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思政课程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地理思政课程教学设计
一、课程背景及目标
高中地理思政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通过地理
知识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社会责任意识和创新精神。
本课程设计旨在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视角
去了解社会的本质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
他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安排
本课程设计分为三个部分:地理知识的讲授、地理实践活动和
思政教育内容的引入。
其中,地理知识的讲授和实践活动的设计是
为了教会学生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的能力,而思政教育内容的引入
则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道德观念。
1. 地理知识的讲授
a. 理论知识
- 地球的形状与结构
- 大气运动与气候变化
- 地壳运动与地震地貌
- 水资源与环境保护
b. 实践应用
- 通过实际案例和统计数据,让学生了解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和城市规划的实践案例。
2. 地理实践活动
a. 实地考察
- 组织学生进行地理实地考察,如考察当地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通过观察实地情况,让学生理解地理原理与现实情况的关系。
b. 地图绘制与解读
- 引导学生使用地图和卫星影像进行地理数据的绘制和解读,锻炼地理数据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3. 思政教育内容的引入
a.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 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珍视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b. 社会公平与正义
- 引导学生思考社会问题和不公平现象,培养他们关心弱势群体、追求社会公平和正义的意识。
c. 国家安全与人民幸福
- 引导学生了解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实践活动等,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评价方式将综合考虑学生的学科知识和思政教育水平,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活动等。
四、教学资源和条件需求
1. 教学资源:
- 电子教具
- 地理实地考察场地
- 地理书籍和期刊
2. 教学条件需求:
- 授课教室的设施齐全
- 实地考察所需的交通工具和保障条件
- 学校图书馆和电子资源中心的支持
五、课程实施计划
本课程设计为一个学期的教学活动,每周安排2节课时进行。
具体课程安排如下:
第一周:导入及教学内容介绍
第二周:地球的形状与结构
第三周:大气运动与气候变化
第四周:地壳运动与地震地貌
第五周:水资源与环境保护
第六周:实地考察活动
第七周:地图绘制与解读
第八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第九周:社会公平与正义
第十周:国家安全与人民幸福
第十一周:复习与总结
六、教学效果与评估
在课程结束后,我们将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估,通过学生的自评、教师的评价和互动讨论的方式,了解教学活动对学生成长和思政教
育效果的影响。
另外,我们也将组织一次小型成果展示和分享会,
让学生能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和思想收获。
七、教师角色与学生参与
教师应扮演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中。
学生应主动学习,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活动,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思考地理知识对自己的意义和社会的影响。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设计,我们旨在培养高一学生的地理素养和思政教育水平,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我们希望通过地理学科与思政教育的结合,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和发展的意识,为我国的未来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