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角色关系与跨文化交际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角色概念
聚会开始后,主人打开各种食物盒子,没 有正餐的食品,全是一些坚果、带辣味的 绿色膨化豆,还有一些小点心。最让他摸 不着头脑的是生日聚会有吃的没喝的,谁 渴了都要自己掏钱买饮料。
一、角色概念
【案例3】搀扶老人过马路
一位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看到一位 老教授步履蹒跚地过车水马龙的 马路,出于同情心,他飞步上前 挽住老人,要送他过去,但他得 到的却是怒目而视。
一、角色概念
【案例1】
飞利浦照明公司的HR副总裁(美国人)
与一位被认为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国员工交
谈,想听听这位员工对自己今后五年的职
业发展规划以及期望达到的位置。中国员
工并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开始谈论起公司
未来的发展方向、公司的晋升体系,以及
目前他本人在组织中的位置等等。讲了半
天也没有正面回答副总的问题,副总有些
三、角色关系的变量
(二)个性化的表现程度
由于文化的差异,不同社会中人们在角色 关系处理的个性化表现可能很强,也可能很弱。 角色关系中个性化程度的差异取决于当事人是处 在“强交际环境”还是“弱交际环境”之中。
三、角色关系的变量
三、角色关系的变量
处在“强交际环境”的人们,由于对环境 因素较为敏感,他们习惯于把个人和环境因素当 作一个整体,对自己和别人总是做整体式估计。 他们不论与谁交往,总是把对方看作是有理智的、 有感情的、有血有肉的完整的人,其次才从对方 的社会角度考虑。因此,他们与人交往时“个性 化”的表现程度较高。E.g.,中国人、日本人。
即是否选择了准确的角色; 第二,角色表现是否恰当,即行为是否已达
到有关文化评价的规范或标准; 第三,行为是否令人信服,即是否使人毫无
疑问地认为你已合情合理地进入了角色。
一、角色概念
被认为是恰当的、合情合理的行为标 准会因文化而异(如:刮痧),社会角色 是社会活动的必要的个人行为方式,它必 然带有社会评价的痕迹。
为方便学习,她住在了一个中国家庭里。按照 中国文化标准,她受到的待遇当然是无可挑剔 的,但她却很不理解,颇为反感。这家中国人 尽了最大的努力,做出了最大牺牲以使这个美 国客人享受最大的方便,但这些却恰恰是她所 受不了的。
一、角色概念
思吉琳被安排在家里最大的房间,导致这家人的一 个人必须搬进一个很小的房间与别人同住。而且这 家人 对她的照顾无微不至,以致她毫无“隐私”可 言。每当她把书本打开开始学习,或者因困倦打呵 欠时,他们会马上离开她的房间。每当她做完作业 想休息或跟他们聊天时,这家女主人会把与她谈话 的人撵出去,说这会影响她学习。这种中国式的客 气、谨慎和敏感的友好态度使她赶到很不舒服。
一、角色概念
美国:有一个去美国留学的中国留学生,
受朋友邀请去参加周末在旧金山一个著
名酒吧举行的生日聚会。他欣然答应,
为此还按中国人的习惯做了充分的准备,
穿了很正式的西装,准备了很体面的见
面礼。
一、角色概念
到了酒吧,他才发现气氛格外休闲,自己西装革 履显得很不协调。见到了寿星,把礼物交给了主 人,不料主人当着自己的面把礼物拆了,说“oh, so beautiful! I like it very much.”他本想多说 几句客套话,主人却就此打住了话题, “welcome to my party! Easy yourself.”然后 就去张罗别的事情了。
中国人日本人而处于弱交际环境的人们则不然他们对环境因素不敏感往往把个人和其所处的三角色关系的变量环境分开把个人的角色行为和其所具有的感情分别对待他们习惯以自己或有关人的社会角色以及对其的社会期待为依据很少考虑情感因素因此他们对客观事物或人的行为态度倾向于非个性化或个性化程度较低
中文系 梁新彧
第4章角色关系与跨文化交际
三、角色关系的变量
三、角色关系的变量
中国人历来重礼节、讲面子。中国传统社会 由于受到差序格局的社会结构影响,人们交往时, 特别看重社会地位,看重形式,讲究礼仪,形成 了上尊下卑的礼貌习惯。而美国人坦率、不拘小 节,不拘泥于形式,这与他们角色关系中的平等 取向直接相关。
三、角色关系的变量
大惑不解,没等他说完已经有些不耐烦了。
一、角色概念
我不过是想知道这位员 这位老外总裁怎 工对于自己未来五年发展 么这样咄咄逼人 的打算,想要在飞利浦做 呢? 到什么样的职位罢了,可 为何就不能得到明确的回 答呢?
一、角色概念 【案例2】中西方的待客之道
中国:思吉琳是在中国学习汉语的美国女孩,
二、角色关系
(一)角色关系的社会类型
影响社会交际的社会因素有很多,其中最重 要的就是交际者的社会地位。
根据人们承担角色时的心理进行分类,我们 可以划分出自觉的角色与不自觉的角色。
二、角色关系
从社会角色规范化的程度上分类:
规定性角色,指有比较严格和明确规定的角色, 即对此种角色的权利与义务、应当做什么、不应 当做什么都有明确规定。
三、角色关系的变量
角色关系的正式与否在跨文化交际中是一 个重要因素。角色关系在正式和非正式方面的差 异在日常交往中经常造成误解,导致心理距离。 因为一方过于随便,言辞坦率,而引起不同文化 的人们在交往中的误解,甚至导致彼此不信任。
三、角色关系的变量
有的中国学生认为外教过于随便,不稳 重,有损师道尊严,甚至认为他们不具备做一名 教师的基本素质。另一方面,外教则认为中国学 生过于拘泥形式,呆板,过于保守。甚至有些学 校的外教行为还引起了校长的关注,认为他们的 不恰当行为是对学校这样的严肃的圣殿的玷污。
开放性角色,指那些没有严格、明确规定的社会 角色。
二、角色关系
功利性角色,指那些以追求经济效益和实际利益 为目标的社会角色。
表现性角色,指以表现社会制度与秩序、社会行 为规范、价值观念、思想道德信仰等为目的的社 会角色。
二、角色关系
此外,社会语言学家把形形色色的关系概况 为普遍存在的权势关系和一致性关系。
三、角色关系的变量
三、角色关系的变量
(一)交际的正式程度
所谓交际的正式程度,指社会群体对角色 规范的重视程度。也就是说有的国家或民族的人 们在交往时出于角色的规范,交际较为正式,有 的则较为随便。相对的讲,以中国为代表的一些 东方国家比较重视交际的正式程度,和以美国为 代表的一些西方国家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对照。
⑴ 权势关系
权势通常指上下关系、尊卑关系,也可能以 年龄的长幼、职业差别、受教育程度高低等情况 来确定。
二、角色关系
⑵ 一致性关系
指人与人之间平等的关系,通常指社会特征 (性别、年龄、种族、家乡、职业、宗教、志趣 等)的共同性,也可能彼此经验共享、关系亲密 等。
语言学家已经证明,语言就是权势和一致性 关系的标志。
三、角色关系的变量
【案例】中美两国人谈生意
中国人在进行业务谈判时,会把对方当做 朋友,其次才是对手。所以,中国人谈生意都是 先进行情感沟通,叙叙友情,宴请宴请,游览游 览,然后才谈业务。而美国人则优先考虑对方是 对手,至于是否是朋友是次要的。所以,美国人 谈生意都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实话实说谈生意。
有效的交际不仅依赖于对文化背景的认 识,也依赖于对社会环境的认识,而社 会环境对于交际来说实际上就是广义的 交际情景。
通常认为,交际情景包括3个要素:交 际者、交际目的、交际场景。
内容
一、角色概念
二、角色关系
三、角色关系的变量
一、角色概念 (一)角色的社会学含义
一、角色概念
人们社会交往从方式到内容都在不同 程度上取决于人们的角色。
三、角色关系的变量
(三)偏离角色行为的允许程度
在任何文化中,人们处理角色关系时,实 际角色行为和理想的角色行为之间总是存在着差 距。但对偏离理想角色行为的允许程度因文化不 同而有所区别,有些文化对人们的角色行为偏离 的允许程度较高,而有些文化对其角色行为偏离 的允许程度较低。
三、角色关系的变量
一、角色概念
(二)角色规范的文化差异 中国父母把希望寄托在子女的身上。
为了孩子,他们可以付出自己的一切精力 和财力。从选择小学到长大就业、交友、 结婚、抚育孙儿等,家长无所不为。
一、角色概念
(二)角色规范的文化差异 而西方的孩子从小就受到要有独立意
识的影响,所以18岁成年后原则上就要离 开父母独立生活。而西方的父母也决不强 求子女按父母的意愿行事,给予孩子充分 的发展空间。
三、角色关系的变量
而处于“弱交际环境”的人们则不然,他 们对环境因素不敏感,往往把个人和其所处的环 境分开,把个人的角色行为和其所具有的感情分 别对待,他们习惯以自己或有关人的社会角色以 及对其的社会期待为依据,很少考虑情感因素, 因此他们对客观事物或人的行为态度倾向于非个 性化,或个性化程度较低。E.g.,美国人。
三、角色关系的变量
三、角色关系的变量
中西方文化在角色关系上产生差异的原因:
主要在于二者所处的地理位置的不同。中国的 古代文明属于农业文明,人们比较安分保守。而西 方文明属于海洋文明,所以西方人喜欢向外探索, 文化比较外向。
三、角色关系的变量
二、角色关系
(二)角色关系的文化差异
在跨文化交际中,一般东方文化似乎 更青睐于“权势”关系,西方文化则偏爱 “一致性”关系。
人际交往的称呼就很能反映不同文化 的差异。
二、角色关系
在中国,如果对方有身份、有地位,则常以 头衔或官衔来称呼对方。即使对方并没有什么头 衔、官衔,我们也会使用一些“档次”较高的社 会称呼,比如称医院的护士或一般工作人员为 “大夫”。这都是为了体现一种“权势”关系, 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尊重权威的社会规范所决定的。
二、角色关系
而西方人交往时则习惯直呼其名。下属对 上司、孩子对父母、学生对老师都可以直呼其名。 这种交际行为就是西方文化中“平等”观念的体 现。
二、角色关系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也是典型的社会角 色关系。
在中国父母的眼里,孩子是属于他们的私有 财产,他们生育、养育了孩子,孩子就必须尊重、 服从父母因此两者的关系属于“权势”的,是 不平等的。
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一种典型的角色关系, 我们可以用它来检验一个社会群体对待交际的正 式程度。中国有一句谚语“一日为师,终身为 父”。中国学生要尊师,而老师也要有“师道尊 严”。这一点在日本、韩国、土耳其、伊朗和埃 及等国家的文化里,也都是这样。
三、角色关系的变量
三、角色关系的变量
与此相反,美国人在师生关系处理中通常比 较随便,不拘泥于形式。美国教授即使在讲台前 讲课时也表现得非常随便,衣着、姿态都很随和。 他们允许学生向自己挑战,敢于公开承认自己在 哪一方面无知,并且不以此为耻。在很多场合, 美国学生都对老师直呼其名,他们平等相待。
人们通过语言和行为完成各自的社会 角色,同时又通过角色来预测别人的行为。
一、角色概念
事实上,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存在于 纷繁复杂的角色关系之中。在这些人际交 往中,你必须按社会对这些角色的期望去 行事,去说话,去与人交往。否则,我们 就会受到冷落,受到疏远或斥责。
一、角色概念
如何判断角色在交际中是否达到了社会期望呢? 第一,你的行为是否符合被赋予的社会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