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检测(二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20210211155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检测试题

高中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检测试题

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检测试题一. 选择题1.有人认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产生是“先天不足, 后天畸形”, 其中“先天不足”是指A.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缺乏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C.投资者主要来源于地主、官僚和商人D.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妥协性和软弱性2.下列图中五条曲线反映了1840—1956年间我国五种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情况, 其中表述不正确的是A. 经济形态①在中国近代虽然逐渐解体但始终占据主导地位B. 经济形态③对近代中国起到了“破坏”和“建设”双重作用C. 经济形态②③④⑤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D. 经济形态⑤最能反映近代中国发展的主流3.上图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示意图, 对其解释正确的是:①所示的经济随着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彻底结束②所示的经济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③所示的经济对中国的近代化有严重的阻碍作用④所示的经济为近代中国社会进步提供了根本动力⑤所示的经济对中国的近代化的作用利大于弊A. ②③④B. ①②③C. ③④⑤D. ①②③④4.19世纪后期,1900 1915 1920 1924 烟台、青岛等开埠通商, 引发了山东省经济结构的调整。

下表是今济南地区的章丘、济阳在20世初花生种植面积占耕地百分比变化表(章有义的《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对该表的正确解读是山东章丘0.1 35 45 50山东济阳0.2 15 25 40①农产品已商品化②自然经济完全解体③两地经济融入世界市场④经济作物种植比例上升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5.19世纪中后期, 中国的关税税率大大低于当时西方各国。

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是①涌入了大量外国商品②冲击了中国小农经济③促进了城乡经济快速发展④导致了农副土特产品大量出口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6.张謇曾说: “我们儒家, 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

这句话的解释, 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 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 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

2019版高中历史 第3单元第10课时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检测2

2019版高中历史 第3单元第10课时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检测2

第10课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选择题1.19世纪末中国的民族工业初步发展,其主要的客观条件是( )A.列强资本输出对自然经济进一步破坏B.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C.“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D.维新变法思想的影响【答案】 A2.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的经济条件是(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始产生B.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C.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D.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答案】 B3.从1895年开始,在短短的十多年时间里,张謇的企业从一个扩大到二十多个,形成了一个以纺织为主跨行业的资本企业集团。

这主要得益于( )A.洋务企业的诱导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高涨C.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D.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答案】 D4.下表为1913~1936年中国按经济类别划分的出口商品(%)。

对下表的分析不准确的是( )B.上表反映出民族工业总体上增长缓慢C.上表反映出一战期间民族工业获得了较快增长D.上表反映出民族制造业比较发达【答案】 D5.下列关于民族资本主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促使中国走向近代化B.在近代中国经济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C.壮大了无产阶级队伍D.难以独立发展【答案】 B6.抗日战争爆发后,国统区强化对经济的全面统治,从而造成膨胀的资本是( ) A.买办资本B.日本资本C.民族资本D.官僚资本【答案】 D二、非选择题7.瑞蚨祥是全国知名的百年老字号,该公司的发展几乎浓缩了中国近现代企业发展的整个历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瑞蚨祥1868年创建于山东济南,1893年瑞蚨祥设立了北京分号北京瑞蚨祥绸布店,在短短几年内几乎垄断京城绸布行业……同时在天津、青岛、烟台、上海等地的分号也相继设立。

材料二下图是瑞蚨祥青岛分号的销售额变化趋势图(1)根据所学知识,瑞蚨祥创办时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动?(2)材料二中,青岛瑞蚨祥销售额1912年后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趋势?扼要指出其成因。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7: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7: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八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训练24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选择题1.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但主要分布在上海、广州等沿海城市。

这在客观上反映出()A.上述地方地理位置优越B.清政府大力扶植沿海企业C.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作用D.上述地方受西方入侵最早,自然经济解体的程度较深2.有学者研究发现,1895~1911年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速度年均15%,比一战期间的发展速度还略高一点。

其主要原因是()A.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B.群众性爱国运动的推动C.清政府调整了经济政策D.国家加大对经济的干预3.陈旭麓先生说:“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体现警悟的先觉者。

……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

”属于甲午战争后“群体意义的觉醒”有()①地主阶级以“自强”为旗号,开展洋务运动②民族资产阶级主张实业救国,发展民族工商业③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戊戌变法,挽救民族危亡④无产阶级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南京国民政府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2016·昆明一模)陈旭麓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1901年以后的10年间,民族资本的投资范围比以前更加广泛。

除棉纺织业和缫丝业外,面粉、肥皂、烟草、电灯、锅炉、铅笔、工矿等行业都陆续成为民族资本投资的对象。

在这10年间,民族资本投资于轮船公司,资本在5万元以上的就有17家之多。

这说明()A.政府引导民间投资轻工业B.轻工业重工业均有所发展C.民间投资以交通业为重点D.轻重工业比例渐趋于合理5.据统计:1922年全国华商纱厂的纱锭数量大约38%集中在上海,14%集中在天津,10%集中在武汉,广大内地所占比例极少。

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资本受外国资本压制的程度不同B.社会自然条件的制约C.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的不同D.民众接受西方思想程度的差异6.(2016·惠州四模)麦迪森数据显示清代中国的人均产值略少于印度,清末民初则开始追赶,1936年中国已经比印度要高出26.3%。

高中历史考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高中历史考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高中历史考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初步发展的历史条件(1)甲午中日战争后,掠夺性的投资成为帝国主义对华进行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同时商品输出仍然在继续扩大,加剧了中国社会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在客观上也使中国城乡商品经济有所发展,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某些条件。

(2)甲午战败,清政府面临巨额赔款。

为扩大财源,解决财政问题,迫使清政府减轻和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3)许多人认为“创办实业”是救国的良策,积极投资办厂。

2.初步发展的表现1895~1898年间,国内新创建的商办厂矿企业,资本在万元以上的有60多家,其中80%属于轻工业,总投资额为1200多万元,平均每年设厂15家以上。

不仅原来基础较好的上海、广州、汉口、天津等城市民族工业有所发展,其他一些地方也出现了商办厂矿企业。

其中,棉纺织业的发展尤其突出,1899年全国自办纱厂的纱锭总数比1895年增加近一倍。

不过,由于受到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束缚和压迫,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仍然举步维艰。

3.初步发展的影响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逐步壮大,在此基础上,他们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经济要求,民族资产阶级开始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1)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旨在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

戊戌变法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资产阶级想通过变法的道路,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制度,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具有进步意义。

(2)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了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深远的意义。

(3)资产阶级上层中的一些人倡导“实业救国”。

二、实业救国思想的发展中国近代史上主张以兴办实业拯救中国的社会政治思想,产生于洋务运动时期,盛行于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前后,代表人物有张謇、张东荪等。

①在洋务运动时期,郑观应兴办实业,提倡“商战”,他认为发展商业能够富国,富国就能御侮,从而达到救国的目的。

高中历史:2019届高三月考、联考、模拟试题汇编 专题11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高中历史:2019届高三月考、联考、模拟试题汇编 专题11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专题11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题组一一、选择题1、(福建省三明市泰宁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检试题)鸦片战争后,有英国商人在考察中国的市场后认为,中国人口众多,商品需求量极大,遂运大量钢琴、吃饭用的刀叉至上海等商埠,结果却是产品滞销。

对此事件理解不正确的是A、英国商人企图利用不平等条约倾销商品B、英国商人缺少对中国国情的全面了解C、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对外来商品的抵制D、中国民族工业对外国商品的强劲冲击答案 D2.(广西桂林中学2019届高三12月月考文综)1912年初,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成立,它在《旨趣书》中写道:“往者,忧世之士亦尝鼓吹工业主义,以挽救时艰,而无效也。

”“产业革命,今也其时矣”!“无效”的原因是A.科技落后的制约B.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C.官僚资本的垄断D.民族资本主义的软弱答案 B3.(河北省黄骅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19世纪40~60年代,中国一些传统制造业,如棉纺业、制针业等日益衰落,但制茶、缫丝、酱菜、皮革加工等传统制造业却意外获得较快发展。

材料中这些制造业“意外获得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 B.洋务派大力兴办近代企业C.清政府允许民间开设工厂 D.中国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答案 D4、(湖南省浏阳一中、醴陵一中2019届高三第五次月考)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我国钢铁业的发展一方面要大量进口钢铁、炼钢、冶铁设备完全依赖进口;另一方面,铁矿砂却大量出口。

上述现象最能说明的是A. 我国工业布局不合理B.外资所占比重过大C. 我国工业结构不合理D. 当时缺乏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答案 D5.(宁夏银川二中2019届高三第三次月考)从1895年开始,在短短的10多年时间里,张謇的企业从一个扩大到二十多个,形成了一个以纺织为主跨行业的资本企业集团。

这主要得益于()A.洋务企业的诱导B.群众怀的反帝爱国运动高涨C.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D.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答案 D6.(山东省临沂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关于英文称呼中国国名为“CHINA”一词的来历,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来源于瓷器,因为在英语中中国和瓷器都是“CHINA”;也有人则把“CHINA”与丝绸挂上了钩。

(衡中学案)高考历史练案29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衡中学案)高考历史练案29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29讲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选择题1.(2019·广东揭阳模考)甲午战争以后,从“商业救国”思潮发展而来的“实业救国”呼声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辛亥革命后,“非实业不足以立国”、“实业救国”一时成为社会的最强音。

这反映出( D )A.社会对政府改善民生的期盼B.民众对发展民族工业的信心C.发展近代实业环境不断恶化D.救亡图存是近代中国的主题[解析]根据“非实业不足以立国”、“实业救国”、“一时成为社会的最强音”,说明“救国”成为社会的最强音,救亡图存是近代中国的主题,故D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对政府的期盼,排除A项;材料反映“实业救国”的呼声,无法体现民众对发展民族工业的信心,排除B项;材料信息不能看出发展近代实业的环境不断恶化,从“非实业不足以立国”、“实业救国”一时成为社会的最强音看出,国内环境对发展近代实业是有利的,故C 项错误。

2.(2019·安徽省合肥一中等六校联考)陈启沅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曾被当地官府和顽固势力视为异端,1881年南海知县还下令封闭,致使陈启沅被迫迁厂于澳门。

19世纪末,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

这一变化( D )A.是自然经济瓦解的必然结果B.主要出于抵制列强侵略的需要C.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D.反映了清王朝统治危机的加深[解析]材料反映了清政府对民族企业的政策由抑制变为鼓励,这与自然经济瓦解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故A项错误;19世纪末清政府鼓励实业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抵制列强侵略,故B错误;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60、70年代,不是19世纪末,故C项错误;19世纪末清政府内忧外患空前严重,统治危机的加深迫使清政府改变经济政策,故D项正确。

故选D项。

3.(2018·安康)据统计,从1895年到1900年的五年内,属于官督商办、官办企业的资本额,由占77.6%下降到30%,属于民族资本的商办企业的资本额,由占22.49上升到70%,资本额增长数量近三倍。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检测试题含解析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检测试题含解析

第九单元检测试题(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编者选题表考点角度题号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工业的兴起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动贸易 1 农业商品化加速 2 近代经济对传统经济影响有限 3 洋务派创办民用工业 4 华商逐渐成为外商的有力竞争者 5 中国近代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6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北洋政府对生态环境的重视720世纪初国内外贸易的扩大8 1935年金融机构的调整9国民政府借鉴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目的10 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艰难11 南京国民政府忽视农村和农民问题12综合13、1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广东普通高考适应性考试)鸦片战争后,钦差大臣耆英认为英国人“以通商为性命,准其贸易则恭顺如常,绝其贸易则骄蹇难制,故自明至今,羁縻夷人皆借通商为饵”。

据此可知耆英()A.肯定了自由贸易理论B.主张对英国实行贸易制裁C.主张以贸易笼络英国D.逐步调整了天朝上国心态解析:C按照材料,耆英的意思是用贸易为饵安抚英国人,而不是实施制裁,故C 项正确,B项错误。

自由贸易是工业革命以后西方国家工业资产阶级的追求,耆英提出该观点是对英国咄咄逼人的侵略态势做出的被动策略,并非认识到自由贸易的优点进而肯定,故A项错误。

从仍然称呼英国人为“夷人”可以看出天朝上国的心态没有得到调整,故D项错误。

2.李淘在《明清史》中说:“鸦片战争前夕的清代农业,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但是商业性农业已经出现。

……商业性农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的苏、杭地区和粤江下游广州附近地区。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商业性农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下列各项属于鸦片战争后中国“商业性农业”发展原因的是()A.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农业原料的掠夺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主体地位未改变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夹缝中日益萎缩D.清政府对“商业性农业”发展的重视解析:A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农业原料的掠夺,使得农业的商业性大大发展,故A项正确;B项不利于农业的商业性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日益萎缩是在全民族抗战时期,故C项错误;甲午战争前清政府始终不重视商业性农业,故D项错误。

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教版)考点28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教版)考点28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考点28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初步发展 (1)背景①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

②为解决财政危机,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2)表现:商办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并且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3)影响: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2.短暂的春天(1)原因⎩⎪⎪⎨⎪⎪⎧①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激发了民族 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

③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尤其是1915年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

④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 侵略。

(2)表现: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其中以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

(3)萧条: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列强卷土重来,中国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3.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曲折发展 背景表现国共对 峙时期 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商业和交通运输业1927~1936年,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抗日战 争时期①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民族企业遭受残酷打击 ②国民政府实施战时体制,官僚阶层压榨民族企业 官僚资本膨胀,民族资本萎缩 解放战 争时期①《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使美国商品排挤了国货②官僚资本大肆进行经济垄断③国民政府苛捐杂税不断增加,滥发纸币导致通货急剧膨胀民族工业陷入绝境,工厂纷纷倒闭[概念阐释] “民族资本”“外国资本”与“官僚资本”“民族资本”是指殖民地、半殖民地或民族独立国家中民族资产阶级拥有的资本,一般是中小资本。

“外国资本”则是相对于本国民族资本而言的其他国家资产阶级或垄断资产阶级所拥有的资本。

“官僚资本”是统治者凭借国家权力获得的资本,这种资本通常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轻巧识记]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可归纳为“一、二、三、四”[答题术语]1.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争相对华输出资本,自然经济解体加速;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高三历史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试题

高三历史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试题

高三历史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试题1. 1895年,甲午状元张謇毅然挂冠从商,在“设厂自救”的浪潮中开始筹办大生纱厂,1899年,开机生产。

下列有利于大生纱厂创办的因素有()。

①列强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中国的自然经济②清政府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③君主立宪制度实行,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④义和团运动沉重地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答案】A【解析】甲午战争后,列强竞相在华设银行、建工厂,大量输出资本,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客观条件;清政府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①②正确。

君主立宪制度没有实行,义和团运动与题干无关,排除③④。

2.马寅初曾指出:“几位大官,乘国家之危急,挟政治上之势力……做生意之时以“统制贸易”为名,以大发其财为实……”这些“大官”指的是()。

A.民族资产阶级B.官僚资产阶级C.大地主D.大商人【答案】B【解析】官僚资产阶级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垄断经济,从而攫取巨额利润。

从材料中“几位大官,乘国家之危急,挟政治上之势力”,可以判断应为官僚资产阶级。

3.下图《公告》反映了()。

A.国民政府苛捐杂税的增多B.日本“委托经营”的加强C.官僚资本加强了经济垄断D.美国扩大了在华经济特权【答案】C【解析】图中所示的“民国三十七年”应该是1948年,所以从这个公告的内容判断,应该是官僚资本主义对经济的垄断。

4.清末工商业政策的变化:由“官方控制”的模式到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管理方式,从放松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到实行新工商政策——鼓励私人投资,发展近代工商业。

清政府调整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B.鼓励民族企业与外国企业展开竞争C.挽救清政府内外交困的危局D.摒弃“重农抑商”政策【答案】C【解析】本题从清政府所代表的阶级立场(地主阶级)分析,A、B两个选项都不能代表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都应排除;题干中没提到农业,D项排除,故C项正确。

2019届高考一轮讲义:第21讲-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含答案)

2019届高考一轮讲义:第21讲-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含答案)

第21讲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民族资本主义短暂发展的春天(1)时间:一战期间。

(2)表现: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涌现出一批著名实业家。

(3)原因①辛亥革命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②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得到提高。

③北洋军阀政府较为宽松的经济政策。

④“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和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⑤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最主要原因)。

(4)影响: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迅速壮大,推动了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

2.国民党统治前期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1)原因①“币制改革”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促进。

②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广大群众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行动的推动。

(2)表现:工业各行业普遍出现较好的发展局面。

(3)结果: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政权巧取豪夺,限制了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3.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的萎缩(1)原因①国民党发动内战的破坏。

②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中国民族企业遭受空前野蛮的洗劫和破坏。

③国民政府恶性通货膨胀政策的致命打击。

④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⑤官僚资本的压迫和繁重的苛捐杂税。

(2)表现:工商企业大量倒闭破产,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

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1.在夹缝中求生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使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一开始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官僚资本主义势力的压迫与剥削。

2.在斗争中求发展(1)斗争性:为了本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利益,为了生存和发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以及官僚资本主义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2)妥协性: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由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与中外反动势力存在着一定的依赖关系,斗争具有妥协性。

这注定了他们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抗战期间的沿海工业内迁抗日战争前,中国的工矿业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一带,内地工业基础十分薄弱。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2019年高考历史历年真题之经济史考点精练(原卷版)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2019年高考历史历年真题之经济史考点精练(原卷版)

考点10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考点图解】【名师点拨】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及影响因素(1)特征①从产生与发展看,先天不足(资本、技术、人才),后天畸形。

②从诞生环境看,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深受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③从地域分布看,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内地很少。

④从经济结构看,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纺织、食品等轻工业,重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⑤从地位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很小,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⑥从发展历程看,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制,具有曲折发展的特点。

(2)影响因素①促进因素:列强入侵,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政府鼓励;“实业救国”思潮;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兴起;企业家的民族精神。

②阻碍因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民族工业畸形发展;政局长期动荡,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历年真题】1.(2017年新课标全国Ⅲ卷28).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

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

”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 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2.(2017江苏11).据统计,1948年外国在华投资总额约31.97亿美元,其中美国14.10亿美元,占总量44.10%,英国11.15亿美元,占总量34.88%,其他国家6.72亿美元,占总量21.02%。

由此可见( ) A.英国的国际地位正在迅速地提高 B.日本在投资总额中占有相当比例C.外国资本已完全掌控中国的经济命脉 D.美国在外国对华投资中处于优势地位3.(2016·上海单科·21)近代民族企业家张謇在谈到办厂经历时感慨地说:“千磨百折,忍侮蒙讥,伍平生不伍之人,道平生不道之事。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课时集训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课时集训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选择题1.(2023·海安中学)年份输出输入出超(+) 入超(-)1914 699 32 2 197 241 -2 127 3091917 798 031 678 849 +119 1821920 3 960 779 511 021 +3 449 758上面为1914)。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中国对外贸易保持入超地位B.中国面粉质量具有价格优势C.南京临时政府促进工业发展D.国际局势影响民族工业发展2.(2023·盐城中学)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中国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加,从1935年的237亿元,增加到1936年的258亿元,增长8.86%。

其中农业产值增加6.1%,工商业产值增加21.3%。

这些数据从侧面可以反映出( )A.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迅速B.经济结构中自然经济仍占主导C.国民经济轻重工业比例失衡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顺利完成3.下表为外国资本、官僚资本、民族资本在工矿企业、近代交通运输业等领域的平均年增长率的情况。

若为该表选取研究主题,最恰当的是( )时期外国资本(%) 官僚资本(%) 民族资本(%)1894—1911年15.98 14.36 14.991911—1920年 4.66 4.37 11.181927—1936年13.89 11.76 14.28AB.民族资本主义在曲折中发展C.官僚资本因甲午战败而破产D.民族资本主义成为主导产业4.下面是1914年及1920-1922年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生产指数表(1914=100),从中不能反映出当时( )1914年 1920年 1921年 1922年工业品价格100 158农产品(包括原料)价格100 129机器工人工资100 123全国机纱产量100 144 157 29516支纱盈利(每包) 100 332 52 105 AB.工人工资涨幅低于工业品价格涨幅C.纱厂利润出现较大波动D.中国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的良机5.下表为民国二十年至二十四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中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占的比重。

【2年模拟】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九 第24讲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2年模拟】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九 第24讲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24讲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A组2018-2019年é时间:20分钟分值:42分题组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2018安徽皖南八校联考,9)“鸦片战争后,根据《南京条约》,外轮得行驶中国领海,根据《天津条约》,外轮得行驶长江。

商旅乐其便捷,趋之若鹜,于是内江外海之利尽为之占。

”下列有利于改变这一现象的事件是( )A.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B.上海轮船招商局的创办C.崇厚创办天津机器制造局D.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2.(2018北京朝阳上学期期中,13)19世纪60年代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与发昌机器厂的不同点有( )①资金②产品的市场化程度③办厂地点④是否使用机器生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2018北京西城质检,38)洋务运动时期,有一类企业是“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

采用这种经营管理方式的企业是( )A.江南制造总局B.轮船招商局C.发昌机器厂D.大生纱厂4.(2018山东滨州一模,39)鸦片战争后,作为第一批开埠通商城市的福州及其周边农村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末,马铃薯开始引进福建,种植面积很快扩大,主要销往国外市场。

《闽海关十年报告(1892—1901年)》载:“福州周围农村生产很多马铃薯,运往香港和新加坡售卖。

但是在35年前,当地很难买到马铃薯,外国人餐桌上的马铃薯要从澳门或者汕头运进来。

”到20世纪20年代,“栽种马铃薯已经越来越普遍了,并且获利颇佳”。

材料二建立原料基地,设立农产品加工工厂也是农业生产结构性变动的一个表现。

福建沿海平原盛产蔗糖……商人施景辉等人集股20万元,在……闽侯尚干乡办起了“华兴机器制糖公司”。

该公司以高价采购甘蔗,“各乡闻风而起,遂多种蔗,即以新洲而论,所种视往年增三分之一,各乡略同”。

材料三19世纪末,以福州为中心的机坊为数约500家,散布在福州市内及附近各村,……大机坊备有布机30部,年产量1万匹;小机坊也备有数部,年产量500匹。

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检测(二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检测(二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课时检测(二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下面是1866至1913年上海华商机器制造业设厂数和资本额简表,此表反映了该地区的机器制造业( )C.被欧美列强暗中控制 D.成为最大的工业部门解析:选A 据表格可知,1895~1913年,设厂数和资本额较甲午中日战争前明显增加,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和其他产业进行对比,故B项错误;C、D两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

2.(2018·滨州期末)20世纪初,中国掀起了新一轮投资热和出口热,民族工业进入“短暂的春天”,有史学家称之为洋务运动后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

两次工业化浪潮都( ) A.承担了民主革命的重任B.推动了政治体制的变化C.体现了政府的主导作用 D.有利于近代思想的发展解析:选D 洋务运动是洋务派领导的,不可能承担民主革命的重任,故A项错误;洋务派不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主张中体西用,维护封建专制制度,故B项错误;洋务运动是在清政府的主导下进行的,而20世纪初的工业化浪潮是在民族资产阶级推动下出现的,政府没有起主导作用,故C项错误;洋务运动的开展推动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近代思想的发展,20世纪初民族工业的发展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传播了民主科学思想,故D 项正确。

3.1935年吴蕴初先生创办我国第一家合成氨工厂——天利淡气制品厂股份有限公司,采用当时最新技术,率先在国内制造硝酸类、液体氨类等产品。

经审核批准,被国民政府实业部授予“在上海市区域内享有五年专制权工业奖励执照”“减免产品转口税、运输费工业奖励执照”,以资鼓励。

这段材料可直接用来研究( )A.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B.官僚资本主义的发展C.民国初民族工业发展 D.民族工业的较快发展解析:选D 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到一战前,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题目中显示的是近代民族工业,并非官僚资本主义,故B项错误;民国初期是指辛亥革命之后到20世纪20年代,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民族工业较快发展是在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与题目中的时间相符,故D项正确。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课时作业2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作业】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课时作业2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作业】

课时作业2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河南省中原名校联盟高三联考)张謇从“通州设纱厂,为通州民生计,亦即为中国利源计”的思想出发,于1895年冬开始筹办大生纱厂,建成投产后精心经营,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这反映了()A.民族工业发展抵制了列强经济侵略B.民族工业在甲午战后获得初步发展C.实业救国思潮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D.个人努力程度决定民族工业发展状况解析:“取得了较好的效益”等字眼意在强调实业救国思潮的确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选项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未涉及抵制了列强经济侵略方面的信息,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的主旨是强调实业救国思潮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而非强调民族工业在甲午战后获得初步发展,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个人努力程度不能“决定”民族工业发展状况,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答案:C2.(2018·汕头高三诊断)清末官商合办的电报局,发起时多赖商人踊跃入股。

1908年,政府将其收归官办时,以商人收利已久、应减价报效为由,将股票收购价格从商人提出的每股290元,酌定为150元。

据此可推断()A.清末新政成为洋务运动的翻版B.发展官营企业成为各界的共识C.产权意识的滞后制约新政成效D.政府厉行抑商的政策一以贯之解析:依据题意可知清末政府官商合办的电报局在收归官办时,对商人持股减价收购以报效朝廷,说明当时中国产权意识非常薄弱,制约了官商合办企业的发展,不利于新政的推行,故C项正确。

A、B、D三项在题文中没有表述。

答案:C3.(2018·咸阳高三质检)民国时期,周学熙认为企业“无政治之力,则不易推动;有官僚之习,则将成腐化,故必以商业化之方式,而佐以官厅之督导”。

这一思想()A.主张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自由发展B.肯定了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C.反映了民族资本发展环境不完善D.奠定了官僚资本产生的基础解析:题干中的“无政治之力,则不易推动;有官僚之习,则将成腐化”说明民族工业发展无法实现自由发展,而且也没有完全肯定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故排除A、B;“必以商业化之方式,而佐以官厅之督导”则说明民族工业发展在商业化的方式之下,还需要政府给以某些“督导”才有可能,故C项符合题意,而D项并没有体现出来,故排除。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3讲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作业】.doc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3讲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作业】.doc

第23讲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选择题1.(2019·成都模拟)观察下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示意图,指出这一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B.辛亥革命的胜利,为发展资本主义扫除了一些障碍C.民国政府颁布了若干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D.反帝爱国运动的有力推动答案 A解析从示意图中的信息可以看出,相比于1912年,1921年外资在华企业的比重明显下降,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分析,其主要原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故选A项。

2.(2018·兰州一模,29)在1895年以前,中国拥有的铁路只有微不足道的364公里,到1911年清朝统治结束时铁路总里程达到9 618公里。

这一现象说明( )A.清政府重视铁路交通运输业B.中国兴起了“实业救国”的热潮C.西方列强在中国加大资本输出D.辛亥革命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答案 B解析清政府并没有重视铁路建设,故A项错误;19世纪末中国兴起了“实业救国”的热潮,民间商人积极投身铁路建设,推动铁路里程的增加,故B项正确;西方列强在中国加大资本输出,有利于铁路建设发展,但不是铁路里程增加的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材料铁路里程的增加出现在晚清时期,与辛亥革命影响无关,故D项错误。

3.(2018·广安、遂宁、内江、眉山四市三模,29)下图是中国兴业烟草公司在《申报》(1919年5月17日)上刊载的一则“泰山牌”香烟广告,其商品命名别具深意。

该广告表明( )A.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B.《申报》以弘扬爱国主义为己任C.实业救国思潮开始兴起D.民族资本家对时事的策略性利用答案 D解析据材料中国兴业烟草公司“泰山牌与青岛之关系”的广告可知,民族资本家在宣传产品时利用了反对日本占领青岛的时事,故D项正确。

【2019最新】高中历史课时跟踪检测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新人教版必修2(1)

【2019最新】高中历史课时跟踪检测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新人教版必修2(1)

【2019最新】高中历史课时跟踪检测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新人教版必修2(1)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黄逸峰等编著的《旧的民族资产阶级》中指出:“1905~1908年,年均设厂数超过洋务运动30年的20多倍与甲午后的2.5倍,投资额分别超过 5.7倍与 2.9倍。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环境相对安定B.“实业救国”成为主要思潮C.清政府政策的支持D.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解析:选 B 材料反映了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

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实业救国”成为主要思潮是推动民族工业发展的精神动力。

2.1898年9月21日《中外日报》报道:“宁郡通久源纱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纺织机器……因此招募女工,并造有房屋40余间,以备来厂女工居住。

”当时这家纱厂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调整民间设厂政策 B.中华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解析:选 A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有了初步发展,题中信息民族企业招聘女工即是此时民族企业获得发展的重要表现,A项正确。

3.1896年,荣氏兄弟看到大量免税外国面粉进口,销路甚广且投资小,见效快,遂决定筹办面粉厂。

1900年他们与人合伙创办了第一个面粉厂,产品极受欢迎。

1903年独资经营,1905年又开设振新纱厂,随后陆续在、无锡、汉口开设申新纺织厂、福新面粉厂、茂新面粉厂。

以荣氏企业为代表的民族资本主义给社会带来的影响有( )①民族资产阶级进一步壮大②推动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③民主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④有利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A.①②③④ B.①②C.②③④ D.①③④解析:选 A 以荣氏企业为代表的民族资本主义给社会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民族资产阶级进一步壮大、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均属于其影响,还需要注意的是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但壮大了民族资产阶级,也壮大了无产阶级,无产阶级的壮大则有利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22讲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课时作业

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22讲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课时作业

第22讲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1.1896年,清朝政府下令“多以广开矿产为方今济急要图,当通谕各省将军督抚,体察各省情形,酌度办法具奏”。

这一谕令反映出当时清朝政府( )A.思想保守,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B.出卖矿产资源,维护列强在华利益C.应对时局,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D.强化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2.19世纪末,民族资本家办厂时为筹集资金往往要付出高达8%的利率。

1912年,在农商部登记的全国钱庄和典当业资本为1.6亿多元,而全国工业资本仅有5500万元。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民族工业生存日益艰难B.政府推动民族企业发展C.金融行业影响工业生产D.近代经济逐渐走向复苏3.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

为振兴商务,以官爵顶戴奖励发明创造、鼓励私人投资设厂,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法律保护工商业者的合法权利……当时出现了“民之投资于实业者若鹜”的局面。

对上述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A.政府改变了官吏的任用标准B.加强了政府对民间工商业的控制C.官绅开始投资近代新式企业D.经济立法有利于近代经济的发展4.农工商部向各省发出长篇通告,提出欧战正是“工商业发达之转机”,公布《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规定糖类、棉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列。

该材料说明( )A.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B.糖类、棉毛织物等行业发展迅速C.民族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D.中华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5.下图显示以下年份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总额中所占的比例。

据此分析,表述正确的是( )第5题图A.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初步发展阶段B.国际局势决定着中国产业资本发展C.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体系开始崩溃D.一战后民族资本主义依然持续发展6.下表为列强在1893—1928年间在华设立的商行户数(补注:日本在1920年达4278家,1928年达8926家)。

对其解释正确的是( )第6题图A.一战期间各国放松对中国的侵略B.一战后各国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C.资本输出是列强攫取利益的重要手段D.各国开行户数可直观地反映各国实力7.1929年日本片仓日华蚕丝会社派人到无锡抬价收茧,“较诸本县(无锡)茧业协会议决之限盘每担五十元,竞超过三十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检测(二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 下面是1866至1913年上海华商机器制造业设厂数和资本额简表,此表反映了该地
区的机器制造业()
C.被欧美列强暗中控制 D .成为最大的工业部门
解析:选A 据表格可知,1895〜1913年,设厂数和资本额较甲午中日战争前明显增加,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故A项正
确;材料没有和其他产业进行对比,故B项错误;C D两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

2. (2018 •滨州期末)20世纪初,中国掀起了新一轮投资热和出口热,民族工业进入“短
暂的春天”,有史学家称之为洋务运动后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

两次工业化浪潮都()
A. 承担了民主革命的重任
B.推动了政治体制的变化
C.体现了政府的主导作用 D •有利于近代思想的发展
解析:选D洋务运动是洋务派领导的,不可能承担民主革命的重任,故A项错误;洋
务派不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主张中体西用,维护封建专制制度,故B项错误;洋务运
动是在清政府的主导下进行的,而20世纪初的工业化浪潮是在民族资产阶级推动下出现的,
政府没有起主导作用,故C项错误;洋务运动的开展推动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近代
思想的发展,20世纪初民族工业的发展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传播了民主科学思想,故D
项正确。

3. 1935年吴蕴初先生创办我国第一家合成氨工厂一一天利淡气制品厂股份有限公司,
采用当时最新技术,率先在国内制造硝酸类、液体氨类等产品。

经审核批准,被国民政府实
业部授予“在上海市区域内享有五年专制权工业奖励执照”“减免产品转口税、运输费工业
奖励执照”,以资鼓励。

这段材料可直接用来研究()
A. 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B.官僚资本主义的发展
C.民国初民族工业发展 D .民族工业的较快发展
解析:选D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到一战前,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A项错误;题目中显示的是近代民族工业,并非官僚资本主义,故
B项错误;民国初期是指辛亥革命之后到20世纪20年代,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民族工业较快发展是在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与题目中的时间相符,故D项正确。

4. 阅读中国工业资本中官营资本与民营资本的
产值(1920〜1936年),表格数据反映
了当时()
A.
B. 官营资本迅速膨胀
C. 国内政策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D. 政府弱化经济控制
解析:选C据材料数据可知从1920〜1936年,民营资本产值大增,年均增长率大大超过官营资本,反映出国内政策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故C项正确。

5. (2018 •重庆调研)下表是1935年和1941年中国民族工业资本状况对比表,表中数
C.民族经济遭到日本破坏 D .工业生产为军事服务
解析:选D材料不能反映整个轻工业发展情况,故A项错误;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纺织业和食品工业的资本总额及占全国总资本比例均呈下降趋势,而机械金属业和冶炼业发展
快,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反映日本对民族经济的破坏,故C项错误;据材料信息机械金属
业和冶炼业资本总额上升,纺织业和食品工业资本总额下降,再结合时间信息可知,表中数
据的变化反映了工业生产为军事服务,故D项正确。

6. 民国末期,上海市民经常拥挤在米店门口抢购大米,有人抱怨说:拿着一口袋钱买
不到一口袋米。

甚至有报刊以醒目标题《六十亿元值几何?仅买七十七粒米》刊出相关报道。

这突出反映了()
A. 上海市场上大米等食品奇缺
B. 不法商贩囤积居奇扰乱了市场
C. 社会动荡推动米价居高不下
D. 国民政府的金融体系走向崩溃
解析:选D 根据“拿着一口袋钱买不到一口袋米”可知,
这主要反映了当时货币贬值,
物价飞涨,国民政府的金融体系走向崩溃,而不是市场上大米等食品奇缺,故 D 项正确,A
项错误;米价飞涨主要与货币贬值有关, 故B 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不能得出社会动荡导致
米价居高不下,故 C 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7. (2018 •银川一中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7年6月〜1948年8月南京国民政府法币发行额及其指数统计表
材料二 1933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 《1933年银行法》,这个法令从两方面对美国金融 业进行改革:第一,把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分开, 禁止商业银行出售证券,
不允许投资银行 接受存款。

第二,建立联邦存款保险制。

该法要求成立联邦存款保险公司,
以保证在联邦储
备体系下的各个成员银行的存款安全。

存款保险制明显提高了银行系统的稳定性。

1935年,
美国国会又通过了《1935年银行法令》,扩大联邦政府管理货币与信贷的权力。

罗斯福政府大量发行货币,加大货币扩张政策的力度,同时实行“通货膨胀政策”和 “通货再膨胀政策”,使货币进一步贬值。

为此,
在1933年6月16日通过的《国家工业复
兴法》和1933年5月通过的《农业调整法》规定,提高价格,促进通货膨胀。

兴法》要求提高工资和价格,这使得物价很快上涨。

物价的上涨, 的标志。

通过货币贬值,将美国经济政策从国际束缚中解放出来。

《金准备法》后不久,美国政府就把黄金价格正式规定为每盎司 从23.22克降低为13.71克。

扌摘编自李世安《大萧条时期的美国金融改革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 1945〜1948年货币改革的背景和影响。

(12 分)
《国家工业复
被看成结束货币紧缩政策
1934年1月,国会通过 35美元,把美元的含金量
(2)根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总统金融改革的特点,结合材料一、二,总结从中美货币
改革带来的启示。

(8分)
解析:第⑴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内环境看,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共进
行重庆谈判,召开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内战全面爆发,1948年战场形势逐渐不利于国民
政府,国民政府的财政状况开始恶化,导致法币发行量激增,通货膨胀严重;国际形势看,
美国扶蒋反共,中美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

第二小问,
结合所学知识从物价飞涨,通货膨胀所导致的人民生活日益贫困,民族资本主义陷入困境,企业纷纷破产,国统区的爱国民主运动高涨等方面分析。

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中美
国面对经济大危机所采取的银行整顿措施和货币政策等内容概括。

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
从经济政策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要有制度保障,要能够规避经济风险,经济改
革要保持民族独立,不能被别的国家所控制等方面概括。

答案:⑴ 背景:内部: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双方进行重庆谈判,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但无法避免全面内战爆发;随着战场形势的迅速逆转,南京国民政府的财政状况开始迅
速恶化,庞大的军费开支无以弥补,其法币发行额直线攀升,导致通货膨胀,物价飞涨。

外部:美国采取扶蒋反共政策;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使美国商品
如潮水一般地涌进中国市场。

影响:对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进行了残酷的掠夺,在通货膨胀下,法币急剧贬值,物价不断上涨,人民生活日益贫困;民族工业发展处境艰难,正常的再生产受到破坏,企业纷纷倒闭破产;引发了国民党统治区广大民众爱国民主运动高涨。

(2)特点:加强国家对金融的干预;以立法为手段;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分开;扩大货币发行量,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

启示:经济政策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结合国内外经济形势适时进行调整;要
在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前提下进行改革;要规避经济的风险;要有稳定的制度或民主政治保障;
要捍卫民族独立,避免外部势力对国家经济的控制。

(其他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