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汕头金山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科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艺术。
言所以达意,然而意绝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
因为言是固定的,有迹象的;意是瞬息万变,缥缈无踪的。
言是散碎的,意是混整的。
言是有限的,意是无限的。
以言达意,好像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其近似。
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全部传达情绪意旨,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
一切艺术作品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惟不能,而也不必。
《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几句话决没完全描写出孔子说这番话时候的心境,而“如斯夫”三字更笼统,没有把当时的流水形容尽致。
如果说得详细一点,孔子也许会这样说:“河水滚滚地流去,日夜都是这样,没有一刻停止。
世界上一切事物不都像这流水时常变化不尽么?过去的事物不就永远过去决不回头么?我看见这流水心中好不惨伤呀!……”但是纵使这样说去,还没有尽意。
而比较起,“逝者知斯夫,不舍昼夜!”九个字比这段长而臭的演义就值得玩味多了!陶渊明在《归园田居》用四十字把乡村风景描写得多么真切!然而仔细观察起,乡村景物还有多少为陶渊明所未提及。
从此可知,文学上我们并不以尽量表现为难能可贵。
在音乐里面,我们也有这种感想,凡是唱歌奏乐,音调由洪壮急促而变到低微以至于无声的时候,我们精神上就有一种沉默肃穆和平愉快的景象。
《琵琶行》里形容琵琶声音暂时停顿的情况说,“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就是形容音乐上无言之美的滋味。
英国诗人济慈在《希腊花瓶歌》也说,“听得见的声调固然幽美,听不见的声调尤其幽美”,也是说同样道理。
所谓无言,不一定指不说话,是注重在含蓄不露。
雕刻以静体传神,有些是流露的,有些是含蓄的。
这种分别在眼睛上尤其容易看见。
中国有句谚语,“金刚怒目,不如菩萨低眉”,所谓怒目,便是流露;所谓低眉,便是含蓄。
凡看低头闭目的神像,所生的印象往往特别深刻。
最有趣的就是西洋爱神的雕刻,男女都是瞎了眼睛。
这固然根据希腊的神话,然而实在含有艺术的道理,因为爱情通常都在眉目间流露,而流露爱情的眉目是最难比拟的。
所以索性雕成盲目,可以耐人寻思。
当初雕刻家原不必有意为此,但这些也许是人类不用意识而自然碰的巧。
以上是各种艺术中的几个实例。
把这些个别的实例归纳起,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公例,就是:艺术表现思想和情感,与其尽量流露,不如稍有含蓄;与其把一切都说出,不如留一大部分让欣赏者自己去领会。
因为在欣赏者的头脑里所生的印象和美感,比尽量流露的还要深刻。
换句话说,说出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
流行语中有一句说:“言有尽而意无穷。
”无穷之意达之以有尽之言,所以有许多意,尽在不言中。
推广地说,艺术作品之所以美,不是只美在已表现的一部分,尤其是美在未表现而含蓄无穷的一大部分,这就是无言之美。
(摘编自朱光潜的《无言之美》)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学要以言达意,但文学作品中的具体语言和抽象情感却有很大差别,文学创作者不追求用文字很好地表情达意。
B.《论语》中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没能表达出孔子当时的心境,这个例子证明了文字不能完全地传达情感的道理。
C.《琵琶行》所描写的“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表现了听者沉默肃穆、和平愉快的感受,这是音乐的无言之美。
D.欣赏者看低头闭目的神像时,所产生的印象常常特别深刻,这是欣赏者和创作者碰巧所得,并不是创作者刻意为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文学不追求用文字语言全部传达情意拓展开,论述了一切艺术作品都不需要尽量充分地表达情意的道理。
B.文章在分别举出了文学、音乐、雕像的实例的基础上,总结了艺术创作的共同点,顺势解释了“无言之美”的内涵。
C.围绕着无言之美这个话题,文章逐层递进地论证了艺术表意时要含蓄或留一部分空白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D.文章运用了举例、对比等论证方法,论述了艺术作品的美更在于含蓄不露的道理,使抽象的美学原理浅显易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要想让欣赏者获得的美感更加丰富深刻,就需要创作者在表现思想情感时,稍微含蓄,甚至留有一些空白。
B.《关雎》用生动的语言描写荇菜之形,用直白的语言抒发思慕之情,做到了语言完
全地表达情意,展现了深刻美。
C.《归园田居》写景的精妙之处证明了中国古典诗词蕴含丰富的无言之美,这种美体现在许多优秀的古诗文中。
D.已表现出的美和无言之美,都属于艺术作品的美,这两种美各有特色,如果能够协调融合,那将更有感染力。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幸存者(美国)休•B•卡夫
熬到第三个饥饿的夜晚,诺尼把眼睛盯在那条狗身上。
在这座漂流的冰岛上,除了高耸的冰山之外,没有任何的血肉——就剩他们两个了。
在那次撞击中,诺尼失去了他的雪橇、食物、皮衣,甚至他的尖刀。
他只救起了心爱的猎犬——尼奴克。
如今,一人一狗被困在冰岛上,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虎视眈眈地注视着对方。
诺尼以往对尼奴克的宠爱绝对是真实的,真实得如同此刻的饥饿、夜晚的寒冷以及那只受伤的脚上咬啮着的痛苦。
然而家乡的人在荒年不也屠杀他们的狗果腹吗?不是吗?他们甚至想都不想一下就做了。
他告诉自己,当饥饿到了尽头一定要觅食,“我们二者之中注定要有一个被对方残杀,”诺尼想,“所以……”
他无法徒手捕杀那只狗。
尼奴克的凶悍有力远胜于他。
此刻,他急需一件武器。
他脱下手套,把腿上的绷带拆下。
几个星期前,他伤了自己的腿,用一些绳索和三片铁板绑成了绷带。
他跪在地上,把一片铁板插入冰地的细缝里,并且使劲地用另一片铁板在上面磨擦。
尼奴克聚精会神地看着他。
诺尼仿佛能感觉到那炯炯的眼神正放出愈发炽烈的光芒。
他继续工作,并且企图使自己忘记它的目的。
那片铁板现在已经有一面的刃了,并且越磨越锋利。
太阳升起时他刚好完成了工作。
诺尼将那新磨的尖刀从冰地里拔出,用拇指抚拭着刀刃。
太阳光从刀面反射过,几乎使他一时眼花目眩。
诺尼把自己完全变得残酷起,“到这儿,尼奴克!”他轻轻地叫着。
狗疑惑地看着他。
“过,快!”他唤着。
尼奴克走近了一点。
诺尼在它的眼神中看到恐惧。
从它沉滞的喘息和蹒跚、笨重的脚步可以得知它的饥饿和痛楚。
他的内心开始哭泣了。
他痛恨自己,但又不得不狠下心。
尼奴克越越近了,保持着它的警戒。
诺尼感到喉间一股浓重的呼吸,他看出它那两只眼睛好似两股痛苦哀怨的井泉。
现在,就是现在!快攻击它!
诺尼跪倒在地上的身体因一阵激烈的哽咽而颤抖着。
他突然唾骂起那把尖刀,疯狂地把它往远处掷去。
他空着双手,颠踬地向狗爬去,终于倒在雪地里。
狗发出凶狞的咆哮,环绕着他的身体走动。
诺尼现在充满了恐惧。
掷出那把刀子之后,他已没有任何防备。
诺尼现在虚弱得毫无力气反抗。
他的性命就好像悬在尼奴克面前的一块肉,而它的眼中充满了饥饿。
狗绕着他徘徊,并且开始从后面匍匐前进,诺尼现在听到那饥饿的喉咙发出咕噜咕噜的吞咽唾液的声音。
他闭上眼睛,祈求着这次的攻击不要太痛苦,他感觉到它的爪子踏上他的腿,尼奴克渐热的喘息逼近他的脖子,一股强烈的气流聚集在他的喉头。
然后,他感觉到一条热热的舌头在轻轻地舔着他。
诺尼睁开眼睛,怀疑地注视着尼奴克。
他伸出一只手臂把它和自己紧紧地抱在一起,悲伤地开始呜咽……
一小时之后,一架飞机从南方起飞,上面一位年轻的驾驶员沿着海岸巡逻,他往下注视着那片漂流的浮冰,在冰山的正上方盘旋,此时,他看到一道刺眼的闪光。
那是阳光在某件物体上反射的光芒。
他的好奇心渐渐升起,他降低了高度,沿着冰山盘旋。
此时,他发现冰山的阴影之中一堆黑色的影子,从形状上看似乎是人类,仿佛那影子有时还分成两个。
他把飞机降落在水边,开始巡查,发现了那两个影子,一个人和一只狗。
那个男人已经昏迷不醒,但确信还活着,那只狗呜呜地在一旁哀鸣,已经虚弱得不能移动了。
至于那道引起驾驶员注意的光芒,就是那把磨得雪亮的尖刀。
它挺直地插在不远的雪地上,在风中微微地颤动着……
(有改动)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情节设置颇具匠心,既有线索的设置,又有悬念的制造,故事情节紧凑,波澜起伏,情节在人和狗的命运悬念中发展,牢牢地抓往了读者,引起了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
B.本文对狗的描写也十分细致,既有神态描写,也有动作描写,尤其是多次描写到狗的眼神,作者想借此衬托出主人公无助、矛盾、内疚、感激的心理历程。
C.本文将人和狗进行了对比,在同样饥饿的状态下,人一开始想过要杀狗自保,而狗却始终守护主人,表现了人的自私与狗的善良,突出了“人性本恶”的主题。
D. 本文结尾的景物描写十分精彩,雪地上挺直插着的尖刀,如同特写镜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撞击着人们的心扉,同时留下了艺术的空白,言有尽而意无穷。
5.本文采用什么人称叙述视角?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作用。
(5分)
6.主人公的“尖刀”在小说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守卫长空的“幕后英雄”
不管是零下30℃的严寒,还是40℃的高温;不管是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还是乘风破浪的军舰里,中国工程院院士于本水主持研制的导弹在哪里,他就会出现在哪里。
当堪称防空“杀手锏”的低空超低空防空导弹在国庆50周年阅兵式上初露峥嵘时,于本水默默地注视着这激动人心的一幕,禁不住泪流满面。
只因为青年时代“一定要为国家研制先进的武器装备”的梦想,于本水将全部身心都献给了我国的导弹事业。
不寻常的《英华大辞典》
于本水的书架上摆着一本《英华大辞典》。
它可是于本水的“宝贝”,历非同寻常。
上世纪60年代初,美国U-2高空侦察机经常我国上空偷偷侦查,被我防空导弹击落后,又学会了机动逃逸,我军制导雷达一开机,它便机动逃出防空导弹杀伤区。
空军司令部要求国防部五院帮助解决这一难题。
于本水作为课题负责人,带领研究小组昼夜攻关。
最终,他们拿出了一套被空军指战员称为“近快战法”的有效方案。
他清晰地记得,1963年11月1日,地空导弹二营首次用“近快战法”击落一架美U-2飞机。
此次战斗后,“近快战法”便向地空导弹部队推广。
于本水也因此荣立三等功,奖品就是这本《英华大辞典》。
八年磨一剑
1980年,于本水被任命为主任设计师,开始低空超低空防空导弹的研制工作。
面对新型号研制任务,他参考国内外经验,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制定了一系列的研究方案。
他主张飞行试验是防空导弹研制阶段的重要环节,试验状态多、周期长、费用高。
因而,从1982年开始,就在某试验基地开展各阶段飞行试验。
“没有到过茫茫戈壁的人,恐怕很难想象季节交替之时黄沙漫天的恶劣天气,也难以
体会到生活在这里的艰辛。
”于本水说,那是他人生中难得的记忆。
“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试验队的同志们远离京城和亲人,到荒漠戈壁,相互之间结下了胜似亲人的感情。
”在长达8年的研制过程中,于本水带领设计师队伍攻克了多项关键技术难题。
1992年11月,该型低空超低空防空导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自己养“鸡”下“蛋”
1991年的海湾战争震动了中国高层。
他们意识到,中国军队的作战思想、军事装备与先进国家存在巨大差距,国防重点必须放到发展航天事业上。
于本水认为,中国作为一个大国,靠进口外国武器并不现实。
为研制适应现代国防需求的第三代导弹,经验丰富的于本水再次挑起大梁,承担起型号总设计师的重任。
他带领队伍,通过充分研究国内外相关型号,结合中国自身特点,完成了我国首套“单车集成”设计。
2002年,68岁的于本水将总设计师的接力棒交给了其他人,自己则担任该导弹型号顾问。
不过,他的心从未离开这个凝结着他多年心血的型号。
靶场飞行试验,他亲临现场,帮助把关分析问题;飞行试验故障,他花了大量心血,帮助团队进行故障分析……最终,该型号导弹研制成功并交付相关用户,得到相关领导的高度评价,增强了国威和军威。
“中国是个大国,不能只买外国的‘鸡蛋’,我们必须学会自己养‘母鸡’,下‘鸡蛋’。
”于本水希望,我国能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认真研究国情,实现防空导弹“弹族化+智能化”,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防御武器技术的发展道路。
目前,我国已建立覆盖“空海陆”“远中近”“高中低”的防空导弹体系。
问及当年的选择时,不善豪言壮语的于本水平静地说:“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
”
(《中国科学报》2016年1月16日,有改动)【相关链接】
①对于个人名利,于本水看得很淡,他将成功的秘诀归功于“有一支好的队伍”。
开展的每一项重大技术攻关,于本水也总不忘将各个专业的技术骨干排在“成果完成人”的前面。
(《内蒙古日报》2015年6月5日)
②1948年,于本水离开家乡,60多年他从没忘记养育他的热土。
于本水捐了9万,帮家乡4000多户人家安装了自水。
为他的母校大营城子小学捐款2万元,为100多名师生换了新桌椅。
每次回家乡,总要到母校看看,他说:“饮水思,我感谢家乡教育的启蒙,希望
家乡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
”(《人民日报》2015年6月6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一定要为国家研制先进的武器装备”的梦想,激励着于本水攻破了无数难关,从而确立了中国导弹事业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
B.首次使用“近快战法”击落美U-2飞机,于本水为此被奖励一本《英华大辞典》,这是他践行守卫祖国领空理想的珍贵纪念。
C.68岁的于本水将总设计师的接力棒交给了其他人,自己则担任该型号顾问,不过,他的心从未离开这个“总设计师”的称号。
D.于本水说“不能只买外国的‘鸡蛋’”,意思是不能只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要立足国情,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防御武器发展之路。
8.下列对材料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国庆50周年阅兵式上,当堪称防空“杀手锏”的低空超低空防空导弹初露峥嵘时,于本水默默注视着这一切,心情却异常平静。
B.从一穷二白起步,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我国已经建立了覆盖“空海陆”“远中近”“高中低”的防空导弹体系,于本水功不可没。
C.“守卫长空的‘幕后英雄’”,题目简洁醒目,既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又表现传主的品质,同时也自然流露出作者对传主的赞美之情。
D.材料主要通过正面描述展现于本水的突出成就,或客观描述,或传主自述,既有概括介绍,又有细致的描写,真实性和可读性都很强。
9.有人说“于本水身上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情怀”,你认为上述材料具体表现了于本水的哪些情怀,请简要分析。
(6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张曰韬,字席珍,莆田人。
正德十二年进士。
授常州推官武宗南巡江彬【注】纵其党横行州县
约曰:“彬党至,若等力与将抵常州民争欲亡匿时知府暨武进知县咸入觐曰韬兼绾府县印召父老
..
格。
”又释囚徒,令与丐者各具瓦石待。
已,彬党果累骑。
父老直遮之境上,曰:“常州比岁灾,物力大屈,无可啖若曹。
府中惟一张推官,一钱不入,即欲具刍秣,亦无以办。
”言已,彬党疑
有他变,乃稍退,驰使告彬。
曰韬即上书巡按御史言状。
御史东郊行部过常州,谓曰:“事迫矣,彬将以他事缚君。
”命曰韬登己舟先发,自以小舟尾之。
彬党果大至,索曰韬,误截御史舟。
郊使严捕截舟者,而阴令缓之。
其党恐御史上闻,咸散去,曰韬遂免。
彬亦戒其党毋扰,由是常州
也,曰韬亦上言:“陛下既称阁臣所奏以南诸府得安。
世宗即位,召为御史。
杨廷和等之争织造
..
惟爱主惜民,是明知织造之害矣。
既知之,而犹不已,实由信任大臣弗专,而群小为政也。
自古未有群小蒙蔽于内,而大臣能尽忠于外者。
崔文辈二三小人尝浊乱先.朝,今复蒙惑圣衷,窃弄威福。
陛下奈何任其逞私,不早加斥逐哉?臣闻织造一官,行金数万方得之。
既营之以重资,而欲其不责偿于下,此必无之事也。
”帝不能用。
席书以中旨拜尚书,曰韬与同官胡琼各抗疏力争。
初,追赠光禄少卿。
既受杖,犹占疏劾奸人陈洸罪。
未几,竟死。
隆庆
..
(节选自《明史·张曰韬传》)
【注】江彬;曾任明朝边将,后成为明武宗义子,统领镇军,恃宠擅权。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授常州推官/武宗南巡/江彬纵其党横行州县/将抵常州/民争欲亡匿时/知府暨武进知县咸入觐/曰韬兼绾府县印/
B.授常州推官/武宗南巡/江彬纵其党横行州县/将抵常州/民争欲亡匿/时知府暨武进知县咸入/觐曰韬兼绾府县印/
C.授常州推官/武宗南巡/江彬纵其党横行州县/将抵常州/民争欲亡匿/时知府暨武进知县咸入觐/曰韬兼绾府县印/
D.授常州推官/武宗南巡/江彬纵其党横行州县/将抵常州/民争欲亡匿时/知府暨武进知县咸入/觐曰韬兼绾府县印/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父老,古代乡里管理公共事务的人,多由年岁大德望高的人担任,有时也用作老年人的尊称。
B.织造,明清于江宁、苏州、杭州各地所设的专门织造宫廷所需丝织品的机构,也指该机构的相关官员。
C.先,古代用以尊称已故之人,如“先考”“先妣”分别是对已故父母的尊称。
文中“先”指先帝。
D.隆庆,明朝皇帝明穆宗的年号。
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一个皇帝使用一个年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曰韬不惧江彬,智勇以对。
江彬放纵党羽横行州县,在他们将抵达常州时,张曰韬发动民众积极应对,最终使江彬党羽疑有他变而退去。
B.张曰韬上书御史,赢得主动。
张曰韬上书巡按御史说明江彬横行情况,恰好御史东郊率领部队路过常州,将情况向皇上报告,事件得以平息。
C.张曰韬积极进言,指陈政弊。
杨廷和等争论织造之利弊,张曰韬积极上言希望皇上明辨是非,信任大臣,斥逐小人。
但进言未被采用。
D.张曰韬不惧龙威,抗疏力争。
皇上下旨任命席书为尚书,他与同僚胡琼上书竭力反对;受杖刑后他仍口述奏书揭发奸臣陈洸的罪行。
13.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仅语。
(10分)
(1)常州比岁灾,物力大屈,无可啖若曹。
(2)既营之以重资,而欲其不责偿于下,此必无之事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送裴判官自贼中再归河阳幕府①岑参
东郊未解围,忠义似君稀。
误落胡尘里,能持汉节归。
卷帘山对酒,上马雪沾衣。
却向嫖姚②幕,翩翩去若飞。
【注】①安史之乱期间,裴判官在洛阳落入叛军手中,出逃后,欲重归河阳幕府。
②嫖姚:指汉代名将霍去病,曾任嫖姚校尉,这里借指当时据守河阳的李光弼。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本诗从国难起笔,感慨局势艰危,而朝中却罕有忠义报国如裴判官之辈。
B.“胡尘”借指叛军攻势凶猛,此处突出了裴判官落入敌军时的危急形势。
C.用苏武持节归汉的典故,赞扬裴判官主动请缨出使,深入敌营不辱使命。
D.尾联描写传神,意在表达裴判官重获自由后与诗人宴饮时的喜悦之情。
E.全诗洋溢着守节不移、忠义报国的沸腾热血,读慷慨豪壮,感奋人心。
15.本诗颈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韩愈在《师说》中说,从师与年纪无关,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比自己年纪大的人,闻道在自己之前,要以之为师;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
写了边疆将士既思念家乡又渴望建功立业的矛盾心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我们是老邻居了,你有麻烦尽管开口,我必定鼎力相助
....
②网络商家要有诚信之行,消费市场能够长久繁荣,要求商家一定要守住诚信之根,
,赚一把就走的行为,最终只能是害人害己。
竭泽而渔
....
③一年一度的购物狂欢节日渐临近,各大商家厉兵秣马
,使出浑身解数迎战双十一,
....
天猫亿万红包、京东折促秒杀等场景争相上演。
④刚进厂时,张小龙并不被人看好,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技术人员,但凭着耳软心活
....和踏实勤恳,现在已经成为厂里的技术骨干之一。
⑤大学毕业后,他回到家乡,积极投身于经济建设之中,成为家乡自改革开放以最出。
色的企业家,真可谓衣锦还乡
....
⑥澳门不仅以博彩业闻名遐迩,还是东西方文化融合共存、风貌独特的城市,在灯红
..中沉淀着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
酒绿
..
A.①③⑥B.②③⑤C.①④⑤D.②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从英国BBC拍摄的《中华故事》,到韩国BS的《超级中国》、日本NH的《中国力量》,越越多的外国媒体摘下“有色眼镜”,开始客观审视中国、传播中国对全球文明进程作出的新贡献。
B.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研究团队将量子通信的安全距离首次突破百公里,打开了量子通信技术实用化的大门。
C.“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是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倡议,中国未数十年的改革开放将围绕这一构想为布局展开。
D.要形成健康绿色的网络传播生态,除了依靠法治手段,还要重视网络伦理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网络传播。
19.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假如一个人无法改变他置身的时代,那就不如改变自己——。
这一点,苏东坡做到了,当然,是历经了痛苦与磨难之后,一点一点地突围并最终脱胎换骨的。
苏东坡的豪放气质,除了天性使然,更因为苦难与黑暗给了他一颗强大的内心,可以笑看大江东去,纵论世事古今。
他豪放,因为他有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