室。
征伐未尝不从,众争取怪珍,玄龄独收人物致幕府,与诸将密相申结,人人愿尽死力。
王尝曰:“汉光武得邓禹,门人益亲。
今我有玄龄,犹禹也。
”居府出入十年,军符府檄,或驻马即办,文约理尽,初不著稿。
太子即位,为中书令。
第功班赏,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功第一,进爵邗国公,食邑千三百户。
进尚书左仆射,更封魏。
帝尝问:“创业、守文孰难?”玄龄曰:“方时草昧,群雄竞逐,攻破乃降,战胜乃克,创业则难。
”魏徵曰:“既得天下,则安于骄逸。
国繇此衰,则守文为难。
”帝曰:“玄龄从我定天下冒百死遇一生见创业之难徵与我安天下畏富贵则骄骄则怠怠则亡见守文之不为易。
”居宰相积十五年,自以权宠隆极,累表辞位,诏不听。
帝遣使谓曰:“让,诚美德也。
然国家相眷赖久,一日去良弼,如亡左右手。
顾公筋力未衰,毋多让!”晚节多病,时帝幸玉华宫,诏玄龄居守,听卧治事。
疾甚,帝命凿苑垣以便候问。
薨,年七十一,谥曰文昭。
玄龄当国,夙夜勤强,任公竭节,不欲一物失所。
明达吏治,议法处令,务为宽平。
治家有法度,常恐诸子骄侈,席势凌人,乃集古今家诫,书为屏风。
(选自《新唐书•房玄龄列传》,有删减)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玄龄从我定天下/冒百死遇/一生见创业之难/徵与我安天下/畏富/贵则骄/骄则怠/怠则亡/见守文之不为易/
B. 玄龄从我定天下/冒百死/遇一生/见创业之难/徵与我安天下/畏富/贵则骄/骄则怠/怠则亡/见守文之不为易/
C. 玄龄从我定天下/冒百死/遇一生/见创业之难/徵与我安天下/畏富贵则骄/骄则怠/怠则亡/见守文之不为易/
D. 玄龄从我定天下/冒百死遇/一生见创业之难/徵与我安天下/畏富贵则骄/骄则怠/怠则亡/见守文之不为易/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国器,指国家的珍宝重器、国家所需的器材用具,文中指治国之才。
B. 中书令,古代官职名,唐时与侍中、尚书仆射并为宰相,共议国政。
C. 食邑,古代中国卿、大夫世代为食禄的田邑,不含土地上的劳动者。
D. 守文,本指遵循文王法度,后泛指遵循先王法度,意义类于“守成”。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房玄龄文思机敏,善写文章。
他在秦王王府任职十年,各种军事文书和幕府檄文,有时顷刻间便写成,文字简约而道理详尽,一开始就不打底稿。
B. 房玄龄心忧天下,尽心为国。
他年纪轻轻就心忧天下,因此被吏部侍郎高孝基称赞胜过当时许多年轻人;他尽心竭力治理国事,审议法令,也务为宽平。
C. 房玄龄位居宰相,深受皇恩。
他担任宰相长达十五年,到了晚年身体多病留守京城时,卧床办理国事,后来病情加剧,皇帝令凿通苑墙以方便问候。
D. 房玄龄孝顺老人,谨于治家。
他衣不解带地服侍生病的父亲百天,待父亲去世后,又五天滴水不进,还收集古今家诫并写在屏风之上,以告诫子女。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众争取怪珍,玄龄独收人物致幕府,与诸将密相申结,人人愿尽死力。
(2)让,诚美德也,然国家相眷赖久,一日去良弼,如亡左右手。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寓驿舍①
[宋]陆游
闲坊古驿掩朱扉,又憩空堂绽客衣。
九万里中鲲自化,一千年外鹤仍归②。
绕庭数竹饶新笋,解带量松长旧围。
惟有壁间诗句在,暗尘残墨两依依。
[注] ①驿舍:此处指成都的一家作者经常入住的旅馆。
作者题下自注云:“予三至成都。
皆馆于是。
” ②晋代陶潜《搜神后记》卷一,“丁令威,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
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
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
’”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诗人用“闲坊”“古驿”“空堂”,对“驿舍”进行描写,营造了一种荒凉幽寂的气氛。
B.颔联用鲲化鹏和丁令威化鹤的故事,既表明诗人旧地重来,又蕴含了奋发有为和超然物外的情感。
C.颈联中“数竹”“量松”指出了岁月如流,时光飞逝,间接抒发了“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感慨。
D.尾联回应首句,写壁间题诗旧迹,以“暗尘残墨”回应“闲坊古驿”,使得全诗感情沉郁而强烈。
15.本诗不含情字,却感情强烈。
作者是如何做到的?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形容乐声的悲伤感人,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侧面写箫声的魅力。
(2)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比喻和对比手法,形象生动地突出了生命的渺小与短暂。
(3)苏轼在《赤壁赋》中先说万物各有其主,接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勉励人一定要修身自好,不慕身外之物。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7.下面是芦河大桥施工现场的禁行通告,其中有五处用词不够恰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禁行通告
芦河大桥修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现已超过使用期限,桥梁基础结构及桥面破损厉害。
按照市政府安排,要在2019年5月25日至2020年4月8日将旧桥拆掉重建,届时将对桥梁进行全封闭施工,施工期间不许任何车辆和行人通行,请过往车辆及市民绕行。
本次施工给您带来不便,敬请原谅。
特此通告。
芦河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
2019年4月25日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18.阅读下面文字,写一段推荐语,要求语言形象生动,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字数不超过80字。
杨绛先生离开我们已经四年,重温她的文字,仍觉韵致淡雅,饶有滋味。
为纪念先生,光明中学校园书吧征订了一批杨绛先生作品,现向同学们征集杨绛作品推荐语,用来制作宣传海报,立于书吧门前。
四、写作(6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①醯瓮之鸡,坎井之蛙,盖不知瓮外之天、井外之海为何如。
——吴澂
②人有小智,未闻大道,每执己见,以为最妙。
坐井观天,所见者小,若登高山,前见自了。
——印光大师
在学习和和生活中,你有没有认识到视野局限带来的认识误区呢?你认为为何会有这样的认识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