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言之有“理”ppt精品课件12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律:复句中两个分句主语位置:异前同后。 4.违背时间、空间或逻辑的排列和发展顺序。 如:由于会议开得及时,促进了工作,抓住了关键, 解决了问题。 四、结构混乱 1.格式混用。 格式混用即把两种格式混杂在一起组成一句话,造 成句子语义不清晰。 如:工作再重再忙,越要坚持学习、更新知识。 修改:混杂了“再……也……”格式和“越…… 越……”格式。
4.结构的累赘。 如:考试场是设在古色古香的大厅里举行的。 五、不合逻辑 不合逻辑是指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讲不过去。 1.概念不恰当。 (1)用错概念。 如:作家通过自己的创作进行革命斗争,他们写的 小说、诗歌、杂文以及画的漫画,都成了群众斗争
的武器。
(3)主语残缺。 如:从古到今,红梅倾倒了多少诗人,咏梅诗成 为我国诗歌的传统题材,象征了中华民族坚强乐 观、不屈不挠的性格。 修改:应在“象征” 之前加主语“红梅”。 (4)介词残缺。 如:这些瑰丽而又奇特的诗篇中,所表露的点火 行空、上天入海、宇宙航行、登临月球的憧憬, 随着科学的发展,都变成了现实。 修改:“所表露的”之后加“对” 。
1、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卢梭 2、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欧文 3、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4、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 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苏霍姆林斯基 5、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6、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叶芝 7、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8、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亚里士多德 9、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R.M.H. 10、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哈钦斯 11、教育的实质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12、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 13、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 14、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园斯金 15、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 16、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
七、辨析语病常用法 1. 凭借语感发现病因。 如:他初涉文坛,第一部处女作就是这样一部意
味隽永的鸿篇巨制,令人刮目相看。
2.提取主干寻找病因。
如:过去几万名地质队员经过几十年才能做到
的事情,现在资源卫星几天就能完成。
3.造句类比确定病因。 如:这个经验值得广大文教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 教师的重视。 4.看是否犯逻辑方面的错误 。 如: 学习有态度与方法之分。 八、某些常见病句的外部特征 1. 出现否定词,考虑词与意反,不合逻辑。 2. 出现两面词,考虑照应不周或搭配不当。
(2)偷换概念。 如:人到老年,白发稀疏,皱纹满面。这些表现都 是体质衰弱给老年带来的老态。 (3)混杂概念。 如:这种船不仅航行速度超过其他同类的船只,并 且装备了大炮和各种武器。 2.判断不合理。 (1)自相矛盾。 如:他是众多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2)前后不对应。如:这种很快的生长速度,是和每 天喂饲时间的长短成正比的。 (3)否定不当。如:我们要认真学习交通法规,防止 交通事故不再发生。 (4)主客倒置。如:在那个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 会是很少的。 3.推理不合逻辑。推理就是根据已知的前提推导出 结论。如果前提和结论没有必然联系,就是推理不 合逻辑。如:搜集材料不丰富,就无法进行比较鉴 别,就发现不了典型事例,甚至还会造成数字不准、 名称不符。
第五课
言之有“理”
第三节 有话“好好说” ——修改病句
一、搭配不当 搭配不当就是成分与成分之间不存在这样的搭配 关系。
1.主谓搭配不当。
如:杜绝汗味的根本是双管齐下。
2.动宾搭配不当。
如:“安睡宝天然枕”让你在睡眠中改善颈椎病。
3.定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
如:中西合璧的主持风格,强烈的收视魅力。 4.状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如:未来的通信会更加多样、便捷和共享。 5.介宾搭配不当。 如:文件传真机对远方的接受单位发送文稿的速 度之快,实在是惊人。
2.中途易辙。 中途易辙即前后两句话该用同一种句式而杂用了
不同的句式。
如:说起话来,他比谁说得都动听,可是做得却
比谁都差。
又如:继原始人在劳动中创造了《邪许歌》以后, 现在留传下来的最古老的歌是《弹歌》。 3.成分杂糅。 如:学校把这个任务交给我们班,大家都有光荣
的感觉是难以形容的。
如: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关键在于要加速
训练并造就一批专业人才。 3. 出现介词短语,考虑主语残缺或介词残缺。 如:经过我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 我没有任何理由同我交往了十几年的朋友分手。 4.出现数量词、关联词,考虑语序不当或搭配 不当。
2.成分赘余。 (1)主语累赘。 如:革命先辈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献出了宝贵
的生命。
(2)谓语累赘。
如:有些人平时很少乘车乘船,对于刺激特别敏
感,容易造成晕车晕船。
(3)状语累赘。
如:开会时间还没到,各地表陆续鱼贯入场。
三、语序不当 语序不当是指词语在句子中的位置放得不恰当。 1.名词的多项定语次序不当。 如:许多附近的居民都跑来看表演。 2.动词的多项状语次序不当。 如:这期研讨班是北京大学和山东大学联合于今年 5月底举办的。 3.虚词位置不当。 如:我们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
六、表意不明 表意不明是指句子表达的内容、意思等使人不易了 解或不止一种解释。即“费解”和“歧义”。 1.费解:一句话不知道怎么说。 如:“中国血统的外籍人”表意不明。应为“外籍 华人(中国人加入外国国籍)” 2.歧义:同一语言材料,同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 上意义的理解。 如:“咬死了猎人的狗”就有两种理解:①“猎人 的狗被咬死了”;②“猎人被狗咬死了”。
二、成分残缺或赘余 1.成分残缺。 (1)谓语残缺。 如:这也使得君来酒楼在开业不久就引来业界瞩目 的重要原因。 修改:应在“也”后加“是”。 (2)宾语中心词残缺。 如:具有抗紫外线、抗摩擦、防水、防静电,满足 室内外环境要求。 修改:应在“防静电”后加“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