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游物外 PPT课件 图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范围:水击三千里、扶摇而上九万里
•野马也,尘埃也,物生之以息相吹也。
表判断,是
主谓间,取独 动词,用
句末语气词
山野的雾气,空中的尘埃,都是 大自然中各种生物(用)气息吹 拂所致。
理解:写鹏鸟南飞有所待,并以 “野马”“尘埃”做比较,表明世 间五万物都有所待。 水雾尘埃:要靠气息相吹。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神游物外
让我们一起进入庄子的世界……
庄子思想与其余诸子思想的比较
孔孟之道偏重主体精神的开掘,强调个 体对于群体和社会责任,以克己的修为去求 “仁爱”,去编织温情世界,堪称“入世之 学”。
韩非则将政治与人生熔为一炉,摆脱道德 羁绊,夸大人的兽性和利己之心,将人生纳 入政治的铁幕,不愧“治世之学”。
----远行备粮:越远准备越多。
★庄子用行路备粮的比喻反驳,去得远,其凭借也 须大;去得近,其凭借就小。
归纳第一部分段意
鹏鸟奋飞:必须凭借强大的风力。 水雾尘埃:要靠生物气息相吹。 万物都有所待; 大舟无力:因为积水不深。 都没有绝对自由 杯水胶地:因为水浅舟大。 蜩鸠嘲鹏:不知自己“所待”。 远行所待:备粮,越远所待越多。 根据上面分析,可以归纳首段段意如下: 阐明世间万事万物,大至鹏鸟,小至尘埃,它们的活 动都“有所待”,都是不自由的。
彭祖
理解:这里运用“小知”与“大知”、
“大年”与“小年”的不同,进一步强调 说明人在认识上的大小区别。在庄子看来, 万物既然都有所待,有人为地以小比大, 这本身就是可悲的。这里实际上是承接上 段蜩蝉与学鸠嘲笑鹏鸟一事展开议论的。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主谓间,句 中 语 通
三、解 题
“逍遥”也写作“消摇”, 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
“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 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四、朗读课文,积累字音
北冥(míng ) 鲲鹏( kūn ) 抟( tuá n ) 迁徙( xǐ ) 坳堂( à o ) 草芥( jiè ) 夭阏( è ) 決起(xuè )
蜩蝉( tiá o ) 舂粮( chōng ) 蟪蛄( huì gū) 大椿( chūn ) 斥鴳(chìyà n) 泠然( líng ) 万仞( rè n ) 蓬蒿( hāo )
如果按照冯友兰先生的哲学观点,猎人的思想境界是 道德境界;孔子的思想境界是道德境界中的最高境界; 而庄子的思想境界则是天地境界。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一事当前,应当抬高视野,尽 量把目光投得更远些;拉宽心境,尽量把心胸放得更 宽些。这样,我们的内心也就更加宽松自由了。
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 人们把孔子称为“圣人”,称庄子为“神 人”。如果说孔子是儒家的代表,那么庄子 就是道家的化身。
现利
地位之心,入于精神自由的“逍遥”
之境。
鹏程万里、御风而行、越俎代庖、 大相径庭、不近人情、形如槁木、 朝三暮四、庄周梦蝶、游刃有余、 踌躇满志、旁门左道、盗亦有道、 唇亡齿寒、独来独往、善始善终、 莫逆之交、人人得而诛之。
《庄子》庄周和他 的门人以及后学所 著。今存33篇
一、庄子生平
庄子,名周。战国中期人。著名的 哲学家、文学家。他继承和发展了
老子的哲学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
要代表人物。并称“老庄”。把智
慧、文明看成是社会动乱的原因,
主张“绝圣弃智”,把社会理想寄
托于“愚而朴”的蒙昧时代。他把
随命运摆布作为最高的品德。庄子
一方面宣扬如何养生、全身,一方
面宣扬人生如梦、乐死恶生。为了
也有人称他的作品是"文学的哲学、哲学的 文学"。
二、写作背景
庄子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国古代社会 大变革、大动荡、大战乱的时代,其时周 王朝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演 愈烈,战争也空前残酷。庄子对这样的社 会现实及统治者深为不满,时时进行尖锐 的批判,发出沉痛的抗议;他对自己无力 改变这样的社会现实心有不甘,想用自己 的一套思想和人生观来影响和改造人们。 这正是庄子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和主观原 因。
助词,
取独 气词 “矣” 的
表判断
。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兼词,于 代 词 , 之,在那 它 里
代词, … …

的人
汤问政于棘这种情况。在那草木不生的北方, 有一个深海,那是天然形成的水池。那里边有 一条鱼,它的身子有几千里宽,没有人知道它 有多么长,它的名字叫作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
倒一杯水在堂上低洼的地方,那么就只 能用小草做它的船,放上一只杯子就着 地了,是水太浅而船太大的缘故。
----置杯胶地:因为水浅舟大。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
主谓间,句 中 语 表条件,
取独 气词 那么
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
表承接, 就
从这以后才, 然后才开始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连词,表递进, 句中语气词 表条件,
况且、再说
那么
再说(如果)水积聚不深厚,
那么它负载的大船就没有力量。
----大舟无力:因为积水不深。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状语
介 词 , 在 、 助词,的
代词,
后置

它的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兼词,于之,在 这里
表并列
主谓间,取独 是……,还 语气助词 连词,
是……
表因果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代词,它 语助
语气词
天色深蓝,是它的真正颜色吗?还是因
为天高地远而看不到它的尽头呢?鹏从
高空往下看,也不过这样罢了。
----高空中的大鹏和地上的人一样, 都不能真正认识天。从另一角度说 明大鹏受到限制,是不自由的。
从最大的到最小的,庄子都在说一个意思, 万物都要有所凭借,没有绝对的自由。作者 还用了什么例子来说明?
字词整理
1 找出本段的通假字
北冥有鱼 三餐而反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怒而飞 奋发
志怪者也 记载
时则不至 有时
决起而飞 快速的样子
而后乃今培风然后才开始 适莽苍者 往
腹犹果然 很饱的样子 之二虫又何知 此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表选择
其视下也
代词
翻译: 南冥者,天池也.
判断句 南冥是天然形成的大海.
内篇7篇 一般认定庄子 自撰
外篇15篇 杂篇11篇
出于庄子门 人及后学之 手
文笔汪洋恣肆,想象奇特丰富,气势波澜 壮阔。 《庄子》善于虚构,大多是寓言作 品,“寓真于诞,寓实于玄(深奥、玄妙)” 想象丰富,多用夸张、比喻、拟人等修辞方 法。
"郭沫若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 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

东西
为……
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
表判断, 表原因,

因为
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代词, 他 译文:楚国的南边有冥灵这种树,以五百年为一个春季,五百年为 一个秋季;远古时代有一棵大椿树,以八千年为一个春季,八千年 为一个秋季,(这就是寿命长的)。可是彭祖如今独自以长寿闻名于 世,一般人与他相比,不是很可悲吗?
道它有几千里。鲲变化成鸟,鸟的名称叫鹏。鹏的背,
不知道它有几千里。奋起而飞,它的翅膀就像天边的 云彩。
理解:描述鲲鹏的形象——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 莫测,奋飞时气势壮美。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
主语后,表判断 句末语气词,不译 主谓间,取独
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主谓间,取独 介词,到
----蜩与学鸠以为自己是无所依赖的,是 自由的,因此它们嘲笑鲲鹏。蜩和学鸠不 是没有所待,而是必须凭借一点外力。
你还能从此段中找出例子来说明吗?
通“返”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
助词,……的人
助词,……的人
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助词,……的人
代词, 此、这
到郊外的人,只须准备一天三餐,回来时肚子还是饱 的;到百里外去的人,头天晚上就要捣米准备干粮; 到千里远处去的人,三个月前就要储备干粮。
楚国有一个猎户,一天上山打猎回来,发现 自己的弓丢了。家人催促他赶快上山找回来,可 猎户却若无其事地说:“算了,楚人丢了,楚人 捡,还去找什么?”
这件事传到了鲁国,孔子说:“如果去掉一 个‘楚’字,说‘人丢了,人捡’,就更有意义 了。”
后来,庄子也知道了这件事,他说:“如果 再去掉一个‘人’字,说成‘丢了,捡了’,其 意义就更大了。
在猎户失弓这件事上,表现了猎户、孔子和庄子三 人三个层次的胸襟,体现了三个层次的思想境界。
猎人面对损失,想到只要是国人能从自己的损失中获 利就不是损失,这是胸怀全国的思想境界;
儒家的祖师爷孔子认为只要有人能从自己的损失中获 得利益,都不是损失,这是胸怀世界的思想境界;
道家学派大师庄子认为自己的损失能使任何事物获利 都不算损失,这种境界已经超出人的范畴了。
表结果
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莫……者,之 , 代 词 它 。 没有…… 宾语前置
风积聚(如果)不大,那么它承载巨大的翅膀就没
有力量。所以鹏飞上几万里的高空,风就在它的下
面,然后才能凭风;背负着青天,没有什么能阻碍
它,然后才打算飞往南方。
----从最大的到最小的,庄子都在说一个意思,万物都要 有所凭借,没有绝对的自由。
写蜩和学鸠的故事为了说明什么?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
介词,和 代词,它,鹏
表修饰
表承接,就 表假设,
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如果
表 承 接 , 罢了 就
到……去 表 承 接 , 就
蝉和学鸠嘲笑鹏说:“我快速地飞起,碰到榆枋树木 就停下来,有时如果飞不上去,就落在地上罢了。哪 里用得着飞上数万里的高空再往南飞呢?”
庄子强调个性的生命价值,追求个体生活 的绝对自由,不是在物质世界,而是在精神 世界实现个体的绝对自由和理想人生境界, 实为“出世之学” 。
课文学习重点
① 了解庄子想像奇特、意境开阔、富 于浪漫色彩的写作风格。
②理解本文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 理的方法。
③理解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
④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文 言句式。
此小年也。
表判断
小智慧不了解大智慧,寿命短的不了解寿命长的。 凭什么知道它是这样的呢?见了太阳就死的“朝 菌”,不知道一月的时间变化;春生夏死,夏生秋 死的“蟪蛄”,不知道一年的时光,这就是寿命短 的。
朝菌不知晦朔, 蟪蛄不知春秋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
助 词 , ……的 把 … … 作
庄子一生穷困潦倒,却能超越贫困乐在其 中,庄子能言善辩,尤其善用寓言和小故事 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嘲讽那些追名逐利 的小人。庄子的文章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 充满了尖酸刻薄的讽刺和挖苦。他的所做所 为,经常令人瞠目结舌,又令人拍案叫绝。 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禄,甚至对于死亡,他 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五、 疏通课文意思(1-1)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
第三人称代词,它的
主谓间,取独
第三人称,它
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
句末语气词,连词,表承接 第三人称,它的 表感叹
助词,的
第三人称,它
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句末语气词,表 感叹
连词,表修饰
助词,的
译文: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称叫鲲。鲲的大,不知
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
且适南冥也。
有只鸟,它的名字叫作鹏,鹏的背像泰山,双翅展开像天 边的云,鹏乘着旋风环旋飞上数万里的高空,穿过云气, 背负青天,然后向南飞翔, 将要到南海去。
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
宾语前置
表修饰
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连词,修饰 助词,……的人
译文:《齐谐》是记载怪异事情的书. 《 齐谐》上记载说:“当鹏迁往南海时,振 翅拍水,激起几千里的波涛。它乘着旋风 环旋飞上几万里的高空,它凭借着六月的 大风离开了北海。”
鲲 (大) 鹏 形体:几千里、垂天之云
变化:神速 飞行:壮观
----六月之息
莫之夭阏者
宾语前置 没有阻碍它的东西.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反问句、固定结构 哪用飞到九万里的 高处再往南去呢? 之二虫又何知! 宾语前置 这两只虫子又知道什么?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 宾语前置
通“智”
什么 介 词 ,

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代 词 ,句 末 语 它 气词
助词,的
此大小之辩也。
通“辨”
译文:斥鴳嘲笑它说:“它将要到哪里去呢?我飞 腾起来,不过十几尺高就落下来,在蓬蒿之间自由自在 地飞翔,这也就是飞的最高限度了,而它将要飞到哪里 去呢?”这就是大和小的区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