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1、吆喝ppt公开课优质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一教材分析 在西雅图的土地上,回荡着印第安酋长西雅图的著名演说。 文章以饱含深情的语言, 向我们表达了印第安人对这片土地的留恋 和 眷顾,表达了人们对土地的爱。
二、教学目标:
1.
学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圣洁、骏马、雄鹰、潺潺、回荡、 滋
润、善待、松脂、宝贵、滋养、婴儿、眷恋、闪闪发光”等词语。
2、这是“狼”的错吗?“狼”难到就该杀吗? 3、狼倒在猎枪下的一瞬,一定有很多话要说,你知道它想说 什么话吗? 4、鹿是毁灭自己的“祸首” 。鹿它想毁灭自己吗?真正的“ 祸 首”究竟是谁? 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六、作业。 写一写读了这篇课文的感受,可以写从中懂得的道理,也 可 以写知道的类似事例。并请你给凯巴伯森林设计一块警示牌。
, 了解印第安酋长西雅图发表演讲的时代背景。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一课时 一、设疑,引入新课
1.完成填空练习: ( )的土地
学生口头填空,教师板书词语
2.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来到这样一片土地上──《这片土地 是
神圣的》 。 (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
3.
解题。理解“神圣”的意思(原指极其崇高而庄严,不可亵 渎
品读吆喝,体会情感
2.面对这样的吆喝,作者怀有怎样的感情呢? 找出文中相关语句朗读并分析。
(1)白天就更热闹了,就像把百货商店和修 理行业都拆开来,一样样地在你门前展销。 (2)到了夜晚,叫卖声也十分精彩。 这些语句体现出作者对“吆喝”这一 老北京民俗风情的喜欢和怀念之情。
品读吆喝,体会情感
3.齐读最后一段,说说流露出作者怎
” 这句话再一次表明了人类与大自然紧密相连的关系, 同时也告 诉 我们:不应该以旁观者的姿态去面对,而应该用主人的身份去保 护自 己的家园。 3.师读第一自然段,引导:就在这每一部分都那么神圣的土地 上,呈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生自由阅读1—3自然段,想象,交流自己“看到”的画面。 小结:我们尊重这片土地上的任何东西,它们是那样圣洁 。 4.引读2.3自然段。
重点理解以下语句,并相机指导朗读:
1“对我们这个民族来说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圣的。 ” “
我们这个民族”──印第安人,演讲的原文中自称为红人 。
2
“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这句话充分地表明了人类与大地不可分割的关系, 也预示着这 片 神圣的土地对于我们有多么重要。
3
“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 园。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 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介绍的? 作者回忆了小时候在北京城,一年四季从早 到晚的吆喝声。按时间的顺序介绍。 2.读第一自然段,讨论:这段你读懂了什 么?这段与第二、三自然段有什么联系?
这一段是全文的总起句,总领下文。 第二自然段紧扣“从早到晚”写吆喝,第 三自然段紧扣“一年四季”写吆喝。
三、研读课文1—3自然段,初步理解“神圣”
1.
正像同学们刚开始上课时所说的,我们常用广阔、肥沃(列 举
学生填空时用的词语)等词语来形容土地,而作者却选择了“神 圣 ”这个词语。那么1.2.3自然段中,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这片土 地是神圣的?边读边想边勾画,并批注下自己的感受。
2. 交流表现“神圣”的词句。
11 吆喝
走近作者,了解背景
萧乾(1910—1999),原名萧 炳乾,蒙古族,北京人。著名的记
者、作家、文学翻译家。主要著译
作有《梦之谷》《人生百味》《莎 士比亚戏剧故事集》《尤利西斯》 等。本文节选自《北京城杂忆》。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轻声读课文,圈画出生字和不懂的词。 yāo 吆 chāi 拆 tànɡ 烫 ɡuā zhōu 刮 粥 xiāo tānɡ 销 汤 chuāi xiù 揣 袖 lòu 漏 fàn 贩 lì 栗 sǎnɡ 嗓 tì shǔ 涕 薯 zhā 楂
5.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体会“吆喝” 的作用、方式与技巧。 就是一种口头广告,营销手段。 吆喝的作用: 变着法儿吸引顾客,变化多端。 吆喝的技巧: 本段中“比如……有的……有简单些的…… 有的……”是围绕中心句来具体写“吆喝”的 方式:①吆喝制作的过程;②借甲物形容乙物; ③戏剧性吆喝。
品读吆喝,体会情感
) 。 过渡: “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为什么用“神圣”来形 容 呢?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 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 的是什么? 2、 交流主要内容,了解“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补充介 绍文章背景。 19世纪50年代,“华盛顿特区”的白人领袖想购买美国西北部的 印第安人领地。本文是根据当时印第安人酋长西雅图的回信编译的。 西雅图对白人很友好,为了纪念他,美国西北最大的海岸城市命名为 西雅图。白人居民还在他的墓地上建立了纪念碑。 3、 围绕“神圣”,理清文章脉络。 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神圣”讲了哪些内容?
在大众 传媒如此发 达的今天, 吆喝还有没 有作用?
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把家乡的吆喝或者类似吆喝的口头文化
遗产记录下来,为抢救和保护传统民俗文化做
点贡献。 2.为家乡的某一特产创作一句“吆喝词”。
板书设计
从早到晚
吆喝
一年四季
喜爱、怀念
(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3 同桌讨论,设计一条宣传环保的公益广告,然后全班交流。 4 画一幅环保宣传画和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13.只有一个地球 自然资源类别 具体特点 人类破坏行为 造成后果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 3. 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4.
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关系,懂得应该保 护
环境,爱护家园。 三、教学重点:通过诵读,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人与自然息 息 相关的情感。 四、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获得对 自 己生存的土地、家园的深刻认识,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收集关于美国印第安人和首领西雅图的知识
1. 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
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三、教学重难点:
把握课文内容, 明白菲格雷特总统为大瀑布举行葬礼的目的和 意 义,激发学生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情感。 教学准备:注意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想想我们该为此做些 什 么?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同学们听过哪些有关狼的故事?你觉得狼是一种怎样的动 物?请你用几个词语说出“狼” 给你留下的印象。 你为什么这样认为 ? 板书:狼 2、你鹿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请你用几个词语说出“鹿”给你
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3.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完成表格的填空。 时间 大清早 白天 夜晚 吆喝的内容 涉及的行业
思考:这一段是围绕哪 一句来写的?
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 四季不同的吆喝内容。
体会作者对无忧的童年生活的的怀念之情。 用“非……不可……”造句。
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留下的印象。板书:鹿
过渡:是啊,在我们的印象中,狼是一种凶残的动物,应该 毫不留情地消灭。 可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鹿和狼的故事》 这篇课文 , 却要告诉我们另外一种看法。 板书课题:鹿和狼的故事 二、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发生在凯巴伯森林的一个什 么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准备质疑。 3、想想全文可以分为几个自然段,概括每段的段意。
1.老北京的吆喝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你 更喜欢哪一种吆喝?为什么? (1)作者运用北京的方言来写吆喝,这样显 得京味十足,让人回味无穷。(2)“喝了蜜的大 柿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为了说明柿子的 甜。(3)“萝卜赛过梨”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来 突出萝卜的嫩。(4)有的很简洁地吆喝出要卖的 东西,有的却很复杂。(5)有的告诉制作过程。
14*鹿和狼的故事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写的是在20世纪初叶, 美国亚里桑那州北部的凯巴伯 森林还是松杉葱郁,生机勃勃。大约有四千只左右的鹿在林间出没。 美国总统罗斯福为了有效地保护鹿, 决定由政府雇请猎人去那里消灭 鹿的大敌——狼。结果摧毁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给森林带来巨大 的生态灾难。那么,毁灭森林的罪魁祸首是谁呢?可能谁也不会想到 , 那就是得到特别保护的宠儿——鹿。 课文通过美国总统罗斯福下 令捕 杀狼前后凯巴伯森林的不同情况, 说明了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 不同生 物之间是相互制约、 相互联系的, 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中的相 互关系。 二、教学目标:
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这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
的 相互关系。
1
用课文中的事例来说说:鹿和狼以及森林之间是怎样 相互
制约、相互联系的?
2
再用课文中的事例说说:为什么人们必须尊重这种动 物乃
至整个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如果破坏了会怎么样?
3
整个生物界中还有许多这样的相互制约因素,你能用 其他
的事例来证明我们必须尊重这些关系吗? 五、体会课文中心 1、为什么鹿会“饿” 、 “痛”直至从10万只只剩下8千只?
样的思想感情。 “现在北京城倒还剩一种吆喝”中“倒还
剩”看出吆喝已渐渐离我们远去,作者怀念吆
喝这一叫卖艺术,也流露出作者对这些口头文
化遗产的逐渐消失的遗憾的心情。
探究讨论,传承文化
像吆喝一样已 经消逝或正在消逝 的民俗习惯和风土 人情,从不同角度 体现了老百姓的智 慧,反映了平凡人 的生活,折射出我 们中华民族对待生 活的态度和追求。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刮 胡 炸 货 闹 商 店
拆 展 汤 钱 碗 袖 乙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吆喝 刮风下雨 油炸 货品 漏出 拆开 展销 汤圆 小贩 卖弄 鼻涕 烫手 揣着 袖筒 晶莹可人 山楂 胡同 热闹 铜钱 兜里 栗子 戏剧 米粥 商店 碗里 白薯 乙物 艺术
读 读 认 认
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同桌分段轮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提出不懂的地方,解疑。 四、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 2、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王国。它们在这里生儿育女,很 快,鹿的总数就超过了十万只。此时的鹿群真的是无忧无虑吗?请 选 择喜欢的方式读第3节。 3、画出罗斯福为了保护森林中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用自己 的话说说。 4、在文中找出罗斯福的做法产生了怎样的结果? 5、讨论:指名读句子: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