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跌倒了到底该不该搀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概论》
调研报告
题目:
院系:
学号:
姓名:
授课教师:
完成时间:
老人跌倒了到底该不该搀扶?——————————————《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调研报告
一起看似普通的事件在网上掀起了轩然大波,那就是南京徐老太事件,对此,我们小组做了一次社会调查。

一:事件回放
2006年11月20日上午,南京市民徐寿兰女士在某公交车站等车,据其称被正在下车的市民彭宇撞倒,而彭宇则称下车时候见老人摔倒,所以扶至旁边,并且在其亲属到来以后一起送该老人到医院,其中还垫付了200元的医药费。

当好心的彭宇离开以后,却被告知要赔偿医药费用。

2007年1月4日,徐老太将彭宇告上了法庭,9月3日,判决的结果是彭宇应该赔偿40%的损失费计45876.36元。

判决结果引起极大争议。

判决结果出来以后,引发了网友的激烈争论,而其中诸多有关判决中猫腻的传说也在网络上飞快流传。

有人通过网络强大的“人肉搜索引擎”发现徐老太的儿子是南京市公安局八处工作人员,赶到现场提供证据的派出所在提供笔录的问题上出尔反尔,关于徐老太是专业碰瓷党的传言等等,而在其中网络言论
几乎一致向着彭宇。

其中讨论最热烈的就是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给出的判决书关于彭宇撞倒徐老太的认定逻辑。

最高法院在《证据规定》中,对民事案件举证责任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

也就是说如果徐老太没有充足的证据证明是彭宇撞倒自己,那么就没有足够的理由来索取赔偿。

2007年“南京徐老太事件”的宣判曾被媒体评为2007年最具影响力的十大事件之一,而此案中法律与道德的讨论一度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见义勇为”“出手相助”曾一度被人们所质疑。

2008年4月10日某报头版发表了题为《彭宇案喧嚣未尽唯有真相不可调解》的消息,文章说:“最终经过二审,双方达成了一个协议。

就经济利益赔偿的部分,双方都做出了较大让步。

”事发一年多之后,喧嚣一时的彭宇案以“和解”告终。

(具体数字保密,但有报道说是4万)
二:调查
我们小组在不同的地方发放调查问卷,我在我们工程技术大学的图书馆3楼进行了抽样调查,100份问卷很快就发完了,最终收回96张。

调查结果如下。

调查方法:调查问卷
开始时间:2011-12-1 结束时间:2011-12-20
样本总数:100份
调查目的:此次调查的主要对象是针对在校大学生,以大学生对当今社会现象的看法反应社会道德与良知。

数据与分析:
第1题请问您的性别:________ [单选题]
第2题请问您是大几学生?[单选题]
第3题您是否听说过下列事件“有人扶起昏倒老人,被老人指为肇事者,索要赔偿”:[单选题]
第4题您如何看待该则事件中的老人行为:[单选题]
第5题您认为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对以上事件的报道:[单选题]
第6题您看了电视网络报纸等报道后,现实生活中看到了摔倒老人您会[多选题]
第7题您认为电视网络报纸等的媒体报道对你是否起了正面导向作用[单选题
]
第8题假如您有孩子,您会如何教育孩子对待摔倒的老人[单选题]
第9题 您是否听说过国家卫生部公布的《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 [单选题
]
第10题 .国家卫生部在《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提出:“不要急于扶起,要分情况进行处理”,您认为 [单选题]
第11题如果您当了被冤枉的"雷锋”,您会怎么做?[单选题]
第12题 您认为造成人们不敢扶起摔倒老人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矩阵单选题]
第13题 您认为我们当下的社会是否已经进入了信任危机? [单选题]
三.思考
扶起跌倒的老人,这个其实根本不能算作一个问题,几千年来中国的道德思想都是肯定扶老这一行为的正确性的,而且这应该是一个人所应有的道德底线,行为规范,而不是该扶不扶的问题。

其简单细微之处彰显出的却是整个社会道德的大问题,遗憾的是看起来如今这已经成了一个奢侈的社会公德,甚至可能会让心存善意和道德良知的“好人”们经济破产。

跌倒老人该不该扶被全社会、被公众、被媒体热烈讨论的时候,其实已经证明某种程度上这个社会的公德已经破产了。

显然,似乎作为社会人,谁也回答不了这个问题。

老年人跌倒要不要去扶,我认为这里涉及的是社会道德缺失的大问题,它同整个社会的风气不可分割,我们不应该脱离社会大环境就事论事去责备不肯出手相助的人。

不信的话,要是你在马路上看到前面有老人倒下去,你去扶下试试。

没事,算你运气好,天上掉下个大馅饼;有事,算你活该,天上掉下个大铁饼,砸死你!
最近卫生部出台了一个《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说什么“如老人意识不清,在场者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有外伤、出血,应立即止血、包扎;有呕吐,应将其头部偏向一侧,并清理口……”卫生部在这个时刻出台这个文件显得有点滑稽可笑。

现在首要的问题是敢不敢去扶?在场的行人除了打打120和110之外,谁还敢上前去“止血、包扎、清理伤口……”?这样接触病人和上去扶老人有什么区别?对方更可以讹诈你,说是你撞倒了老人,要不是,你会这么卖力抢救?那时你更百口莫辩了。

再说,万一施救不得当,老人死了,这责任你
担当得起?
原来,老人跌倒了扶不扶不仅仅是道德问题,更是医学问题,当中有很多讲究。

医学专家认为,有些情况如果扶错了,不仅救不了人,反而会害人,像一些因为中风或脑出血晕倒在地的老人就千万不能随意扶起,更不能搬动,否则会加重他们的病情,而对于一些摔倒后已经发生了脊柱骨折的老人,随意搬动也可能会导致高位截瘫。

老人摔倒典型情况:夜半摸黑上厕所
有调查显示,跌倒是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伤害死亡的首位原因。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骨科副主任王文介绍了老人摔倒的一种典型情况:夜半摸黑上厕所。

卫生部的《指南》就明确提出,卫生间是老年人活动最为频繁的场所,如果没有扶栏、把手等都可能增加老人跌倒的危险。

海珠区南华西街一名住在老屋的78岁阿婆在半夜4时多上家里的洗手间,正在她摸黑找电灯开关的时候,被孙子留在地板上的玩具绊倒,右侧髋部摔在地上,顿时痛得站不起来了,被120救护车送到医院后照X光片,发现右侧股骨粗隆间骨折,结果需要做手术打入髓内钉进行固定。

王文称,老年人多有骨质疏松,摔得很轻也可产生致命的骨折,典型的就是股骨头骨折,从此只能长期卧床。

加上老年人常有肺气肿、心脏病、糖尿病,抵抗力也差,容易出现肺炎、血管栓塞、褥疮等全
身的并发症。

及早进行骨折的复位固定,甚至置换关节等,能恢复活动功能,可以预防致命的并发症。

但王文称,一些高龄老人跌伤后耐受不了手术麻醉和开刀的打击,只能保守治疗,效果并不好。

《指南》建议卫生间地面应防滑,最好使用坐厕,马桶旁应安装扶手,并增强局部照明。

老年人跌倒后自己如何起身?
《指南》明确提出了跌倒后能够自己起来的老人该如何行动:
1.如果是背部先着地,应弯曲双腿,挪动臀部到放有毯子或垫子的椅子或床铺旁,然后使自己较舒适地平躺,盖好毯子,保持体温,如可能要向他人寻求帮助。

2.休息片刻,等体力准备充分后,尽力使自己向椅子的方向翻转身体,使自己变成俯卧位。

3.双手支撑地面,抬起臀部,弯曲膝关节,然后尽力使自己面向椅子跪立,双手扶住椅面。

4.以椅子为支撑,尽力站起来。

5.休息片刻,恢复部分体力后,打电话寻求帮助--最重要的就是报告自己跌倒了。

老人跌倒扶不扶不仅是道德问题
老年人跌倒起不来,看见了应该怎么办?《指南》提出:不要急于扶起,要分情况进行处理。

"近期接连发生了几起路人因救助老人而引起纠纷的案例,确实让不少人对'助人为乐'这一传统价值观产生了质疑。

但即使撇开道德因素,路上看见别人跌倒、晕倒,应该如何施以援手也是有讲究的。

"
对卫生部公布的这一《指南》,广医一院急诊科主任梁子敬表示非常赞同。

"在临床工作中确实碰到过很多'好心办坏事'的情况。

有些病因导致的跌倒是不适合移动的,例如中风、脑出血和脊柱骨折的病人。

在我们曾收治的急诊病例中,有些病人的病情本来不是很严重,但却因为被人错误地搬动,结果连命都没有了。

"
案例
阿婆中风倒地
家人误搬险致植物人
梁子敬说,曾有位阿婆在洗手间跌倒。

在等待救护车的过程中,家人觉得洗手间空间太窄,担心医生到了不便于施救,于是就合力把老人抬出了洗手间。

这一抬却几乎把老人推向了死神。

因为老人跌倒是因为脑出血,家人在搬动时没有对其头部进行固定,导致老人脑出血的部位扩大,阿婆被送到医院时病情已非常严重,差点成了植物人。

"梁子敬指出,导致老人跌倒的原因一般有两大类,一种是心脑血管意外导致晕倒在地,例如心肌梗死和脑中风、脑出血。

另一种则是不慎摔跤所致,这种情况往往会导致骨折。

"
第一种跌倒:要分两种情况应对
《指南》提出,如老人意识不清,在场者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有外伤、出血,应立即止血、包扎;有呕吐,应将其头部偏向一侧,并清理口、鼻腔呕吐物,保证呼吸通畅;有抽搐,应移至平整软地面或身体下垫软物,防止碰、擦伤,必要时牙间垫较硬物,防止舌咬伤,不要硬掰抽搐肢体,防止肌肉、骨骼损伤;如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口对口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如需搬动,应保证平稳,尽量平卧。

《指南》提出,如老人意识清楚,应询问老年人跌倒情况及对跌倒过程是否有记忆。

如不能记起,可能为晕厥或脑血管意外,应立即护送老人到医院诊治或拨打急救电话;要询问是否有剧烈头痛或口角歪斜、言语不利、手脚无力等提示脑卒中的情况,如有,立即扶起老年人可能加重脑出血或脑缺血,使病情加重。

第二种跌倒:非专业人士不要乱动
王文表示,如果老人有外伤、出血,应立即止血、包扎并护送老年人到医院进一步处理;如有骨折情形,若无相关专业知识,不要随便搬动,以免加重病情,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还要查询有无腰、背部疼痛及大小便失禁等提示腰椎损害情形,非专业人士不要乱动,切
忌一个人抬肩膀,一个人抬双脚,这样会导致脊髓受压迫而造成截瘫,或者导致骨折断端刺穿皮肤,使得闭合性骨折恶化成开放性骨折。

此外:如老人试图自行站起可协助
如老人意识清楚,应询问老年人跌倒情况及对跌倒过程是否有记忆。

如老年人试图自行站起,可协助老人缓慢起立,坐、卧休息并观察,确认无碍后方可离开。

老人向前跌倒咋办?
专家指出,碰到老人向前跌倒的情况首先要判断老人的意识,如果意识丧失,可能是心脑血管疾病导致的,应小心把老人翻过来,平躺在地等待救援。

如果老人意识清醒,则询问他哪个部位疼,以判断有无发生骨折。

一般向前扑倒导致脊椎骨折的可能性很小,但手臂与腿部骨折的可能性比较大,如果老人手脚能够活动,可把老人扶起坐好等待救援。

有网友调侃说;以后施救要有上岗证,否则谁敢施救?有的说,扶还是不扶,先到法院申请,等批准了再来扶。

还有的说,今后老人出门口袋里先放好“免责书”,写明出了事,一切后果自负。

这些都是无奈的调侃,看了不免令人悲哀!
我在胡思乱想防止老人跌倒的装置。

能不能做一架蟹爬车,就像婴儿用的那种,老人站在里面,外面有四个轮子支撑。

老人只要在里面动动脚,四个轮子就跟着一起走了,人就不会四脚朝天跌倒。

友情提醒:看见老人跌倒了,千万不要靠近,要站在原地大吼大叫:“有人跌倒了!”等大家围过来了,掏张纸出来叫围观者签名作证,你再赶紧去扶,你就心安理得了。

这不过是我玩笑话,我们们社会究竟怎么了?在日趋现代化的今天,我们的各方面物质发展都蒸蒸日上,但是我们的道德素质却止步不前,甚至有所倒退。

这并不是一个好的现象。

在我看来,扶起老人是每个思想健全的人都应该做的一件事,这是一种意识,一种尊重老人,爱护老人的品德。

不可否认有些情况下扶起跌倒的老人反而可能好心办坏事,但是我们并不是认定了不要去扶,而是必须要有扶那些老人的想法,并且要有所行动。

在这里,我对我们的司法公正也十分不解,为什么扶老人这一行为还可以被罚款,这种常识性的善恶观什么时候已经被颠覆了?现代化的今天中国是否拥有最起码的文明?这是很严峻的问题,我们真面临着信任危机。

我们如果连最基本的道德品质都无法遵守的话又谈何立足于世界名族之林。

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变得脆弱,我们的道德成本和道德风险在持续增加。

也正因为如此,公众才会出现一种非理性的焦虑。

当众多的网友把信任的一票投给彭宇的时候,并不意味着他们百分之百相信彭宇,而是因为他们不愿意看到道德再一次受到哪怕是可能的重创,但我们政府给予的答复是一份不合时宜的文件,似乎是在否定扶老人这种行为意识的正确性。

我们其实并不是困扰于扶老人技术上的问题,而是迷惑于是否应该扶老人,乃至是否要尊重老人。

再从老人方面讲讲。

据统计,当今中国每年有超过800万老人跌倒,而真正发生老人讹诈的有名事件不过14起,这样悬殊的比例足以证明忘恩负义的老人是很少的个例。

我们怎么能应为这种特例存在就全盘否定搀扶老人,帮助老人,尊敬老人的正确性呢?那些反咬恩人一口的老人其实从其背景来说是经历过文革年代的人,在那个人吃人的年代,人与人的关系都支离破碎,也许经历过着一切的老人就完全无视别人的恩义,而是一个劲的利己,罔顾社会舆论的压力,既可恨,又可悲。

从本次调查中体现出我们学校的大学生对于跌倒老人该不该扶问题上还是比较正面的,并不是一味的漠视跌倒的老人,还是有心去做好人好事的,希望社会上,政府能多宣扬这种道德风尚,让我们的国民更加有文明,有道德,有素质。

[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