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南丰中学2020年高二数学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苏州市南丰中学2020年高二数学文下学期期末
试题含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是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如图,矩形和矩形中,矩形可沿任意翻折,分别在上运动,当不共线,不与重合,且时,有()
A.平面
B.与平面相交
C.平面
D.与平面可能平行,也可能相交
参考答案:
A
2. 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若两条直线和同一个平面所成的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B.若一个平面内有三个点到另一个平面的距离相等,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C.若一条直线平行于两个相交平面,则这条直线与这两个平面的交线平行
D.若两个平面都垂直于第三个平面,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参考答案:
C
3. 若,则是的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即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参考答案:
D
4. 按降幂排列的展开式中,系数最大的项是()
A、第4项
B、第3项和第4项
C、第5项
D、第4项和第5项
参考答案:
C
5. 函数的极值点的个数
是()
A.2
B.1
C.0
D.由a确定
参考答案:
C
6. 下列命题正确的个数是()
(1)若直线上有无数多个点不在平面内,则
(2)若直线平行于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则
(3)若直线与平面平行,则与平面内的任一直线平行
(4)若直线在平面外,则
A.0个 B.1个 C.2
个 D.3个
参考答案:
A
7. 若向量、的坐标满=(﹣2,﹣1,2),=(4,﹣3,﹣2),则?的等于()
A.5 B.﹣5 C.7 D.﹣1
参考答案:
B
【考点】M6:空间向量的数量积运算.
【分析】由已知求出向量、的坐标,然后利用数量积定义求之.
【解答】解:因为向量、的坐标满=(﹣2,﹣1,2),=(4,﹣3,﹣2),所以向量={1,﹣2,0}、={﹣3,1,2},
所以?=﹣3﹣2+0=﹣5;
故选:B.
8. 用0,1,2,3,4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全部五位数中,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则数字12340应是第()个数.
A.6
B.9
C.10
D.8
参考答案:
C

9. 若方程表示椭圆,则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参考答案:
C
10. 已知函数的图像是下列四个图像之一,且其导函数的图像
如右图所示,则该函数的图像是( )
参考答案:
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1. 已知函数,若f(a)+f(1)=0,则实数a的值等于_______.
参考答案:
-3

12. 已知定义在(0,+∞)上的函数满足,且,则的最大值为.
参考答案:
1
13. 方程x2+y2﹣x+y+m=0表示一个圆,则m的取值范围是.
参考答案:
(﹣∞,)
【考点】二元二次方程表示圆的条件.
【分析】根据圆的一般方程即可得到结论.
【解答】解:若方程x2+y2﹣x+y+m=0表示一个圆,
则满足1+1﹣4m>0,
即m<,
故答案为:(﹣∞,).
14. 已知M(4,2)是直线l被椭圆x2+4y2=36所截得的线段AB的中点,则直线l的方程为.
参考答案:
x+2y﹣8=0
【考点】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关系.
【专题】计算题.
【分析】设直线l的方程为 y﹣2=k(x﹣4),代入椭圆的方程化简,由
x1+x2==8 解得k值,即得直线l的方程.
【解答】解:由题意得,斜率存在,设为 k,则直线l的方程为 y﹣2=k(x﹣4),即 kx ﹣y+2﹣4k=0,
代入椭圆的方程化简得(1+4k2)x2+(16k﹣32k2)x+64k2﹣64k﹣20=0,
∴x1+x2==8,解得 k=﹣,故直线l的方程为 x+2y﹣8=0,
故答案为 x+2y﹣8=0.
【点评】本题考查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线段的中点公式,得到(1+4k2)x2+(16k﹣32k2)x+64k2﹣64k﹣20=0,是解题的关键.
15. 已知x与y之间的一组数据:
则y与x的线性回归方程为必过点.
参考答案:
.
线性回归方程必过样本中心点坐标,,所以过点.
16. 已知关于的不等式至少有一个负数解,则实数的最小值
为▲.
参考答案:
17. (5分)点P(1,1,﹣2)关于xoy平面的对称点的坐标是.
参考答案:
(1,1,2)
【考点】:空间中的点的坐标.
【专题】:计算题.
【分析】:直接利用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出点P(1,1,2)关于xoy平面的对称点的坐标即可.
解:点P(1,1,﹣2)关于xoy平面的对称点,纵横坐标不变,竖坐标变为相反数,即所求的坐标(1,1,2),
故答案为:(1,1,2).
【点评】:本题是基础题,考查空间直角坐标系对称点的坐标的求法,考查计算能力.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2分。

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8. (12分)某商品每件成本9元,售价为30元,每星期卖出432件,如果降低价格,销售量可以增加,且每星期多卖出的商品件数与商品单价的降低值(单位:元)的平方成正比,已知商品单价降低2元时,一星期多卖出24件。

(1)将一个星期的商品销售利润表示成的函数;
(2)如何定价才能使一个星期的商品销售利润最大。

参考答案:
解:(1)设商品降价元,则多卖的商品数为,若记商品在一个星期的获利为,
则依题意有,
又由已知条件,,于是有,
所以。

(2)根据(1),我们有。

减增减
故时,达到极大值.因为,,所以定价为元能使一个星期的商品销售利润最大。


19. 在中,角所对的边分别是,且
.
(1)求角;
(2)若的中线的长为,求的面积的最大值.
参考答案:
(1)∵ ,
…………4分,
即,又.………………6分
(2) 由
即…………………8分
从而(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10)

即…………………12分
20. 某企业为解决困难职工的住房问题,决定分批建设保障性住房供给困难职工,首批计划用100万元购买一块土地,该土地可以建造每层1000平方米的楼房一幢,楼房的每平方米建筑费用与建筑高度有关,楼房每升高一层,整层楼每平方米建筑费用提高20元,已知建筑5层楼房时,每平方米的建筑费用为1000元.
(1)若建筑楼房为x层,该楼房的综合费用为y万元(综合费用为建筑费用与购地费用之和),求y=f(x)的表达式.
(2)为了使该幢楼房每平方米的平均综合费用最低,应把楼房建成几层?此时平均综合费用为每平方米多少元?
参考答案:
考点:基本不等式在最值问题中的应用.
专题:应用题;不等式的解法及应用.
分析: 1)第1层楼房每平方米建筑费用为920元,第1层楼房建筑费用为
920×1000=920000(元)=92(万元);
楼房每升高一层,整层楼建筑费用提高20×1000=20000(元)=2(万元);第x层楼房建筑费用为92+(x﹣1)×2=2x+90(万元);建筑第x层楼时,楼房综合费用=建筑总费用(等差数列前n项和)+购地费用,由此可得y=f(x);
(2)楼房每平方米的平均综合费用为g(x),则g(x)=(元),代入(1)中f(x)整理,求出最小值即可.
解答:解:(1)由题意知,建筑第1层楼房每平方米建筑费用为:920元.
建筑第1层楼房建筑费用为:920×1000=920000(元)=92(万元)
楼房每升高一层,整层楼建筑费用提高:20×1000=20000(元)=2(万元)
建筑第x层楼房建筑费用为:92+(x﹣1)×2=2x+90(万元)
建筑第x层楼时,该楼房综合费用为y=f(x)=x2+91x+100(x≥1,x∈Z)
(2)设该楼房每平方米的平均综合费用为g(x),则:
g(x)==10x++910≥1110,
当且仅当10x=,即x=10时,等号成立;
所以,学校应把楼层建成10层.此时平均综合费用为每平方米1110元.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应用,基本不等式的应用;应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要注意“=”成立的条件.
21. 南昌市在2018年召开了全球VR 产业大会,为了增强对青少年VR 知识的普及,某中学举行了一次普及VR 知识讲座,并从参加讲座的男生中随机抽取了50人,女生中随机抽取了70人参加VR 知识测试,成绩分成优秀和非优秀两类,统计两类成绩人数得到如左的列联表:
(1)确定a ,d 的值;
(2)试判断能否有90%的把握认为VR 知识测试成绩优秀与否与性别有关;
(3)现从该校测试成绩获得优秀的同学中按性别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随机选出6名组成宣传普及小组.从这6人中随机抽取
2名到校外宣传,求“到校外宣传的2名同学中至少有1名是男生”的概率.
附:
参考答案:
(1);(2)没有;(3)
【分析】
(1)结合题表信息,即可计算a,d,即可.(2)结合
,代入数据,计算,判定,即可.(3)计算概率,可以从反面进行进展,计算总数,计算2人全部都是女生的总数,计算概率,即可.
【详解】(1),解得
(2)结合卡方计算方法可知n=120,得到而要使得概率为则90%,,不满足条件,故没有.
(3)结合a=15,结合分层抽样原理,抽取6人,则男生中抽取2人,女生抽取4人,则从6人中抽取2人,一共有,如果2人全部都是女生,则有,故概率为
.
【点睛】本道题考查了古典概率计算方法,考查了计算方法,考查了列联表,难度中等.
22. (16分)如图,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
(1)求证:AC⊥平面B1D1DB;
(2)求证:BD1⊥平面ACB1;
(3)求三棱锥B-ACB1体积.
参考答案:
(1)证明:∵ AC⊥BD,又BB1⊥平面ABCD,且AC 平面ABCD,
∴ BB1⊥AC.BD∩BB1=B,∴ AC⊥平面B1 D1DB.
∴ BD1⊥平面ACB1.
(3)解:(方法1)=×1×(×1×1)=.
(方法2)=(V正方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