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花阴》导学案教师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醉花阴》导学案(教师版含答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词的内容,理解词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2.能总结词的意境,体会词的意境美。

3.体会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生活的方式来创造意境的好处。

二、知人论世,作者、作品介绍
1、作者简介
2、了解李清照生平
三、预习词作,完成习题
1、有节奏地朗读《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2、基础知识自测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故她的词被称为“易安体”,南宋女词人,济南章丘人,婉约派代表词人。

作品集《漱玉词》
四、感悟鉴赏
1、如果我们要用词中的一个字来概括词人的感情,是哪一个字?

2、词人为何而愁?
思念丈夫,寂寞无聊
3、哪些词语最富有表现力地表达了相思?
“永”写出了时间的漫长。

点出了愁的长久。

透露出独处香闺、度日如年的心境。

“又”表明与亲人离别已久,独过佳节已非一回。

“凉”不只是肌肤所感之凉意,更是心灵所感之凄凉。

“透”点出了秋寒心冷,辗转反侧。

3、结合全篇品味“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佳在何处?
这三句直抒胸臆,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

结构上,和首句的“愁”字相呼应。

愁是原因,瘦是结果。

手法上,运用夸张比喻,描写出鲜明的人物形象(衣带渐宽,腰肢瘦损)。

内容上,“瘦”字,归结全篇的情意。

贯穿全词的愁绪因“瘦”而得到了最集中最形象的体现。

五、拓展链接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译文欣赏
荡罢秋千起身,懒得揉搓细嫩的手。

在她身旁,瘦瘦的花枝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她身上的涔涔香汗渗透着薄薄的罗衣。

突然进来一位客人,她慌得顾不上穿鞋,只穿着袜子抽身就走,连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下来。

她含羞跑开,倚靠门回头看,又闻了一阵青梅的花香。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译文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

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

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

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

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