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农业昆虫及螨类重要科目概述2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棉红铃虫幼虫
9.菜蛾科 Plutellidae 本科和麦蛾科很相似,成虫静止时触角向 前伸,极易识别,翅狭长,前翅披针形,后翅长 卵形,后翅M1与M2基部合并成叉状。
小菜蛾
幼虫圆柱形,绿色。小菜蛾。
10.潜叶蛾科 Lyonetiidae 体微小,头部光滑,前翅披针形,后翅 线状,具长缘毛,翅脉退化。成虫休息时前 部举起,翅尖与接触面相接。 幼虫体扁,无足。柑桔潜叶蛾。
菜粉蝶
宽边黄粉蝶
幼虫密披绿色或黄色短绒毛,趾钩双序或3 序,中带式。菜粉蝶。
东方菜粉蝶
锯粉蝶(斑粉蝶)
绢粉蝶
3.凤蝶科 Papilionidae 大型。翅为黑色黄色或绿色,常有鲜艳闪 光的色斑,后翅臀域只有一条臀脉,有尾状突起 或外缘呈波状,内缘凹入或直。
达摩凤蝶
柑橘凤蝶
幼虫前胸具臭腺,触之外翻呈叉状,缩入 后外面留有横沟。趾钩双序或3序,中带式。柑 桔玉带凤蝶。
白星花潜
10.瓢甲科Coccinellidae
体小至中型,卵圆形,腹部平坦,背面弧形或半球形 隆起;多为红、褐、黄、白、黑等色;体上有斑点, 头一般潜入前胸背板下,鞘翅边缘有显著檐褶; 下颚须末节呈斧状;足跗节为隐4节;少数为植 食性,多数为捕食性;是蚜虫、介壳虫、螨类的天 敌,以成虫越冬,种类多。
口器虹吸鳞翅目 四翅膜质鳞片覆 被蛹多足有趾钩 蛾蝶幼虫害植物
鳞翅目的特征
体小至大形。成虫翅两对,膜质,横脉极少; 体、翅及附肢上布满鳞片,口器虹吸式或退化。
幼虫,侧气门,口器咀嚼式,身体各节密布分散 的刚毛或毛瘤、毛簇、枝刺等,有腹足2~5对, 以5对者居多,具趾钩,多能吐丝或结网。蛹为 被蛹。卵多为圆形、半球形或扁圆形等。
8.吉丁甲科Buprestidae
体瘦长,末端尖削,外形似叩头甲,触角11节, 锯齿状;前胸与中后胸连接处无关节,不能自由 活动,腹板有一扁平的突起嵌在中胸腹板上。虫 体多为绿、蓝、青、紫、为果树及林木害虫;
9、金龟(甲)总科(Scarabaeoidea)/蜣螂总科: 包括鳃角金龟科、丽金龟科、花金龟科、
9、金龟(甲)总科(Scarabaeoidea)/ 蜣螂总科: (2) 丽金龟亚科Rutelinae 形态同鳃金龟,但体上下扁平,具蓝、 绿、黄色光泽;触角9-10节,鳃叶部3 节,各足上的一对爪不对称,大爪端 部常分裂;
9、金龟(甲)总科(Scarabaeoidea)/ 蜣螂总科: (3) 花金龟科Cetoniinae 体阔,背扁平,中胸腹板有圆形的向前 突出,鞘翅基部外缘凹入,身体自此 外露;日间活动,常钻到花内取食花 粉花蜜故称为花潜。如:白星花潜
成幼虫的食性复杂有腐食性粪食性尸食性植食性捕食性和寄生性瓢虫幼虫蛴螬金针虫复变态全变态昆虫中某些幼虫营寄生生活的昆虫幼虫各龄间形态生活方式等明显不同比一般全变态昆虫的变态复杂得多因而特称其为复变态见于脉翅目的螳蛉科鞘翅目的芫菁科步甲科隐翅甲科
五、鞘翅目(Coleoptera)
鞘翅目通称甲虫。属有翅亚纲、全变态类。全世界已 知约33万种,中国已知约7000种。该目是昆虫纲中乃至 动物界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第1大目。 (一)主要识别特征 ⑴体小至大形,体壁坚硬。 ⑵头式一般为前口式或下口式,咀嚼式口器。触角多样。复 眼发达,圆形、椭圆形或肾形。 ⑶前翅鞘翅,静止时在背中央相遇成一直线,后翅膜质,通 常纵横叠于鞘翅下。 ⑷腹部一般10节。腹板多有愈合或退化现象。 ⑸ 全变态。
(一)蝶类Rhopalo cera
1.弄蝶科 Hesperiidae 小至中型蝴蝶,体粗壮,颜色深暗。触角端 部膨大稍呈小钩状。 幼虫前胸较细如颈状,趾钩双序或3序环式, 腹部末端有臀栉。直纹稻弄蝶等。
曲纹稻弄蝶 直纹稻弄蝶
黄斑蕉弄蝶(蕉弄蝶,香 蕉弄蝶)
隐纹谷弄蝶(褐弄蝶)
小弄蝶
2.粉蝶科 Pieridae 一般呈白、黄、橙色,翅上常有黑斑,前 足不退化,爪多有齿或分2片。前翅三角形,后 翅卵圆形。
萤火虫
7.叩头甲科Elateridae
体瘦长,触角丝状,锯齿状,11节;鞘翅末端收缩 变窄,前胸与中后胸连接处有关节,能自由活动, 当处在反面位置时,前胸会急剧向后活动使全身 弹跳起来;前胸背板两侧向后缘有尖锐突起 (刺);当虫体被挤压时,头和胸做扣头状活动, 以图逃脱。幼虫称为‘金针虫’黄色黄褐色,蠕 虫型,。多为黑色或棕色,常为地下害虫;生活 史长,2-5年一代。
柑桔凤蝶幼虫
玉带凤蝶幼虫
玉带凤蝶
燕凤蝶
青凤蝶
巴黎翠凤蝶
美凤蝶(大鳳蝶 )
4.蛱蝶科 Nymphalidae 中至大型,颜色变化大,前足退化,雄虫 跗节不分节,雌虫分4~5节。(触角棒状比斑蝶 明显,前翅A脉在基部无分叉,可与斑蝶区别。)
幼虫具枝刺,化蛹时以腹末钩附在枝叶上, 蛹体倒悬,帮称“悬蛹”,有些种类幼虫体上无 枝刺,头部有一对触角突起。趾钩中带式,多为 3序。苎麻赤蛱蝶、黄蛱蝶。
(1)植食性毛瓢甲亚 科
触角着生位置 着生于复眼间
(2)肉食性 瓢 虫亚科
着生于复眼前
上颚构造
正常
切齿叶为沟槽状
色泽
暗、体上似具毛
光滑、亮
异色
龟纹瓢虫
11.拟步甲科Tenebrionidae
体多扁平,坚硬,暗褐色或黑色,有些种类
外形似步甲,植食性腐食性,异节类,5-5 -4;如网目拟步甲,黄粉虫等
网丝蛱蝶幼虫
5.斑蝶科 Danaidae 中型至大型,前足退化,跗节数同蛱蝶科, 触角棒状部不如蛱蝶明显,前翅A脉基部分叉。
青斑蝶(淡紋青斑蝶)
幻紫斑蝶(柯氏紫斑蝶)
金斑蝶(樺斑蝶)
大绢斑蝶
幼虫体光滑,体节有许多横皱纹,中胸及 第8腹节各具1~2对长形肉刺。
幻柴斑蝶
6.灰蝶科 Lycaenidae 小型,翅面常呈灰兰色。反面常呈灰色而 具斑点,触角各节有白色环,复眼周围有一环白 色鳞片;有的种类后翅有尾状突起。
点玄灰蝶
橙灰蝶
幼虫为蛞蝓型,头部缩入胸内,腹部第 七节背面中央有一个翻缩腺,第8节也有一对 类似的构造。趾钩双序或3序,中带式,并有 一匙状叶。豆灰蝶、小灰蝶等。
7.眼蝶科 Satyridae 小至中型,多为深褐色。翅反面常有眼状 斑,故名“眼蝶”。前足退化,前翅有1——3条 纵脉基部特别膨大。
14.豆象科 15.叶甲科 Bruchidae Chrysomelidae
圆形,但有V型 缺刻 圆形
相同点:一般为小至大型种类,触角丝状,足跗节均为隐5-5-5 肾形
触角丝状并长于 或等于体长
锯齿形或栉齿 形,不超过腹长 一半
丝状,触角不超过 体长
3.为害方 式
为害豆类种子, 成幼虫均为害, 幼虫钻蛀林木果 头部延伸成短 成虫为害植物叶片 树为害为主,成 宽的口吻,但 虫为害植物叶片 外咽缝两条, 仍为多食亚目。
鞘翅目分类及重要科简介
鞘翅目 原 鞘 亚 目 菌 肉食亚目 食 步甲 虎甲 金龟 亚 科 科 甲科 目
多食亚目
天牛 象甲 叶甲 瓢甲 吉订 叩头 芫青 拟步 萤科 科 甲 甲 科 甲科 科 科 科
(三)分类及重要科简介
分四亚目,原鞘亚目 、菌食亚目、 肉食亚目、多食亚目、。
肉食亚目(Adephaga)
腹部第l节腹板被后足基节窝所分开;前胸背板 与侧板间分界明显;触角多为丝状;跗节5节。成 虫和幼虫多为捕食性,仅步甲科中有些种类为植 食性。
大艳步甲
双齿梭步甲
(二)肉食亚目Adephaga
头宽与前胸 宽的比较 1.虎甲科 Cicindelidae 头比前胸宽 头式 触角着 唇基宽度与两触 内颚叶构造 生位置 角间距比较
叶甲
玉米双斑萤叶甲
16.象甲科Curculionidae
有小到大型,头延长呈喙状,喙明显,长大于宽, 触角膝状,端部不膨大;前足基节窝闭式,,足 为隐5节5-5-5.
六、鳞翅目(Lepidoptera)
本目包括蛾、蝶两类昆虫。属有翅亚纲、 全变态类。全世界已知约20万种,中国已 知约8000余种。该目为昆虫纲中仅次于鞘 翅目的第2个大目。
梨 小 食 心 虫
幼虫:多为蛀果种类、趾钩环式,单序或二序 荔枝小卷叶蛾。
中脉(M)基 部退化或消失 ,而形成一个 大形翅室(即 中室)。横脉 极少
幼虫身体各部分常具各种外被物,如刚毛、 毛瘤、毛撮、毛突和枝刺等。体表瘤状突起 上着生刚毛,称为毛瘤;刚毛基部常具骨化 和深色的区域,称为毛片;毛片如高突呈锥 状则称毛突;毛长而密集成簇或成撮,称毛 簇或毛撮;有些种类具刺,刺上分枝的称枝 刺。
12.芫菁科Meloidae
身体瘦长,软弱,具黄斑纹,触角11节, 雄性为锯齿状,雌虫为栉齿状;前胸小; 跗节式5-5-4;鞘翅末端常分开;前 跗节一爪分成两片,爪呈梳状;复变态, 幼虫取食蝗卵,一些成虫取食豆类;可分 泌斑蝥素(眼斑芫菁)。
13.天牛科 Cerambycidae
1.复眼形 状 2.触角
下口式 着生于 唇基宽于两触角 有能动的钩 额区 间距
2.步甲科 Carabidae
头比前胸窄
前口式 着生于 唇基窄于两触角 无能动的钩 颊区 间距
3. 龙虱科(Dytiscidae) :水生,后足特化为游泳足,雄虫前足为抱握足。如黄缘龙 虱
多食亚目(Po1yptlaga)
前胸背腹部第l节腹板不被后足基节所分开;板 与侧板间无明显分界;头不呈喙状,外咽缝明 显分开;跗节3—5节。食性复杂。包括鞘翅目 的多数种类。
口器咀嚼翅鞘坚 前翅角质对直线 幼虫寡足无足少 后翅膜质变态全
(二)生物学特性
全变态。有些为复变态。幼虫多为寡足型,胸足通 常发达,腹足退化。蛹为离蛹。成、幼虫的食性复杂, 有腐食性、粪食性、尸食性、植食性、捕食性和寄生性 (芫菁)等。
瓢虫幼虫
蛴螬
金针虫
复变态
全变态昆虫中,某些幼虫营寄生生活的昆虫幼虫各龄间形态、生活方式 等明显不同,比一般全变态昆虫的变态复杂得多,因而特称其为复变态, 见于脉翅目的螳蛉科、鞘翅目的芫菁科、步甲科、隐翅甲科;捻翅目、 双翅目的蜂虻科、家蝇科、小头虻科、网翅虻科;鳞翅目细蛾科、膜翅 目的姬蜂科、平翅小蜂科、巨小蜂科等很多内寄生蜂类;其中以芫菁的 变态最为典型。 例如:芫菁的成虫为植食性,幼虫则是肉食性的。大多数取食蝗虫的卵; 其第一龄幼虫有发达的胸足,称为三爪幼虫,性活泼,可以迅速的搜索 土中的蝗虫卵;一旦找到蝗虫卵便进入卵囊中取食,逐渐变成行动缓慢、 体壁柔软、胸足退化的蛴螬型幼虫;幼虫接近老熟时,离开食物,深入 土中转变为胸足更为退化的、不食不动、体壁坚硬的围蛹型幼虫或伪蛹, 常以此态越冬,翌年再蛹化、羽化。
稻眼蝶
桌矍眼蝶
白瞳舜眼蝶
奥眼蝶
白眼蝶
蟾眼蝶
幼虫头部常分叶或具角,前胸较小,臀部 常为2叉。趾钩单序、双序或3序。稻眼蝶。
(二)蛾类Heteocera
8.麦蛾科 Gelechiidae 小型,前翅披针状,后翅外缘凹入,翅尖 突出,后翅Rs与M1在基部共柄或接近。翅的后 缘有长缘毛。
麦蛾
棉红铃虫
幼虫仅有原生刚毛,前胸L有3毛,腹节的 L1邻近L2,第9腹节两D2间的距离较第8腹节两 D1间的距离为大,肛门上常有臀栉。棉红铃虫、 麦蛾等。
柑桔潜叶蛾
桃潜叶蛾
银纹潜叶蛾
11.卷叶蛾科 Tortricidae 小型,多有褐色或棕色,前翅常有斜的条 纹,前翅外缘较直,翅尖突出,栖息时左右翅合 成钟状。
顶梢卷叶蛾
苹褐卷蛾
幼虫圆柱形,前胸气门前的骨片上有3根 刚毛,肛门上方常有梳状骨片,可与螟蛾科 幼虫相区别,拟小黄卷叶蛾等。
12.小卷叶蛾科 Olethreutidae 与卷叶蛾科相似,唯其后翅Cu基部有长毛 组成的栉毛,若无栉毛则前翅M1与M2在顶端接 近,前翅R4与R5分离,或M2M3及Cu1向边缘显 著相聚。甘蔗黄螟。
金龟甲触角
小青花金龟
粪金龟科
云斑鳃金龟
苹毛丽金龟
铜绿丽金龟
9、金龟(甲)总科(Scarabaeoidea)/ 蜣螂总科: (1). 鳃角金龟科Melolonthinae
小至大型,体色多暗淡,椭圆或圆筒型,触角 10节,鳃叶状;前足开掘足,各足2爪通常相 等,附节5节。幼虫称为蛴螬,呈‘C’型, 土壤中生活。
第一腹板形状
水龟虫 隐翅甲
4.水龟虫科(Hydrophilidae) :外形似龙虱。但背部隆起更 显著。 5.隐翅甲科(Staphilinidae) :鞘翅极短,腹部大部分裸露。
6.萤科Lampyridae
小到中型昆虫,体细长,两侧平行,体扁;前胸背 板发达,向前盖住头部,呈盔状;翅软;腹部可 见7~8节,跗节式为5-5-5;腹末端两节有发 光器;一般雌或雄虫发光,雌虫发光较多,色泽 不同
9.菜蛾科 Plutellidae 本科和麦蛾科很相似,成虫静止时触角向 前伸,极易识别,翅狭长,前翅披针形,后翅长 卵形,后翅M1与M2基部合并成叉状。
小菜蛾
幼虫圆柱形,绿色。小菜蛾。
10.潜叶蛾科 Lyonetiidae 体微小,头部光滑,前翅披针形,后翅 线状,具长缘毛,翅脉退化。成虫休息时前 部举起,翅尖与接触面相接。 幼虫体扁,无足。柑桔潜叶蛾。
菜粉蝶
宽边黄粉蝶
幼虫密披绿色或黄色短绒毛,趾钩双序或3 序,中带式。菜粉蝶。
东方菜粉蝶
锯粉蝶(斑粉蝶)
绢粉蝶
3.凤蝶科 Papilionidae 大型。翅为黑色黄色或绿色,常有鲜艳闪 光的色斑,后翅臀域只有一条臀脉,有尾状突起 或外缘呈波状,内缘凹入或直。
达摩凤蝶
柑橘凤蝶
幼虫前胸具臭腺,触之外翻呈叉状,缩入 后外面留有横沟。趾钩双序或3序,中带式。柑 桔玉带凤蝶。
白星花潜
10.瓢甲科Coccinellidae
体小至中型,卵圆形,腹部平坦,背面弧形或半球形 隆起;多为红、褐、黄、白、黑等色;体上有斑点, 头一般潜入前胸背板下,鞘翅边缘有显著檐褶; 下颚须末节呈斧状;足跗节为隐4节;少数为植 食性,多数为捕食性;是蚜虫、介壳虫、螨类的天 敌,以成虫越冬,种类多。
口器虹吸鳞翅目 四翅膜质鳞片覆 被蛹多足有趾钩 蛾蝶幼虫害植物
鳞翅目的特征
体小至大形。成虫翅两对,膜质,横脉极少; 体、翅及附肢上布满鳞片,口器虹吸式或退化。
幼虫,侧气门,口器咀嚼式,身体各节密布分散 的刚毛或毛瘤、毛簇、枝刺等,有腹足2~5对, 以5对者居多,具趾钩,多能吐丝或结网。蛹为 被蛹。卵多为圆形、半球形或扁圆形等。
8.吉丁甲科Buprestidae
体瘦长,末端尖削,外形似叩头甲,触角11节, 锯齿状;前胸与中后胸连接处无关节,不能自由 活动,腹板有一扁平的突起嵌在中胸腹板上。虫 体多为绿、蓝、青、紫、为果树及林木害虫;
9、金龟(甲)总科(Scarabaeoidea)/蜣螂总科: 包括鳃角金龟科、丽金龟科、花金龟科、
9、金龟(甲)总科(Scarabaeoidea)/ 蜣螂总科: (2) 丽金龟亚科Rutelinae 形态同鳃金龟,但体上下扁平,具蓝、 绿、黄色光泽;触角9-10节,鳃叶部3 节,各足上的一对爪不对称,大爪端 部常分裂;
9、金龟(甲)总科(Scarabaeoidea)/ 蜣螂总科: (3) 花金龟科Cetoniinae 体阔,背扁平,中胸腹板有圆形的向前 突出,鞘翅基部外缘凹入,身体自此 外露;日间活动,常钻到花内取食花 粉花蜜故称为花潜。如:白星花潜
成幼虫的食性复杂有腐食性粪食性尸食性植食性捕食性和寄生性瓢虫幼虫蛴螬金针虫复变态全变态昆虫中某些幼虫营寄生生活的昆虫幼虫各龄间形态生活方式等明显不同比一般全变态昆虫的变态复杂得多因而特称其为复变态见于脉翅目的螳蛉科鞘翅目的芫菁科步甲科隐翅甲科
五、鞘翅目(Coleoptera)
鞘翅目通称甲虫。属有翅亚纲、全变态类。全世界已 知约33万种,中国已知约7000种。该目是昆虫纲中乃至 动物界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第1大目。 (一)主要识别特征 ⑴体小至大形,体壁坚硬。 ⑵头式一般为前口式或下口式,咀嚼式口器。触角多样。复 眼发达,圆形、椭圆形或肾形。 ⑶前翅鞘翅,静止时在背中央相遇成一直线,后翅膜质,通 常纵横叠于鞘翅下。 ⑷腹部一般10节。腹板多有愈合或退化现象。 ⑸ 全变态。
(一)蝶类Rhopalo cera
1.弄蝶科 Hesperiidae 小至中型蝴蝶,体粗壮,颜色深暗。触角端 部膨大稍呈小钩状。 幼虫前胸较细如颈状,趾钩双序或3序环式, 腹部末端有臀栉。直纹稻弄蝶等。
曲纹稻弄蝶 直纹稻弄蝶
黄斑蕉弄蝶(蕉弄蝶,香 蕉弄蝶)
隐纹谷弄蝶(褐弄蝶)
小弄蝶
2.粉蝶科 Pieridae 一般呈白、黄、橙色,翅上常有黑斑,前 足不退化,爪多有齿或分2片。前翅三角形,后 翅卵圆形。
萤火虫
7.叩头甲科Elateridae
体瘦长,触角丝状,锯齿状,11节;鞘翅末端收缩 变窄,前胸与中后胸连接处有关节,能自由活动, 当处在反面位置时,前胸会急剧向后活动使全身 弹跳起来;前胸背板两侧向后缘有尖锐突起 (刺);当虫体被挤压时,头和胸做扣头状活动, 以图逃脱。幼虫称为‘金针虫’黄色黄褐色,蠕 虫型,。多为黑色或棕色,常为地下害虫;生活 史长,2-5年一代。
柑桔凤蝶幼虫
玉带凤蝶幼虫
玉带凤蝶
燕凤蝶
青凤蝶
巴黎翠凤蝶
美凤蝶(大鳳蝶 )
4.蛱蝶科 Nymphalidae 中至大型,颜色变化大,前足退化,雄虫 跗节不分节,雌虫分4~5节。(触角棒状比斑蝶 明显,前翅A脉在基部无分叉,可与斑蝶区别。)
幼虫具枝刺,化蛹时以腹末钩附在枝叶上, 蛹体倒悬,帮称“悬蛹”,有些种类幼虫体上无 枝刺,头部有一对触角突起。趾钩中带式,多为 3序。苎麻赤蛱蝶、黄蛱蝶。
(1)植食性毛瓢甲亚 科
触角着生位置 着生于复眼间
(2)肉食性 瓢 虫亚科
着生于复眼前
上颚构造
正常
切齿叶为沟槽状
色泽
暗、体上似具毛
光滑、亮
异色
龟纹瓢虫
11.拟步甲科Tenebrionidae
体多扁平,坚硬,暗褐色或黑色,有些种类
外形似步甲,植食性腐食性,异节类,5-5 -4;如网目拟步甲,黄粉虫等
网丝蛱蝶幼虫
5.斑蝶科 Danaidae 中型至大型,前足退化,跗节数同蛱蝶科, 触角棒状部不如蛱蝶明显,前翅A脉基部分叉。
青斑蝶(淡紋青斑蝶)
幻紫斑蝶(柯氏紫斑蝶)
金斑蝶(樺斑蝶)
大绢斑蝶
幼虫体光滑,体节有许多横皱纹,中胸及 第8腹节各具1~2对长形肉刺。
幻柴斑蝶
6.灰蝶科 Lycaenidae 小型,翅面常呈灰兰色。反面常呈灰色而 具斑点,触角各节有白色环,复眼周围有一环白 色鳞片;有的种类后翅有尾状突起。
点玄灰蝶
橙灰蝶
幼虫为蛞蝓型,头部缩入胸内,腹部第 七节背面中央有一个翻缩腺,第8节也有一对 类似的构造。趾钩双序或3序,中带式,并有 一匙状叶。豆灰蝶、小灰蝶等。
7.眼蝶科 Satyridae 小至中型,多为深褐色。翅反面常有眼状 斑,故名“眼蝶”。前足退化,前翅有1——3条 纵脉基部特别膨大。
14.豆象科 15.叶甲科 Bruchidae Chrysomelidae
圆形,但有V型 缺刻 圆形
相同点:一般为小至大型种类,触角丝状,足跗节均为隐5-5-5 肾形
触角丝状并长于 或等于体长
锯齿形或栉齿 形,不超过腹长 一半
丝状,触角不超过 体长
3.为害方 式
为害豆类种子, 成幼虫均为害, 幼虫钻蛀林木果 头部延伸成短 成虫为害植物叶片 树为害为主,成 宽的口吻,但 虫为害植物叶片 外咽缝两条, 仍为多食亚目。
鞘翅目分类及重要科简介
鞘翅目 原 鞘 亚 目 菌 肉食亚目 食 步甲 虎甲 金龟 亚 科 科 甲科 目
多食亚目
天牛 象甲 叶甲 瓢甲 吉订 叩头 芫青 拟步 萤科 科 甲 甲 科 甲科 科 科 科
(三)分类及重要科简介
分四亚目,原鞘亚目 、菌食亚目、 肉食亚目、多食亚目、。
肉食亚目(Adephaga)
腹部第l节腹板被后足基节窝所分开;前胸背板 与侧板间分界明显;触角多为丝状;跗节5节。成 虫和幼虫多为捕食性,仅步甲科中有些种类为植 食性。
大艳步甲
双齿梭步甲
(二)肉食亚目Adephaga
头宽与前胸 宽的比较 1.虎甲科 Cicindelidae 头比前胸宽 头式 触角着 唇基宽度与两触 内颚叶构造 生位置 角间距比较
叶甲
玉米双斑萤叶甲
16.象甲科Curculionidae
有小到大型,头延长呈喙状,喙明显,长大于宽, 触角膝状,端部不膨大;前足基节窝闭式,,足 为隐5节5-5-5.
六、鳞翅目(Lepidoptera)
本目包括蛾、蝶两类昆虫。属有翅亚纲、 全变态类。全世界已知约20万种,中国已 知约8000余种。该目为昆虫纲中仅次于鞘 翅目的第2个大目。
梨 小 食 心 虫
幼虫:多为蛀果种类、趾钩环式,单序或二序 荔枝小卷叶蛾。
中脉(M)基 部退化或消失 ,而形成一个 大形翅室(即 中室)。横脉 极少
幼虫身体各部分常具各种外被物,如刚毛、 毛瘤、毛撮、毛突和枝刺等。体表瘤状突起 上着生刚毛,称为毛瘤;刚毛基部常具骨化 和深色的区域,称为毛片;毛片如高突呈锥 状则称毛突;毛长而密集成簇或成撮,称毛 簇或毛撮;有些种类具刺,刺上分枝的称枝 刺。
12.芫菁科Meloidae
身体瘦长,软弱,具黄斑纹,触角11节, 雄性为锯齿状,雌虫为栉齿状;前胸小; 跗节式5-5-4;鞘翅末端常分开;前 跗节一爪分成两片,爪呈梳状;复变态, 幼虫取食蝗卵,一些成虫取食豆类;可分 泌斑蝥素(眼斑芫菁)。
13.天牛科 Cerambycidae
1.复眼形 状 2.触角
下口式 着生于 唇基宽于两触角 有能动的钩 额区 间距
2.步甲科 Carabidae
头比前胸窄
前口式 着生于 唇基窄于两触角 无能动的钩 颊区 间距
3. 龙虱科(Dytiscidae) :水生,后足特化为游泳足,雄虫前足为抱握足。如黄缘龙 虱
多食亚目(Po1yptlaga)
前胸背腹部第l节腹板不被后足基节所分开;板 与侧板间无明显分界;头不呈喙状,外咽缝明 显分开;跗节3—5节。食性复杂。包括鞘翅目 的多数种类。
口器咀嚼翅鞘坚 前翅角质对直线 幼虫寡足无足少 后翅膜质变态全
(二)生物学特性
全变态。有些为复变态。幼虫多为寡足型,胸足通 常发达,腹足退化。蛹为离蛹。成、幼虫的食性复杂, 有腐食性、粪食性、尸食性、植食性、捕食性和寄生性 (芫菁)等。
瓢虫幼虫
蛴螬
金针虫
复变态
全变态昆虫中,某些幼虫营寄生生活的昆虫幼虫各龄间形态、生活方式 等明显不同,比一般全变态昆虫的变态复杂得多,因而特称其为复变态, 见于脉翅目的螳蛉科、鞘翅目的芫菁科、步甲科、隐翅甲科;捻翅目、 双翅目的蜂虻科、家蝇科、小头虻科、网翅虻科;鳞翅目细蛾科、膜翅 目的姬蜂科、平翅小蜂科、巨小蜂科等很多内寄生蜂类;其中以芫菁的 变态最为典型。 例如:芫菁的成虫为植食性,幼虫则是肉食性的。大多数取食蝗虫的卵; 其第一龄幼虫有发达的胸足,称为三爪幼虫,性活泼,可以迅速的搜索 土中的蝗虫卵;一旦找到蝗虫卵便进入卵囊中取食,逐渐变成行动缓慢、 体壁柔软、胸足退化的蛴螬型幼虫;幼虫接近老熟时,离开食物,深入 土中转变为胸足更为退化的、不食不动、体壁坚硬的围蛹型幼虫或伪蛹, 常以此态越冬,翌年再蛹化、羽化。
稻眼蝶
桌矍眼蝶
白瞳舜眼蝶
奥眼蝶
白眼蝶
蟾眼蝶
幼虫头部常分叶或具角,前胸较小,臀部 常为2叉。趾钩单序、双序或3序。稻眼蝶。
(二)蛾类Heteocera
8.麦蛾科 Gelechiidae 小型,前翅披针状,后翅外缘凹入,翅尖 突出,后翅Rs与M1在基部共柄或接近。翅的后 缘有长缘毛。
麦蛾
棉红铃虫
幼虫仅有原生刚毛,前胸L有3毛,腹节的 L1邻近L2,第9腹节两D2间的距离较第8腹节两 D1间的距离为大,肛门上常有臀栉。棉红铃虫、 麦蛾等。
柑桔潜叶蛾
桃潜叶蛾
银纹潜叶蛾
11.卷叶蛾科 Tortricidae 小型,多有褐色或棕色,前翅常有斜的条 纹,前翅外缘较直,翅尖突出,栖息时左右翅合 成钟状。
顶梢卷叶蛾
苹褐卷蛾
幼虫圆柱形,前胸气门前的骨片上有3根 刚毛,肛门上方常有梳状骨片,可与螟蛾科 幼虫相区别,拟小黄卷叶蛾等。
12.小卷叶蛾科 Olethreutidae 与卷叶蛾科相似,唯其后翅Cu基部有长毛 组成的栉毛,若无栉毛则前翅M1与M2在顶端接 近,前翅R4与R5分离,或M2M3及Cu1向边缘显 著相聚。甘蔗黄螟。
金龟甲触角
小青花金龟
粪金龟科
云斑鳃金龟
苹毛丽金龟
铜绿丽金龟
9、金龟(甲)总科(Scarabaeoidea)/ 蜣螂总科: (1). 鳃角金龟科Melolonthinae
小至大型,体色多暗淡,椭圆或圆筒型,触角 10节,鳃叶状;前足开掘足,各足2爪通常相 等,附节5节。幼虫称为蛴螬,呈‘C’型, 土壤中生活。
第一腹板形状
水龟虫 隐翅甲
4.水龟虫科(Hydrophilidae) :外形似龙虱。但背部隆起更 显著。 5.隐翅甲科(Staphilinidae) :鞘翅极短,腹部大部分裸露。
6.萤科Lampyridae
小到中型昆虫,体细长,两侧平行,体扁;前胸背 板发达,向前盖住头部,呈盔状;翅软;腹部可 见7~8节,跗节式为5-5-5;腹末端两节有发 光器;一般雌或雄虫发光,雌虫发光较多,色泽 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