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中医外科期末考试模拟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中医学院2004/2005 学年第 二 学期
《中医外科针灸治疗学 》期末考试试卷A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A 型题:从每道试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最佳答案,并将答案的英文字母代码填入本题题干前的( )内。
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每题 1 分, 15题 ,共15 分)
( D )1、我国现存最早的外科专著是:
A 、《五十二病方》
B 、《疮疡经验全书》
C 、《外科精义》
D 、《刘涓子鬼遗方》
E 、《外科宝鉴》
( C )2、外科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是:
A 、气血凝滞外感热毒
B 、气血凝滞脏腑失调
C 、气血凝滞经络阻塞
D 、气血凝滞正气虚衰
E 、气血凝滞情志内伤
( B )3、缠腰火丹的特征是:
A 、皮疹多形性,无一定特征
B 、皮损为簇集性水疱呈带状分布
C 、皮损红斑有鳞屑
D 、在潮红的基础上
出现脓疱、无痛E 、粟粒大小的丘疹
( A )4、丹毒发于小腿,名曰:
A 、 流火
B 、 流注
C 、 流痰
D 、 抱头火丹
E 、 湿热下注
( C )5、诊断附骨疽,X 线摄片最早应在什么时候进行:
A 、发病1~2天
B 、发病一周时
C 、发病10~14天
D 、发病四周时
E 、发病一月后
( C )6、外吹乳痈是指:
A 、妊娠期乳痈
B 、非妊娠期乳痈
C 、哺乳期乳痈
D 、非哺乳期乳痈
E 、以上都不是
( B )7、乳癖是指何种疾病:
A 、急性乳腺炎
B 、乳腺纤维腺瘤
C 、乳晕部瘘管
D 、乳房结核
E 、乳房发育异常
( B )8
、一中年妇女,结喉正中稍右有一半圆形肿块已半年,初如雀蛋大,现如鸡蛋大,肿块边界清楚、
表面光滑、质地中等,无压疼、皮色如常,能随吞咽运动而上下活动,应诊断为:
A 、气瘿
B 、肉瘿
C 、筋瘿
D 、血瘿
E 、石瘿
( B )9、石瘿的病因病机是:
A 、 忧思郁怒,湿痰凝结而成
B 、气郁湿痰瘀血凝滞而成
C .一为忧患二为水土
D .平素饮食水中含碘
不足
E 、产后正虚,时邪侵入
( D )10、不能归于五脏的肿瘤有:
A 、气瘤
B 、血瘤
C 、肉瘤
D 、脂瘤
E 、骨瘤
( C )11、一中年妇女右手腕背侧有一直径2厘米的半圆形肿块已三个月,肿块表面光滑,皮色不变,推
之可动、按之有囊性感,无疼痛,应诊断为:
A 、气瘤
B 、肉瘤
C 、筋瘤
D 、血瘤
E 、骨瘤
( C )12、肉瘿、肉瘤的主要病因:
A 、气滞
B 、血瘀
C 、痰凝
D 、气虚
E 、血虚
( B )13、内痔的主要症状是:
A 、便血,周期性疼痛
B 、便血,便秘,脱出
C 、便后肛门疼痛,脱垂,血栓形成
D 、肛门肿胀,疼痛,流脓
E 、便血,周期性疼痛,便秘
( E )14、混合痔临床特点是:
A.既有内痔也有外痔 B、内痔并有血栓外痔C、内痔部分与外痔部分的结合 D、严重的内痔嵌顿
E、内痔部分与外痔部分形成一整体
( B )15、水疝的有效诊断方法是:
A、触诊
B、透光试验
C、穿刺
D、尿液常规检查
E、前列腺常规检查
二、X型题:从每道试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个或2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并将其答案
的英文字母代码填入本题题干前的( )内.错选.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每题 1 分, 10
题,共10 分)
(ABCD )1、外科运用补法的适应证是:
A、精神衰疲
B、元气虚弱
C、脓水清稀
D、疮口难敛
E、初期肿疡
(ABCDE)2、外治法中药物疗法包括:
A、草药
B、膏药
C、油膏
D、箍围药
E、酊
( ABC )3、牛皮癣的特点是:
A、皮肤肥厚,呈席纹状
B、阵发性剧痒
C、可出现抓痕和血痂
D、有渗出
E、有糜烂
《中医外科针灸治疗学》A 专业:班级:姓名:
学号:
( ACE)4、酒渣鼻的临床分型:
A、红斑型
B、斑疹型
C、丘疹型
D、脱屑型
E、鼻赘型
(ABC )5、疖病的好发部位:
A、项
B、背
C、臀
D、胸
E、腿
(ABCDE)6、祖国医学认为乳房部位与下列何经络有关:
A、肝
B、肾
C、胃
D、冲脉
E、任脉
(ABCDE)7、精癃的临床症状是:
A、夜尿多
B、排尿困难
C、尿失禁
D、尿潴留
E、血尿
(ABD)8、脱肛药物注射法术后应注意:
A、控制大便1—3天
B、卧床休息
C、服润肠药
D、流质饮食
E、坚持进行提肛锻炼
( DE )9、中医“脱疽”包括现代医学病名:
A、肢端动脉痉挛症
B、血栓性静脉炎
C、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D、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E、闭塞性动脉硬化( ACDE )10、脂瘤的好发部位包括:
A、头面
B、四肢
C、胸部
D、背部
E、臀部
三、填空题:请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文字,并使试题所叙述的内容正确无误。
(每空0.5 分,
20空,共 10 分)
1、砭针用于切开引流是最早的外科手术器械.
2、外科疾病的致病因素包括:外感六淫邪毒、感受特殊之毒、外来伤害、情志内伤、饮食不节、
房事损伤。
3、湿疮可分为:急性湿疮、亚急性湿疮、慢性湿疮。
4、附骨疽发病部位以胫骨为最多,其次为股骨、肱骨。
5、乳痈溃后,脓液引流不畅,可形成传囊乳痈,手术损伤乳管可形成_乳漏_.
6、肉瘿相当于西医的甲状腺良性肿瘤/甲状腺腺瘤(囊肿) ,其病因主要是湿痰凝结,忧思郁怒。
7、直肠粘膜与肛管皮肤之间形成一条不整齐的交界线,称为_齿线__。
8、破伤风的潜伏期一般为 4~14天 。
9、臁疮患者多伴有下肢 下肢静脉曲张 。
四、判断题:请判断每道试题的表达正确与否,在题干前的( )内填入“√”或“×”的
字样。
(每题 1 分, 10 题 ,共 10分)
( × )1、肠痈是以病变部位命名的外科疾病.
( × )2、缠腰火丹常对称地缠腰而发。
( √ )3、无头疽是一种骨与关节间的慢性化脓性疾病.
( × )4、乳痈切开排脓的切口应该作横切口.
( × )5、乳癖是乳房部常见的肿瘤性疾病。
( × )6、结扎法适用于血瘤。
( × )7、筋瘤属于肿瘤范围。
( √ )8、瘿是发生在颈部的慢性非化脓性疾患。
( √ )9、前列腺增生症属于癃闭范畴。
( × )10、水疝多见于婴儿。
五、名词解释:(每题 2 分, 5 题 ,共 10 分)
1、 托法 是用补益气血和透脓的药物,扶助正气,托毒外出,以免毒邪内陷.此法适用于外疡中期,正虚毒盛,不能托毒外达,疮形平塌,根脚散漫,难溃难腐的虚证.
2、蛇头疔
手足部疔疮是发生在手足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其中生在指头顶端的叫蛇头疔。
3、内痔
生于肛管齿线以上—直肠末端粘膜下的痔内静脉丛扩大、曲张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
4、席疮
即褥疮,是指长期卧床不起的患者,由于躯体的重压与摩擦而引起的皮肤溃烂.相当于西医的“压迫性溃疡”。
5、脱骨疽
即脱疽,是发于四肢末端,严重时趾(指)节坏疽脱落的一种慢性周围血管疾病。
相当于西医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闭塞性动脉硬化症。
六、简答题:简要回答下列各题。
(每题 5 分, 3 题 ,共 15 分)
1、丹毒的针灸治疗?
答:(1)针刺法:以清热解毒,凉血祛瘀为法,以督脉与手阳明经穴为主。
选大椎、曲池、合谷、委中、阿是穴为主.发于头面者,加百会、头维、太阳;发于下肢者,加血海、阴陵泉、内庭;热毒较甚者,加十宣或十二井点刺出血。
诸穴均针用泻法,大椎、委中、十宣、十二井、太阳、百会、头维诸穴均可用三棱针点刺出血,皮损局部的阿是穴用三棱针散刺出血. 阳气过多则为热,热甚则为火,火盛则为毒,故清火毒必当泻阳气。
督脉为阳脉之海,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在三阳经中阳气最盛,故本病当取督脉与阳明经穴为主。
大椎为督脉与诸阳经交会穴,曲池、合谷为手阳明经穴,三穴同用可泻阳气而清火毒,委中为血郄,凡血分热毒壅盛之急症,用之最宜。
本病病在血分,诸经穴及皮损局部点刺或散刺出血可直接清泄血分热毒,使热毒出泄则丹毒自消。
(2)刺络拔罐法:选取皮损局部阿是穴,用三棱针散刺或用皮肤叩刺出血,刺后加拔罐.
(3)耳针法 选取肾上腺、神门、耳尖、耳背静脉、皮损对应部位,中强刺激,耳尖、耳背静脉点刺出血。
(4)下肢复发性丹毒,患部消毒后,用七星针或三棱针叩刺患部皮肤,放血泄毒,亦可配合拔火罐,常能减少复发.抱头火丹及赤游丹禁用。
2、何为乳癖?其临床特点是什么?该病的针刺治疗原则及主要选穴如何?
(1)乳癖(乳房纤维腺瘤)是一种乳腺组织的良性增生性疾病。
(2)特点:单侧或双侧乳房疼痛并出现肿块,肿块大小不等,形态不一,表面光滑,质地不硬,推之移动,疼痛强弱、肿块大小与月经周期及情志变化密切相关。
(肿块随喜怒而消长,月经前加重,月经后
缓解)
(3)针刺治则:补益肝肾,调理冲任,佐以行气化痰。
(4)主要选穴:关元、三阴交、足三里、屋翳、乳根、肩井、肾俞、肝俞、膻中、丰隆
3、何为水疝?其针灸治疗如何?
(1)水疝是睾丸或精索鞘膜积液所引起的阴囊或精索部的囊形肿物。
相当于西医的“睾丸鞘膜积液或精索鞘膜积液”。
(2)针刺治则:温经散寒,清热利湿,通络止痛
(3)取穴:以任脉和足厥阴经穴为主。
主穴:关元、大敦、三阴交、三角灸
(4)方义:关元、大敦、三阴交—任脉为病,内结七疝,足三阴经交于任脉,肝经过阴器、少腹,故无论何
种疝气,均可取任脉关元、肝经大敦、足三阴经交会穴三阴交:疏通经
络。
大敦、三角灸-经验效穴
七、论述题:论述下列各题.要求要点明确、论述合理。
(每题 10分, 2 题,共 20 分)
1、红丝疔的病因病机、诊断、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内有火毒凝聚,外有手足部疔毒、脚湿气糜烂或皮肤破损感染毒邪,以致毒流经脉,向上走窜而继发本病。
若火惠走窜,内攻脏腑,可成走黄之证.
诊断:多发生于四肢内侧.四肢远端多有化脓性病灶或创伤史。
多先在手足生疔部位或皮肤破损之处,有红肿热痛。
继则在前臂或小腿内侧皮肤上有红丝一条或多条,迅速向躯干方向走窜,上肢可停于肘部或腋部,下肢可停于腘窝或胯间,或向上蔓延。
肘、腋或腘窝、腹股沟部常有淋巴结作痛。
轻者红丝较细,无全身症状;重者红丝较粗,并伴有恶寒,发热,头痛,饮食不振,周身无力等全身症.红丝较细,l~2天可愈;若红丝较粗,病情较重,其中有的可结块,一处未愈,他处又起,有的二三处相互串连。
病变在浅部的,结块多而皮色较红;病变在深部的,皮色暗红,或不见“红丝”,但患肢出现条索状肿块和压痛,如不消退而化脓,则结块肿胀疼痛,化脓在发病后7~10天左右,溃后一般收口较易,如二三处串连贯通,则收口较慢。
若伴有高热神昏,胸痛,咯血等症,是为走黄征象.
辨证论治(1)内治:①火毒入络:患肢红丝较细,全身症状较轻.苔薄黄,脉懦数。
治宜清热解毒,方用五味消毒饮加减。
②火毒入营:患肢红丝粗肿明显,迅速向近端蔓延。
全身寒战高热,烦躁,头痛,口渴。
苔黄腻,脉洪数。
治宜凉血清营,解毒散结,方用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加减。
(2)外治:先处理原发灶。
若红丝细者可用砭镰法,局部皮肤消毒后,以刀针沿红丝行走途径寸寸挑断,并用拇指和食指轻捏针孔周围皮肤,微令出血,或在红丝尽头挑断,挑断处均盖贴太乙膏掺红灵丹。
若结块成脓,则切开排脓,用八二丹或九一丹药线引流,外敷红油膏。
如二三处串连贯通者,宜彻底切开贯通的脓腔。
脓净后用生肌散、白玉膏收口,并加垫棉压迫以加速疮口愈合.(3)针灸治疗:用三棱针,沿红丝从终点依刺点刺到起点,以泄其恶血
《中医外科针灸治疗学》A 专业: 班级: 姓名:学号:
2、蛇串疮的概念、辨证论治
答:蛇串疮是一种皮肤上出现成簇水疱,呈带状分布,痛如火燎的急性疮疹性皮肤病。
相当于西医的带状疤疹。
其特点是皮肤上有红斑、水疱,累累如串珠,每多缠腰而发。
本病又名缠腰火丹,或称火带疮、蛇丹、蜘蛛疮等。
辨证论治:(1)内治:①肝经都热:皮损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大便于或小便黄。
舌红,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数。
治宜清肝火,解热毒,方用龙胆泻肝汤加紫草、板蓝根等。
②脾虚湿蕴:颜色较淡,疱壁松弛,口不渴,食少腹胀,大便时溏。
舌淡,苔白或白腻,脉沉缓或滑。
治宜健脾利湿,方用除湿胃苔汤加减。
③气滞血痰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
舌黯,苔白,脉弦细。
治宜理气活血,重镇止痛,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制香附、延胡索、藐术、珍珠母、生牡颊、磁石等。
(2)外治:①初起用玉露膏外敷;或外搽双柏散、三黄洗剂、清凉乳剂(麻油加饱和石灰水上清液充分搅拌成乳状)外涂,每天3次;或鲜马齿笕、玉蓉叶捣烂外敷。
②水疱破后,用四黄膏或青篱膏外涂;有坏死者,用九一丹换药.③若水疱不破,可用三棱针或消毒针头挑破,使泡液流出,以减轻胀痛。
(3)针灸治疗①毫针刺法:以泄火解毒,清热利湿为法,以局部取穴为主。
选局部围针、相应夹脊穴。
肝经郁火者,加行间、大敦、阳陵泉;脾经湿热者,加血海、隐白、内庭。
诸穴均针用泻法。
疱疹局部围针法,是在疱疹带的头、尾各刺一针,两旁则根据疱疹带的大小选取1~3点,向疱疹带中央沿皮平刺;大敦、隐白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局部围针可引火毒外出;本病是疱疹病毒侵害神经根所致,取相应的夹脊穴,直针毒邪所留之处,可泄火解毒,通络止痛,正符合《内经》所言“凡治病必先治其病所从生者也”。
肝经郁火甚者加肝井穴大敦、荥(子)穴行间、胆经合穴阳陵泉以清泄肝胆经火毒;脾经湿热甚者加脾经擅清血热之血海,配合脾经井穴隐白、胃经荥穴内庭以清泄脾胃湿热。
②皮肤针法取疱疹局部、相应夹脊穴,用中重度叩刺法,以局部微出血为度,叩刺后可拔罐.③三棱针法选疱疹局部、相应夹脊穴,将疱疹一一点破,出尽血水,相应夹脊穴点刺出血,刺血后可拔罐,隔日1次。
八、病案分析题:对所介绍的病案,按要求进行回答。
(每题 10 分, 1 题,共 10分)
(1)诊断(包括病证名称及病变分期);(2)病因病机分析;(3)针刺治则;(4)针灸处方、方义及刺灸法
王××,女,28岁,于断乳后第3天,突发身热,体温:37。
5℃,乳房胀痛。
检查:左侧乳房内有硬结数个,皮肤潮红有压痛,伴烦躁易怒,食欲不振,口渴便秘,舌红,苔黄,脉滑数。
(1)乳痈(初起期)
(2)乳汁郁积,乳络阻塞,胃热肝郁,郁久化热酿脓而成痈肿。
(3)治则:清热解毒,通乳透脓.
(4)取穴:主穴:太冲足三里内庭乳根膻中肩井少泽
配穴:寒热甚:加合谷、外关;乳房胀痛:加足临泣;胸闷、烦躁易怒,口苦纳呆:加期门、行间、内关。
操作:泻法.少泽用三棱针点刺放血。
方义:乳头属厥阴肝经,乳房属阳明胃经,乳痈乃胃热肝郁所致。
远端:太冲:疏肝解郁;
足三里、内庭:降胃火,清阳明壅热
局部:乳根、膻中:疏调气机,解郁通乳;
经验效穴:肩井:疏通胸胁气机(足少阳经循胸过季胁)
少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