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1 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14-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解决问题经历概括总结加减法意义的过程,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通过比较、概括等活动,掌握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

3、通过数学学习活动,培养抽象、概括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加、减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减法的意义。

教学方法:
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
数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被誉为“天路”的工程是什么吗?(青藏铁路)
课件出示青藏铁路组图,边播放老师边描述展现我国铁路建设的发展。

2、师:青藏铁路的建设创造了很多高海拔地区铁路建设的奇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一起走进青藏铁路。

3、出示书中主题图,即青藏铁路。

师: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要用加、减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
随着学生提出问题,课件随机出示问题:
(1)、已知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米?
(2)、已知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km,其中西宁到格尔木长814km。

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米?
(3)、已知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km,其中格尔木到拉萨长1142km。

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多少米?
过渡,提示课题:我们学习了加、减、乘、除计算,还会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什么叫加法?什么叫减法?什么叫乘法?什么叫除法?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从今天起,我们再进一步地研究这四种运算,学习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关系。

板书:四则运算。

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和关系等相关知识。

板书:加、减法的意义
【设计意图:以铁路建设的发展调动学生积极的情绪,用简洁的谈话明确学习任务,为展开学习活动做好准备。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自主探究,明确意义。

1、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你能够解决吗?(能)
师:要求同学们先画出线段图来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2、同学们独立解决,并交流解决的方法与结果。

3、学生汇报,并到板前展示。

(利用实物投影)
然后教师把学生的汇报结果用课件播放出来。

4、加法、减法的意义。

师:小组合作完成下面的问题:
(1)、第1个问题为什么用加法计算?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样的运算叫加法吗?说说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与第1题相比,第2、3个问题是已知什么?求什么?第2、3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样的运算叫减法了吗?说说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先独立思考,再交流,最后展示。

随着学生的汇报,教师用课件出示:加减法的意义和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

加得的数叫做和。

814+1142=1956 1956—814=1142
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
(2)、随着学生汇报“与第1题相比,第2、3个问题是已知什么?求什么?第2、3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这两个问题,出示:
814+1142=1956 1956—814=1142
加数加数和1956—1142 =814
师再次强调,然后让学生总结出减法的意义。

课件出示: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被减数……
5、加、减法的关系。

(1)、比较、交流。

师:回顾比较第2、3题与第1题的已知信息与问题有什么变化,再观察三个算式,思考: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2)、学生将归纳、整理的结果汇报展示。

板书: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二)、合作探究,明确关系。

1、小组合作,交流归纳。

师课件出示问题:想一想,加法算式、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你会用等式表示各部分间的关系吗?请动手写一写。

(提示:怎样求加数?怎样求减数?怎样求被减数?)
2、展示汇报。

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用课件呈现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式。

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 = 加数+加数差=被减数—减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
减数=差+减数
3、验证。

师:请同学们用例1的三个算式来验证一下刚才总结的结论。

814+1142=1956 1956-814=114
2 1956-1142=814
1956-814=1142 814+1142=195
6 1956-1142=814
(三)、抽象概括,总结升华。

师:我们通过三个算式的联系,了解了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共同归纳了如下的关系:(齐读)
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 = 加数+加数
差=被减数—减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师:希望大家灵活运用这些关系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选择与交流(练习一第1题)。

(1)、独立思考确定计算方法,列出算式。

(2)、交流。

请学生说出算式,并解释选择算法的道理。

2、填一填,说一说。

(1)、练习一第2题。

请学生独立填写,同桌相互评议。

(2)、完成“做一做”。

请学生独立填写复数,之后请学生交流。

根据学生的交流,突出不同的思路:根据加、减法的关系写出得数;用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得数。

3、猜一猜(练习一第3题)。

依次呈现:“我减去56得120”“483加上我,得数是792”我与89的和是260”“600减去我,差是355”……
同桌交换相互学生独立完成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
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 = 加数+加数
差=被减数—减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六、布置作业
数学书练习一第4、5题,做在数学课堂本上。

七、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