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样人生”——《女勇士》中的女性困境书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异样人生”——《女勇士》中的女性困境书写
作者:李萍
来源:《校园英语》 2019年第16期
文/李萍
【摘要】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畅销作《女勇士》一直被视为一部经典的女权主义作品,自
其问世以来,围绕这部小说探讨女性解放的文章层出不穷。

然而,笔者却认为这部著作仍体现
出汤亭亭深受父权制和男权主义的影响。

作者的笔下生活着一批为男权主义束缚,在困境中艰
难求生的女性。

她们或向男性靠拢,或最终迫于男权压力隐忍而死,生存困境贯穿她们生活的
始终。

【关键词】汤亭亭;《女勇士》;男权;困境
【作者简介】李萍(1989.09-),女,汉族,河南信阳人,信阳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一、引言
汤亭亭的《女勇士》发表于1976年,自发表之日起,不仅美国文学界为之震撼,中国文学界也掀起了有关《女勇士》的各种讨论热潮。

小说共包括五个看似相互独立但又紧密相连的故事,作者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勾画了五个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

整部小说多描写女性,很少涉及男性角色。

纵观诸多研究文章,其探讨的主题也主要集中于小说中的成长叙事、
中国文化的书写、女权主义观点、文化对立的消解,但是,很少有文章深入剖析小说中展现出
的男权主义思想,更没有提及在男权主义束缚下传统中国女性的生存状况,然而,细细看来,
整部小说的推进都没有逃脱男权主义的潜在影响,而这其中占据主要位置的女性角色无一不在
父权制的束缚下艰难求生,或极力迎合,亦或抑郁而死。

“无名女子”含恨而死,花木兰承担
了超于男子的责任,月兰客死他乡,此类种种无一不是父权制阴影下的产物。

中国传统教育使
女子受到更多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生活的环境限制着她们的行为,她们很难反抗,最后要
么屈服,要么走上自我毁灭之路。

二、女性困境
1.陷入生存困境的“无名女子”。

汤亭亭通过母亲的记忆知道在很久之前的母国还存在着一个姑姑,然而这个一开始被视为家庭掌上明珠的女子却因为自己的过错而不得已选择无声而死,最终被家族选择性遗忘。

在姑姑生活的传统封建社会,女子被要求守妇道,所谓的“三从
四德”更是无法撼动,“男尊女卑”、“三从四德”是人们普遍遵循的道德信条。

姑姑在丈夫
去美国之前匆匆完婚,然而在丈夫离开很久之后却怀孕了,这在父权制社会是不可容忍的,终
于在孩子出生的那个夜晚,村民们闯入了姑姑家,使他们一家遭受了扰乱甚至辱骂。

然而,家
人的指责与唾弃则最终将姑姑逼上了穷途末路。

她抱着孩子跳井含恨而亡。

小说用大篇幅描写
了姑姑生前遭受的种种歧视,但是尽管面对如此不堪的生活,姑姑却没有提及本应和她一起承
担责罚的男子,或许在她看来说与不说,结果不会有所变化,又或者她在刻意维护这种潜在的
男性权威,被家人抛弃,被外人唾弃的她最终选择了最后一条路。

“在以男权制为主导的社会
压力下,‘无名女子’最终选择以死殉情,以死抗争。

”家丑,本来是不能被说出来的,汤亭
亭却公之于世,好似是对父权制公开的反抗,细细品来,其实不然。

首先,作为近亲,即便姑
姑的名字被族谱删除,但是这个最初被宠爱的姑姑的姓名肯定不会被父母所忘却,但是汤亭亭
选择以“无名女子”称呼姑姑却没有想方设法从父母那里得知答案,她害怕这会引起父亲的反
感和整个家族的批判,可见作者从本质上不敢彻底与父权制决裂,也并不敢毫无顾忌和彻底的
说出真相。

综合“无名女子”这个家族故事的前后,汤亭亭是以男子为中心展开论述,悲剧因男子而起,也因男权而终,而“我”只是充当了男性权威的附和人,我的开口也只是给这个许久之前
发生在异乡的故事增添了更多悲剧色彩。

“无名女子”生活在男权主义强盛的旧社会,想要为
自己的错误寻得出路难于登天,她无法为自身困境找到解脱办法,最终走上不归路。

2.“男权”走进异国他乡。

在“西宫门外”中,汤亭亭向读者描述了姨妈月兰这样一个柔
弱婉顺的传统女子形象。

她深受“三从四德”之类封建文化观念的毒害,遵从父母之命嫁给了
小她好几岁的丈夫,可完婚后不久,丈夫就远赴金山,并在他有了钱之后,抛弃了她和还在襁
褓中的女儿,再也不写家信,只寄汇款单,让她守了30年活寡。

月兰在姐姐的支持下来美寻夫,得到的不是丈夫安慰反而是一顿羞辱,最终由于各种不适应而导致她在美国的抑郁而死。

在这里,月兰丈夫显然是违背了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但由于其自身的男性身份,他却免于各种指
责和纠缠,在美国可以堂而皇之的过着正常的生活,相反,深受男权主义影响的月兰反倒害怕
打扰到丈夫,她陷入了自身的思维困境,处于事件强势地位的她反倒失掉底气,她最初根本不
敢靠近丈夫,这种胆怯造成的结果可想而知。

汤亭亭在这里是对月兰姨妈抱以惋惜和同情的但
是对月兰丈夫的行为并没有明确予以指责,作为美国土生土长的“我”认可了姨夫目前的生活
状态,对月兰的种种行为却不甚理解。

作为月兰强大后盾的勇兰在自知无法挽回的情况下,只
得以要求请吃饭草草收场。

而故事的结尾汤亭亭并没有对这一悲剧做任何的解说,母亲也只是
强调要孩子们阻止父亲去与别的女人结婚。

可见在汤亭亭看来传统中国女子与男子抗争并不会
取得很大成效,与其让自己至于不可挽回的境地,倒不如安于现状。

在汤亭亭的笔下,对父权
制和男权主义的反抗,终究还是反抗者自食恶果,无法抽身。

在这里,汤亭亭引导着读者进行
了一番猜想,如果月兰没有来美国寻夫,她反倒可以在香港过着安逸的生活,从汤的描述中可
以看出挑战男权的凄凉后果,也从侧面表明女性所面临的难题不仅仅来自于外部社会,更隐藏
于自己内心。

3.在“本我”与“他者”中游离的“花木兰”。

“白虎山学道”中汤亭亭有意识的对花木
兰的故事进行改编并与岳飞精忠报国的历史事迹联系起来。

在白虎山学艺后,她回到故里,父
母在她的背上刻上了仇恨。

这里汤亭亭把典型男性事迹岳飞的故事套入花木兰身上,本身就是
在借用男性权威。

带着这样的仇恨,她一人带着军队,英勇作战,还与丈夫相聚于帐中,并在
途中产子,最后荣归故里,然而这位战绩累累的女子却并没有继续他的戎马生涯,反倒是脱下
战袍,履行传统妻子的角色,相夫教子,服侍公婆。

值得强调的是这里的花木兰自始至终并没
有没有向外人和军中战士表明自己的女子身份。

汤亭亭这样的设置,意图很明显。

这个故事的
重新改编使花木兰同时具有了双性的气质,既如男子一般英勇善战,又有女子的贤良淑德,这
才是汤亭亭眼中真正的“女勇士”—一个兼具传统女子品质和英雄主义的混合体。

显而易见,
这种贤良淑德的女性形象却正是传统父权制度所要求和提倡的。

此类女子即便拥有过人的才华,想要和男子一样建功立业,但是也逃脱不了当时社会的批判,社会对女子的定位处于一种固定
模式,所以汤亭亭对花木兰故事的改编与补充(产子,孝顺公婆),说明了其内心仍然深深认同,女性的价值在于符合男权社会的评判标准,勇敢强大如男子的花木兰,最后仍然是男权社会的
牺牲品。

汤亭亭脱离社会现实而强求女性形象剥离自身的女性特征反而向男性靠拢,这是不现
实也是不可信的,从某种程度来说作者的构思根本不成立。

这种美化女性却又主动保留男权社
会对女性的禁锢与要求的做法就是对男权主义至上和父权制一种赤裸裸的推崇。

汤亭亭尽管成
长与美国,受的是地地道道的美式教育,我们却不能忽视其出生于传统中国家庭的事实,她不
可避免的受到父母根深蒂固的影响,写这部小说时作者显然没有找到更好的途径去表达自己的
的女权主义思考却在无形中暴露了自己骨子里存在的男权主义至上的观念。

三、结语
汤亭亭的《女勇士》通篇都在讲女性的故事,好像也在刻意回避着男性角色。

这种手法貌似在为自己的女性主义扫清一切障碍,但是“此时无声胜有声”,从文章细节处我们仍旧能够挖掘出其潜在的男性主义观点。

不论在“无名女子”还是后来的“羌笛野曲”都能看出男权思想在其头脑中的根深蒂固,也深深感悟到女性所面临的生存困境。

深入研究《女勇士》,让我们意识到,尽管男权主义早已从中国的历史中移除,但是它依然在各个方面束缚着女性的成长发展,使女性局限在传统的工作领域,种种事例,不胜枚举。

那么要打破传统男权主义思想的限制,进一步提高女性的自我意识,维护女性话语权,还需要做很多工作,还需要更多立志于为弱势群体谋利益的人士的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Maxine Hong Kingston. The woman warrior[M]. New York.
[2]程爱民.美国华裔文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211.
[3]柳星.双性同体:性别二元对立的消解——《女勇士》的女性主义解读[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4]汤亭亭,李剑波,陆承毅译.女勇士[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