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一中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一年级历史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山一中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一年级历史试卷高一年级历史试卷
卷Ⅰ(选择题共80分)
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计8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2008年安理会授权各国进入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并采取强制性措施打击海盗,随后中国政府派海军舰艇赴此海域实施护航。
这显示了新时期中国外交活动的特点之一是
A.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B. 支持非洲国家的民族解放斗争
C. 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D. 积极参与联合国的活动
2. 近代以来.欧美一些国家都通过各种方式确立了各自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下列法律文献确立君主立宪政体的是
①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②美国1787年宪
法③法国1875年宪法④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A. ①④
B. ①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3. “在那美丽的西湖边/有一棵红杉树/越过重洋/来自彼岸/滋润着友谊雨露/红杉树/你带来了美国人民的深情/你扎根在中国的沃土。
”这是1981年红遍全国的歌曲《红杉树》的歌词,促成此歌曲诞生的政治事件是
A. 1954年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
B. 1955年中国参加亚非会议
C.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D. 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4. 黑格尔说“中国人除了皇帝一人外都不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古希腊有部分人知道自己是自由的”。
在古希腊知道自己自由的这“部分人”是
A. 妇女
B. 外邦人
C. 公民
D. 奴隶
5. 古代罗马的历史一般分为三个时期,即王政时期,共和国时代和帝制时代。
随着古罗马历史的变迁,古罗马法律思想也经历了形成,发展,兴盛,衰落等几个阶段。
在帝国时代,罗马法律的适用范围是
A. 罗马平民
B. 罗马公民
11. 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后,两国未再签订类似条约。
这主要是因为
A. 双方的战争威胁消失
B. 苏联的政治经济改革
C. 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D. 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
12. 地理环境对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有一定影响。
古代希腊大多数城邦实行民主政治,而古代中国却走上中央集权道路。
导致希腊城邦实行民主政治的自然地理因素有
①山地多②港湾多③岛屿多④人口众多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3. 伯利克里说:“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
”这里的“人民”是指
A. 雅典男性公民
B. 雅典妇女
C. 外邦人
D. 奴隶
14. 古代罗马为丰富和发展西方古代政治文明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从罗马建国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罗马产生的法律统称为
A. 自然法
B. 习惯法
C. 公民法
D. 万民法
15. “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
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
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
”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
A. 重视法律程序
B. 保留习惯旧俗
C. 强调法官至上
D. 体现人人平等
16. 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决定性转折点。
”这里“转折点”指的是
A. 《权利法案》剥夺了国王的权力
B. 国家权力的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 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
D. 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17. 下图是为纪念历史上一部重要文献颁布300周年而发行的纪念币,这部重要文献是近代西方代议制民主政体基本确立的标志。
这部重要文献是
A. 英国的《大宪章》
B. 英国的《权利法案》
C. 法国的《人权宣言》
D. 美国的1787年宪法
18. 《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一书评论道:《联邦宪法》是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
这体现了该宪法的主要特点是
A. 遵循权力的制约与平衡原则
B. 实行中央和地方权力互相制约
C. 坚持大小州利益妥协的原则
D. 按照三权分立原则建立权力机
构
19. 1787年宪法使独立后的美国从邦联制发展为联邦制共和政体,其重要作用是
①结束了松散状态,维护了国家统一②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权益的要求③确立了美国的责任内阁制④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20. 1787年宪法使美国形成了
①总统制②联邦制③共和制④民主制混合的国家制度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1. 1875年宪法的一项修正条文宣布:“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
”这一修正条文的意义在于
A. 消灭了法国的家族势力
B. 恢复了等级制度
C. 只有平民才能当选法国的总统
D. 堵塞了所有君主派的复辟之路,巩固了共和制度
22. 在德意志帝国里,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
军官均由皇帝任命,将军的地位高于政治家,议员都被讥笑为“绵羊脑袋”。
被称为“骑士皇帝”的德皇威廉二世发出的第一道圣旨就是“致我的军队”。
上述材料反映了德意志的最大政治特点是
A. 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B. 君权至上和君主专制
C. 德意志政治家和议员地位低下
D. 将军享有国家最高的政治权
力
23. 某班同学在学习巴黎公社时,对巴黎公社产生了以下四种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A. 巴黎公社反映出资本主义的发展已呈下降趋势
B. 巴黎公社是当时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C. 巴黎公社如果建立工农联盟就能够获得成功
D. 巴黎公社是各种偶然因素促成的一个特殊事件
24. 某中学一历史研究小组对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进行探究,有同学提出“为什么说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对这个问题,有四位同学产生了争议。
你认为他们的回答当中最正确是
A. 甲同学:皇帝和帝国宰相掌握行政大权
B. 乙同学:联邦议会权力较大,帝国议会权力较小
C. 丙同学:行政机构权力大,立法机构权力小
D. 丁同学:行政机构控制了立法机构
25. 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
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
这一材料不能说明
A. 罗马法中有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纠纷的内容
B. 法律程序严谨、详尽
C. 罗马法得到恢复并树立威信的原因之一是它包含的平等、公正等法律观念
D. 罗马法因具有资产阶级性质得以在近代推广
26. 亚里士多德说:“德拉古(公元前621年担任雅典司法执政官)制定了他的法典,其制度如下:凡能自备武装的人有公民权利,这些人进行选举,九执政官和一些司库官有财产不少于十米那些无负累的人们中选出,司令官和骑兵司令则有财产不少于一百米那,无负累的人们中选出。
”由此可以看出,在古代雅典,要想成为公民并行使公民权利,必须
①父母祖籍均属于本邦人②拥有一定财产③能自备武装④成年男子
A. ①②③④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27. 《四月提纲》发表不久,列宁在《两个政权》中强调:“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不弄清这个问题,便谈不上自觉地参加革命,更不用说领导革命。
”这表明列宁
A. 强调两个政权并存局面不可避免
B. 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观点
C. 肯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长期性
D. 提出与临时政府合作的必要性
28. 下图是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
中国建交最高峰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 万隆会议圆满成功的影响
C.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29. 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政变,赶走了国王詹姆士二世,其女儿玛丽和她
的丈夫威廉在英国联合执政。
这次行动对英国社会发展所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 结束了英国的君主制度
B. 使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C. 开始确立相对稳定的资产阶级统治秩序
D. 彻底铲除了英国社会中的封建残余势力
30. 长期流亡国外的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回到俄国,发表了《四月提纲》,其中他提出
A. 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B.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 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D. 立即发动武装起义
31. 一学者这样评价某国政治制度演进:“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俱厉,较少的深思高论,只有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着障碍走,怎么消耗少,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大步。
”他评价的是
A. 英国君主立宪制
B. 德国君主立宪制
C. 美国总统制共和制
D. 法国共和制
32. 《世界文明史》介绍:罗马成文法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罗马城市行政官在执法过程中所做的决定……行政官……可以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做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
他的这种决定成为事实上的判例法。
”由此可见,罗马法的显著特点是
A. 具有较为明显的习惯法传统
B. 内容庞杂且受行政因素影响
C. 结构松散但有普遍的适用性
D. 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33. 《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
这一法典的产生源自
A. 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
B. 奴隶反对奴隶主的斗争
C. 罗马帝国的对外扩张
D. 贵族反对教皇的斗争
34. 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开启了近代代议制民主的先河。
该法案旨在限制
A. 平民的权力
B. 商人的权力
C. 教会的权力
D. 国王的权力
35. 近代欧洲某国宪法规定: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会议和帝国会议;首相主持帝国政
府,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联邦议会不能自行通过任何一项对政府不利的法案。
这
些规定表明该国
A. 实行君主立宪制
B. 首相没有任何权力
C. 皇帝统而不治
D. 联邦议会掌握国家最高权力
36. “从世界史的观点来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
”对“新的、不同类型”的正确理解是:
A. 确立了现代政党制度
B. 实现了民族的独立
C. 确立了议会主权的原则
D. 开创了现代政体新形式
37. “俾斯麦依照自己的方式,依照容克的方式,完成了历史上的进步事业……”,这种“完成了历史上的进步事业”的“方式”对德国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形成产生的影响是
A. 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B. 建立了资产阶级总统制
C. 建立了与英国完全一样的君主立宪制
D. 建立了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
38. 有学者认为,1688年“光荣革命”开辟了一条英国式的发展道路,其基本含义是
A. 为现代英国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B. 以法律制约王权,实行以法治国
C. 以和平方式进行变革,推动社会进步
D. 克服王权的专制,建立议会的主权
39. 2010年1月,海地发生大地震,中国八名维和警察在地震中光荣牺牲。
中国在海地的维和行动体现了当前我国外交的新特点是
A.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 参加联合国框架内的国际活动
C. 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活动
D. 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40. 某同学为“古罗马的政治文明”的课题作了一个幻灯片提纲,你认为其中哪一项应该修改?
A. A
B. B
C. C
D. D
卷Ⅱ(非选择题共20分)
二.非选择题
41. 每个国家基于自己的历史和现实,其政治制度必然会有自己的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首先是“权利法案”(1689),规定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停止实施任何法律和征收任何新税……第三是“三年法案”(1694),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一次议会,每届议会的任期不得超过三年……英国的王权还从来没有被套上这么多的“紧箍咒”。
这个以往一直自以为只受制于上帝的权威,如今已完全受制于议会了,其神圣的光环已荡然无存。
至此,国王的专权在英国已了无可能。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美国)《联邦宪法》的制定者们在热切希望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于一切形式的专制政治的警惕……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性要素应运而生。
这些制度性要素主要就是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亦即通过各州与联邦政府的分权……,来实现各种政治权力之间的全面制衡,以防止任何一个政治势力单独控制全国的政治生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德意志帝国宪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权利法案》使英国的王权发生了什么变化?18世纪初,
英国王权是如何被进一步架空的?
(2)据材料二概括美国联邦制所体现的权力结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是如何通过“各州与联邦政府的分权”来实现政治权力的制衡的。
(3)从君主的权力方面谈谈材料一和材料三反映的政治体制有何不同点?联系两国政治体制确立的背景分析其原因。
(4)如以上述材料作为研究性学习素材,请你为该组材料确定恰当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