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汽修发动机拆装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引言
中职汽修专业作为一门需要对汽车机械构造和性能必须非常了解,且需要大量实践经验的课程,因而需要在中职汽修专业教学中引入更多实用思维,要更好的将理论知识同实际操作相结合,才能产生最好的教学效果。

发动机作为汽车的核心部件,在中职汽修专业的课程学习中地位举足轻重。

因此,教师必须要对发动机拆装课程教学进行全面研究分析,在掌握学生的综合水平和实践能力之后,对实际的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进行全面的优化。

此外,教师还需要加强对课堂教学反馈情况的关注,通过研究和反思来找出中职汽修发动机拆装课程教学过程当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育要求,制定具有较高的针对性和可行性的教学方案,以此为依据来指导后续的中职教学的全面开展。

1现阶段中职汽修发动机拆装课程教学过程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部分的教师是根据操作工单和教材内容的开展实际的教学,没有向学生详细的讲解汽车发动机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也没有对相关的拆装技术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讲解。

这将会严重的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

另外,大部分的教师首先会根据实际的教学要求来进行汽车发动机拆装的演示,使学生了解整个拆装过程当中的每个互动环节,再让学生进行进一步的练习。

但传统的演示方法具有较强的视角局限性,并非每个学生都能够正确的观看到教师所演示的各个环节和步骤,从而会使学生的实际操作过程当中存在一定的问题。

而有的教师为了能够让学生快速掌握拆装技能,会花费更多时间来进行课程教学演示,学生看似已经掌握了相关的操作方法。

但当教师不进行演示之后,学生就不知道应该怎么操作。

这不仅会严重增加学生的依赖心理,同时还会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2中职汽修发动机拆装课程教学的有效措施2.1科学进行课前任务书设计在进行汽修发动机拆装过程当中,学生不仅要充分的
掌握与之相关的技术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具有较强的灵活应变能力和实践能力,这样才能够根据不同的问题和情况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应对,从而快速的解决汽车发动机的一系列故障和问题。

因此,教师就必须要根据这一要求来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整合,结合学生的层次和教学要求,设计具有评价表、操作技术要点、理论基础知识等的课前任务书。

根据总体的教学目标来设置一些具有启发性和引导性的问题,将课前任务书利用QQ 、微信、网络教学平台的渠道推送给学生,让学生以此为参照来进行课前预习。

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以通过问答的方式来检验学生的预习成果,也可以就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来进行针对性的讨论和探究。

2.2有效引进多元化教学方法
传统的汽修发动机拆装课程教学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此情况之下,教师就需要充分的考虑当下的整体教育发展趋势,有效的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代替传统单一而枯燥的课堂教学,尽可能为学生营造更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和发动机的故障的不同情况,为学生创造与之相关的场景,引导学生在此氛围之下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和探究。

也可以制作包含了汽修发动机拆装的技术规范流程和动作要点的微视频,引导学生认真进行观看,通过可视化的拆装演示来加强学生对操作流程和技能掌握。

也可以在原有的小班制实训基础上引进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之后,让小组长根据教师的要求来进行计策发动机拆装任务的分配和实践活动的组织。

引导学生严格的根据操作流程和要求来进行实践,通过合作与协商解决实践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

这样不仅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由于学生错误操作而造成设备损坏的现象出现,同时也能够全面提升整体的汽修发动机拆装的整体实训效果。

3结束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技能型紧缺人才供不应求,特
别是我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提升,
社会需要大量的汽车维保与修理人才,这给中职汽修专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


——————————————————————
—作者简介:青萍(1985-),女,四川南充人,教师,助理讲师,本科,研究方向为汽修教育。

浅谈中职汽修发动机拆装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青萍
(阿克苏地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阿克苏843000)
摘要:社会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对中职课程教学和学生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在此情况之下,教师需要以市场为导向,为学生设置练习和实践环节,教授学生正确的汽修发动机拆装方法和技巧,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指导。

本文首先分析了现阶段中职汽修发动机拆装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进一步的分析了其中职汽修发动机拆装课程教学的有效措施,希望能对相关的研究有所助益。

关键词:中职;汽修发动机拆装课程;教学问题;对策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Parts
0引言
顺应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企业人才需求多样化,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获得了极大关注[1]。

应用型本科院校,虽其定位为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发展,目标为培养满足产业行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但其人才培养方案存在向研究型大学趋同现象,专业缺乏特色,致使培养的人才难以适应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2]。

因此,以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为切入点,推动学生实践能力、工程素养与理论知识的同步发展,推进专业建设与发展,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满足经济社会对人才培养需要的有力支持和必要途径。

1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构建面临的现实问题
目前,国内应用型本科院校都在积极推动专业改革实现转型发展,而现实往往因环境、资源等因素导致改革发展未真正落到实处[3]。

人才培养体系构建面临诸多现实问题,人才培养定位模糊,忽视实践能力与工程素养的培养,教学研究与改革动力不足等。

1.1人才培养定位模糊
人才培养方案是教育教学理念、人才培养定位与培养目标的载体,明晰准确的培养定位和目标是制定教学计划的理论和实践前提。

应用型本科院校还处于转型发展过程中,对于人才培养的基本理念、定位、目标等并未形成一致的认识,课程设置更多是参考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缺乏特色,从而导致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不匹配,毕业生就业缺乏核心竞争力。

1.2忽视工程实践能力与素养的培养
应用型本科院校对于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也跟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才一样培养,教育教学工作主要是传授学科专业理论。

而现代企业更多的是缺乏能够灵活掌握学科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与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构建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学生工程基本技能训练,已经成为当下应用型本科院校面临的一个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1.3教学改革动力不足
学科专业的学术成果、科研产出仍然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最重要的指标,也是教师考核的主要依据。

教师主要精力都在科学研究中,教学工作更强调学科经典理论,往往
———————————————————————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7年东南大学成贤学院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立项课题“基于NX与TC环境平台的新型机械设计
综合实训项目的开发与研究”(项目编号:yjg1722);
2017年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立项课题“三维数字
化技术与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整合的实践探索”(项目编
号:2017-R-54325);2017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
立项课题“面向创新驱动的机械设计类实践课程改造
升级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2017JSJG175)的阶段
性成果。

作者简介:钱茹(1980-),女,江苏常州人,东南大学成贤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机械设计、数控技术及加工
工艺。

机会同时意味着挑战,如果教学脱离实际,或没有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那么就是在做无用功。

我们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需要着眼于其自主探究能力、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等方面。

综上所述,教师必须要对中职汽修发动机拆装课程的要求进行全面的了解,与时俱进的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根据学生的就业倾向和综合能力培养要求来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优化,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实践和互动的机会。

另外,教师还需要科学的进行课前任务书的设计,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提供有力的依据。

在课程中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来进行相关知识点的分析和讲解,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探讨和研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相关的课堂练习和实践操作。

这样不仅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和主动性,同时也能够为后续的中职汽修发动机拆装课程教学的深入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玉强.浅谈中职汽修发动机拆装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科技投资,2018(25):282.
[2]张巧丹.如何引导中职汽修专业学生高效学习[J].职业,2018(17):52-53.
[3]李振兴.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动机拆装与检测》实训教学模式的探索[J].内燃机与配件,2019(09):238-240.
应用型本科机械工程人才培养
方案构建与实践研究
钱茹;李永梅;张卫芬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南京210088)
摘要: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机械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针对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目标模糊、方案缺乏个性化、实践环节薄弱等问题,明确了应用型本科院校自身的办学定位和服务面向,并以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为切入点面向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加工以及数据库管理等方面推进专业建设与发展。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机械工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