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康复护理对早期中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康复护理对早期中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分析
目的分析中医康复护理对早期中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5年1月~12月我院就诊的早期中风偏瘫患者78例,利用计算机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39例,行常规神经内科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39例,行中医康复护理干预,采取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标准对患者神经功能进行评定,采取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标准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进行评定。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早期中风偏瘫患者开展中医康复护理的效果较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荐。

标签:中医康复护理;中风偏瘫;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
中风在神经内科疾病中是较为常见的,通常表现出认知功能障碍、口眼歪斜、言语不利等症状,严重者有可能因运动障碍而出现中风后偏瘫,这就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由于中风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及再构造能力,通过对早期中风偏瘫患者开展康复护理干预,特别是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在开展穴位推拿、针刺疗法的同时,结合肢体康复锻炼,对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的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院就对2015年1月~12月诊的早期中风偏瘫患者39例开展中医康复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作如下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择取78例中风偏瘫患者,入选标准[1]:经CT或MRI影像学检查确诊,符合《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相关脑卒中诊断标准;有肢体功能障碍,神智、意识清晰,伴一侧偏瘫。

排除标准:合并精神疾病者;有认知功能障碍者;重度痴呆者。

随机将本组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39例,男性24例,女性15例,年龄(6
2.5±1.8)岁,病程(1.3±0.4)月。

观察组患者39例,男性23例,女性16例,年龄(6
3.1±1.9)岁,病程(1.4±0.5)月。

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年龄、病程、性别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上具备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静脉滴注银杏达莫注射液(贵州益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2020032)25 ml+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同时合理控制血糖、血压。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开展健康宣教,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并保持良好心态,同时指导患者进行被动、主动康复锻炼。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中医康复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软瘫期采取针刺疗法,选取三阴交、水沟、委中等穴位,采取捻转提插泻法,针刺并持续30 min;穴位按摩,指导患者取俯卧位,取印堂、百会、头
维等头部穴位,边揉边按压,注意力度适宜,随后取合谷、曲池、手三里等穴位,对手指、手掌、腕部等进行按摩,同时配合指间关节、腕关节屈伸被动活动,每次持续5 min,1次/d。

1.2.2痉挛期主要以按摩疗法为主,采取按法对肩颈上肢进行按摩,按摩患侧肩部及颈部两侧,同时配合肩关节外展内收被动活动;随后采取拿法,从肩部拿至腕部,重复4~5次,并配合肘关节、肩关节、腕关节进行被动活动;最后采取搓法,从肩部搓至腕部,重复3~4次,持续3~45 min;下肢按摩,告知患者取健侧卧位,采取滚法,对患侧臀部、大腿及小腿进行按摩,尤其是膝关节、髋关节,持续约3 min,1次/d;腰背部按摩,患者取俯卧位,自上而下重复2~3次,首先背部脊柱两侧进行按压,随后向下至臀部、小腿后部。

1.3观察指标采取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标准对患者神经功能进行评定,分值越低越好;采取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标准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进行评定,分值越高越好。

1.4统计学处理选取版本为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对本组计算机统计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处理,经χ2检验,完成组间计数资料的分析比较,采取t检验,完成组间相关临床指标的比较,以(x±s)表示,设P<0.05时为组间比较差异明显,确定为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干预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干预后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见表1。

3讨论
有研究表明,脑卒中引发的运动障碍约占脑卒中总人数的70%~75%,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造成不良影响[2]。

由于中风偏瘫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重塑性和再生构造能力,因此,加强早期治疗及康复护理干预,使患者中枢神经细胞再生,重建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活动,可促进患者功能运动恢复。

而早期肢体康复锻炼,可促进脑侧支循环的建立,促进健侧脑细胞重塑,使脑细胞具有”可塑性”的功能。

祖国医学认为,中风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气滞血瘀所导致。

而开展中医康复护理干预,通过穴位推拿、针刺疗法等,具有活血化瘀、补气益血、痛经活络的作用,可防止肌肉萎缩,促进中枢神经系统重组。

其中我国常见的穴位推拿手法有揉、滚、摇等,可促进中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的恢复。

一方面揉法、滚法结合,刺激温和,可缓解中风患者肌肉萎缩;另一方面,肢体功能锻炼中加入摇法,可促进关节活动度,几种推拿手法联合应用,可舒畅经络,同时可缓解由肢体训练引起的肌肉疲劳、酸痛等,有利于各肢体功能的康复。

中风疾病的发生,经常会表现出言语不利、运动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严重的可能发生
偏瘫。

因此,早期进行肢体康复锻炼,根据中医理论及治疗原则,在具体操作中标本结合,对患者开展中医针刺疗法、按摩疗法,同时结合肢体功能训练等,可起到痛经活络、调节气血阴阳平衡的作用,可促进功能活动恢复正常。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干预后神经功能恢复较好,且日常生活能力得到提高,这与文献报道结果相似[3]。

由此说明,对中风偏瘫患者开展早期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恢复,对促进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对早期中风偏瘫患者开展中医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较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周多艳.中医护理对促进中风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J].当代护士(综合版),2012,15(8):40-41.
[2]宋咏梅.中医康复护理对早期中风偏瘫患者功能康复和抑郁症状的影像和应用[J].饮食保健,2016,3(2):196.
[3]李秀琼.中风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总结[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27(4):272-273.编辑/孙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