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鸟(99期)——黑翅长脚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日一鸟(99期)——黑翅长脚鹬
黑翅长脚鹬2018年拍摄于山西运城盐湖
黑翅长脚鹬:鸻形目反嘴鹬科长脚鹬属的鸟。
又名红腿娘子、高跷鸻。
高挑修长的黑白色鹬。
高挑、修长(37厘米)的黑白色涉禽。
特征为细长的嘴黑色,两翼黑,长长的腿红色,体羽白。
颈背具黑色斑块。
雄鸟繁殖羽(夏羽):额白色,头顶至后颈黑色,或白色而杂以黑色。
雌鸟繁殖羽(夏羽):头颈均为白色,但眼后有灰色斑。
雄鸟非繁殖羽(冬羽):和雌鸟夏羽相似,头颈均为白色,头顶至后颈有时缀有灰色。
雌鸟非繁殖羽(冬羽):和雄鸟基本相似,但整个头、颈全为白色。
上背、肩和三级飞羽褐色。
幼鸟:褐色较浓,头顶及颈背沾灰。
虹膜-粉红;嘴-黑色;腿及脚-淡红色。
叫声:高音管笛声及燕鸥样的 kik-kik-kik声。
黑翅长脚鹬分布在欧洲东南及南部、印度、中国及东南亚、北非、澳大利亚、加拉帕格斯群岛、夏威夷、加拿大中部和南部、美国西部和东南部。
在中国新疆西部、青海东部及内蒙古西北部繁殖,越冬于台湾、广东及香港等地,全境有过境纪录。
黑翅长脚鹬栖息于开阔平原草地中的湖泊、浅水塘和沼泽地带。
非繁殖期也出现于河流浅滩、水稻田、鱼塘和海岸附近之淡水或盐水水塘和沼泽地带。
常单独、成对或成小群在浅水中或沼泽地上活动,非繁殖期也常集成较大的群。
有时也进到齐腹深的水中觅食。
黑翅长脚鹬主要以软体动物、虾、甲壳类、环节动物、昆虫、昆虫幼虫,以及小鱼和蝌蚪等动物性食物为食
黑翅长脚鹬的繁殖期为5—7月。
营巢于开阔的湖边沼泽、草地或湖中露出水面的浅滩及沼泽地上。
常成群在一起营巢。
每窝产卵4枚,偶尔3枚。
颜色为黄绿色或橄榄褐色,具黑褐色斑点,卵的形状为梨形或卵圆形,大小为41—47×29—33毫米,重22克左右。
雌雄轮流孵卵。
孵化期间如遇干扰,巢区所有亲鸟均群起飞到干扰者头顶上空盘旋、鸣叫,时飞时落,引诱干扰者离开。
孵化期16一18天。
文字参考网络,图片拍摄于2018年山西运城盐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