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考试辅导解酒中药偏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酒中药偏方
酒可入药,《黄帝内经》早有记载。
少量饮之,能通经络,活血脉,解疲乏,对身体有益;多饮则会酒醉”
中酒毒”现代医学称为酒精中毒,对身体十分有害。
中医学浩瀚的药海中,能治疗酒精中毒的方药不胜枚举。
今
将常用药物中,具有解酒毒作用的部分中药简介如下:
葛花别名葛条花,系葛藤的花,始载于《名医别录》。
其性凉味甘,入脾、胃经,能解酒止渴。
治酒醉,烦渴,
取本品10〜15克,煎服;若预防酒醉,可煎汤代茶。
治饮酒太过,呕吐痰逆,头痛心烦,胸膈痞塞,手足颤摇,小
便不利,大便泄泻。
以葛花解醒汤(《兰室秘藏》)治之。
木香1.5克,人参4.5克,猪苓4.5克,茯苓4.5克,橘皮
4.5克,白术6克,干姜6克,神曲6克,泽泻6克,青皮9克,砂仁15克,白豆蔻15克,葛花15克。
煎服。
高良姜别名风姜、良姜、始载于《名医别录》。
味辛性温,入脾、胃经。
具有散寒止痛,温中止呕的功效。
《大明本草》有治转筋泻痢、反胃呕食,解酒毒,消宿食的记载。
治饮酒太过,身寒呕逆,取本品10〜15克,煎服。
若寒甚,可与法夏、生姜、香附同用。
白茅根别名茅根、茅草根等。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其性寒味甘,入肺、胃、膀胱经。
具有凉血止血、清热
利尿的功效。
《本草纲目》有止吐衄诸血及解酒毒的记载。
本品可用于热病烦渴、胃热呕逆、肺热咳嗽、吐血、衄
血、急性肾炎水肿、黄疸等症。
若解洒,可用本品15〜30克,煎服,鲜品倍用。
若治饮酒太过,伤及胃络所致胃
出血,可与仙鹤草、地榆、蒲黄同用,或单用。
以鲜品效果为佳。
丁香别名公丁香,始载于《药性本草》。
温味辛,入脾、胃、肾经。
具有温中降逆,温肾助阳之功效。
常用于
胃寒所致呕吐、呃逆及肾虚阳萎等证。
《大明本草》有治冷气、杀酒毒的记载。
治饮酒所致呕吐、身寒等证,可单
用,或与人参、生姜、法夏、柿蒂配用。
预防酒精中毒,可用本品3〜5克,泡茶饮。
桑葚别名桑果、桑枣、桑葚子等,始载于《新修本草》。
其性寒味甘,入心、肝、肾经,具有滋阴补血、润肠
通便,以及解酒的作用。
《本草纲目》谓其捣汁饮,能解酒中毒。
本品可治眩晕、失眠、消渴、便秘,及风湿关节
炎。
解酒可取鲜品100克,捣汁或煎服;若烦渴甚,可与麦冬、玉竹、天花粉等配合。
芦根别名苇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其性寒味甘,入肺、胃经,具有清热生津、止呕、利尿的功效。
治热
病烦渴、胃热呕秽、肺热咳嗽等证。
酒热烦渴、呕秽,可用本品30〜60克,煎服。
或用芦根饮:芦根15克,竹茹
9克,粳米50克,生姜5片,水煎,当茶饮。
《新修本草》谓其能疗呕逆,不下食,胃中热等证。
淡竹叶别名碎骨子、山鸡米等,始载于《本草纲目》。
其性寒味甘淡,入心、胃、小肠经,有清热除烦、利尿
的作用。
可治热病烦渴、口舌生疮等证。
治酒热烦渴,小便不利,可用本品30〜50克,煎服;或与菊花、薄荷同
煎,当茶饮可预防酒醉。
茶叶始载于《本草图经》。
其性凉味苦甘,入心、肺、胃经。
具有清头目、除烦渴、助消化、禾U尿解毒的功效。
可治头痛、目昏、多睡善寐、心烦口渴、痢疾等证。
本品有红、绿茶之分,用时任选。
酒醉可用本品泡浓茶饮;或
与菊花、金银花同用。
本品含茶碱,能利尿,抗过敏,能解除支气管痉挛及胆管平滑肌痉挛,对饮酒所致之过敏症,如荨麻疹,尤其适宜。
乌梅别名酸梅、干枝梅,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其性温味酸,入肝、脾、肺、大肠经。
具有敛肺、涩肠、生
津、安蛔的功效。
主要用于肺虚久咳、久痢滑泄、消渴、蛔厥,以及便血、崩漏等。
因其味酸能化生津液,可用于
酒热烦渴等证。
实验证明,本品有抗过敏作用,对饮酒所致过敏,如荨麻疹尤为适宜。
本品可单用,每次30克,煎服;或与生地、麦冬、葛根、花粉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