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效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效的效果刘永起
【期刊名称】《《中国民康医学》》
【年(卷),期】2019(031)016
【总页数】2页(P27-28)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转子间骨折; 内固定
【作者】刘永起
【作者单位】北京市昌平区南口医院骨科北京 1022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3.42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中老年人常见骨折类型[1],常采取内固定手术治疗。
但是内固定治疗会因患者再次受伤、严重的骨质疏松或机体愈合成骨能力差等原因而失效。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能矫正畸形,恢复和改善关节运动功能。
本文观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效患者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3月至2018年1月北京市昌平区南口医院骨科收治的6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治疗失效患者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根据《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被确诊为首次发生股骨转子间骨折[2]并接受内固定治疗后失效。
本研究经北京市昌平区南口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昌卫科
20080221),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病理性骨折者;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者;合并髋关节炎性疾病者;有手术禁忌证如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者;精神障碍者;无家属监护者。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
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52~71岁,平均(61.02±6.78)岁;骨密度检
测T值为-1至-2.5的患者15例,小于-2.5的患者15例;均为外伤后发生骨折,骨折AO分型,A2.1型18例,A2.3型6例,A3.3型6例;PFNA内固定12例,解剖型接骨板内固定18例;内固定失效时间为3~13个月,平均(6.89±1.18)个月;内固定失效后骨折类型未发生变化24例,骨折类型发生变化6例;患糖尿病3例,高血压11例,糖尿病与高血压1例。
观察组:男19例,女11例;年
龄53~70岁,平均(60.98±5.98)岁;骨密度检测T值为-1至-2.5的患者16例,小于-2.5的患者14例;均为外伤后发生骨折,骨折AO分型A2.1型17例,A2.3型6例,A3.3型7例;PFNA内固定13例,解剖型接骨板内固定17例;
内固定失效时间为4~15个月,平均(7.01±1.23)个月;内固定失效后骨折类
型未发生变化26例,骨折类型发生变化4例;患糖尿病2例,高血压12例。
两
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卧床保守治疗:持续牵引治疗。
观察组患者接受髋关节
置换手术治疗:健侧卧位,腰硬联合麻醉,常规消毒铺巾,髋部后外侧入路切口,分离组织,取出内固定装置,显露大小粗隆、股骨上段等部位。
将股骨头切除,清除髋臼内的软组织,观察髋臼完整。
若患者股骨距完整,保留股骨距,若患者股骨距不完整需钢丝捆扎,维持位置,术后需延长患肢负重时间。
利用髓腔锉进行扩髓,并对患者髓腔进行冲洗,注入骨水泥之后选择合适股骨柄假体嵌入,之后将多余骨水泥去除,安装人工股骨头,冲洗术野后进行缝合、置入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髋关节功能评分。
选择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Harris)评估,内容包括患者关节功能、疼痛情况以及日常活动情况[3]。
量表的满分为
100分,得分越高,表示髋关节功能越好。
(2)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Harris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Harris评分为(81.5±2.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1.5±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Harris评分比较(分,)分组治疗前治疗后 t值 P值对照组(n=30)25.5±2.6 31.5±3.3 7.822 0.000观察组(n=30)25.6±2.8 81.5±2.7 78.714 0.000 t值 0.143 64.229 P值 0.443 0.000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
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分组深静脉血栓压疮坠积性肺炎总计对照
组(n=30) 3(10.0) 4(13.3) 3(10.0) 10(33.3)观察组(n=30) 0 3(10.0) 0 3(10.0)χ2值 4.812 P值 0.028
3 讨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临床十分常见的髋部骨折类型,临床常用内固定手术治疗,但是一部分患者会出现内固定失效,如内固定断裂、切出、内固定松动、二次骨折。
这与患者年龄较大且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4-5]、骨质承受力相对较差、机体愈
合成骨能力差等有关。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将人工假体包括股骨部分和髋臼部分利用骨水泥和螺丝钉固定在正常的骨质上,以取代病变的关节,重建患者髋关节的正常功能,是一种比较成熟可靠的治疗手段。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这是因为人工髋
关节置换术增强了髋关节的稳定性,髋关节功能得到较好保护。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这是因为应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可以帮助患者尽快站立行走,减少患者的卧床时间,避免了深静脉血栓、压疮、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
综上所述,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效患者的效果优于卧床保守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 索南昂秀,祁腾民,周京元,等. 半髋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观察[J].
山东医药,2017,57(5):94-96.
[2] 王蔚文,孙明. 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611.
[3] 仇如来,杜桂夏,汪来杰,等. 动力髋螺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及人工髋关节置换修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48):7709-7713.
[4] 向黎,项云安.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进展[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16):180-181.
[5] 兰天,单战,吴金春. 人工关节置换与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对照[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8,22(3):362-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