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中考化学对点突破模拟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西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中考化学对点突破模拟试卷
考生请注意:
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实验测得某些溶液的pH如下,其中呈碱性的是
A.稀硝酸B.硫酸铜溶液C.氯化钠溶液D.碳酸钠溶液
2.下列对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能够直接构成物质
B.只有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质子上
D.离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原子之间没有相互作用
3.下列有关微粒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但离子不能形成原子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改变
C.过氧化氢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它与水的组成元素相同
D.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构成物质的微粒在不停地运动
4.不能用如图装置进行的实验是
A.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氢气从a 端通入
B.排水法收集氧气,瓶内装满水,氧气从a 端通入
C.检验二氧化碳,瓶内装有一定量澄清石灰水,气体从b 端通入
D.收集并测量氧气的体积,瓶内装满水,a 端接量筒,氧气从b 端通入
5.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C.石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电解水的实验中正极所产生的气体约是负极气体体积的2倍且能燃烧
6.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增加的是
A.碳酸钙B.氯化钠C.浓盐酸D.氢氧化钠
7.参加六盘水市夏季国际马拉松赛的运动员,剧烈运动后感觉肌肉酸胀,原因是人体产生了较多的乳酸(化学式为C3H6O3)。
下列关于乳酸说法错误的是
A.乳酸属于有机物B.乳酸由3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
C.乳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1:8 D.乳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O%
8.“三效催化转换器”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处理为无毒气体,下图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种类及个数均不变
C.反应物均为氧化物D.参加反应的和质量之比为1∶1
9.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20℃时,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等于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C.40℃时,分别在100 g水中加入40g 甲、乙,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分别将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从40℃降低到20℃,甲会析出晶体,乙则不会
10.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相等的CO和N2所含原子数相等
B.1molO3比1molO2多1个氧原子
C.氧气的摩尔质量是32g
D.1个氢原子的质量是1g
11.下列食物中富含维生素的是
A.鸡蛋B.蔬菜C.馒头D.牛肉
12.建设文明城市,市政府向市民征集到的下列措施中,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A.分类回收垃圾,并露天焚烧
B.实施绿化工程,防止扬尘污染
C.使用清洁燃料代替化石燃料
D.减少私家车使用,提倡文明出行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长期饮用蒸馏水有益健康
B.肥皂遇到硬水容易起浮渣
C.霉变花生洗净后可以食用
D.为了健康大量服用保健品
14.科学家正在研究如下图所示的循环体系。
根据图示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①~⑥中,正确的是
根据上图得出的下列结论①~⑥中,正确的是
①该技术符合低碳经济的理念;
②无机物和有机物可以相互转化;
③该过程所用的催化剂就是二氧化锰;
④该技术有助于缓解全球面临的能源危机;
⑤该体系有一种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氢气;
⑥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复合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的产物是混合物。
A.①②④⑥B.①②④⑤C.①④⑤⑥D.②③⑤⑥
15.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错误的是( )
A.稀释浓硫酸B.滴加液体
C.检验氧气D.称氢氧化钠固体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6.某化工厂有甲、乙两个车间,排出的污水澄清透明,经分析分别含有三种不同的离子,两厂废水中共有Ba2+、K+、Cu2+、OH﹣、NO3﹣、CO32﹣六种离子
(1)甲车间的废水含有3种离子,明显呈碱性,则乙车间排放的污水中所含有的3种离子是_____
(2)将甲、乙两车间的废水按适当的比例混合,可以变废为宝,既能使废水中的Ba2+、Cu2+、OH﹣、CO32+等离子转化为沉淀除去,又可用上层清液来浇灌农田,清液中含的溶质主要是_____(填化学式).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
17.(8分)生活离不开水。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学校附近河流水质的状况进行调查研究。
要除去水样中的不溶物,可采取的操作是_____。
完成(1)中的操作后,可用_____检验所得水样属于硬水还是软水。
完成(2)中的操作后,测定水样为硬水。
日常生活中,当水的硬度大并且担心病菌过多时,可以采取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和杀灭病菌。
ClO2是一种安全的饮用水消毒剂,生产ClO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aClO2+X==2ClO2+2NaCl,方程式中X的化学式为
_____。
爱护水资源是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下列行为不属于节约用水的是_____。
A用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浇地B洗衣机洗衣服时不间断地边注水边冲洗、排水
C洗过菜的水用来浇花D农业和园林浇灌改大水浸灌为喷灌、滴灌
18.(8分)环境问题是人类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温室效应被列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抑制全球范围内气候持续变暖的《京都议定书》,已于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
二氧化碳是大气中的主要温室气体,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位居世界第二,为减少二氧化碳这种温室气体的排放,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只填2种):_____;_____。
为减缓二氧化碳使全球变暖的趋势,有科学家提出大胆设想:将排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压缩使其液化,然后将其压入到冰冷的深海中。
但也有科学家担心海水中富含二氧化碳后酸度会增加,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
二氧化碳气体转变为液体时将会_____能量(填“释放”或“消耗”);二氧化碳使海水酸度增加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结合生活中烧开水和打开碳酸饮料瓶盖时观察到的现象,我们可以知道:二氧化碳在深海中的溶解度比在通常状况下的水中的溶解度_____,原因是_____。
我国科学家陈乾旺等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在440 ℃和800大气压条件下,二氧化碳和金属钠反应产生金刚石和碳酸钠,合成的金刚石最大达1.2 mm,完全可以满足工业用途。
二氧化碳与金属钠反应生成金刚石和碳酸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
19.(8分)在做盐跟盐反应的分组实验时,第一组学生进行BaCl2与Na2CO3溶液的反应,第二组学生进行BaCl2与
Na2SO4溶液的反应。
实验结束后,两组同学将全部的浊液集中倒进一个废液缸中。
浊液中白色沉淀物质是________和。
化学兴趣小组对浊液进行过滤,探究滤液的成分。
滤液里除了NaCl外,还有什么物质?猜想①:;猜想②:Na2SO4;
猜想③:Na2CO3;猜想④:Na2CO3、Na2SO4
若现象a只有白色沉淀,则猜想成立;若现象a只有气泡产生,则猜想可能成立;若现象b产生白色沉淀,然后加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并产生气泡,则猜想成立,若沉淀全部不溶解,则猜想成立。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D
【解析】
常温下,酸性溶液pH<7;碱性溶液pH>7;中性溶液pH=7。
【详解】
溶液呈碱性,pH>7,碳酸钠溶液pH>7,则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故选:D。
2、A
【解析】
A、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正确;
B、分子、原子、离子都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错误;
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错误;
D、离子、分子、原子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作用,错误;
故选:A。
3、D
【解析】
A、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离子通过得失电子也能形成原子,故A错误;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故B错误;
C、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它与水的组成元素相同,故C错误;
D、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构成物质的微粒在不停地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4、D
【解析】
A、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氢气从a 端通入,能用如图装置进行的实验,不符合题意;
B、氧气的密度小于水,排水法收集氧气,瓶内装满水,氧气从a 端通入,能用如图装置进行的实验,不符合题意;
C、检验二氧化碳,瓶内装有一定量澄清石灰水,为了使气体与澄清石灰水充分接触,气体从b 端通入,能用如图装置进行的实验,不符合题意;
D、氧气的密度小于水,收集并测量氧气的体积,瓶内装满水,b端接量筒,氧气从a 端通入,不能用如图装置进行的实验,符合题意。
故选D。
5、A
【解析】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只能烧至红热,不会发出耀眼白光,故选项说法错误;
C、石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故错误;
D、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正氧负氢,体积比是1:2,故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6、D
【解析】
试题分析:A碳酸钙B氯化钠均不发生变化。
C.浓盐酸有挥发性,溶液质量会减少。
D.氢氧化钠有潮解性,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且还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质量会增加。
所以应选D项。
考点:常见的物质
7、B
【解析】
A选项乳酸分子中含有碳元素且不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等无机物物质,是正确的叙述;B选项是错误的叙述,一个
乳酸分子是由3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C选项乳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6:16×3=6:1:8,是正确的叙述;D选项乳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3÷90×100%=40%是正确的叙述;故答案选择B
8、C
【解析】
A、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中没有单质参加反应,故不可能是置换反应,错误;
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变化,错误;
C、由图可知,反应物是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它们由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故都是氧化物,正确;
D、有图可知,2个一氧化氮分子与2个一氧化碳分子反应生成了1个氮气分子和2个二氧化碳分子,故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分子个数比为1∶1,质量之比不可能为1∶1,错误。
故选C。
9、C
【解析】
试题分析: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是需要指明温度,故A错误;B、20℃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甲、乙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故B错误;C、4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g,乙物质的溶解度是40g,所以分别在100g 水中加入40g甲、乙,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C正确;D、分别将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从40℃降低到20℃,都会析出晶体,故D错误。
故选C。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
10、A
【解析】
A、CO和N2的相对分子质量均为28,且1个分子中均含有2个原子,则质量相等的CO和N2所含原子数一样,故选项说法正确。
B、1个臭氧分子比1个氧分子多一个氧原子,1mol O3比1mol O2多1mol氧原子,即6.02×1023个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摩尔质量是指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单位是g/moL,故选项说法错误;
D、1个氢原子的质量很小,不可能是1g,1molH的质量为1g,即6.02×1023个氢原子质量为1g,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11、B
【解析】
A、鸡蛋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
B、蔬菜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正确。
C、馒头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错误。
D、牛肉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2、A
【解析】
A、分类回收垃圾,并露天焚烧不可行,因为露天焚烧生成有害气体和烟尘;故选项正确;
B、实施绿化工程,防止扬尘污染可行,故选项错误;
C、使用清洁燃料代替化石燃料可行,故选项错误;
D、减少私家车使用,提倡文明出行可行,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3、B
【解析】
A、人体正常生长需要从水中摄取少量的矿物质,故不能长期饮用蒸馏水,错误;
B、肥皂遇到硬水容易起浮渣,正确;
C、霉变花生有毒,不能食用,错误;
D、不能大量的摄入保健品,错误。
故选B。
14、A
【解析】
①该技术通过技术创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消耗,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低碳经济”的理念,说法正确;
②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复合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液化石油气、汽油、甲醇等有机物,液化石油气、汽油、甲醇等燃烧可得到二氧化碳,故无机物和有机物可以互相转化,说法正确;
③该过程所用的催化剂不是二氧化锰,说法错误;
④该技术通过分解水产生氢气,然后氢气和二氧化碳在复合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液化石油气等,可以缓解全球面临的能源危机,说法正确;
⑤该体系中二氧化碳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可以循环使用,故该体系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二氧化碳,不是氢气,说法错误;
⑥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复合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液化石油气、汽油等两种以上物质,属于混合物,说法正确。
故正确的是①②④⑥;故选A。
15、B
【解析】
A、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烧瓶用玻璃棒引流),并不断搅拌,使稀释产生的热量及时散出,故A正确,不符合题
意;
B、使用胶头滴管时,应垂直悬空,不要伸入容器内,故B不正确,符合题意;
C、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口(保证带火星部分与气体完全接触),若木条复燃,则气体是氧气,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氢氧化钠时,因氢氧化钠易潮解,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将NaOH放在烧杯内再称量,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6、Cu2+、Ba2+、NO1﹣KNO1
【解析】
(1)由溶解性可知Cu2+、OH﹣不能共存,Ba2+、Cu2+﹣、CO12﹣不能共存,且甲车间废水明显呈碱性,则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OH﹣,Cu2+与OH﹣不能共存,则甲车间一定不含Cu2+;Cu2+与CO12﹣不能共存,则乙车间一定不含CO12﹣,甲车间含有CO12﹣;则能和OH﹣、CO12﹣反应的离子一定在乙车间,所以乙车间的废水中含Ba2+、Cu2+,根据溶液不显电性,故乙车间的废水中的阴离子为NO1﹣.故答案为:Cu2+、Ba2+、NO1﹣;
(2)因共有K+、Ba2+、Cu2+、OH﹣、NO1﹣、CO12﹣六种离子,将甲、乙两车间的废水按适当的比例混合,能使废水中的Ba2+、Cu2+、OH﹣、CO12﹣等离子转化为沉淀除去,则清液中含有K+、NO1﹣,即溶质为KNO1,故答案为:KNO1.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
17、过滤肥皂水加热Cl2 C 、D
【解析】
(1)要除去水样中的不溶物,可采取的操作是过滤;(2)检验所得水样属于硬水还是软水,可用的物质是肥皂水,遇肥皂水产生的泡沫少的是硬水,遇肥皂水产生的泡沫多的是软水;(3)在日常生活中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的方法是煮沸;(4)
根据X+2NaClO2=2ClO2+2NaCl可知生成物中有2个钠原子、4个氯原子、4个氧原子、在反应物中有2个钠原子、4个氧原子、2个氯原子所以还少2个氯原子,所以化学式是Cl2;(5)A、用工业废水浇地,会造成减产甚至绝产和水体的污染等,不属于节约用水;B、洗衣机洗衣服时不间断地边注水边冲洗、排水,会造成水的浪费;C、洗菜的水用来浇花,一水多用,能节约用水;D、农业和园林浇灌改大水浸灌为喷灌、滴灌,能节约用水。
18、开发新能源减少矿石燃料的使用或提高燃料的利用率释放CO2+H2O=H2CO3大深海中,压
强大,温度低3CO2+4Na 高温高压
C+2Na2CO3
【解析】
为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量,我们应从两个方面去做:1、开发新能源,2、减少矿石燃料的使用或提高燃料的利用率,故填开发新能源、减少矿石燃料的使用或提高燃料的利用率。
(1)二氧化碳气体转变为液体时将会释放能量,故填释放。
(2)二氧化碳使海水酸度增加的原理是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O2+H2O=H2CO3。
(3)因为深海中二氧化碳的溶解度比通常状况下水中的溶解度大,故填大;
气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压强的影响,压强大,温度低,气体的溶解度就增大,所以二氧化碳在深海中的溶解度比在通常状况下的水中的溶解度大,故填压强大、温度低;
二氧化碳与金属钠反应生成金刚石与碳酸钠,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3CO2+4Na 高温高压
C+2Na2CO3。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
19、BaSO4BaCO3
【提出猜想】BaCl2
【实验探究】①③④④②
【解析】
试题分析:BaCl2与Na2CO3溶液的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钡,BaCl2与Na2SO4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硫酸钡,所以浊液中白色沉淀物质是BaSO4和BaCO3;滤液里除了NaCl外,剩余的物质只能是三种反应物的剩余物,猜想①:为氯化钡;【实验探究】加入足量稀硫酸,如果有氯化钡剩余,则现象a为有白色沉淀生成,若现象a只有气泡产生,则猜想③④成立,加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并产生气泡,说明沉淀有硫酸钡和碳酸钡,则猜想④成立,若沉淀全部不溶解,则沉淀全为硫酸钡,猜想②成立。
考点:化学反应的探究
点评:对于常见化学物质的探究属于中考的必考点,选择填空均可出题,考察形式较为灵活,注意积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