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肾气丸临床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匮肾气丸临床应用
金匮肾气丸临床应用(四)
金匮肾气丸临床应用举隅
郑荣林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
金匮肾气丸,在临床中为常用中药,笔者现举验案5例,报道如下。
1 流涎
案 1 陈某,男,74岁,因流涎2月余,于 2008年1月15日就诊,西医检查均无异常,症见:流涎,夜间睡眠时出现,白天则自止,伴全身困重,口淡乏味,喜进温食,腰酸肢冷,小便清长,脉沉,舌质淡胖,苔白腻,脉沉迟无力,中医诊断唾涎(肾阳不足),治宜温补肾阳,方用金匮肾气丸加减,方用:炮附子(先煎)12g,熟地12g,山萸肉12g,茯苓12g,山药12g,泽泻12g,丹皮12g,肉桂(后下) 5g,吴茱萸 3g,干姜8g 。
3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夜间流涎减少,身重,腰酸肢冷,小便清长症状改善,进食有味,无明显喜进温食,脉较前有力,舌质淡微胖,苔微黄腻,继守上方服7 剂。
三诊:流涎完全消失,余伴随症亦消失。
舌脉正常。
为巩固疗效,防止复发,嘱其继续服用金匮肾气丸半个月,每日2丸,分早晚2次服,用淡盐水送服,至今近 1 年未见复发。
按患者年老。
肾阳虚衰。
肾主水液。
肾阳不足.水无所主。
升降失常。
水气上逆,故唾涎增多。
用金匮肾气以补肾阳化水,加用吴茱萸、干姜以温中和胃。
助阳化湿止涎。
故能取效。
2 遗尿
案2 江某,男,74 岁,农民,体形偏瘦,喜食冷饮,患遗尿症已2年余,严重时每晚遗尿3~4次,曾试用中药、针灸等多种方法治疗,收效甚微,于2008年6月10日就诊,刻下:面色不华,少气乏力,自诉:腰酸腿软,喜按喜揉,遇劳更甚,手足不温,脉沉迟,舌淡苔白,诊断为遗尿(肾气不足),治宜温补肾阳,化气行水,方用金匮肾气丸加减,
处方:炮附子(先煎)12 g,熟地12 g,山萸肉12g,茯苓12 g ,山药12g,泽泻12g,丹皮12g,益智仁5 g,乌药5g,肉桂(后下) 5g,淫羊藿lOg。
5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遗尿次数减少,腰腿酸软,少气乏力,手足不温症状改善,面色少华,脉较前浮数,舌质淡红,苔白,上方继守7剂。
三诊:遗尿痊愈,伴随症亦消失,舌脉恢复正常。
为巩固疗效,防止复发,嘱其继续服用金匮肾气丸半个月,每日2丸,分早晚2次服,用淫羊藿15g煎水送服,至今停药已半年未见复发.
按病人形体消瘦,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又失于调理。
喜食冷饮。
以致肾阳虚,下元虚冷。
膀胱失约而致尿床,本病人下元虚冷明显,用金匮肾气丸原方加用温肾助阳之品淫羊藿、益智仁、乌药,共奏温补下元,缩尿止遗之功,故能收到良效。
3 阳痿
案 3 王某男,56 岁,年轻时房事不节,2年前出现阳事不振,经多方求医,均无果。
于 200 8年2月10日初诊,刻下症见:房事时阴茎不能勃起,面色咣白,精神萎靡,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畏寒怕冷,舌质淡,苔白,脉细无力,属阳痿(命门火衰),治宜温补下元,振阳起痿,予金匮肾气丸原方加减,方用:炮附子(先煎) 12g,熟地 12g,山萸肉12g,茯苓12g,山药12g,泽泻12g,丹皮12g,黄狗肾lOg,海马10g,淫羊藿lOg,肉桂(后)5g。
7剂,每日l剂,水煎服。
二诊:诉阴茎能勃起,但不够坚,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畏寒怕冷症状改善,精神好转,面色略转红润,舌质淡红,苔白,脉细有力,上方继守7剂。
三诊:阴茎已能正常勃起,能正常行房事,伴随症亦消失,舌脉恢复正常。
为巩固疗效,嘱其继续服用金匮肾气丸1个月,每日2丸,分早晚2次服,用淡盐水送服,至今停药已半年未见复发.
按患者年轻时房事不节,恣情怂欲,肾精亏虚,精不化阳.则命门火衰。
精气虚冷,阳事不振,而渐成阳痿.用金匮肾气丸加用补肾壮阳之要药,黄狗肾、海马,达温补肾阳而振阳起痿之用,故能收到良效。
4 五更泻
案4 李某,男,68岁,有多年胃病史,进食少,体弱贫血。
2年前开始出现,凌晨4 时许,先出现腹部作痛,继而肠鸣腹泻,泻后则安,曾住化内科做肠镜等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经中西药治疗,病情均元明显好转,于2008年2月12日就诊,刻下症见:面色苍白,形寒肢冷,消瘦,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淡胖有齿印,脉沉细,诊断为泄泻(肾阳虚衰),治宜温补肾阳,暧脾止泻,予金匮肾气丸原方加减,方用:黄芪20g、炮附子(先煎) 12g,熟地12g,山萸肉12g,茯苓12g,山药12g,补骨脂12g,肉豆蔻lOg,罂粟壳6g,肉桂(后下)5g。
5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黎明腹泻肠鸣减少,形寒肢冷,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症状改善,面色转红润,舌淡略胖无齿印,脉沉细有力,上方继守7剂。
三诊:黎明肠呜腹泻痊愈,伴随症亦消失,舌脉恢复正常。
嘱其继续服用金匮肾气丸1个月,每日2丸,分早晚2次服,用淡盐水送服,至今停药已半年未见复发。
按患者有多年胃病史,食少体虚,久病损伤肾阳,水不暖土,累及脾阳,以至关门不固而发泻,病人年老弱,久泻中气下陷,故用温肾壮阳之金匮肾气丸去泽泻、丹皮,加黄芪补气固涩,补骨脂、肉豆蔻补肾暖脾,罂粟壳涩肠止泻之功,故能收到良效。
5 习惯性流产
案 5 蔡某,女,28岁,婚前有过多次药物及人工流产史,体质消瘦,营养不良,婚后欲孕,而屡孕屡堕,经找妇科专家诊治及服中药调理,均无明显效果。
于2 007年2月初诊,刻下症见:体质纤弱,腰膝酸软,精神萎靡不振,四肢不温,夜尿频多,舌质淡嫩,苔薄白,属滑胎(肾阳虚),治宜补肾填精以固胎,予金匮肾气丸原方加减,方用:桑寄生20g,炮附子(先煎)12g,熟地12g,山萸肉12g,茯苓12g,山药12g,泽泻12 g,丹皮12g,菟丝子12g,续断12 g,肉桂(后)5g。
7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腰膝酸软,精神不振,四肢不温,夜尿频多症状改善,面色转红润,脉细有力,舌质淡红,苔白,上方继守7剂。
三诊:精神好,体重及营养状态恢复正常,舌脉恢复正常。
嘱其继守原方服15剂后停药,并开始受孕,2007年6月
份受孕,妊娠过程顺利,于2008年4月份中旬足月顺产一女婴(治疗期间嘱其暂不受孕)。
按胎之长养,全赖母子,其精血皆由肝肾输运,患者婚前多次药流及人工流产。
致气血虚弱,久病肾虚,肾阳虚,胎失所养,致胎之不固。
出现流产.病人多次随胎,肾虚明显。
故用金匮肾气丸加用补肾固胎之品菟丝子、桑寄生、续断,共达补肾阳填肾精而固胎,故疗效明显。
金匮名医验案精选3.2
肾气丸
【方药】干地黄八两(24克) 山药山茱萸各四两(各12克) 泽泻牡丹皮茯苓各三两(各9克) 桂枝附子(炮)各一两(各3 克)
【用法】上方八味末之,炼蜜和丸梧子大,酒下十五味,加至二十五味,日再服(现代用法:研末,炼蜜为丸,每服6~9克,日服二次,温开水送下。
或作汤剂,水煎服)。
【原文】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十五)
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十七)
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
(消渴小便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三) 、
问曰:妇人病,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者,何也?师曰:此名转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则愈,宜肾气丸主之。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十九)
【解说】本方主治肾气(阳)亏损,命门之火不足之证。
命门真阳,有肾间动气之号,《难经·八难》称此为“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原。
若命门火衰,真阳不足,则变生诸症,不可胜数。
夫阴阳互根,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化,故方中以干地黄、山茱萸、山药滋阴以济阳,正如张景岳所说:“善补阳者,必于阴利肾气鼓生。
本方补阴助阳,水火并补,大生肾气,凡肾之精气不足之证,皆可运用。
【运用】
一、腰痛
蒲辅周医案:张某某,男,86岁,住某院。
1960年4月25日会诊。
患者腰背酸痛,足冷,小便短而频,不畅利,大便难,口干口苦,饮水不解,舌淡少津无苔,脉象右洪大无力,左沉细无力。
脉证兼参,属阴阳两虚,zk'k.皆不足,治宜温肾阳滋肾阴,以八味地黄丸加减:熟地9克,云苓6克,怀山药6克,杜仲(盐水炒)9克,泽泻4.5克,熟川附子4.5克,肉桂(去粗皮、盐水炒)1.5克,怀牛膝6克,破故纸9克。
水煎服,加蜂蜜30克,兑服,连服3剂。
复诊:服前方,腰背酸痛,口苦口干均减,足冷转温,大便溏,小便如前,舌无变化,原方再服3剂。
三诊:因卧床日久未活动,腰仍微痛小便仍频,西医诊断为前列腺肥大,其余无不舒感觉,高年腰部疼痛虽减,但仍无力,宜继续健补肾气,以丸剂缓服。
熟地90克,山萸肉30克,淮山药60克,泽泻30克,熟川附片30克,肉桂18克,怀牛膝30克,破故纸60克,菟丝子60克,巴戟天30克。
各研细末和匀,炼蜜为丸,每重9克,每服1丸。
并每早服桑椹膏一汤匙,开水冲服,连服2剂恢复健康,至五年多未复发。
(《蒲辅周医案))1975年版)
按语:“腰为肾之府”,肾阴虚失于滋养,肾阳虚失于温煦,可致腰部疫痛不适。
肾气丸并补肾中阴阳,为治肾虚腰痛之良方。
二、水肿(慢性肾炎)
俞长荣医案:陈某某,女,47岁,干部。
1974年12月8日就诊。
65年患肾盂肾炎,旋即治愈。
今春以来经常出现全身浮肿,时起时退。
尿检发现蛋白(++)、管型(+),经中西药治疗无明显进步。
目前全身仍渤中,腹皮增厚,腹胀,头晕,腰酸,食欲减退,小便频,量少,色深黄,口不干,脉细涩,舌体胖有齿印,质红苔白较厚。
血压正常。
予肾气丸加味。
处方:熟地(砂仁杵)、淮山药各15克,茯苓、泽泻、牛膝各12克,枸杞、丹皮、附子、车前子(包)各9克,肉桂心(另冲)1.8克。
连服30余剂,诸症基本解除,小便多次复检未见异常。
(辽宁中医杂志
1980;<10>:24)
按语:《内经》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本例腹胀食减,舌胖苔白,其为脾虚可证。
然土衰必补其母,非命火不能生脾土。
且肾为胃关,关门不利聚水,必得桂附之阳,蒸动肾气,所谓膀胱气化则能出也。
但其舌质红,不仅命火衰微,且肾阴亦受累,因取肾气丸加牛膝、车前子(济生肾气汤)滋阴和阳而助气化,益火生土而开胃关。
三、臌胀
薜己医案:州守王用之,先因肚腹膨胀,饮食少思,服二陈、枳实之类,小便不利j大便不实,咳痰腹胀;用淡渗破气之剂,手足俱冷。
此足三阴虚寒之证也,用金匮肾气丸,不月而康。
(《内科摘要》1985:46)
按语:三阳虚寒证其治独取少阴者,以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本,五脏六腑非此不能发也。
四、癃闭
朱士伏医案:陈某,女,26岁。
产后3日,小便不通,经妇产科导尿,小便涓滴难下,伴少腹胀满、面色觥白、腰痛如折、恶露较少,舌淡胖,脉迟。
辨为肾气虚寒,气化不利。
投肾气丸加味:熟地黄30g,山药30g,党参30g,白茯苓10g,泽泻10g,乌药10g,肉桂5g,熟附片10g。
2剂后小便畅通。
复诊时加当归、黄芪,5剂病愈。
(国医论坛1994;<4>:9)
按语:肾气不充,膀胱气化失司,继因产后寒邪乘虚内侵,寒客下焦,水道为寒所凝,水满于脬中,膀胱不利而癃。
肾气丸温阳散寒,补肾壮阳,非桂附不能直达州都,雪消春水来矣。
五、淋证
俞长荣医案:胡某某,男,41岁,教员。
1975年11月26日初诊。
3个月来小便淋急,次数多而量少,夜睡尤甚(每夜解溲10余次),排尿时阴茎微痛,心烦,腰酸,舌淡,脉沉细而缓。
处方:熟地、淮山药各15克、枸杞、丹皮、茯苓、泽泻各9克,附子6克,肉桂心3克(另冲)。
1剂甫毕,小便次数显减(每夜仅2~3
次),排尿无痛感。
因肉桂不易买至忾嘱改服金匮肾气丸而收功。
(辽宁中医杂志1980;(10>:24)
按语:小便淋痛多由湿热下注,膀胱气化不利或肾阴亏损,虚火扰及尿窍所致。
属肾阴阳两虚型的比较少见。
本例因肾阴虚,龙雷之火上炎,故觉心烦;扰及尿道故小便淋急作痛;肾阳虚膀胱气化失调,故小便频;腰为肾之府,肾虚则腰痛。
故治以金匮肾气丸而收效显著。
六、遗尿
朱士伏医案:张某,男,59岁。
患脑血栓右侧偏瘫3个月,近1个月来小便失禁,一有尿意即尿床,伴四肢欠温、面色苍白、纳少、嗜卧、大便溏,舌淡,脉迟。
用肾气丸增损:熟地黄30g,山药-30g,山萸肉10g,泽泻10g,丹皮6g,熟附块10g,白茯苓10g,桑螵蛸10g。
7剂后尿急已能自控。
后服肾气丸8个月,二便正常,偏瘫亦复。
(国医论坛1994;(4>:9)
按语:老年遗尿,乃肾气不充,下元虚冷,膀胱失约,不能制约水道。
肾气丸补肾壮阳,助膀胱气化,使膀胱固摄有权,开合有度。
七、排尿晕厥
张明医案:江某某,男,60岁。
1987年7月15日初诊。
患者7年来经常头晕,每排尿时头晕甚,常在小便末昏厥于地,不省人事,少时自苏,醒后感倦怠乏力。
曾在某医院确诊为排尿性晕厥,服健脑丸等不效。
1月前因劳累过度,致上症频发,伴耳鸣,乏力,小便清长频数。
诊见面色觥白,舌苔薄白,脉沉细。
证属肾阳亏虚,髓海不足。
治宜温阳填精。
金匮肾气丸主之:附子10g,桂枝6g,熟地30g,山药15g,山茱萸15g,茯苓10g,泽泻10g,丹皮10g。
.服3剂,头晕大减,晕厥次数减少,守方继服20剂,排尿时再无晕厥,诸症尽除。
(中医杂志1995;<7>:410)
按语:肾主水液,司二便,藏精生髓,而脑为髓海,若肾阳亏虚,髓海不足,清阳不升,上下俱虚,气机不相顺接,则发眩晕昏厥。
治疗抓住病机,以金匮肾气丸甘温益气,填精益髓,鼓舞肾阳,使阳充精盛,故诸症得除。
八、早泄
朱士伏医案:仇某,男,26岁。
婚后1年,临房早泄,伴面色无华,头晕神疲,腰脊酸软,尿清便溏,性欲淡漠,阳事举而不坚。
方选
肾气丸加减:熟地黄30g,山药30g,山萸肉15g,蚕蛹30g,蜈蚣3条,附块10g,肉桂6g。
14剂后性欲增高,同房时间延长。
调治2月,早泄得愈。
(国医论坛1994;(4>:9)
按语:禀赋不足,命门火微,不能鼓动肾气,强壮肾精。
肾气丸温补下元,强壮肾气,俾肾之阴阳相济,精气秘守,则早泄得愈。
九、不射精
朱士伏医案:曹某,男,24岁。
婚后2个月,性交时无精液射出,同房时间达1h左右,但无性高潮出现,也无射精动作,终因疲惫无力,仰卧片刻反见少量精液流出,伴头晕,舌淡苔薄,脉细迟。
用肾气丸化裁:熟地黄30g,山药30g,白茯苓10g,山萸肉10g,丹皮5g,泽泻10g,熟附块10g,蚕蛹30g,肉桂6g。
10剂后有性高潮出现,并有精液射出感。
复诊加枸杞子20g,14剂后性欲正常,射精良好。
半年后随访,其妻已孕。
(国医论坛1994;(4>:9)
按语:肾气亏虚,无力排精外出。
肾气丸填精壮阳,阴阳双补,肾气充而血气调,气血调而精髓充,其精可射也。
十、不育
刘琼芳医案:苏某,男,32岁,干部,已婚,74年初诊。
婚后多年不育,头昏,耳鸣,神倦,自汗,食少,面色无华,夜卧少眠,性欲减
退,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以两尺脉尤甚,素患慢性痢疾,每夏即发,平素体弱易感。
检查精液:量少,80%死精,20 9/6活动力差。
主以温肾补火,阳生则阴长、精成,从本而治,拟金匮肾气汤加味治之。
附片60克,肉桂6克,熟地15克,淮药15克,枣仁15克,茯苓15克,丹皮5克,泽泻6克,锁阳10克,巴戟15克,淫羊藿10克,杜仲10克。
4剂后自觉感冒较前减少,饮食、睡眠均有好转。
继续以本方加减治疗一段时间,第二年夏季痢疾未复发,精力渐充沛。
继用成药调理,后查精液80%活动正常,20%活动差。
不久女方受孕,生一子,现健在。
(云南中医杂志1987;(4):41)
按语:肾藏精,主命火,命火为“生气之源”,是生命的原始动力,男性以“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命门者,……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
”本例属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而影响阴精的化生,元阳的虚衰不仅影响阴精的化生,全身抗病机能也明显下降。
故产生以上诸证。
治以肾气丸水火并补,以充精气,从本而治,是获良效。
十一、泄泻
俞长荣医案:黄某某,男,30岁,技术员。
1973年11月19日来诊。
今年2月起便溏,日2~3次,腹中微痛,便后稍减,平时形寒畏冷,腰痛,小便清长。
舌淡苔白,脉沉细弦而缓。
处方:淮山药、车前子各15克,熟地、山萸肉、丹皮、茯苓各9克,炮附子6克,益智仁3克,肉桂心1.2克(另冲)。
连服5剂(隔日1剂),大便成形,余症均减,但仍腰痛。
照上方去益智仁,加枸杞9克,五味子3克,服10剂,诸症痊愈。
1年后询知,未再复发。
(辽宁中医杂志1980;
<10):23~24)
按语:本例属命火衰微,火不生土,脾失健运。
脾主运化,全赖肾阳温煦。
命火衰微,脾土失其温煦,如釜底无薪,不能腐熟水谷,故大便溏泄;下元虚惫,故形寒畏冷,腰痛,小便清长,舌淡,脉细缓。
方中附子、肉桂、益智仁、淮山药、熟地温补肾阳,火壮能生土,脾气旺盛,运化得行,不治泻而泻自止。
再用茯苓、丹皮、泽泻健脾渗湿泻火,利前阴而实后阴。
十二、多唾
郑秀岭医案:孟某某,女,21岁。
5年来每多唾涎,初未以为病,近唾涎日渐增多,片刻即唾涎盈口,唾于地则成一滩。
面色苍白,畏寒怕冷,腰痛不适,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淡苔滑,无力。
处方:熟地、萸肉、泽泻、丹皮、藿香、佩兰、益智仁各10克,附片、肉桂各6克,淮山药15克,茯苓12克。
3剂后,唾涎大减,又3剂,唾涎症告愈,面色红润,腰痛畏寒皆
瘥,1月后随访未再复发。
(浙江中医杂志1986;<1):21) 按语:唾涎一症,在临床较为少见。
《素问》:“唾属水精,肾所主也,故肾为睡。
《灵枢》:“少阴根于涌泉,结于廉泉,廉泉,舌下窍也。
是肾为水精,从下而上,液虽有五,肾实主之。
”肾主水液,肾阳不足,冰无所主,升降失常,水气上逆,故唾涎增多。
本方中附子、肉桂、熟地、萸肉、山药等温补肾阳,藿香、佩兰芳香辟浊,益智仁补肾摄涎,故能有效。
十三、咳嗽
李继昌医案:余早年至富民县访友。
友留宿,夜阑入寐,闻间壁咳声频频,达旦未止。
经询1.9,方知夜咳者乃一年近七十之老妪,病已半载,屡治罔效。
余即登门予以诊治。
其症咳多甚于夜间,每卧即痰壅作咳,以致难以入寐。
咳时气短难接,痰有咸味,虽屡服化痰止咳之药,总难奏效。
脉两寸俱大,两尺则微细欲绝。
参其脉证,知此病不单在肺,肾亦病矣,乃肾虚不纳之候。
遂以金匮肾气丸加味治之。
附片30克(开水先煎透),上肉桂6克(研末调服),熟地15克,山茱萸6克,怀山药15克,茯苓15克,粉丹皮9克,泽泻9克,炙麻黄根9克,五味子6克。
上方仅服1剂,当晚咳即减半,知药已对证,令其再服5剂。
并购金匮肾气丸常服,未及半月而愈。
(《李继昌~1978:10~11)
按语:久咳气短,甚于夜间,痰有成味,尺脉微细欲绝,此肾虚不能纳气;水泛为痰故也,故用肾气丸补肾虚,加五味子、麻黄根以敛肺纳气平喘。
十四、久喘
俞长荣医案:王某某,男,63岁,干部。
1977年2月10日初诊。
咳喘近20年,从1960年起逐渐加重,于寒冷季节发作较频。
近10余日来咳喘频发,胸闷气急,气短,动则尤甚,以致不能平卧,上楼困难。
痰多,含有大量泡沫。
舌体较胖,边红苔白,脉短。
处方:熟地、山药、茯苓各15克,丹皮、泽泻、枸杞、附子、葶苈子各9克,胆星6克,肉桂心3克(另冲),服5剂。
3月11日复诊:咳喘已显著减轻,胸闷基本解除,痰亦相应减少,但微感口干,仍偶有气短,脉舌同前。
上方减附子为6克、肉桂为1.2克,加葫芦巴9克,续服5剂,诸证解除。
同年10月询知,咳喘未再发作。
(辽宁中医杂志1980;(10):23)
按语:本例属肾虚不能纳气。
年过花甲,肾气早衰。
肾为元气之根,肾虚不能纳气,气上逆则为咳喘;胸闷、气急、气短也由肾不纳气之故。
肾阳虚,故病好发于冬春天冷季节。
肺为贮痰之器,肾为生痰之根,肾阳虚,气不化津则水泛为痰,肾虚肺寒所以痰多而稀。
方中用金匮肾气丸取其补肾纳气,加葶苈子、胆星取其化痰而助平喘。
十五、眩晕(美尼尔综合症)
王永钦医案:宋某,女,46岁,营业员。
发作性眩晕耳鸣,听力渐减2年余,近半年来发作频繁,多则一月数次,少则两月一次,曾在某院诊为“美尼尔氏症”,历治不效。
现症:时发眩晕,耳鸣,听力减退,耳内凉楚,手足不温,腰背寒凉,形寒怕冷,白带清稀量多,饮食喜热,喜静厌动,前庭功能检查右耳反应低下,舌淡苔白水滑,脉沉乏力。
证属肾阳虚衰,寒水上逆而发为耳性眩晕。
治以温肾壮阳,散寒降逆,聪耳息眩。
药用制附片10克,肉桂10克,茯苓30克,泽泻30克,熟地15克,丹皮12克,山萸肉15克,山药12克,生龙牡各25克,磁石30克,枣仁5克,菖蒲12克,甘草10克,生姜3克,日1剂,分3次服。
用药3剂,眩晕停止,耳鸣好转。
效不更方,续进10余剂,诸症皆失,前庭功能检查右耳反应接近正常。
嘱每晨服金匮肾气丸1丸,连用2月。
后访半年未再发。
(河南中医1989;(5):7)
按语:肾主水,开窍于耳,肾阳虚衰,气化失常,水饮上泛于头窍,而致眩晕耳鸣。
以肾气丸温肾化水,加龙牡j磁石、菖蒲以潜镇开窍。
阳复饮化窍通,则眩晕即止。
十六、晕厥(高血压)
俞长荣医案:林某某,女,43岁,医师。
1974年7月5日就诊。
去年5月起曾多次出现晕厥,恶心呕吐,经治后好转。
1月前又发生晕厥,血压升高,头昏较甚,但无出汗呕恶。
近1月来,经常头晕,血
压在140~160/110~120毫米汞柱左右,服西药降压剂能一时下降,但又上升,波动较频。
伴见心悸易惊,性情急躁,面部微浮肿,食欲尚好,但疲乏无力,不能工作,大便干,唇较干,舌淡苔白厚,脉象细缓。
西医诊断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更年期综合征。
淮山药、女贞子各15克,茯苓、熟地各12克,丹皮、泽泻、牛膝、蒺藜各9克,桂枝、附子、仙茅各4.5克。
连服20余剂后,晕厥未再发作,血压基本正常(月经来潮时略升至140/110毫米汞柱左右)。
食欲、二便均为正常,睡眠尚好,但梦多。
偶有胸前紧束感。
唇红,舌苔基本正常,脉细缓。
仍议滋肾养肝,引火归源。
处方:熟地、淮山药各15克,山萸、泽泻、茯苓各9克,丹皮、附子各6克,肉桂1.2克(另冲)。
连服16剂,诸症基本消除,能坚持工作。
(辽宁中医杂志1980;(10>:23)
按语:现代医学所谓高血压,其某些症状与中医“晕厥”相似。
中医分型有虚有实,虚者属肝肾阴虚,实者属肝火、痰热。
本例患者心悸易惊,性情急躁,大便较干,唇干,颇似热证,但舌淡苔白,脉细缓,面浮肿,都属虚寒之象。
拟为肾阴下虚,木失水涵,阳不归宅,相火浮越。
肾主诸气,肝主藏血,气血交并则为厥;虚阳上冒则为晕。
治以滋肾养肝,温阳化气,俾阴以阳长,血随气生,水木相荣,心肾相交,故诸证可得解除。
十七、言謇
曹会波医案:马某某,男,67岁。
1986年3月28日诊。
言语不清,断续难接,语声低微,近半月来,寐时口角流涎,口中咸味、喜唾沫,纳差,伴手足欠温,下肢酸软,夜尿频发,舌淡嫩苔白腻,脉沉细滑。
查:声带微肿,咽后壁有较多分泌物,余(一)。
证属肾阳亏虚,水泛为痰,堵塞窍道。
治以温补肾阳,化痰开窍。
肾气丸加减:熟地(砂仁拌)30克,山茱萸、山药、远志各10克,茯苓20克,肉桂、附片、泽泻各6克,石菖蒲15克,五味子5克。
服药3剂,语转清爽。
嘱忌服甜粘腻之物,至今言语流畅。
(四川中医1990;<12):13) 按语:肾虚水泛为痰,蒙闭清窍,而见上症,多为中风先兆,用肾气丸温肾水,以石菖蒲、五味子益肾化痰开窍,标本同治,故获佳
效。
十八、失眠
俞长荣医案:杨某某,男,60岁,职员。
1974年5月9日初诊。
失眠近20年,有时腰周围、前胸和后背有热感,躺下热尤甚,热处有灼痛感。
头晕,走路有晃振感,眼涩羞明,大便多软,有时溏泄,小便清长。
肺、肝、血液、大小便、心电图等检查均正常。
处方:熟地、淮山药、茯苓各15克,枸杞、泽泻、丹皮各9克,附子6克,肉桂3克(另冲)。
连服10余剂,失眠显著好转,并发症状解除。
继以六味地黄汤合甘麦大枣汤巩固疗效。
1年半后随访,睡眠良好,精神愉快。
(辽宁中医杂志1980;<10>:23)
按语:本例属阴虚阳浮,心肾不交。
肾在下而主水,心在上而主火;水欲上济于心,火欲下交于肾,阴阳协调,水火既济,始能相安无事。
肾阴虚,心失所养,故失眠、多梦、心烦性急;虚阳上浮,故见头晕、发热;命门火衰,不能温煦中土,故大便多软甚或溏泄。
方中肉桂、附子引浮阳下行于肾中;泽泻、丹皮、茯苓泻其邪火;熟地、枸杞、淮山药补肾阴而收敛精气,使肾火不再上炎则诸症自除。
十九、高热
贾志宏医案:孙某某,男,46岁,教师。
住院病人。
1979年9月21日初诊。
阅病历:1978年5月因患肾盂结石入某医院住院治疗半年余,结石未排,出院后常发肾绞痛。
此次发作已旬余,现疼痛缓解,但高热39.3℃~39.8C,七天不退。
常规输液,用青、链、红霉素及氢化考的松治疗未效。
病人形体消瘦,面色黎黑,外穿棉衣,肤热而形寒,不欲食,头晕,耳鸣,目眩,腰脊疫痛,小便不利而有白浊,尿后便盆表面呈现漂油状物,舌质淡白、苔薄白而滑,脉沉细微。
证属久病致虚,肾气亏耗,以致虚阳外越,法当求本治标,补肾固摄。
处方:熟地、茯苓各20克,山萸肉、菟丝子各30克,淮山药15克,丹皮6克,泽泻3克,肉桂、制附子、益智仁各9克,2剂,水煎服。
二诊:药后体温降至38.2℃,仍腰痛,小便稍畅,纳增,尿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