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诚信的名人故事10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诚信的名人故事10个
一、商鞅立木为信
春秋战国时,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
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
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
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五十两。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出来将木头扛到了北门。
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两金。
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
这个故事表明,诚信是政令得以推行的重要保障,只有执政者讲诚信,民众才会信任并积极响应政府的举措。
二、季布一诺千金
季布是秦朝末年楚汉相争时项羽的部下,他为人仗义,好打抱不平,而且非常讲信用,只要他答应的事,就一定会努力做到,因此在当时名声很好。
当时楚地有句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
结果他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使他免遭祸殃。
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
季布的故事告诉我们,诚信是一个人宝贵的财富,它所带来的信任和声誉会在关键时刻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
三、曾子杀猪
曾子的妻子准备去赶集,儿子在一旁哭闹着也要一起去。
妻子哄骗儿子说:“你在家好好呆着,等我回来杀猪给你吃。
”妻子赶集回来后,曾子便捉猪来杀。
妻子阻止说:“我不过是跟孩子闹着
玩的。
”曾子说:“和孩子是不可说着玩的。
小孩子不懂事,凡事跟着父母学,听父母的教导。
现在你哄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啊。
”于是曾子把猪杀了。
曾子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
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品德塑造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家庭环境中培养诚信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四、华盛顿与樱桃树
乔治·华盛顿小时候,他的父亲送给他一把小斧头。
华盛顿为了试试斧头的锋利程度,就把父亲最心爱的一棵樱桃树砍倒了。
父亲发现后非常生气,质问是谁干的。
华盛顿虽然害怕受到惩罚,但他还是勇敢地站出来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父亲听后,不但没有惩罚他,反而对他的诚实感到欣慰。
这个故事广为流传,成为教育孩子要诚实的经典范例。
华盛顿从小就展现出的诚信品质,也为他日后成为美国的开国元勋奠定了道德基础。
五、晏殊信誉的树立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
14岁时他被地方官作为“神童”推荐给朝廷。
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
结果晏殊发现考试题目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
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
在为官期间,晏殊也始终保持着诚实谨慎的态度,在同僚中树立了很高的信誉。
他的诚信之举使他在仕途上不断发展,也赢得了他人的尊重。
这表明在学业、仕途等各种竞争环境中,诚信始终是一个人立足的根本。
六、皇甫绩守信求责
隋朝时的皇甫绩三岁时就失去了父亲,母亲一个人难以维持家
里的生活,就带着他回到娘家住。
外公见皇甫绩聪明伶俐,又没了父亲,挺可怜的,因此格外疼爱他。
皇甫绩的外公叫韦孝宽,韦家是当地有名的大户人家,家里很富裕。
由于家里上学的孩子多,外公就请了个教书先生,办了个自家学堂,当时叫私塾。
皇甫绩和表兄弟们都在自家的学堂里上学。
有一天,皇甫绩和他的表兄弟们贪玩,没有按时完成先生布置的功课。
外公知道后,非常生气,要重重地处罚他们。
表兄弟们都吓得跪了下来,哀求外公饶命。
外公看在他们年龄小的份上,免了他们的体罚,但是对皇甫绩说:“你年龄最小,平时又很听话,这次就不罚你了。
”皇甫绩一听,却主动要求外公处罚自己,他说:“我们订了学规,大家都不遵守,学规就没有意义了。
如果外公因为我年龄小就不处罚我,那以后我也不会遵守学规了。
”外公听了非常感动,就答应了他的要求,按照学规打了他二十大板。
皇甫绩以自己的守信和对规则的尊重,成为一个讲诚信的典范,这种品质有助于他日后在学业和事业上的发展。
七、李苦禅烧画
著名国画大师李苦禅是一位重诺守信的人。
他为人爽直,凡答应给人作画,从不食言。
有一次,有位老朋友请他作一幅画,李苦禅欣然应允。
可是因为当时事情太多,未能及时完成画作。
不久,他突然接到老朋友病故的讣告。
他非常愧疚,觉得自己失信于人,于是他立即挥毫作了一幅画,并郑重地题上老友的名字,将画带到老友的坟前,然后把画烧掉。
他说:“老弟啊,我失信了,这幅画你就带去阴间吧,算是我给你的赔礼。
”李苦禅用这种独特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诚信的坚守,他的行为展现了诚信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即使朋友已去世,他也不愿意违背自己的诺言。
八、郭沫若与芭蕉花
郭沫若小时候很孝顺。
有一次,他的妈妈得了一种“晕病”,郭沫若听说芭蕉花可以治这种病。
于是他和哥哥一起跑到一座花园
内找这种花。
恰好那座花园里的芭蕉花开了,他和哥哥便偷偷地摘了一朵,带回家给母亲治病。
母亲问他芭蕉花是从哪里来的,郭沫若虽然想给母亲治病,但还是如实回答了。
母亲听后,非常生气,教育他说,“孩子,虽然你是为了给我治病,但偷东西是不对的,做人一定要诚实。
”郭沫若深受教育,从此更加注重品德修养,尤其是诚信这一品质。
这个故事说明,即使出于好心,也不能违背诚信的原则,诚信是一种基本的道德底线。
九、韩信报恩
韩信落魄时,曾在城下钓鱼,有几位老大娘在河边漂洗丝棉。
其中一位大娘见韩信饿了,就拿出饭给韩信吃。
几十天都如此,直到漂洗完毕。
韩信很感激,对那位大娘说:“我将来一定要重重报答您。
”大娘生气地说:“大丈夫不能养活自己,我是可怜你才给你饭吃,难道是希望你报答吗?”后来韩信做了楚王,他没有忘记当年的承诺,派人找到了那位大娘,并送给她一千两黄金作为报答。
韩信的故事体现了他的诚信品质,他富贵之后不忘昔日之恩,信守承诺,这也是他被后人敬仰的原因之一。
十、宋庆龄遵守诺言
宋庆龄有一次与一所小学约定去看望小学生,可是到了约定日期,天下起了大雨,大家都以为宋庆龄奶奶不会来了。
但是宋庆龄仍然冒雨前去赴约。
当她出现在小学生们面前时,大家都非常感动。
宋庆龄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诚信的含义,她的行为告诉我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遵守自己的诺言,尤其是在与孩子的交往中,这种诚信的示范作用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